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返青期锈病
一、小麦返青期锈病的危害
小麦返青期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导致叶片凋萎、变黄、枯死,严重的还会导致小麦的死亡。锈病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二、防治小麦返青期锈病的方法
防治小麦返青期锈病的关键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锈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返青期锈病的最基本措施。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多个抗锈病品种,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2.加强管理
加强小麦的管理是防治锈病的重要环节。在小麦生长期间,要注意及时灌溉、施肥、除草等管理措施,保证小麦的生长环境良好。
3.使用化学药剂
使用化学药剂是防治锈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药害和残留问题。
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的防治方法。可以使用一些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三、小麦返青期锈病的相关问题
1.小麦返青期锈病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小麦返青期锈病的发生原因是由锈菌引起的。锈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因此在小麦返青期间要加强防治措施。
2.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锈病?
小麦感染锈病后,叶片会出现黄斑、黄条和锈斑等症状,叶片还会逐渐变黄、干枯。农民可以通过观察叶片上的症状,来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锈病。
3.小麦返青期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防治小麦返青期锈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使用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
4.如何避免小麦返青期锈病的发生?
避免小麦返青期锈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选择抗锈病品种、加强管理、合理施肥、注意灌溉、及时除草等。
5.小麦返青期锈病的防治措施对农业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小麦返青期锈病的防治措施对农业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采用生物防治等环保、安全的措施,可以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健康。
相关拓展:
问:小麦浇灌返青水后发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小麦浇灌返青水后发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寒性不同,强冬小麦抗寒性强,弱冬小麦抗寒性差。春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在山东小麦区,抗冻性最好的小麦是烟农系列小麦,由于受到冻害,很少出现黄苗现象。下图显示了最明显的冻害,冬季前心叶扭曲,呈黄白色。疾病。引起小麦越冬后黄苗现象的主要原因,病毒病和纹枯病都有锈病、根腐病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锈病和纹枯病,这两种病是由以下黄苗地区引起的最大,尤其是冬季迅亩降雨量大,气温偏高,部分作物在11月10日易发病,春季绿化第二年后,气温、空气干燥,病叶易出现枯黄症状。下图显示了冬前小麦叶鞘感染纹枯病的情况。
冬季过后,病斑加重,导致叶鞘枯萎死亡,叶片由下至上逐渐变黄变干。害虫。通过田间调查发现,从小麦出苗开始,直到11月中下旬,部分小麦蚜虫和红蜘蛛叶片,在11月中下旬气温较低时,红蜘蛛隐藏在小麦播种的下部叶鞘、叶鞘和叶片中,由于养分和水分的流失,失去了向叶片上部输送养分和水分的功能,导致叶片发黄、干燥,在暖冬季节叶片较重,在暖阳地区叶片较重。
,除草剂伤害。除草剂在小麦田除草的同时,对小麦有族昌唤一定的副作用,特别是选择不当的除草剂混剂浓度过高,喷洒时间错误,容易引起对小麦的副作用,特别是添加除草剂的添加剂,在杀草活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小麦的副作用。除草剂引起的小麦黄化现象十分明显。
一般情况兆凯下,除草剂喷施后2~3天,可发现小麦上部叶片有明显的斑点状黄化现象。三到四天后,叶子显得枯黄干燥,边界清晰。选择抗霜性强的品种,播前拌种是防治纹枯病、根腐病、锈病和蚜虫的有效方法。发现红蜘蛛危害及时喷洒防治;麦田杂草防治应遵循农业资源管理人员的建议和使用指导;绿化期间及时浇水、施肥等措施。促进小麦快速绿化,快速发育,快速生长,促进壮苗。
问:4月份的小麦叶片上有黄粉是病吗有什么药可治
这是小麦条锈病,需要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应及是拨出并带出田地集中烧毁,同时根据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
小麦黄叶病小弊厅尺麦黄叶病主要表现在叶尖、叶缘变黄失绿,并扩至整叶整株,小麦苗发黄,单株分蘖少,返青晚,种子根卷曲粗肿,次生根少,呈线虫病危害症状。苗期感病时叶片失绿变黄,植株严重矮化,病重植株的叶片往往不能越冬,或越冬后不能拔节抽穗。
扩展资料:
小麦锈病的综合防治:
第一:选择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
第二:根据锈菌习性,在秋苗容易发生条锈和叶锈的地区,适当晚播,可有效减轻秋苗病情。在秆锈病流行的地区,则可适当早播,促进早熟,以减轻后期受害。在播麦1月前,消灭田间、路边、沟边的自生麦苗,可大量减少越夏菌源。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的抗病力伏斗。
第三:春季喷药防治。返青拔节期是防治小麦锈病的最佳时租高期,使用京博真优麦套餐或京博利康可有效防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麦条锈病
问:小麦叶锈病叶锈病有什么症状?
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发生在西南、华北、西北、东北麦区。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1)症状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一般在叶片正面不规则散生,极少能穿透叶片,待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小麦叶锈病于小麦收获后就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冬麦播种出土后叶锈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冬小麦麦苗上。播种较早的由于气温较高,利于叶锈病的生长,因而受害小麦发病重。播种较晚,叶锈菌侵入之后由于气温较低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就以菌丝潜伏在麦叶内越冬。(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②药剂拌种:用96%天达恶霉灵2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型25克(1袋),兑水2-3千克,均匀喷拌麦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随拌随播,切勿闷种。可兼防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在喷洒粉锈宁或三唑酮时每15千克加入25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可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同时可增加小麦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问:小麦锈病用什么药效果最好
三唑酮类、丙环唑类、腈菌小麦锈病唑类、烯唑醇类、戊唑醇类农药是目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佳药剂。
如果小麦在扬花期出现锈病,也不能不管,不得不打药时,尽量在下午进行打药,避开小麦的授粉期,也要避开中午的高温时间,药剂尽量选择复配药剂,这样安全性和效果都会更好一些。
小麦锈病一定要综合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小麦锈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防控策略从依赖化学防治向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转变,防控方式由传统的分散防治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变。
农业防治
1、播种地块选择及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坡小、冬季积雪稳定、麦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块,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前作为水稻、油菜、豆类、绿肥等。
根据测土配方,在翻地前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千克,均匀撒到地里,立即耕翻,耕翻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适墒期内用轻型耕机或用畜力耙细保墒、整平地块,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做到土壤细碎,无漏耙现象,为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
2、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性的小麦良种,如云麦2号、3号、39号、55号、56号;临麦6号、15号、16号;宜麦1号、2号等系列品种。推广小麦良种的同时,建立小麦种子田,防止抗病品种混杂和丧失抗性,并做好品种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单一化。
3、适期晚播:播种越早,病菌侵染的机会越多,越冬菌源量越大,发病就越早、越重。在适播期内,在保墒的前提下,要适当晚播。
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抗病高产,避免偏施氮肥和过晚施肥,造成贪青晚熟。
5、消灭田间菌源:在冬小麦越冬返青时,随时检查病情,发现病叶和发病中心,彻底铲除,防止传播蔓延。
小麦自生苗是小麦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三种锈病的主要越夏寄主,结合田间管理铲除自生麦苗和麦收后及时深翻消灭麦田中自生麦苗,以减少小麦锈病大量的越夏菌源,降低秋苗发病率,减轻小麦锈病为害。
问:小麦灌浆期防冶锈病晚吗
小麦灌浆期是否灌水应根据多种因素综合确定。灌浆水灌得好,有利于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如技术掌握不好,不仅不会带来增产,反而会导致产量的损失和水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浪费。1首先看“天”。即灌浆期降水多少,若小麦灌浆期(5月10~25日)出现一次降水量达20毫米以上的降水过程,可以不浇灌浆水,如果灌浆期降水量很少,可以考虑浇灌浆水。
2其次看“地”。即土壤的肥力基础,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不浇灌浆水,因为土壤肥力高,可以部分补偿土壤水分的相对不足,不浇灌浆水对产量影响很小,灌浆水反而可能会导致产量的下降。而土壤肥力水平一般的地块,以及保水性差的沙质土壤,应浇灌浆水。
3因“种”而定。即所种植的小麦品种,抗旱节水性强的品种如石麦15、石家庄8号,可以不浇灌浆水。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最好不浇灌浆水,有利于提高籽粒品质。而对有些品种,如石新733,灌浆水仍有一定增产作用,可以考虑浇灌浆水。
4看“苗”浇水。群体偏大,追肥量过大,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不浇灌浆水,因为不浇灌浆水对产量即便有影响,其幅度也不大,而一旦出现倒伏,产量降低更多,风险更大。
5因“水”调水。即根据前期浇水次数而定,已浇过返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共3水的麦田,一定不要再浇灌浆水,根据我们多年试验结果,这种情况下再浇灌浆水,千粒重平均下降3克,产量下降9%。
小麦灌浆期管理技术要点
一、补施氮肥。小麦扬花期(5月1日左右)追施速效氮肥,对于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效果明显。方法是结合浇水,亩追尿素3—5公斤。
二、适时浇好灌浆水。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好灌浆水,浇水时间掌握在小麦开花后15天内结束。强筋小麦严禁浇麦黄水;浇灌浆水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风雨来临前严禁浇水,以免发生倒伏。
三、叶面喷肥。灌浆中期(5月中旬)用三羊氨基酸300倍加高纯黄腐酸300倍叶面喷洒,间隔7天复喷一次,提高千粒重,优化品质,预防干热风。
四、综合防治病虫害⒈以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为主的病害防治白粉病一般发生在4月中下旬,发现有发病中心的麦田及时用25%富泉6000倍液喷雾;加强锈病监测,发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防治,方法同防治白粉病;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小麦扬花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易感品种更应注意搞好预防。⒉以小麦蚜虫、红蜘蛛为主的虫害防治当百株有蚜或螨500头时,用20%兰宁8000倍液+18%拉风4000倍液或10%千红2000倍+18%虫螨光4000倍液喷雾;发生吸浆虫地块应在4月20日左右搞好蛹期防治和穗期的成虫补治。方法是:用50%灭虫露乳油1000倍液顺垄喷施。抽穗后,当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见2-3头成虫时,再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
五、适时收获。蜡熟中后期及时收获,强筋小麦分品种单收、单打、单贮,防止机械混杂,降低小麦品质。
为你解除疑惑是我的快乐!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