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移栽后乙草胺可用吗 油菜播种后用乙草胺除草技术
一、乙草胺对油菜的毒性
乙草胺主要通过叶片吸收,对油菜等作物也具有一定的毒性。研究表明,油菜移栽后使用乙草胺,可能会导致油菜幼苗的叶片变黄、萎缩、甚至死亡。在使用乙草胺时需谨慎,避免对油菜等作物造成损害。
二、乙草胺使用的注意事项
1.合理选用药剂浓度。药剂浓度过高易导致油菜等作物受到毒害,浓度过低则不利于除草效果的发挥。
2.选择合适的使用时间。油菜移栽后的前7-10天,油菜幼苗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此时使用乙草胺易导致油菜幼苗遭受毒害。建议在油菜移栽后10天以上再使用乙草胺。
3.操作时需注意安全。使用乙草胺时需佩戴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药剂对人体造成危害。
三、油菜移栽后乙草胺可用吗
综合上述因素,油菜移栽后乙草胺可用,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乙草胺前需做好试验田,确定药剂浓度和使用时间。
2.使用乙草胺时需注意防护措施,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
3.在使用乙草胺后,需密切观察油菜等作物的生长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四、其他相关问题
1.油菜移栽后有哪些除草方法?
除了使用乙草胺,油菜移栽后还可以采用手工除草、覆膜除草等方法。
2.乙草胺对其他作物有影响吗?
乙草胺不仅对油菜等作物有影响,对其他作物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浓度和使用时间。
3.如何正确使用乙草胺?
正确使用乙草胺需要遵循药剂浓度、使用时间和防护措施等方面的要求,避免对作物和人体造成危害。
4.乙草胺的使用量应该如何控制?
乙草胺的使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控制,过高的使用量易导致药害,过低则不利于除草效果的发挥。
5.除草剂对环境有影响吗?
除草剂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如对水质、土壤等造成污染。在使用时需注意环境保护。
相关拓展:
问:油菜移栽后打什么除草剂?
油菜地常用的除草剂有:播前:氟乐灵。播后苗前:敌草胺或者都尔。苗后:精喹禾灵、盖草能或者稀草酮等,可防除禾本科杂草。每次用除草剂时配合除草安全添加剂一起使用,以解决除草剂对油菜或者土壤产生伤害。当然不能在油菜上使用的除草剂那就是杀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在油菜茎叶处理时不能使用的。
可以用乙草胺对杂草进行土壤封闭。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土壤处理除草剂,喷于土壤表现,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毒土,当杂草芽鞘生长至接触到毒土层时吸收乙草胺抑制杂草幼芽、幼根生长从而导致杂草死亡。春季千移栽树苗时一般树苗上也会有一些新芽,所以移栽树苗后打乙草胺时要压低喷头采取定向喷雾的方法,最好打过乙草胺之后在树苗上喷一遍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预防除草剂漂移到树苗新芽上造成药害。
油菜病害有油菜霜霉病、油菜白锈病、油菜菌核病和油菜白粉病等。防治方法:油菜霜霉病可以选择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种植,在油菜抽薹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洒;油菜白锈病在作物收获后进行深翻整地,清除田间病残体,可以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1、病害症状(1)油菜霜霉病:该病害主要危害叶、茎和角果,会导致植株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发病初期会出现现浅绿色小斑点,然后扩展为多角形的***裂悄斑块,叶背面长出白霉。(2)油菜白锈病:该病害注意危害油菜的叶、茎、角果,在叶面上可以看见浅绿色小点,然后渐变黄呈圆形病斑,叶背面病斑处长出白色漆状疱状物,会长出白色漆状疱状物,形状为长条形或者短条状。(3)油菜菌核病:该病害在油菜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病,在结实期发生比较严重,茎、叶、花、角果都可以受害,茎部受害比较严重,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然后发展为具轮纹状的长条斑,边缘颜色为褐色,湿度比较大的时候表生团拦棉絮状白色菌丝。塌源胡(4)油菜白粉病:该病害主要危害油菜叶、茎、角果,在发病初期有少量的点块细丝状物向外扩展,然后连结成片,叶正、反面都有白粉状霉斑,发病比较轻的时候,油菜植株生长和开花受阻。
问:油菜封闭除草用什么药
油菜封闭除草可以使用信派乙草胺乳油、草甘膦、异松·乙草胺等。油菜播种后封闭除草可以使用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若是植株移栽前1~3天,可以使用35%异松·乙草胺可湿性粉剂70~100克,将其兑水后喷洒在土壤表面,或者是用草甘膦兑水后喷伍坦信洒。将处理腔轮好的油菜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土壤中,待种子发芽之后,按照一定距离间苗,注意栽种密度不宜过大,否则易产生病虫害。
油菜栽种之后,需适当补充水分,注意水肥量不宜过大,雨季需及时排出土壤中的积水,否则会影响油菜的生长。
问:葱苗移栽能用乙草胺吗
葱苗移栽可以用乙草胺的,该除草剂适用范围广泛。
适用范围:
玉米、棉花、豆类、花生、马铃薯、油菜、大蒜、烟草、向日葵、蓖麻、大葱,草莓等阔叶类植物。
药物注意事项:
砂质土壤使用低剂量,粘质土壤使用高剂量。
东北地区有机质含量超过4%的土壤,用药量应提高30%左右。
土壤含水量低时,使用高剂量,土壤含水量高时,使用低剂量。
因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天气干旱,在北方春季大面积施用乙草胺时,最好在播种前或移栽前施药,以便于进行机械化混土作业。
小麦、水稻、谷子、高粱、黄瓜、西瓜、甜瓜、菠菜、韭菜对乙草胺敏感,应慎用。
本品只对萌芽出土前的杂草有效,只能作土壤处理剂使用。
土壤温度影响植物吸收本品的速度,在较高温度(27℃~32℃)下吸收速度比较低温度(16℃~21℃)时高,因此南方温度较高地区或夏季播种的作物田用量要低。
在播种深度、药层厚度、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和植物吸收部位等因素之中,主要受播种深度及药后覆土深度的影响。一般作物种子应播于药层之下,并确保覆土良好。
本品活性受土壤类型、墒情、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温度的影响。土温低、有机质含量高、降雨少和黏土类地区的使用剂量一般要高1~1.5倍。砂质土用药量要相应减少,防止较大的降雨将一部分未完全被土壤颗粒吸附的药剂带人根层,接触幼芽根而可能寻致药害。
施药方法与其他芽前除草剂相同,播后或移栽后用喷雾器施药,一般不超过3天,或在整地结束播前或移栽前3天施药。需要排水的地块,要预先开沟并将沟泥摊开摊平后再喷药。施药前土表宜充分整细整平,有大块土坷垃妨碍除草效果。
为保证喷雾均匀,建议采用扇形或其他窄幅式喷头。北方地区采用机械化耕作的,可在机动喷雾具药箱先加水,再加入额定药量,搅拌均匀即可喷洒。
本品活性很高,施用时剂量不宜随意增大,同时要喷施均匀,避免重喷和漏喷。地膜覆盖作物田取用量下限。如果施药后15天内没有5~lOmm降雨,建议人工灌溉,促使种子萌发出土,并使药剂扩散形成控草药层,确保齐苗及杂草防除效果。多雨地区注意雨后排水,排水不良地块大雨之后积水,会妨碍作物出苗或出现轻微药害。
施药后遇连阴雨天低温,作物可能会表现出叶片褪绿,生长缓慢或皱缩,但随着温度升高,便会恢复生长,一般不影响产量。
水稻、麦类、谷子、高粱、黄瓜、菠菜等作物对本品比较敏感,不宜施用本品。
空容器及喷雾器具要用清水多次清洗,勿使此种污水流入水源或池塘。
定植方法:
干栽法:开沟后把葱苗按一定株距顺次排列在沟壁一侧,葱叶平靠沟壁,随后再用锄培土。培土深以不埋心叶为宜,栽后踩实。或用铲按一定距离栽植,然后踩实。栽后要随浇一遍水,最好不隔晌。
水栽法:把选好的苗在背垄上一米一把,均匀摆好,沟中先浇水,水下渗后,每隔8-10米有一人蹲在垄背上扦插。扦插时用剥了皮的树枝做成插秧棒,顶端呈“ⅴ”型叉,多用左手拿苗,右手拿插秧棒,用叉顶住葱苗须根,趁沟底土壤湿软,将葱苗直插下去。不同等级的苗要在不同地块或分片定植,不可高矮并列,参差不齐,以便管理。
问:打了乙草胺可以种植下年可以种植香瓜吗
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禾本科杂草通过幼芽吸收,阔叶草由根、幼芽吸收,干扰脂肪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杂草死亡。在土壤中持效期可达2个月左右。乙草胺施药后10-20天开始发挥作用,施药后30-60天除草效果达到高峰,持效期约70-80天,90天后防效显著下降,这一药效期既保证杂草和作物主要竞争时期田间无杂草,又不致于对后茬产生不良影响。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主要保持在0-3cm的土层中。适用作物乙草胺可以广泛用于多种作物田。花生、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芝麻、萝卜、水稻、蔬菜、烟草、果树、豇豆、甘蓝、辣椒、茄子、番茄、冬瓜、西瓜、大白菜、蚕豆、薯类、大蒜。试验表明,对乙草胺耐性较强的作物有大豆、花生、玉米、烟草、菜豆、豌豆、芸豆、向日葵、蓖麻等,即使超过常用量的二倍量也无药害发生。对乙草胺中等耐药性的有棉花、小豆、芝麻及十字花科、茄科、菊科和伞形花科蔬菜。对乙草胺耐药性差的有水稻、高粱、黄瓜、菠菜等。试验表明,乙草胺以有效成分25-75g/亩,对十字花科(白菜、萝卜、花椰菜、甘蓝)、豆科(大豆、豇豆、菜豆)、茄科(番茄、辣椒、茄子)和烟草、菠菜是安全的;葱的田间用量以有效成分50g/亩为宜;胡萝卜、芹菜、洋葱以有效成分25g/亩为宜;葫芦科(西瓜、甜瓜、黄瓜、籽瓜)、高粱、水稻、菠菜对药剂敏感,出苗后生长受到抑制,大部分逐渐枯死,不宜施用。防治对象
乙草胺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在常用剂量下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差,对多年生杂草无效。在推荐剂量下对马唐、千金子、牛筋草、看麦娘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效果达90%以上;对藜科、苋科、蓼科、鸭跖草、菟丝子等阔叶杂草效果明显;且对马齿苋、铁苋、牛繁缕等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应用方法一般作物,播前土壤处理,用50%乳油100-160ml/亩,加水35-50kg/亩喷雾土表,干旱时可浅混土2-3cm,或加大喷药液量。玉米田,在玉米地使用乙草胺以防治单子叶杂草为主时,以50%乙草胺乳油75-100ml/亩为宜,于玉米播后第三天进行土壤喷雾处理,对水50kg/亩;对玉米幼苗安全,并表现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如果是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混生的田块,亩用量应适当增加。剂量太高对玉米前期生长有药害,表现为叶片老化,植株矮小,生长缓慢,从而影响产量。大豆田,播前土壤处理、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用50%乳油100-150ml/亩,对水50kg/亩喷施。一般施药应在大豆播后1-2天内进行,不宜将药液喷到发芽的大豆种子上。花生田,50%乙草胺防治花生地杂草以100ml/亩效果最佳,75ml/亩次之,125ml/亩除草效果也很好,但对花生前期有药害,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亩用75-100ml,对花生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除草效果突出。棉田,可以在直播棉田播后苗前,或在棉花移栽前,也可以在棉花移栽后,雨季到来前、杂草萌发前的一段时期内施药。可以用有效成分40-60g/亩。施药时要均匀施药,施药方法宜采用定向喷雾,保证足够的水量(一般用水35-40kg/亩)。据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试验,地膜覆盖棉田内用50%乙草胺乳油50-60ml/亩,在棉籽播种后对水喷洒药剂,而后覆膜,在推荐剂量下对棉花生长安全,除草效果好。在棉花育苗床播后苗前用药,出苗率不受影响,施药不当棉苗生长速度缓慢,到移栽后才能逐步恢复。小麦田,50%乙草胺乳油防治麦田硬草等禾本科杂草的亩适宜用量为100-125ml/亩。于小麦播后芽前、立针期、一叶一心期喷施对硬草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播后6天喷药对小麦安全。乙草胺为芽前除草剂,用药最佳适期在小麦播种后杂草出苗前即对未出土杂草有效。据试验结果表明,播后1-7天用药,对硬草、看麦娘除草效果均在93%以上,播后9天用药,效果降为88.1%,播后13天用药仅有73%的防效。药后15天调查,50%乙草胺乳油30-200ml/亩对小麦出苗未有任何影响。土壤墒情对乙草胺除草效果影响较小,但特别干旱年份,适当增加用量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油菜田,在油菜播前、播后苗前和苗期均可施药,用50%乙草胺乳油50-70ml/亩,对水均匀喷雾土表。在推荐剂量下对油菜生长安全。移栽田宜在栽前或栽后3天内喷雾处理。覆膜烟地,移栽烟苗浇透水后用50%乙草胺乳油50-100ml/亩,边喷药边盖膜。蒜田,用50%乙草胺乳油100ml/亩,对水50kg/亩,春季一次性喷雾施药,可达到控制全生育期杂草危害、安全、增产的目的。番茄田,在移栽前,用50%乙草胺乳油50-100ml/亩,对水喷土表。直播小白菜田,用50%乙草胺乳油50-100ml/亩,对水喷土表。以播种前3天施药,而后撒播种子并轻轻覆土为好,对白菜安全;也可以在播后芽前施药,但一般于播种后24-72h间施药易产生严重的药害。稻田,在水稻移栽本田,水稻移栽后4-7天,用50%乙草胺乳油15-20ml/亩,配成药土撒施,施药期田间水层3-4cm,保水5-7天。可以有效防治稗草、鸭舌草、节节菜、异型莎草、牛毛毡,对矮慈姑也有一点防效。乙草胺在水田施用除草效果优于旱田,但对水稻易产生药害,只适宜于在移栽田使用,而弱苗、小苗不宜施用,不能在秧田、直播田施用。在施药时期方面,宜在秧苗返青期和稗草1.5叶期前施用,提前施药易发生药害;推后施用,降低对杂草的除草效果。乙草胺对水稻造成药害的特征是稻苗生长缓慢、不分蘖或少分蘖、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抽穗迟而不整齐,成熟期推迟1-5天,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在生产上可以考虑乙草胺与农得时、稻无草等混用。
注意事项
1.杂草对乙草胺的主要吸收部位是芽鞘,因此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药,对已出土杂草无效,以50%乙草胺乳油60ml/亩防治看麦娘在播后苗前处理防治效果为98.2%,一叶一心期处理效果下降至81.6%,二叶一心期处理效果下降至59.4%,乙草胺必须掌握在杂草一叶期之前施药。
2.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效的影响较大,随着土壤湿度的提高,药剂活性大大增强。乙草胺在地膜栽培条件下,只需乙草胺有效成分15-30g/亩,而在露地则需50-100g/亩。在土壤湿度适宜的地膜栽培田及夏季作物,使用乙草胺30g/亩,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当剂量提高到常用量1-2倍时对作物仍很安全。乙草胺在东北露地中应用则需75-100ml/亩。
3.乙草胺的使用剂量还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有机质含量低的砂质土壤上使用,应用低剂量。在大豆田使用时,如遇雨水多、持续低温、且为砂壤土时易产生药害,生产上不宜使用。
4.黄瓜、菠菜、韭菜、谷子、高粱、西瓜、甜瓜对乙草胺敏感,不宜应用;水稻秧田绝对不能用,移栽稻田单独的用量为50%乳油10-20ml/亩。
5.高温、高湿下使用或在药后遇雨水种子接触药剂易产生药害,出苗后叶片会出现皱缩、发黄,但一般会在10-15天后恢复正常生长。
6.乙草胺对移栽油菜高度安全,以移栽前用药为好。有时对叶色略有影响,但几天后马上恢复;直播油菜田苗后施药,易对油菜秧苗造成伤害,如推迟使用,则效果不佳,不宜使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