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灰霉病传播途径 棉花灰霉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灰霉病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质量降低。棉花灰霉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包括自然传播、人工传播和机械传播等,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理棉花灰霉病。
自然传播途径
棉花灰霉病的自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风、雨、虫、土壤等途径传播。其中,风和雨是灰霉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棉花生长期间,如果遇到连续的雨天,灰霉病就会迅速扩散。一些虫害如蚜虫、白粉虱等也会成为灰霉病的传播媒介。它们在取食棉花的过程中,会将灰霉病病原体带到其他棉花上,从而传播病害。土壤也是棉花灰霉病的传播途径之一,如果在棉花生长期间,土壤中存在灰霉病的病原体,就会通过根系传播到棉花上。
人工传播途径
人工传播途径指的是人为地将灰霉病病原体带到棉花上,从而使病害扩散。人工传播途径包括人员、工具、肥料、种子等。人员是传播灰霉病的主要媒介之一,如果在处理受灰霉病侵袭的棉花时,没有及时消毒工具和双手,就会将病原体带到其他棉花上。使用受感染的种子和肥料也会导致灰霉病的传播。
机械传播途径
机械传播途径指的是机械设备在处理受灰霉病侵袭的棉花时,将病原体带到其他棉花上,从而使病害扩散。机械传播途径包括棉花采摘机、输送机、清理机等。如果这些机械设备没有经过消毒,就会将灰霉病病原体带到其他棉花上,从而传播病害。
如何预防和治理棉花灰霉病?
为了预防和治理棉花灰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种植,这样可以减少棉花受到灰霉病的侵袭。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枯萎、病死的植株和病叶,减少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3.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4.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例如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防治,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对环境和人体也没有危害。
拓展问题:
问题一:
棉花灰霉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棉花灰霉病的主要症状是:叶片、花蕾、茎和果实上出现灰色霉斑,严重的话,会导致整株棉花枯死。
问题二:
除了灰霉病,棉花还容易受到哪些病害的侵袭?
棉花还容易受到炭疽病、叶斑病、萎缩病等病害的侵袭。
问题三:
除了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理棉花灰霉病?
除了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方法,还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例如利用紫外线灯杀死病原体,或者利用高温烘干棉花。
问题四:
灰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如何通过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可以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例如拟青霉、枯草芽孢杆菌等,这些微生物可以与灰霉病的病原体竞争营养,从而减少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问题五:
灰霉病的病原体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吗?
灰霉病的病原体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因此在种植棉花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问答拓展:灰霉病太讨厌,有什么应对之策?
灰霉病的应对之策就是,必须采取包括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很好的消灭它。
什么是灰霉病?
要想治好灰霉病,我必须把它了解透,才能更好的去采取合适的办法消灭它。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引起的病变,是露地、保护地,由其是保护地栽培较长见的病害,它是一种真菌病害。当连续低温、高湿的情况下容易发病。病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当遇到连续温度在20~25℃、湿度90%以上时,病害就会严重暴发。番茄、茄子、辣椒、菜豆、南瓜、西葫芦、洋葱、韭菜、芹菜、莴笋等都可发病。苗期及花、果、叶和茎都可染病。
灰霉病的发病原因
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温低、棚室种植湿度大、露水长时间不干、放风不及时、种植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时,定植时伤到根、叶时,都会严重发病。
灰霉病的传播途径
灰霉病是气传病害,可通过空气,风、雨水、灌溉及农事操作传播。灰霉病从植株的伤口处或枯死组织侵入,蔓延到幼果,残花是主要历简的受侵染源。
灰霉病的症状
灰霉病叶片发病时,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形,颜色为灰褐色。当湿度大时,病斑表面有灰色的霉层。幼果发病后,果皮呈灰白色,并有灰色霉层。茎杆受害后,当病斑绕茎一圈后,病部以上会枯死。受害部位呈水浸状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会生厚厚的霉状物。
灰霉病的综合防治
种子消毒种子往往会带有灰霉病菌。在播种前应给种子进行消毒。先用阳光暴晒种子两天,然后用55~60℃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0分钟,进行消毒后再播种。土壤消毒育苗前,用代森锌或福美双给床土或基质消毒。棚室种植的消毒处理定植前进行高温闷棚的同时,向棚室内喷洒100倍的福尔马林或300倍菌毒清,每亩喷洒40~50千克。可有效杀死棚室内的灰霉病菌和其它病菌。温湿度管理灰霉病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易发病。所以,当温度低、湿度大时,我们应想办法升高温度世世,降低肢返裤湿度。可用增温块给棚室增温,并及时合理的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农业措施不要连作种植,要合理安排茬口,轮作种植。及时摘掉病叶、病果、拔掉病株。药剂防治药剂预防蘸花时,可在药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可减轻灰霉病的发生。发病初期可用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万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病害蔓延期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5%腐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灰霉病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的真菌性病害。种植过程中,管理好温湿度,花期采取提前预防措施,发病后积极治疗。灰霉病,应该是不难防治的。
问答拓展:植物的灰霉病有哪些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及分生孢子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直接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枯慧染。该菌发育的适温10~32℃,最低4℃,最适宜气温20℃左右。当空气相对湿没散答度掘敏高于90%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如连续阴雨湿度大、空气不流通透光差,尤其在塑料薄膜的温室里发病重。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叶片、花器很容易染病。贮运过程中温度不稳定,湿度大,花上结露时该病发生也较重。
问答拓展:灰霉病有什么特征?怎样防治?
(1)症状:灰霉病又称白点病,是韭菜保护地生产中最易发生的一种病害。初发生是在叶尖部产生白色小点,一般正面多于背面。后逐渐向下蔓延,扩大呈梭形或椭圆形。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结成片,造成叶片***枯死,还可从收割刀口处向下呈水渍状、淡褐色腐烂状,严重时引起整丛溃烂死亡。
(2)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灰霉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病株上越冬。随气流、雨水、灌水传播。温度高时产生菌核越夏,低温高湿发病重。秋末初冬扣膜,韭菜出叶后,空气湿度在85%以上,特别是夜间叶面结露,有水膜时更利于发病。保护地覆盖下生长的韭菜,光照弱、组织柔嫩,更利于病菌侵入。
(3)防治方法:
①清除残体:病菌多在病残叶上,因此收割完毕后要清除地面的残株烂叶携出室外,深埋或烧掉,并在地面普遍喷洒药剂。
②注意通风:控制湿度是预防灰霉病发生蔓延的有效方法。扣膜后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注意中耕保墒。白天通风排湿,尽量缩短夜间叶面结露时间。
③药剂防治:预防灰霉病的关键是采用药剂防治,可供使用的药剂有: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
近来开始使用的特立克杀菌剂是一种无污染、无残留、对作物无任何不良影响的菌制剂。主要作用机理是以绿色木霉菌通过寄生和营养竞争杀死病原菌。使用特立克后,木霉姿携如菌可迅速消耗侵染位点附近的营养物质,立即使致病菌停止生长和侵染。若以600~800倍液喷洒保护地韭隐高菜对灰霉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为了彻底预迹启防灰霉病的发生,要根据韭菜的生长情况来用药。头刀收割后彻底清除残株烂叶,待3~4天刀口愈合后地面普遍喷药,当韭叶长至6~7厘米时喷药保护,当长至15~16厘米时再喷一次,叶长达20厘米以上时进行最后一次用药,冬春季长至30厘米即可收割。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