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河蚌养殖方法和技术

2024-04-1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74 次
河蚌养殖方法和技术 一、河蚌养殖方法

河蚌养殖方法主要包括池塘养殖和笼养殖两种方式。

1.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将河蚌放入固定的池塘中进行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用水质清洁、水流量充足的池塘;
  • 在池塘底部铺设适量的泥沙,以便河蚌可以在上面生长;
  • 控制河蚌的密度,避免过度密集造成互相竞争;
  • 根据河蚌的生长情况,适时更换水质;
  • 定期清理池塘中的杂物,保持水质清洁。
2.笼养殖

笼养殖是将河蚌放入固定的笼子中进行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用结构牢固、材料耐腐蚀的笼子;
  • 将笼子放置在水流量充足的水域中,保证河蚌能够正常呼吸;
  • 根据河蚌的生长情况,适时更换饲料;
  • 定期清理笼子,清除污物和杂草。
二、河蚌养殖技术

河蚌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水质调控、饲料管理和**防治。

1.水质调控

水质是河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河蚌健康生长,需要控制以下几个方面:

  • 水温:河蚌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8℃~28℃;
  • PH值:河蚌适宜生长的PH值为7.0~8.5;
  • 溶解氧:河蚌适宜生长的溶解氧浓度为5mg/L以上;
  • 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些物质的含量过高会对河蚌造成危害,需要定期检测和调控。
2.饲料管理

河蚌的饲料主要包括悬浮颗粒饲料和底部颗粒饲料两种。在饲料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根据河蚌的生长阶段和密度,适量喂养饲料;
  • 控制饲料的质量和种类,保证河蚌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
  • 定期清理饲料残渣,避免水质污染。
3.**防治

河蚌容易感染**,需要加强预防和防治工作。常见的**有白点病、绿胆病、红蜓病等。在**防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质污染;
  • 定期检查河蚌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
  • 根据**类型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三、用户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河蚌养殖的成本是多少?

河蚌养殖的成本因地区、规模、养殖方式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养殖成本包括饲料、药品、场地租赁、劳动力等方面的支出,每亩成本在5000元左右。同时,养殖收益也与市场行情和养殖技术有关。

问题二:河蚌养殖需要用到哪些农药?

河蚌养殖中常用的农药有氯氰菊酯、马拉硫磷等。这些农药能够有效地防治河蚌**,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种类、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河蚌造成伤害。

问题三:河蚌养殖有哪些优势?

河蚌养殖具有投资小、回报快、适应性强等优势。河蚌生长适应范围广,生长速度快,而且河蚌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四、农药百科知识

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它能够破坏昆虫神经系统,使昆虫产生麻痹和死亡。氯氰菊酯的毒性较大,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人员和环境。

马拉硫磷:马拉硫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害虫防治。它能够破坏昆虫神经系统,使昆虫产生麻痹和死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参考来源:
  • 《现代农业技术手册》
  • 《养殖技术与管理》
  • 《水产养殖技术》

释义拓展: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技术,河蟹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平均长6-7cm,宽7.5cm。

问答拓展:河蚌怎么养?

1、养水:取自来水,至少没过河蚌,在缸底铺上一层泥沙供河蚌栖息。可以和多起鱼一起混养,保证水中不缺氧。
2、温度:放在阴凉处切记不可暴晒。夏天一定要避免阳光直晒,否则很容易死亡。
3、喂食:河蚌的食性较广,以淡水中浮游植物如硅藻类和**藻类,浮游动物如轮虫和亩返悄鞭毛虫为主,其他水生植物和甲壳类动物的**碎屑也能为食。所迅渣以,如果跟与鱼一起养的话,就无需格外喂食,和帮会律师水中的便便和有机残渣吃,如果单独一世哪个河蚌的话,可以一周加小半勺豆浆来喂。

问答拓展:河蚌吃什么?对水质有什么要求?河蚌人工养殖常见方法

河蚌很多人都熟悉,有些地区称它为蚌壳、歪儿,一般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池沼或泥沙中,可以食用有些还会生产出珍珠,现在有些地区已经有人工养殖河蚌,通过产珍珠赚钱。那么饲养河蚌,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它的食物,下面一起来了解河蚌食物及饲养方法技术。
一、河蚌纯雀陆吃什么
河蚌是杂食性动物,很多浮游生物都是它们的食物,如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常食用的有轮虫、鞭毛虫、绿眼虫,绿粒藻、栅藻、舟形藻、甲藻、四角藻、纺锤硅藻、杆星藻,甲壳动物的残屑及植物叶片等。河蚌吃食时,不会追逐食物,主要依靠蚌壳的开闭,让食物随水进入蚌体。
二、河蚌养殖对水质的要求
河蚌适合生活在中性或弱酸性和弱碱性水中,但不同种类的要求不同。河蚌能在PH8的环境中生存,然而河蚌通常需要生活在PH7的水中。河蚌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埋在土壤中的河蚌可以存活半个月的时间,但是在炎热的夏天活不了多久。
三、河蚌人工养殖常见方法
1、吊养
适合水位相对浅一些的水域,水质相对清澈一点,方便日常的管理和观察。先在养殖区域准备固定点,在固定点上链接一系列的绳子,长度按水域深度决定,做顷夏季养殖深度30-40厘米,冬季在40-60厘米,每条绳子固定2-8只,绳子的间隔按长度来算,1米的绳子间隔在70厘米左右。
2、笼养
适合水位相对深一些的水域,最佳深度控制在2-4米左右,让河蚌能在人为的保护下最大程度的贴进自然生长。笼养主要是要在水面设置漂浮箱筏,随后将笼子与箱筏连接固定,在投放进水里,养殖地的淤泥不要太深。笼养的养殖密度保持在能覆盖大部分的笼底就可以,适当留一些空间方便河蚌长大后的生存。
四、人工养殖河蚌一亩密度
一般要是育珠河蚌的话,一亩养殖池塘为800~1200只,外荡为600~800只。养殖密度具体视体重肥度。水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生物因随蚌体大小适量增减。
河蚌养殖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开展的致富产业,而且要是以育珠为主的池塘,还可以适当混养一些鱼,如草鱼、鳊鱼、鲫、鳜鱼、岁和黄颡鱼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益,获得更大的收益。

问答拓展:如何饲养河蚌

河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都有出产,那么河蚌如何饲养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河蚌的饲养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河蚌的饲养技术
  一、手术蚌选择

  挑选蚌体完整无残缺,壳体光泽好的,并且斧足肥壮饱满、台珠蚌比制片蚌贝壳大,育珠蚌最好选择数缓4-8龄,制片蚌选择4—6龄,按大小一般采用7一10厘米。

  二、手术操作

  应先准备好操作工具(镊子、开壳器、切片刀、开口针等).先用开壳器将制片蚌蚌壳打开,两壳分离,接着用切片刀取外套膜边缘的表皮,注意表皮要取得厚薄均匀,再用镊子放在玻璃板上放平。用海绵擦去表皮上的水分,再用切片刀将其切成2毫米见方的小块,并及时浇上生理盐水来保持小片湿润。

  把插片放在手术架上,撬开育珠蚌双壳,用送片针和切片针插入外套膜。小片从左向右插入,为了使其接触好,要用开口针压实,这样长出的珍珠才能更圆。一般可插3行,花形布局。手术完成后,要用消毒水消毒,然后就要吊挂在养殖池中了。

  三、育珠蚌养殖

  (一)养殖方式

  育珠蚌多采用吊养和笼养。池塘里吊养河蚌前,可以先用毛竹、木头打桩,一排排用绳子绑好,把育珠蚌放在网笼里,悬吊于水中,为了使育珠蚌吊在同一水层高度,可以用塑料泡沫或可乐瓶子做浮子,既经济又好用。吊养方法有单个吊养和串养。根据水位、水温及季节变化,应适时调节育珠蚌的吊养深度。冬季宜适当深吊(水面下40-60厘米),春、秋两季可吊养浅些(水面下15-20厘米),夏季吊水面下20-30厘米(水温32-34℃)。笼养数量依笼(网笼、网夹)的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适宜。育珠蚌一般每亩养殖池塘为800一1200只。

  (二)管理

  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经过手术的河蚌生长过程中,体质比较弱,要经常检查一下,发现死蚌要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其他蚌的生长。同时还要注意一下蚌的位置,保持它们仰天朝上的姿势。为了不影响生长,还应及时将附着在壳体上的污物清理。

  如育珠池塘水质清瘦,要及时施肥。肥料可用有机肥或化肥,或二者兼用。有机肥以鸡、鸭、鸟类的粪便为好,使用前需加1%生石灰或发酵腐熟后施用。化肥主要是**素和过磷酸钙(用量比1:2或1:3),两种混合加水后泼洒,做到量少、次多,一般每亩用**素1千克、过磷酸钙3千克。还可泼施豆浆(饲料与肥料)。同时施用钙肥(生石灰),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河蚌的饲养技巧
  一、亲蚌的选择和培育

  1.亲蚌选择

  (1)亲蚌要求壳色要光亮,呈青蓝色,壳完整无残缺,“腹部”鼓圆,蚌体健壮肥满,闭壳力强,蚌龄以6~8冬龄为好,雌蚌最好是经产母蚌。

  (2)育珠蚌的性别从外观上很难区分,必须根据内部鳃丝的疏密及根数,才能准确判断。一般陆烂雌蚌个体稍大,生长轮纹较宽,贝壳也略宽、略厚。打开河蚌,雌蚌鳃丝排列紧密,性成熟后,外鳃瓣的鳃丝数目达100~120根;雄蚌鳃丝排列稀疏,性成熟后,外鳃瓣的鳃丝数目仅为60~80根。

  2.亲蚌的培育亲蚌培育池面积最好在2000平方米以上,水深为1.5米,池底淤泥厚度适中。养殖水层含氧量为4.0~8.0毫克/升,pH为6.5~8.0,饵料生物量为10~20毫克/升。水质不宜过肥,以免雌性生殖细胞因缺氧发育不良或发生性逆转。若用小面积水域培育亲蚌,必须具有缓流条件。

  一般雄雌按2∶1的比例(即2雄夹1雌为1组合),并尾相靠地吊在水层中进行性比组合养殖。

  亲蚌培育工作应从秋季开始,要定时注、排池水,适时繁殖饵料生物,促进亲蚌生殖腺的发育、成熟。

  二、受精及胚胎发育

  1.受精

  (1)受精季节以三角帆蚌为例。一般情况下,三角帆蚌3龄时已具繁殖能力。每年5月开始性成熟。性成早毕漏熟时,雌性三角帆蚌的生殖腺外观呈橘**,雄性三角帆蚌的生殖腺呈白色。产卵季节为5~7月。成熟卵子为圆球形;成熟**镜检能摆尾游动。当生殖巢中绝大多数卵粒成熟时,雌蚌即排卵受精。三角帆蚌每年产卵5~8次,产卵量为40万~50万粒。

  (2)受精方法河蚌受精的方法有自然受精和诱导授精两种。

  ①自然受精:在蚌的繁殖季节,雌蚌成熟的卵经生殖孔排至身体外套腔中;雄蚌成熟的**由输精管经生殖孔排至鳃上腔,再经出水管排到体外水体中。**随水进入雌蚌外套腔中与待孕的卵结合,完成受精。受精卵就在母蚌的左右两侧外鳃瓣上进行胚胎发育。

  ②诱导授精:雄蚌的生殖细胞通常比雌蚌先成熟。可在雌蚌部分卵成熟时,人工取出雄蚌**,用生殖盐水稀释后注入雌蚌的外套膜,并把雌蚌预先置于水温比原池水温高3~5℃的受精盆中,进行诱发授精。第1次注入的**仅仅起诱发雌蚌排卵的作用,需要用同样的方法注入第2次稀释**,这次**中的**正好与诱发出来的成熟卵受精。通过诱导授精,能使河蚌提前进入繁殖季节。

  2.胚胎发育受精卵自卵裂起,经过受精卵→桑椹期→囊胚期→原肠期→钩介蚴的胚胎发育过程,形成钩介蚴虫。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一般需35~50天。

  三、采钩介蚴苗

  钩介蚴在母蚌外鳃瓣上发育成熟后,具有足丝和钩,能够寄生鱼体上,也必须寄生在鱼体上,才能完成**过程,成为幼蚌。在钩介蚴即将脱膜而出时,就要用鱼作“采苗器”,将钩介蚴采集在鱼体上。

  1.采苗鱼的选择鲢、鳙、草鱼、鲤均能采到钩介蚴,但以性情温顺的鳙鱼和草鱼鱼种为好。每只蚌每次采苗需9.9厘米规格鱼种300~500尾。要选择体质健康的优良鱼种,才能耐受较多钩介蚴虫的寄生。

  2.钩介蚴成熟度的鉴定未成熟的钩介蚴不具寄生能力,必须对钩介蚴的成熟度进行鉴定。鉴定方法是取出几只培育的母蚌,首先用开壳器撑开河蚌,加塞固定到一定程度,然后用探针在河蚌鳃瓣中部挑出少许钩介幼虫,若挑出的钩介幼虫能互相粘连成一条链,则为成熟钩介蚴。

  3.采苗方法

  (1)室内采苗在盆中注入10~15厘米深的洁净新水,将经过检样的母蚌平置于盆底,然后放入采苗鱼,并通入水管使水成为流水,数小时后即能**母蚌排出钩介蚴。

  (2)室外采苗在河、湖泊的清爽水质中,可用鱼箱采苗。采苗数量大,适于大量生产。采苗要及时更换采苗点,以每尾鱼寄生约200尾钩介蚴为宜,数量过大会引起采苗鱼死亡。采苗前1天,要对采苗鱼进行拉网锻炼,增强其体质,并排出粪便,以避免采苗鱼污染钩介蚴。
  河蚌的功效与作用
  性寒,味甘咸。蚌肉:止渴,除热,解毒,去眼赤。蚌汁:用于除痔肿,治**,脱**、肿痛。

  1.明目

  富含钙,钙增加眼球壁的弹力,防治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2.解酒

  河蚌能解乙醇毒性,并能解酒后迅速排泄。可解酒后头痛脑涨,脸红等症状。缓解酒精在胃内吸收,保护胃粘膜。

  3.清热

  河蚌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中的热毒。适宜于容易上火的人士食用。

  4.壮骨

  河蚌含有丰富的钙,能**骨基质和骨细胞生长,使钙盐在骨组织中沉积。含有磷等微量元素,可帮助钙质吸收,促进骨质代谢。

  5.提高免疫力

  河蚌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河蚌的育珠技术
  制片

  1.将选择好的手术蚌放入新鲜清水中,使蚌自然排除体内污物。手术前,洗净蚌壳外表杂物和污泥。

  2.取片:用清水洗净手术蚌外套膜上的污物,沿蚌壳腹缘剪除棕褐色边缘膜,然后取出外套膜,分离出外表皮,立即放到玻璃板上,用手术镊子轻轻地将外表皮朝上摊平。

  3.切片:先用泡沫塑料轻轻拭净表皮上的粘液和污物,用切片刀将外表皮修成宽窄一致,厚薄均匀的长条片,再将片条按3~4毫米或4~5毫米见方切成细胞小片,滴上冷开水或1‰的金霉素溶液,使小片保持湿润,并起消毒作用。

  插片

  1.开口:将经过清洗的插片蚌团定在手术架上,利用开壳器绷开蚌壳,塞进末塞,取出开壳器。开壳口的大小视蚌体大小而定,原则上小蚌开口不超过0.8厘米。塞子放入后,将蚌放到清水盆内洗净软体部的污泥后方可进行送片。

  2.送片:送片时,将送片针的中尖剌对准小片的中心位置,防止出现不规格珍珠。用钩针挑小片时,手术一定要轻快,以小片角对角为准。剌伤插片蚌外套膜后,要坚持一次送好,不得反复多次。小片应排成“品”字形或“梅花”形,行与行之间伤口应避开。片间距不超过1厘米,一般以0.6~0.7厘米为宜,送片深度为0.5~0.6厘米,以避开伤口为准。每只9~10厘米大小的蚌体送40~50片。

  3.整园:用整园器或钩针的园尖在伤口外面将小片整理成鼓状突起,使之以后形成园形珍珠。

  4.消毒与吊养:用1‰金霉素溶液消毒伤口,取出木塞,在蚌壳背缘翼状部位钻孔穿绳吊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