野老除草剂(野老除草剂使用方法)
□陈自文
别看整米煮饭四字平凡,它曾有过十分艰难复杂的过程:礧子拉谷、风车车壳、碾子碾米、格筛筛糠、大米筛团谷籽儿、升斗量、打灶、买锅、买水缸、买水桶、天天挑水、经常砍柴、日日搬柴烧柴、锅里煮饭、甑子蒸饭,然后方可进入口腹。
礧子的功能是使谷脱壳,分石礧和篾、泥、木三结合的礧子两种。一般多采用后者。它上、下两盘,盘面均为篾织圆箍,两盘相交面则为高粘度金刚泥与坚硬的麻栗木片筑成的木齿。上盘顶端有凹槽,下为“升子盒”,有木轴与下盘中心连接,可调节两盘间空隙大小,使谷脱壳而米不碎。上盘边上横伸木柄,柄端有小圆孔供磨啄套入。磨啄由一长二短三根木棒做成,长者为杆,约两米,短者在上为啄,在下为柄,整体如“上”字。拉谷者双手执柄传力,推动上盘旋转,这就叫拉谷。下盘周边还有固定的篾泥结构圆槽,容纳上盘旋转所排出的糙米和谷壳。如“升子盒”内之木阀调节适度,谷之脱壳率可达95%以上。
碾子的功能是把糙米碾成熟米。礧子将谷脱壳后,用风车车去大部分谷壳,留下少量谷壳,与糙米一道挑进碾坊倒入碾槽去碾。碾子有水、旱二种,靠水冲为动力者称水碾,靠牛力拉者为旱碾。旱碾分布较广,多为集体修建;水碾取决于水源,山区少有,多为私家修建,农村一般多为旱碾。它由碾槽、碾磙和碾架三部件构成。碾槽以石凿成,凹形,是由数十或成百的凹形石相连接构成的圈槽,圈住地面的直径约4-5米,可碾一石多谷的米。碾磙扁平似饼,直径约60公分,厚5公分左右,两个并列,固定于碾架外端下沿,与碾槽契合,利用它滚动的压力和摩擦力将糙米碾熟。碾架由两根大木料拴联而成,长度是碾槽所圈地面直径的一半,外端下沿与两磙中轴衔接,内端亦有轴,固定于碾槽所圈地面的中心处。背着枷担的牛在碾槽外绕圈而行,带着碾磙碾架旋转,这就叫碾米。碾米之家有妇女或孩童坐在碾架上,手拿竹刷子赶牛,名曰赶碾,在不停旋转中,往往昏昏欲眠,民间有谜语状之:
弯弯拐拐一条溪,
一对明月照江西;
小姐坐在云盘内,
阳天白日逗鬼迷。
水碾结构与旱碾基本相同,它利用水力冲击水槽中之木阀,带动碾磙旋转,达到碾米目的。其速度较旱碾快,碾一槽米约1.5小时,而旱碾需两小时左右。从槽中抓一把米吹去糠末,米白如银,便是碾熟,解去牛的枷担,取出小撮瓢将米撮入箩内,挑米牵牛回家。
回到家中,取出簸箕和格筛筛糠,然后用风车车去杂渣,再用大米筛团米粒中夹杂的谷粒。筛米,是一门技术性较高的硬工夫:用双手端起筛盘,均匀下力,有节奏地驱使筛中之米团团旋转,米漏下而谷粒被团在筛面正中,再抓出以喂鸡。民间有谜语状之:
团团圆圆一座城,
四四方方千多门。
打赤膊的钻过去,
穿起衣服难通行。
筛后,取方升量出数量,再倒进米缸。一般是,一石(担)谷可整五斗米。
昔日农村的量具为升子、斗、斛桶。一石谷四斛十斗一百升。升子有方升筒升二种,方升木质、四方形,筒升为竹筒做成。量时,方升平,筒升满。还有半升、一合的量具,皆用竹筒做成,二合为半升,四合一升。斗系木质,圆形,上下有铁箍,上口小,约15公分,肚大底大,约30公分,量时口上堆满。斛桶与斗形状一样,容量为2.5斗,口堆满。农村家家有升和斗,而斛桶多为富家收租使用,一般农户少有。
煮饭的灶与锅,家家必备。灶,有连二灶,安两口锅,开两个灶门;有连三灶,安三口锅,开三个灶门。有烟囱之灶,开烟囱口于屋顶或墙外,厨房无烟熏;无烟囱之灶,烧火弄饭,满厨房是烟。昔日厨房之灶,神圣神秘,据说有灶神日夜监视主人。灶神又名司命菩萨,相传为玉皇大帝派驻各家监视主人功过之神,官名叫“九天司命太乙府君”,每家神龛上,都贴有写着他官名的红纸条。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夜,他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该家主妇必须打扫灶门,装香烧纸点清油灯摆供果并作揖磕头送他,腊月二十九日夜,以同样礼节接他回来。别看他只是个家长级官员,可他“司”主人家成员之“命”,比当今纪委书记、法院院长的实权还大。晋朝葛洪在《抱朴子》书中写道:“月晦之夜,灶神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这就是说,他有权力夺去你一百到三百天寿命。可见厨房之灶,非同等闲。锅,也是神圣之物,有小耳锅,专供燉菜,不安在灶上。油三锅、油四锅、油五锅均为灶上之锅,或炒菜、或煮饭、或煮猪食。昔日,这锅是绝对不许别人砸的,砸了是对主人最大的欺侮,主人会与他拼命。可在我国当代史上,曾发生过严重的砸锅事件,那是公元1958年至1961年,全国大办公共食堂,只准在食堂吃饭,不许私自开火,生产队长和民兵冲进农户家中,见锅就抢就砸,而公共食堂又吃不饱,农村出现大饥荒。后来据毛泽东的秘书李锐调查统计,全国饿死了3755万人,比八年抗日战争死的人还多。
昔日城乡人民煮饭,都是烧柴。生活五要素之“柴米油盐菜”,柴居首位。自远古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烧吃野兽发现其味鲜美之后,就一直砍柴烧火熟食。砍柴者古称樵夫,颇有社会地位,武吉打樵,写进了《封神演义》;刘海砍樵,成了长沙的花鼓戏;而今我们天门山开发商撇开自身深厚的古文化不钻研运用,弄了个《新刘海砍樵》戏,炒得火热;古时清高的诗人,还称自家的大门曰柴门。如此等等,都说明柴的地位高。农村男女老少,一度把砍柴当作人生要务之一,农田经营一有空暇,便上山砍柴。财主们布置长工年年冬腊月砍枞树做“大柴”,一码一码劈块柴架在屋前屋后;农夫们则砍梗子柴、刷子柴、渣子柴、草把柴、火熛柴(山火过后的柴),过冬烤火则挖树蔸脑壳(树砍后之根部),需要发火柴,则用竹扒子扒枞毛(掉落的松针)。砍柴,不知占去了农夫们一生中多少时间,不知毁灭了多少山林。您知道吗?解放初大庸县城边的北门坡、回龙观,连茅草也被砍光了。
煮饭喝茶要水,挑水也是一件大事。昔日城乡都有水井。山区在有泉水处挖水井,城市挖阴井取地下水。如无泉水又打不出地下水,则吃池塘水、溪水、河水。如附近无池无溪无河,就挑着水桶到几里、十几里、几十里外有水源水井的地方寻水挑水。家家厨房里有储水的缸,有挑水的水桶和扁担,有舀水的瓢瓜;火坑里则有铜壶、茶罐,有时还在梭筒勾机上挂鼎罐煮饭。张家界市永定区青安乡高山上的几个村落,由于地质构造恶劣,留不住水,以往都要走几十里坡路下山到澧水河挑水,农民深受缺水之苦。永定古城内的商家,都在庭院里挖阴井,在庭楼上安轱辘,天天摇轱辘打水煮饭烧茶。许多城市贫民,则下河挑水在街上卖,拖着声调沿街喊叫:“河水呀——河水!”
除了上述活动和器物直接与米、饭有关外,还有间接与之有关的磨子和碓码。磨子的功能是将米、麦、豆等磨成粉或浆,以之做粑粑、饼子、豆腐等食品。它有上下两盘,皆由巨大砂岩凿成,相交面刻有齿;中轴由坚硬的木棒做成,贯穿底盘中心,上端顶住上盘当中浅而圆的小孔,使其转动与底盘相磨。底盘周边有圆槽,容纳磨出的粉或浆。上盘固定着一根磨手子,伸出的一端有小圆孔,供磨啄套入传力,推动上盘旋转,这就叫推磨。
石磨之诞生,可追溯到我国女娲娘娘时代。据说她与伏羲帝是兄妹关系,按我国古往今来的习俗,是绝对不能婚配的,但由于繁衍后代的需要,二人从高山上滚两个磨盘下坪相合,说明这是天意,无可奈何,只好顺天意成亲,才有我们这些子孙在今天存在。自磨子面世,使农村逢年过节,充满热烈气氛,有的推粑粑,有的推豆腐,一天到晚不空。有儿歌千古相传:
推粑粑,接嘎嘎(外婆),
嘎嘎不吃酸粑粑;
推豆腐,接舅舅,
舅舅不吃酸豆腐;
推和渣,接姨妈,
姨妈不吃酸和渣;
推粉粉儿,接婶婶儿,
婶婶儿不吃酸粉粉儿。
对于它的形象,则有谜语描述:
走到你府上,见个怪姑娘。
牙齿长在肚上,嘴巴长在背上。
这儿歌,这谜语,说明磨子千古以来与农民生活密切,感情深厚。
碓码的功能是舂谷成米,起到碾子的补充作用;舂米、麦、豆成粉,起到磨子的补充作用。它由大砂岩凿成的碓码盔(凹坑)和木制的碓码桿子及两个有缺槽的石牌组成。碓码桿子长约1.5米,前端有鉎嘴啄,后端作踏板。踏板前用一根木头横穿碓码桿,两端分别搁在石牌缺槽上,舂碓者这头踩踏板,那头翘起来,提起脚,则那头木啄下舂。如此一踏一提,桿子一翘一舂,便叫舂碓。它对山村农民粮食加工十分方便,与远古用木杵、铁杵舂米、麦、豆于石臼相比,是一大进步。
我们国家的农田稻作之传统手段大多以不变应万变,沿袭了几千年。而今睁开双目,纵观古今,横看世界,面对现实,我们在慨叹之余,也欣慰地看到了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短短三十多年内,由于改革开放,再不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再不喊“打倒美帝,打修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全世界一片红”的口号了,再不大张旗鼓批判“封资修”了。特别是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积极与世界先进国家接轨,大胆引进先进科技,大搞招商引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行商品经济,国家面貌大变,欣欣向荣,那些存活了几千年的农田稻作传统手段也随之巨变:遍及农村的小铁牛驱赶着老水牛、老黄牛;牛之形象,无论城乡的老年人青年人,都很少与之谋面了。一度与牛同存同荣的犁、耙、挞斗、镰刀、嘎板等,对今天绝大多数青年人来说,不知为何物。栽秧机、收割机、除草剂取代了手工栽秧、手工割谷扳谷、扯田草。抽水机取代了水车。挖土机、拖拉机、载重汽车、小四轮取代了锄头、撮箕、箩筐、扁担、背笼。化肥农药取代了栽挏秧、挑石灰、撒石灰、赶蝗虫、捉稻苞虫。水泥晒谷坪取代了斗簟、牛粪浆坪晒场。打米机、打粉机、打浆机取代了礧子、碾子、风车、簸箕、筛子、磨子、碓码。磅秤取代了升子、斗、斛桶。电、液化气、天然气、石油、煤、高压锅、电饭煲、热水器、自来水取代了砍柴、搬柴、剁柴、烧柴、打灶、买锅、买甑子、挖火炕、买水缸、水桶以及鼎罐、铜壶、茶罐等。这些古东西的下岗退位和新东西的诞生应用,是亘古未有的翻天覆地的科技大革命。这对公元1935年出生的我这个野老而言,那些古东西太熟悉了,太有感情了,而今诀别,似乎难舍。而对那些新东西,好像来得太突然,不大习惯,却又感到方便,提高了我晚年的生活质量。如果冷静地从国计民生高度裁判,又觉那些古董早该下岗而竟迟退,那些新东西早该到来而竟迟到。为何如此?我认为,除了许多有识之士曾为之痛心疾首的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地位为时太久之外,解放后的前三十年无休止的革命运动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我们在把那些浑身铭刻着我国几千年来光荣和痛苦而今被淘汰但功不可没的古东西恭恭敬敬送进博物馆的同时,还应该作出反思,从国家制度上找找原因,并将那些早该退位的古东西之来龙去脉弄清写清,让我们幸福的后代们瞻仰、阅读和思考。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