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毒蛾科幼虫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0000 次
毒蛾科幼虫

毒蛾科幼虫——危害农作物的“害虫”

毒蛾科幼虫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其成虫是一种夜间活动的飞蛾,幼虫则以各类植物为食,常见的有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等。毒蛾科幼虫的发生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于其防治措施的研究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毒蛾科幼虫的生活习性

毒蛾科幼虫的生活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性强

毒蛾科幼虫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因此分布广泛。同时,在幼虫期,其具有很强的食性适应性,能够以多种植物为食。

2.生长发育快

毒蛾科幼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快,幼虫期只有10-20天,成虫期也只有一周左右。这种快速的生长发育速度,使得毒蛾科幼虫对于农作物的危害更加严重。

3.繁殖能力强

毒蛾科幼虫的成虫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每只成虫能够产下数百只卵,因此一旦发生大面积的危害,很容易引起农作物的大面积死亡。

毒蛾科幼虫的防治措施

针对毒蛾科幼虫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式,主要是通过引入天敌等生物控制毒蛾科幼虫的数量。比如,可以引入天敌蜘蛛、寄生蜂等,来控制毒蛾科幼虫的数量,从而减轻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2.农药防治

农药防治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防治方式,通过喷洒农药来杀死毒蛾科幼虫。农药的使用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多的危害。

拓展百科知识

1.玉米螟(yùmǐmín):玉米螟是一种以玉米为主要寄主的毒蛾科害虫,其幼虫以玉米叶和穗为食,对玉米的危害较大。

2.棉铃虫(miánlíngchóng):棉铃虫是一种以棉花为主要寄主的毒蛾科害虫,其幼虫以棉花的花、铃和叶为食,对棉花的危害较大。

3.粘虫(niánchóng):粘虫是一种以水稻为主要寄主的毒蛾科害虫,其幼虫以水稻的叶片为食,对水稻的危害较大。

参考来源:

1.《农业害虫学》(周越、刘平、杜琛)

2.《农业害虫病害防治技术大全》(李梅)

相关问答拓展:


蛾子古代雅称?

昆虫。形似蝴蝶,体躯一般粗大,四翅,静止时平放体侧。多在夜间飞行。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蚕蛾、天蛾、麦蛾、螟蛾、毒蛾等。幼虫大多为农业害虫。蚕蛾、天蛾则为重要的资源昆虫。

幼蚁。

《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郑玄注:“蛾,蚍蜉也,蚍蜉之子,微虫耳,时术蚍蜉之所为,其功乃復成大垤。”孔颖达疏:“蚍蜉之子,按《释虫》云:蚍蜉,大螘,小者螘。是蚁为蚍蜉大者,又云蚁子,故云蚍蜉之子也。”陆德明释文:“﹝蛾﹞鱼起反,注同。本或作蚁。”清王士禛《秦邮杂诗》之四:“涛声东走海陵仓,蛾子纷纷割据场。”

***的毛毛虫有吗?

***毛毛虫可能是茸毒蛾,是鳞翅目茸毒蛾科的一种昆虫,基本介绍如下:形态特征:茸毒蛾幼虫体黄绿色或者黄褐色,头部***,第1-5腹节间黑色,第5-8腹节间微黑色,亚背线在5-8腹节为间断的黑带,体腹面黑灰色,足***,腹足基部黑色。习性: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白天静伏在叶子背面。

***毛毛虫品种介绍?

***毛毛虫可能是茸毒蛾,是鳞翅目茸毒蛾科的一种昆虫,基本介绍如下:形态特征:茸毒蛾幼虫体黄绿色或者黄褐色,头部***,第1-5腹节间黑色,第5-8腹节间微黑色,亚背线在5-8腹节为间断的黑带,体腹面黑灰色,足***,腹足基部黑色。习性: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白天静伏在叶子背面。

滴滴水鸟它的学名是什么啊?

学名是大山雀。

大山雀,中小型鸟类,体长13至15厘米。整个头黑色,头两侧各具一大型白斑。上体蓝灰色,背沾绿色。***白色,胸,腹有一条宽阔的中央纵纹与颏,喉黑色相连。大山雀栖息于低山和山麓地带的次生阔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也出入于人工林和针叶林。性较活泼而大胆,不甚畏人。行动敏捷,常在树枝间穿梭跳跃,边飞边叫,略呈波浪状飞行,波峰不高。主要以金花虫,金龟子,毒蛾幼虫,蚂蚁,蜂,松毛虫,螽斯等昆虫为食。分布于中国,非洲西北部,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欧洲,中亚,西伯利亚,远东,朝鲜,日本,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

东北贝子鸟食配方?

贝子鸟主要以金花虫、金龟子、毒蛾幼虫、刺蛾幼虫、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此外也吃少量蜘蛛、蜗牛、草子、花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性食物。

  多数饲养贝子鸟贝子鸟食配方:玉米面2+绿豆面1+豌豆面2+花生面1+鸡蛋黄2+成品红子食2。夏天的时候容易上火,可适当加大绿豆面的比例,冬天天冷,可适当加大花生面的比例,豌豆面对于圆膘很有作用,但是一定要使用熟的,在日常的饲养中,应该严密观察鸟的粪便的情况,这个是很关键的,以便随时对食物加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