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晚稻栽培技术,桃秀优美珍晚稻栽培技术?
优质晚稻栽培技术,桃秀优美珍晚稻栽培技术
晚稻是中国南方主要的水稻品种之一,其中优质晚稻、桃秀优美珍晚稻是受到广泛认可的品种。这两个品种的栽培技术在提高产量、保证质量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技巧。
优质晚稻栽培技术
种植时间
优质晚稻适合在6月中旬至7月初进行插秧,这样可以避免遇到旱涝等天气极端情况。同时,在选择种子时,要选择高产、耐倒伏、抗病虫害、颖短粒饱满的品种。
土壤条件
优质晚稻适合在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生长。同时,要注意对土壤进行调理和施肥,特别是要注意钾肥的施用量,可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品质。
管理技巧
在管理方面,要注意及时除草、松土、灌溉、施肥等措施。特别是在成熟期,要控制灌水量,避免稻谷过分吸水而导致裂谷和脱粒。
桃秀优美珍晚稻栽培技术
种植时间
桃秀优美珍晚稻也适合在6月中旬至7月初进行插秧,但是相较于优质晚稻,它更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
土壤条件
桃秀优美珍晚稻适合在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在施肥方面,要注意钾肥的施用量,同时还要注意硼、锰等微量元素的供应,以提高水稻的品质。
管理技巧
在管理方面,要注意及时除草、松土、灌溉等措施。特别是在成熟期,要控制灌水量,避免稻谷过分吸水而导致裂谷和脱粒。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1.如何控制稻谷的含水量?
在收割期,可以通过对稻谷的晾晒和适当的通风来控制稻谷的含水量。同时,在收割前,要控制灌水量,避免稻谷过分吸水而导致裂谷和脱粒。
2.如何防治水稻病虫害?
在栽培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可以采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等方式来进行防治。但是要注意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时期,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3.如何提高水稻的品质?
在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施肥、管理技巧等方式来提高水稻的品质。特别是要注意钾肥的施用量和硼、锰等微量元素的供应,以提高水稻的品质。
参考资料
1.《水稻生产技术》
2.《优质晚稻栽培技术》
3.《桃秀优美珍晚稻栽培技术》
问答拓展:晚稻种植方法
晚稻种植科学、合理搭配早晚稻品种是关键,那么晚稻种植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晚稻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晚稻种植方法
1、品种特性
(1)感光性较强。年度间和不同茬口种植,抽穗、齐穗期较稳定。作单季稻栽培,5月底、6月初播种,一般在9月初抽穗、9月10日前齐穗,全生育期150余天。
(2)较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根据抗性鉴定结果,抗稻瘟病,明显优于对照秀水11、秀水63等;中感白叶枯病。
(3)抗倒性较强。茎秆较粗壮,耐肥抗倒性较好。
(4)米质;外观米质和食用品质优于对照秀水63。
2、栽培技术
(1)播前种子处理。晒种,以提高发芽势;药剂消毒处理,要严格把握药液浓度和浸种时间,同时结合使用烯效唑浸种处理,以促进秧苗健壮。
(2)培育稀播壮秧。适时播种,单季稻在5月下旬到6月初播种。稀播育壮秧,单季手拔大秧,秧本比1∶8-10,秧田亩播种量30公斤;直播的亩用种量2.5公斤。施好秧肥,抓好钾、磷肥的施用。防治好秧田病虫害。
(3)合理密植。作单季晚稻,一般密度6×5-5.5寸(19.8×16.5-18.2厘米)为宜,丛插3-4本、每亩6-8万苗,争取在7月底亩最高苗数达35万,最后亩有效穗20-25万。
(4)科学肥水运筹。一般亩施纯氮13-14公斤。强调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水浆管理上,总的要求是深水护苗,浅水发棵,适时搁田,浅水孕(抽)穗,活水灌溉,湿润到老。后期切忌断水过早,要干干湿湿以湿为主,防早衰争粒重。
(5)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特别要重视防治稻曲病、稻虱、蚜虫等。防除杂草、特别是直姿雀播田块的杂草。
二、甬优1号
甬优1号,是宁波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粳型杂交稻组合。前几年引入绍兴,试种、示范、推广,表现较好。其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为:
1、组合特性
(1)感光性较强。甬优1号除作单季晚稻栽培外,还可作连作晚稻栽培。
(2)熟期适中。作单季晚稻栽培,一般6月初播种,11月上旬成熟,全生育期在154天左右。
(3)产量较高。作单季晚稻栽培,一般大田亩产500公斤左右和没,高的在550公斤以上。
(4)穗期耐寒性较好。在抽穗期、乳熟期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后期生长清秀。
(5)抗倒性较强。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强,但施肥偏多的情况下也会倒伏。
(6)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轻感稻曲病,易遭螟虫危害。
(7)米质中等。据化验测定和食味品尝,总体评价认为该组合米质中等。
2、栽培技术
甬优1号亩产550公斤以上的穗粒重结构一般为:亩有效穗18-20万;每穗总粒120-130粒,每穗实粒105-115粒,千粒重28-29克。各地在栽培上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在5月底、6月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0-12.5公斤。大田亩用种量1.00-1.25公斤。秧本比1∶10。采用化调技术,用烯效唑浸种或用多效唑喷苗,促进秧苗分蘖、矮壮。也可用水稻壮秧营养剂在播种前施于秧板上,再耥平秧板后第2天播种。抓好秧田肥水管理。注意防治稻蓟马。实行化学除草,严防鼠、雀危害。
(2)适龄移栽,少本浅插。秧龄一般不超过30天。宽行窄株种植,行距23.31厘米、株距16.65厘米(7×5寸)。亩栽1.7万丛、落田苗4-7万。浅水浅插,促进低位分蘖。
(3)控氮增钾,合理灌水。大田施肥,在亩施有机肥500公斤基础上,施化学氮肥折碳铵70-75公斤,即纯氮12-13公唤册纳斤左右。施肥方法,重前、控中、补后。配施磷、钾肥。水浆管理上,浅水勤灌,适度早搁。有效分蘖终止期搁田。搁田略重,减少无效分蘖。搁田至田不陷脚,泥裂细缝后灌跑马水。到幼穗分化后复水,养胎、抽穗。灌浆期活水到老。
(4)化学除草,严防病虫。甬优1号易遭螟虫危害,要特别注意防治。
三、绍糯97-14
绍糯97-14是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晚粳糯品种,目前是绍兴市单季晚粳糯主栽品种,其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为:
1、品种特性
(1)感光性较强。除作单季晚稻栽培外,还可作连作晚稻栽培。
(2)熟期适中。该品种为中熟晚粳糯类型。作单季晚稻栽培,一般5月底、6月初播种,11月上旬成熟,全生育期150余天。
(3)产量较高。作单季晚稻栽培,一般大田亩产450公斤以上,高的可超500公斤。
(4)后期生长清秀。
(5)耐肥抗倒性较强。抗倒性优于绍糯119。
(6)较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1999-2000年两年省区试抗病性鉴定,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对细条病的抗性也较好。
(7)米质较好。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999、2000年两年统一取样化验测验结果,全部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以上,其中部分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
2、栽培技术
(1)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绍糯97-14作单季晚稻栽培,于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大田插栽2万丛,每丛2本。
(2)抓好肥水管理。每亩大田纯氮用量为11-12公斤,可适当增加钾肥和磷肥用量。田间灌水宜浅不宜深,分蘖前期自然落干,表土***露1-2天,以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分蘖后期,搁田宜轻不宜重;孕穗至扬花期应保持浅水灌溉;生育后期,宜干干湿湿,使田面湿润,延长根系活力,利于灌浆结实。
(3)注意防治病虫害。秧田期应加强对白叶枯病的预防;本田期注意纹枯病、白叶枯病及各类虫害的防治,稻瘟病重发区须在破口期至齐穗期喷药,以防穗颈瘟。
晚稻栽培技术要点
1.推算安全播种期晚稻安全播种期的推算是以安全齐穗期为起点进行推算的。方法是根据某一杂交组合,从播种到齐穗所需天数,往前倒推算出来的天数,即是这一杂交组合的播种日期。如威优64和汕优64这两个杂交组合,从播种到齐穗需要75—78天,以9月25日(桂北地区晚稻安全齐穗期)为起点,往前倒推78天,即7月5日为威优64和汕优64这两个杂交组合的适宜播种期。
2.掌握高产插秧期俗话说:“早(稻)争日、晚(稻)争时”,这充分说明晚稻抢季节比早稻更重要。杂交晚稻在7月20日以后至7月底以前插秧为高产、稳产期。在此期间插适龄壮秧,插期每提早一天,每0.067ha平均增产10kg左右。在高产期后5天插秧,杂交稻与常规稻相比,就失去了产量优势。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同样的品种组合,上午插秧的就比下午插秧的明显高产。所以说晚稻插秧要争时就是这个道理。
3.适当密植晚稻在本田的分蘖期较短,分蘖数量较少,而且晚稻的基肥比早稻少,中后期气温已逐渐降低,稻株生长不易过旺。晚稻插秧密度应比早稻稍密一些,基本苗应多插些,依靠主穗夺高产。广西各地晚稻插秧规格多采用20cm×14cm或20cm×10cm,杂交稻带有分蘖的秧,每蔸插1粒谷,无分蘖秧插两粒谷为宜。
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选择双晚组合一定要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发挥晚稻的优势,获得稳产、高产;在生产中,要选择既能保证双晚安全齐穗,其播插期又能满足前茬早稻成熟收割,且与早稻搭配合理,并具有丰产性和抗性好、米质优、产量高、熟期适宜的品种组合。目前,天优673、宜优673、川优673和甬优9号等中熟品种组合综合性状较好,可以作晚稻进行种植。
2适时播种
双晚的播种期受早稻成熟期的限制而不能提前播种,又因安全齐穗期受到“寒露风”的影响也不能迟播。根据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农技站多年来试验、示范,漳湾镇适宜播种期为6月下旬。
3培育壮秧
培育适龄多蘖壮秧是双晚获得高产的基础。双晚育秧期间温度高,秧苗生长快,田间荫蔽,易造成秧苗徒长、拔节等。应适当稀播、匀播,以培育壮秧。
(1)秧田准备。晚稻秧田按1∶8~10比例备足。选择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杂草少的田块。施用有机肥7.5t/hm2和45%国产复混肥750kg/hm2,按1.3~1.5m开好沟,做好厢面。
(2)种子处理和催芽。播种前晒种1~2d,晒后用强氯精消毒,然后用清水浸种6~8h。由于晚稻催芽温度较高,晚稻一般容易发芽。但晚稻催芽过程中要注意种子湿度,在催芽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种子湿度,每4~6h用清水淋种1次,使种子保持湿润。若催芽时温度超过38℃,将种子摊开降低温度,当谷子全部破胸时即可播种。
(3)精量播种。播种量以120~150kg/hm2为宜,以做到稀播、匀播。双晚播种季节,正值烈日高温期,要科学管水,以免水温过高“煮死”谷芽。每天9:00或16:00后灌1次跑马水,可降低高温的影响,防止秧板干裂。
(4)秧田期管理。
①水分管理。二叶期前保持田间湿润,二叶期至五叶期做到浅水勤灌,田间保持薄皮水,五叶期以后不断水。
②肥管。秧苗2叶1心时施尿素45~60kg/hm2作断奶肥;在移栽前5~7d,施用尿素60~75kg/hm2作送嫁肥[3-4]。
秧苗1叶1心时、间密补稀、补缺、补边。移苗时要稍带泥移苗,以免伤根影响生长,秧移好后实行浅水或润湿管理,以利于扎根生长;秧苗1叶1心时,喷施300mg/kg40%多效唑,施用应在晴天进行,施用后第2天清早再灌水上秧板。若喷后遇雨,应及时补喷。
4适时抢插
插前用新机具整耕机切碎秸秆均匀回田,并施国产复混肥375kg/hm2作基肥。实行宽行稀植,密度为15.0万~19.5万丛/hm2,规格20.0cm×23.3cm、23.3cm×26.7cm。丛插2粒谷,确保每丛5个茎蘖以上。晚稻主要靠增穗增粒获得高产。对分蘖力弱、营养生长期短的品种,或者土壤瘦、肥力水平低的田块,应插密些;品种营养生长期长、分蘖力强,土壤肥力较高田块,可适当稀插。
5大田管理
双晚穗粒优势明显,大穗大粒有利于增产,在肥水运筹等栽培措施上,应根据穗粒形成规律,促进大穗大粒的形成。
5.1精确施肥
(1)速施分蘖肥。晚稻有效分蘖期短,插后5~7d施用尿素150kg/hm2、氯化钾75kg/hm2。插后保持水层5cm。返青后,采取薄水勤灌、适时露田,这样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加快肥料分解,减少病虫害发生,达到以气养根,以根促苗的目的。
(2)巧施穗肥。在抽穗前15~30d时施用穗肥。叶色褪黄早的早施,褪黄迟的迟施。穗肥用复合肥(15-15-15)150kg/hm2追施。
(3)补施粒肥。在破口期或灌浆期,施尿素150~225kg/hm2或用磷酸二氢钾15kg/hm2对水1125kg/hm2喷施,以提高结实率、千粒重。
5.2适时烤田
插后15d够苗晒田,晒田的程度,以不陷脚、有微裂、有白根为宜。对砂质田、瘦田、苗弱的田块,轻晒或适露,对肥力高、长热旺、土质黏重的田块,可适当重晒[5]。
5.3科学管水
问答拓展:水稻浸种育秧技术
水稻浸种育秧技术一、品种选择和用种量
早稻主导品种为:湘早籼45号、中早39、株两优819、陵两优942,常规稻种子5-6公斤/亩,杂交稻种子2.5-3公斤/亩。
晚稻以高档优质稻为主,主导品种为:
泰优390、桃优香占、盛泰优018、隆晶优1号、玉针香、湘晚籼17、农香24等;常规优质稻种子4公斤/亩,杂交优质稻种子每亩1.5公斤,机插秧适当增加用种量。
二、育秧方式
育秧原则,采取软盘抛秧和机插秧为主,淘汰湿润洗插秧,积极推进水稻智能密室机械化育插秧新技术。
三、育秧材料准备
软盘抛秧每亩大田用353孔软盘100片,盘育机插秧准备专用软7寸盘30块,9寸盘28块,拱摸竹片(2.2-2.5米)25片,地膜1.25斤(0.2毫米)。
四、秧田准备
1、秧田选择。要求选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力较高、排灌方便、无污染、杂草少、运输便利的田块作秧田。正圆采用软盘育秧按照1︰20~25、机插育秧1︰80的比例备好秧田。
2、秧田翻耕。在播种前30天进行翻耕淹沤,播种前3~5天结合整平,每亩秧田施入25%的复合肥25~30公斤作苗床基肥,施肥时梳耙2~3次,确保均匀不伤芽。
3、秧厢规格。按厢面宽1.5米、厢沟宽0.3米,厢沟深0.15米做成秧厢,厢长不超过10米举慧塌,以南北成厢为好,并开好腰沟、围沟,以便于排灌,机插秧按不低于2米宽分厢做好秧厢。
五、适时播种
早稻在3月20-30日,抢“冷尾暖头”天气播种。
晚稻严格按所用品种的适宜播种期进行操作,绝对不能推迟。采用软盘抛秧须提前2~3天播种下泥,机插秧选择生育期110天左右晚稻品种,以确保晚稻能在9月15日(寒露风来临)前安全齐穗。
六、浸种催芽
1、备足种子:采用塑料软盘抛秧,早稻常规稻亩用种5~6公斤、杂交稻2.5-3公斤;晚稻常规优质稻为3.5~4公斤、杂交稻1.5-2公斤。
2、播前种子处理:播种前5~7天拆开包装透气,抢晴晒种半天,种子禁止在水泥地上曝晒。
3、浸种消毒。种子下水半小时左右,捞去浮于水面的秕谷、病粒谷后,统一采用“咪鲜胺”进行种子消毒。方法是用25%咪酰胺乳油2000—3000倍液(即一支2ml的咪鲜胺乳油兑水4-6公斤,浸种3-4公斤),间歇浸种杂交稻种浸24小时、常规稻种浸36小时,稻种无须预浸,浸后不须漂洗,可直接催芽、播种。包括消毒时间在内总的浸种时间:早稻常规种子48~72小时,早***子36~48小时,间歇浸种,以种子吸足水份35%左右为宜。
4、种子催芽。催芽前,将浸好的谷种洗干沥干,然后用“两开一凉”温水(50-55℃)浸泡5-10分钟,再起水沥干上堆,保持谷堆温度32-35℃,15-18小时后开始露白。谷种破胸露白后,翻堆散热,并淋温水,保持谷堆温度28-32℃。齐根后适当淋浇25℃左右的温水,保持谷堆湿润,促进幼芽生长。播种前炼芽24小时。遇低温寒潮不能播种时可延长芽谷摊薄时间,结合洒水,防止芽、根失水干枯,待天气转好时播种。
种粮大户和各乡镇示范点,要严把种子浸种消毒环节,统一使用种子催芽器,规避浸种催芽风险。晚稻结合种子消毒采用少浸多露的方法进行催芽。
七、精量播种
1、规格摆盘:摆盘前先用木板把厢面烫平,以一边为基准拉线横摆2个软盘,轻轻压平软盘,尽量使秧盘与秧厢贴实,以免秧盘悬空造成死苗。放盘后两边各留10-15厘米空地以便盖膜。按每包壮秧剂(400克)处理50个软盘的比例将壮秧剂撒入秧厢沟内,与适量的稀泥拌和均匀后,将其装入摆好的软盘中,用扫帚扫平泥水,保证每孔至少有2/3以上的泥浆,而厢面不得留有泥浆和积水,待泥浆沉紧踏实后即可播种。机插秧秧盘统一推广麻膜育秧,以利秧苗结盘,育出标准秧块。
2、精量播种。根据每亩用种量和软盘多少,分厢过称,分2~3次均匀撒播,要求常规早稻每个秧孔落入种子4~6粒,杂交稻每个秧孔落入种子2~3粒,尽量降低独苗率、缺孔率。播种后用软扫帚蘸泥浆水轻轻塌谷,抹去盘面多余的泥浆。机插秧每盘常规稻播种谷150-180克,杂交稻播种谷80-100克。
3、秧床消毒
播种后盖膜前,每亩秧田用45%敌克松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到厢面碧知,对秧床进行消毒。
4、搭拱盖膜。按拱高40厘米左右、拱距60~70厘米搭好篾架,然后铺盖地膜,盖膜时四周要用泥土盖严压实。
八、秧田管理
早稻
1、出苗前。保持秧田厢沟畅通,厢面湿润不积水。随时检查盖膜情况,发现地膜被风或其他情况掀开,应及时盖好,若遇无风高温晴天,在上午十点左右应揭膜两端通风,防高温煮芽。立针现青后,如膜内温度高于30℃时,也应揭开膜的两头通风降温。
2、出苗后。当秧苗一叶一心后,晴天中午要揭开秧厢两头通风,傍晚前则盖好。一叶一心时开始炼苗,保持厢面干爽以促根生长,膜内温度保持20~25℃为宜,不得超过35℃。秧厢过长,温度太高除两头揭膜外,中间也要间隔揭膜,以防烧伤秧苗,以后逐步增加炼苗时间。育秧期间,如遇连续阴雨寡照天气、或者秧苗出现绵腐病等病害时要用敌克松(500倍液)或硫酸铜等杀菌消毒。
3、炼苗揭膜。经过充分炼苗后秧龄在2.1~3.1叶时揭膜。揭膜时间最好选晴天下午、且厢沟内灌满水后才能揭膜,以防青枯死苗。揭膜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或极端低温恶劣天气要继续盖膜。在播种20天后最迟抛栽前4~5天要完全揭去地膜,进行露天培管。在二叶一心时每亩施用尿素2~2.5公斤作为断奶肥。
晚稻
晚稻育秧期间气温高,雨水多,秧苗生长快,必须实行“三控”,促使秧苗矮化粗壮。
1、水控:采用湿润秧床,播种后3天左右,厢沟里保持半沟水;当秧苗长到一叶一心后直到移栽前都要进行旱育,只要秧盘孔穴内泥土不发白,晴天中午秧苗不萎蔫,沟内就不灌水,控制秧苗生长。
2、肥控:在施足基肥情况下,氮肥用量比早稻减少50%。
3、化控:用烯效唑拌种,或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控苗。
九、及时抛栽。
早稻当秧苗达到3.5~4.5叶时就可进行大田抛栽或摆栽,一般早稻秧龄控制在28天以内。抛栽前3~5天每亩追施尿素2.5~3公斤或腐熟的人畜粪水。
晚稻秧龄控制在25~28天,抛栽前3~5天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2.5~3公斤,并带药下田。
机插秧:早稻秧龄22天以内,晚稻秧龄20天以内,苗高15厘米左右及时机插。
问答拓展: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
一、旱育稀播培育壮秧
由于旱育苗床的培肥效果和控水效果,导致床土容量和含水量降低,空隙度增加,含氧量提高,对幼苗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稀播才能育成壮秧,壮秧返青快,分蘖早,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
(一)、壮秧的标准
秧龄35~45天,叶龄4.5~5.0叶,苗高13~17厘米,根数13~15条,百株地上千重4克以上,20%的秧苗带1~2个分蘖,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结好,返青快。
(二)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1、苗床地的选择:选无污染,背风,向阳,水电源方便,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无盐碱,无杂草,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四周要有防风设施的环境条件。
2、育苗面积及材料:育苗面积:一般按1∶80~100,即育80~100平方米的育苗面积,能插一公顷的水田面积。材料有塑料棚布,架棚木杆,竹皮子,秧盘(钵盘)每公顷400~500个,浸种灵,食盐等。
3、苗床土的配制:原则要求:床土疏松,肥沃(养分齐全),有团粒,渗透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偏酸性,无草籽和石块等。
配制营养床土的具体方法:
原土是指配制床土的主要载体,山区,半山区用山地腐殖土最好;平原地区用旱田土(不打除草剂的土),水田土;盐碱地区用总干渠底土。每公顷用土量为2500公斤,最好头一年运回备用。如果是当年最好早运回晾晒,打碎,过筛,一般用5孔目筛子将原土的杂草,碎石筛掉。为了提高床土有机质的含量,一般要加草炭或腐熟农肥。
山地腐殖土:一般有机质含量都在5%以上,同时又偏酸性,渗透良好,因此不必再加有机质。
旱田、水田土:一般比较肥沃的土壤的有机质也在3%以下,因此必需加10%左右的腐熟好猪粪或马粪,如加腐熟鸡,粪只能加5%左右。
盐碱土壤:土壤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低,又偏碱,适当增加有机质的比例最为有利。一般加马粪15%~20%。
有机质肥料同样用5孔目筛子筛一遍,然后同原土混拌过筛后备用。床土加有机质后还需要调酸,加化学肥料和消毒后才能叫营养床土。目前有两种方法:一是自己配制,二是购买市场出售的调理剂。
扮源销 (1)自配营养土:第一步配制调酸剂,山地腐殖土就不用调酸了。平原地区,盐碱地区的床土必需调酸,调酸使土床调到pH值4.5~5.5为标准。一般生产上的作法是先将筛好的马粪或草炭进行酸化,用稀硫酸酸化,一般用42.5公斤水加7.5毫升浓硫酸,配制时把水称好放入到缸内,后倒浓硫酸,倒入后搅拌一下,即成15%左右的稀硫酸,用塑料喷壶往马粪上浇15公斤左右的稀硫酸。混拌均匀后闷半天即成酸化剂。经验是盐碱地区每公顷准备25公斤浓硫酸,非盐碱地区每公顷准备5~7公斤浓硫酸。
第二步用酸化好的马粪或草碳进行床土调酸并加入化学肥料。先作小样试验,先用4公斤原土加0.5公斤酸化马粪,再称4公斤加1公斤酸化马粪,以此4公斤原土再加1.5公斤已酸化马粪……作5份样品,分别拌均匀,用试纸测其PH值,找到床土每4公斤加多少酸化马粪能达到pH4.5~5.5范围。就按这个比例再调大量的床土。同时1000公斤床土再加硫铵2.5公斤,加二铵1.1公斤,硫酸钾1公斤,硫酸锌0.1公斤即制成了营养床土。
(2)用调理剂配制营养床土
调理剂一般都含有秧苗所需的氮肥,磷肥,钾和微量元素,同时有调酸和消毒作用,农民用起来比较方便。目前生产品种很多,本文介绍几种用法及用量。
三功能调理剂:本品每袋2公斤,旱育苗拌土能育15平方米。盘育苗能育90盘。
营养酸化药土:在盐碱地区用更好,本品每袋2公斤,盘育苗每袋可育90盘(15平方米),钵盘育苗,每袋可育150盘(20~25平方米),每袋可拌土210~270公斤上。拌土后装盘或平铺在床上浇水后即可播种。
育苗宝:一般非盐碱地区用量较大,本品可用于水稻旱育苗,盘育苗,钵盘育苗,有些蔬菜还可以用,如茄子,辣椒,番茄,瓜类等。本品每袋1.25公斤,可配制床土350公斤。旱育苗15~20平方米,盘育苗90~110盘,钵盘育苗140~150盘。盐碱地区结合浇酸化水效果更好。
市场上卖的调理剂每年剂型都有变化,一定按说明书操作。
4、种子处理
(1)每公顷用种量:一般钵盘育苗用种量25公斤(发芽率在95%以上),一般旱育苗30~40公斤。盐碱地适当多些,非盐碱地区适当少些,旱育稀植的也要少些。
(2)晒种:选晴天,在干燥平坦地上平铺席子或水泥场摊开,厚度一寸,晒2~3天,白天晒晚间装起来,在晒的时候经常翻动,目的是提高种子活性。
(3)选种:用盐水最好。将盐水配制1∶13比重(约501公斤水加12公斤盐),用鲜鸡蛋测试,鸡蛋在盐水液中露出水面5分硬币大小即可。去掉秕谷,捞出稻谷洗2~3遍。
(4)浸种消毒: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消毒药剂很多。恶苗净(多效灵)用的较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搅拌后浸种40公斤,常温浸种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种。
(5)催芽:催芽在28~32℃温度条件下,芽整齐一致,有催芽器用催芽器最好,无催芽器的可在室内地上,火炕上或育苗大棚内催芽。具体操作,先把浸种好的种子捞出,放入40~50℃的温水中预热,待种子达到温热(28℃左右),立即捞山,装到种子袋中,放置到室内垫好的地上(地上垫30厘米稻草,铺上席子);或者火炕上,也要垫好,种子袋上盖上塑料布或麻袋、袋内插上温度计,随时看温度,使温度不低于28℃,也不高于32℃,同时保持种子湿度,每隔几个小时上下翻倒一次,使种子温度尽量上下、左右温度、湿度保持一致。特别注意的是,种子在发芽的过程中自己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温度自然升高,稍不注意就会因高温烤坏种子,一般2天时间就能发芽,当破胸露白80%以上时就开始降温,适当凉一凉。芽长一毫米。
(6)架棚作苗床
吉林省多以大棚、中棚为主,小棚育苗很少。一般棚的规格是宽5~6米,长20米,每棚可育苗一百平方米。棚以南北向较好,东西向亦可,在棚内作两个大的苗床,中间为步道30厘米宽,四周为排水沟,每平方米施腐熟农肥10~15公斤,浅翻8~10厘米,然后搂平,浇透底水。
5、播种
(1)播种时期的确定,根据当地当年的气温和品种熟期确定适宜的播种日期。水稻发芽最低温为10~12℃,因此当气温稳定通过5~6℃时即可播种,吉林省气温平原地区稳定通过5~6℃的时间是在四月上旬,山区、半山区相对晚5~7天。晚熟品种或中晚品种在平原地区在四月上旬播种,山区、半山区在4月中旬播种。早熟品种可在4月下旬播种。
(2)播种量
播种量多少直接影响到秧苗素质,只有稀播才能育壮秧。多年研究结果表明,旱育苗每平方米播量干籽150克(3两),芽籽200克(4两),机械播秧盘育苗的每盘100克(2两)芽籽。钵盘育的每盘50克(1两)芽籽。超稀植栽培每盘播35~40克(0.7~0.8两)催芽种子。总之播种量一定严格掌握,不能过大,对育壮苗和防止立枯病极为有利。
(3)播种方法
隔离层旱育苗播种:在浇透水置床上铺打孔(孔距4×4厘米,孔径4毫米)塑料地膜,接着铺2.5~3厘米厚的营养土,每平方米浇1500倍敌克松液,5~6公斤,盐碱地区可浇少量酸水(水的pH值4),然后用手工播种,播种要均匀,播后轻轻压一下,使种子和床土紧贴在一起,再均匀覆土1厘米,然后用苗床除草剂封闭。播后在上边再平铺地膜,以保持水分和温度,以利于整齐出苗。
盘育苗播种:秧盘(长60厘米,宽30厘米)育苗每盘装营养土3公斤,浇水0.75~1公斤播种后每盘覆土1公斤,置床要平,摆盘时要盘盘挨紧,然后用苗床除草剂封闭。上面平铺地膜。
钵盘育苗播种:钵盘规格目前吉林省有两种规格,一是每盘有561个孔的,另一种是每盘有434个孔的,后一种能育大苗,因此提倡用434个孔的钵盘。播种的方法是先将营养床土装入钵盘,浇透底水,用小型播种器播种,每孔播2~3粒。(也可用定量精量播种器),播后覆土刮平。
6、秧田管理
秧苗管理要求管的细致,一般分四个阶段进行。
(1)播种一出苗
这段时间主要是密封保温,保证出苗所需的水分和温度。棚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要通风降温。缺水时要及时补水,一般底水未浇透,或置床渗水,出苗前芽干现象经常出现,此期水分是重点,苗出齐后立即撤去地膜,以免烧苗。
(2)出苗一1.5叶期
这个时期对低温的抵抗能力强,注意床土不能过湿,否则影响根的生长,尽量少浇水,温度控制在20~25℃,高温晴天要通风降温。防止苗枯或烧苗。
当秧苗长到一叶一心时,用立枯一次净或特效抗枯灵药剂防治立枯病,使用方法为每袋40克对水100~120公斤,浇施40平方米秧苗面积。
如果播种后未进行药剂封闭除草,一叶一心期是使用敌稗草的最佳时期,用20%敌稗乳油对水40倍于晴天无露水时喷雾,用药量每667平方米1公斤,施药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半天内不要浇水,以提高药效。
(3)1.5叶一3叶期。
1.5~2.5叶(离乳期前后)是立枯病和青枯病的易发生期,也是培育壮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水分最不敏感,对低温抗性强。床土水分应控制在一般旱田状态,保持床面干燥只有床土干裂时才能浇水,以此促进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高温晴天及时通风炼苗,防止秧苗徒长。
在盐碱地区育苗此期应浇酸化水1~2次降低床土pH值,方法是每50公斤水中加入50毫升浓硫酸(约为1000倍)。
在两叶一心期要追一次离乳肥,每平方米苗床追施硫酸铵30克对水100倍喷浇,施后用清水冲洗一次,以免化肥烧叶。
(4)3叶一插秧
此期不仅秧苗需大量水分,而且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也大,床土容易干燥,因此浇水要及时,充分,否则秧苗会干枯。这时外部气温已经很高,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要大通风,棚裙白天可以放下来,晚上外部在10℃以上时可不盖棚裙。
在插秧前3~4天追一次“送嫁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硫铵50~60克,对水100倍,然后用清水洗一次。
为了预防潜叶蝇在插秧前用40%乐果乳液对水800倍在无露水时进行喷雾。插前用人工拔一遍大草。
二、稻田基本建设
农田基本建设关系到水稻高产稳产的最基本条件,无论是老稻区还是新稻区,一定按水利部门的统一规划进行,对排灌系统,林田、水、路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水稻生产,其重点是方、条田的建设。
(一)条田
一般是在子渠及斗渠的长度和间距确定后,将零散的土地划成长条形,灌排相间,渠道一条是上水路,每隔25~35米再设条排水路,即为单灌单排。
(二)农肥的施用
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因为有机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有机质,秸秆含有机质达50%以上,猪、马、牛、羊、禽类粪便等有机质含量30%~70%。有机质是作物养分的主要资源,还有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功能。因此水田必需施用有机农肥。
施农家肥:在翻地前每公顷施农家肥(要充分腐熟)10~20立方米,施用均匀。
(三)翻耕整地
原则要求:土地平整,耙碎耙细,每个格田内高低差不过寸。
秋翻比春翻好,早翻比晚翻好,因为秋翻冬冻春化,冻融作用,土块细碎,杂草籽、病菌和害虫冻死,减少危害。翻地深度要求15~18厘米,冷浆地深些,砂土地可浅一些,要求扣垡严,不漏耕,实行旱耙水找平。
在黑土地积极推广免耕轻耙技术,有利于节省用水。
三、不同区域高产品种搭配
吉林省还没有象黑龙江省那样分为第一、二、三积温带。在水田生产上大致可分为山区、半山区,平原地区,盐碱地区三大生态区。品种应用上熟期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抗性,第三位是技术水平,第四位应是市场需求,总体来讲产量和市场要和当地,当年相适应。就目前吉林省的品种按区域划分应按以下品种作为当地主栽品种。
山区半山区(包括延边地区,吉林的蛟河、舒兰等县,通化,柳河,辉南,海龙一部分,其它有双阳,伊通,东丰,辽源以及长白等地市县)本区特点是无霜期短,常出现低温冷害,本区应以中熟、中早熟品种为主,如88~7,延粳16,通95~74,上育397,有条件地方可搭配一些较晚熟的品种如吉粳81,珍富10号等。
平原地区,包括长春、四平、松源还有其它大部分是丰产平原稻区,如梅河、永吉、桦甸、辉南和海龙等,本区纬度跨度大,水田面积集中连片。各类熟期的品种较多,从145天的品种到130天的品种都有种植,但种植晚熟优质高产的品种优势较大,同时是吉林省优质米的主要产区,可种植超产1号、秋田小町、农大7号、吉粳66、吉粳81,从优质米和市场需要应以吉粳83(丰优307)为主,搭配中熟品种如富源4号、道光、吉丰10号等。盐碱地区,本区包括松源、白城两个地区,其特点是无霜期短,土壤盐分含量高,因此品种要求耐盐碱,熟期相对早熟一些的,如长白9号(吉89~45),松粳3号,松源地区育苗水平较高,实行早播技术,可种植些晚熟。品种如秋光、吉粳66(吉2605),搭配一些吉丰10、通611,通95~74中熟优质米品种。
四、适时早播合理稀植
插秧质量要求,垄正行直,浅播,不缺穴。
(一)插秧时期确定
1、根据安全出穗期,水稻安全出穗期间的温度25~30℃较为适宜,保证出穗有适合的有效积温保证安全成熟。吉林省每年以8月上旬出穗为宜。
2、插秧时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水稻生长最低温度14℃,泥温13.7℃,叶片生长温度是13℃。
3、要保证有足够的营养生长期,中期的生殖期和后期有一定灌浆结实期。根据主栽品种生育期及所需的积温量安排插秧期。
吉林省平原地区一般在5月上旬插,秧(5月10日左右),西部盐碱地区,东部山区,半山区在5月中、下旬,但要在5月底全部插完秧,不插六月秧。
(二)插秧方式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1、水稻壮秧剂及其在旱育秧上的作用
壮秧剂是根据水稻秧苗生理、生态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出的融消毒剂、化控剂、营养剂于一体的新型水稻育秧床土调理剂。消毒剂是根据立枯病病原特点和发病规律,应用消毒和杀菌药剂控制和消灭土壤立枯病原菌,起到防病的作用。化控剂主要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施入土壤后,通过根部吸入以提高秧苗的抗寒性并促进根部生长,控制地上部生长,起到矮化作用。营养剂是根据苗期的需肥规律,把氮、磷、钾和Ga、Mg、S、Fe、Zn、Si等微量元素进行合理的配比,以满足水稻苗期的养分需要。增酸剂是针对水稻苗期喜酸性和立枯病原厌酸特性,在土壤中施入以降低床土PH值,并维持一段时间,从而起到抑菌和活化土壤养分的双重作用。
应用水稻壮秧剂能使水稻旱育秧苗床的调酸消毒、培肥、化控等复杂的作业程序简单化,能有效克服技术“走样”引起的药害、肥害、病害和浓硫酸使用不当的意外伤害,而且壮秧效果突出、增产效果明显。
2、水稻壮秧剂的使用方法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壮秧剂有普通型(2.5Kg袋)和浓缩型(1.5Kg袋)两种,均可应用于旱育秧、湿润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多种育苗形式,我省这两年应用的情况来看,效果都不错。
(1)旱育秧及湿润育秧上的应用方法:
在苗床冬凌培肥和翻耕做床的基础上,用普通型壮秧剂每袋(2.5Kg)加过筛的旱地土12.5Kg,或浓缩型壮秧剂每袋(1.5Kg)加过筛的旱地土18.5Kg,充分混拌均匀,并均匀地撒施在20平方米床土表面,用耙子翻入2-3cm的表土层,反复挠匀,然后浇底水播种。用未加壮秧剂的肥土盖籽即可。后期管理同旱育秧。
(2)抛秧软盘育苗的应用方法:
用普通型壮秧剂每袋(2.5Kg)加过筛的盘土210Kg,或浓缩型壮秧剂每袋(1.5Kg)加盘土270Kg,充分混拌均匀后配制成营养土,装入150个秧盘,播种后摆放在已培肥、分厢,并浇足底水的置床里,用未加壮秧剂的肥土盖籽后,压实、浇足水份。或先摆好压实,再在软盘上浇足水后,再播种、盖籽。
3、壮秧剂使用上应注意的问题
(1)用壮秧剂育苗,无论采用什么育苗方法,绝不能用壮秧剂配好的营养土作盖籽土,以免影响发芽出苗。
(2)混拌一定要均匀,以免产生药害。
(3)本壮秧剂适用于PH<7.2的土壤。
(4)本壮秧剂不含除草剂,除草应另做处理。
(5)在培育大苗条件下,如后期出现脱肥情况,要看苗适量补肥,以保证秧苗正常生长。
(6)苗床上出现立枯病或青枯病时,每平方米施入50g壮秧剂可起到防治作用。
(7)晚稻育苗上应用壮秧剂,应适当减量。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