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旱獭养殖 旱獭养殖基地在哪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054 次
旱獭养殖 旱獭养殖基地在哪

旱獭,是一种生活在荒漠或干旱地区的小型哺乳动物。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逐渐加强,旱獭养殖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旱獭养殖的相关知识,包括旱獭的生长习性、饲养环境、日常管理以及市场前景等内容。

旱獭的生长习性

旱獭是一种喜欢生活在荒漠或者干旱地区的动物。它们一般生活在洞穴中,白天比较活跃,晚上则会在洞穴中休息。旱獭的食物主要包括植物的根、茎、叶以及昆虫等。由于它们生活的环境较为恶劣,因此旱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

旱獭的饲养环境

旱獭的饲养环境一般要求比较干燥,可以选择在沙漠或者干旱的地带养殖。在养殖的时候需要给旱獭提供一个干净、通风、透气、干燥的环境,避免潮湿和过于寒冷的环境。养殖旱獭还需要注意遮阳,防止阳光直射,同时要保证空气流通,避免热浪对旱獭的影响。

旱獭的日常管理

旱獭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定时喂食、清理粪便、及时更换饮用水等。旱獭的饮食主要以植物为主,可以给予一些当地的植物,如沙漠柿子、仙人掌等。同时,还可以给予一些富含蛋白质的昆虫,如蟋蟀、蚱蜢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给旱獭喂食过多的蛋白质,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定期清理旱獭的粪便可以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同时及时更换饮用水可以保证旱獭的健康。

旱獭养殖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逐渐加强,旱獭养殖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旱獭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旱獭的皮毛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制作成毛皮制品。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旱獭养殖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拓展百科知识

适应能力:生物在与环境不断接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产生适应性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能力。

营养:指人体所需的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不同种类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

毛皮制品:是指用动物的毛皮制作成的各种装饰品或日用品,如皮草大衣、皮草围巾、皮草手套等。

参考来源:1.《动物养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野生动物饲养与繁殖》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3.“旱獭养殖”中国农业信息网,

拓展好文:小科普|旱獭:蠢萌外表下暗藏危险

  近日,北京的鼠疫病情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老鼠”这种动物的身上。在城市中,我们最熟悉的三种鼠科动物莫过于家里养的仓鼠、公园中的松鼠,以及凭借撕心裂肺的叫声火遍了互联网的土拨鼠。而鼠疫的一大传染源是旱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土拨鼠。那么,旱獭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在鼠疫那漫长而黑暗的历史中,它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MattWilliams/TNCPhotoContest2024

  旱獭简介

  旱獭(英文学名:Marmotabobak)属于大型啮齿动物,体长为500毫米,体重可达4-5千克,是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常称为土拨鼠,又叫哈拉、雪猪、曲娃(藏语)。它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都与鼠类相似,体型粗大肥壮,颈粗吻阔,耳小眼细,四肢粗短,难怪会被网友戏称为“土肥圆”。

  作为一种食用草、浆果、地衣、**的草食性动物,旱獭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亚和东欧草原,在中国大陆则集中分布于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不少人被网传视频误导,以为旱獭的叫声就像男人的吼叫声一样,但这些视频其实都经过了后期加工,旱獭真实的叫声听起来要尖细许多。

  挖掘能力极强的旱獭酷爱打洞,打洞时翻出的泥土能高达数米,往往会损害农场基础设施、导致草场退化。如果缺少天敌,旱獭数量过多时就会造成区域内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近些年来,旱獭逐渐因其呆萌的外表变成了网红动物,有时在宠物店里也能看到它们肥硕的身影。不过,不要被旱獭蠢萌的外表所欺骗。社会性强、习惯于群居生活的旱獭本就不适合作为宠物进行单独饲养。另外,旱獭身上还潜藏着其他危险。

  DukeCoonrad/TNCPhotoContest2024

  旱獭与鼠疫的历史

  鼠疫,也就是黑死病,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致死率极高,且至今仍未被消灭。14世纪,欧洲爆发了严重的鼠疫,夺走了至少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给整个近现代文明史留下了沉重的创伤;有后世学者推测,这场大瘟疫的起源地是中亚喜马拉雅山区,始作俑者便是旱獭。

  而在1910年11月,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随后一场大瘟疫席卷了整个东北。这场大瘟疫持续了6个多月,造成6万多人死亡。著名医学家伍连德当时赶赴哈尔滨,仔细调查了疫情爆发最严重的傅家甸,一路追寻疫源到一个位于满洲里的捉土拨鼠的窝棚,从而推断出最初是由旱獭引发的疫情。1935年,伍连德以其“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发现了旱獭在其传播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提名。

  在我国,离我们最近的一起确定由旱獭引发的鼠疫病例发生于2024年。2024年7月,甘肃酒泉玉门市出现一例鼠疫病例。据报道,患者于7月13日发现一只死旱獭,将其剁碎喂狗,当晚便开始发烧,后于7月16日死亡。

  旱獭本身性格温和、不会轻易攻击人类,但一旦有叮咬过患病旱獭的跳蚤对人类进行叮咬,或有人剥取染疫旱獭皮,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容易遭受感染。

  目前尚不清楚北京的两名病例是否因接触旱獭而受到感染。不要一看到旱獭可爱的外表就放松警惕,还是要保持好和野生动物之间应有的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