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农业补贴政策 农业补贴政策从哪里查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209 次
农业补贴政策 农业补贴政策从哪里查

农业补贴政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同时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天气、自然灾害、市场不稳定等。为了鼓励农民增加农业生产,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实行了农业补贴政策。

农业补贴的类型

农业补贴是**为鼓励农民增加农业生产,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而给予的财政补贴。农业补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直接补贴:**直接向农民**一定数额的资金,鼓励他们增加农业生产。
  • 间接补贴:**通过税收、**等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 价格补贴:**为了保障农产品价格,通过**、储备等手段,调节市场价格。
  • 生产补贴:**为农民购置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种子、农药等提供资金支持。
农业补贴政策的优点

农业补贴政策有以下几个优点:

  •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业补贴政策,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补贴政策可以鼓励农民增加农业生产,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
  • 保障农产品价格:通过价格补贴等手段,**可以保障农产品价格,防止农民因价格波动而受损失。
  •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补贴政策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升级。
农业补贴政策的局限性

农业补贴政策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难以评估效果:农业补贴政策实施后,其效果难以评估,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
  • 激励效果不佳:农业补贴政策可能导致农民依赖**财政支持,缺乏自主创新和竞争意识。
  • 资金浪费:农业补贴政策可能导致**资金浪费和滥用,存在**问题。
拓展百科知识

农业补贴政策是一种鼓励农民增加农业生产,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的财政支持政策。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包括直接补贴、间接补贴、价格补贴和生产补贴等类型。农业补贴政策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政策效果难以评估、激励效果不佳、资金浪费等问题。

参考来源:李兴淼,刘远超.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24,(6):68-69.

相关问答拓展:

1、农业工作内容?

2、十四五推进农业现代化新举措?

十四五”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

主要任务

如何确保目标实现?《规划》布局了13项重点工作:

01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全市范围内,按照先行示范类、重点帮扶类、积极推进类分类推进乡村振兴。

选择有基础、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区县作为“先行示范类”,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取在全市率先达到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重点帮扶类”以原国家扶贫开发区县为主,重点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02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确保粮食年播种面积不低于3005万亩、年产量不低于1081万吨,年出栏生猪达到1800万头,猪肉和禽蛋基本自给,**总产量达到5万吨,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55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180万吨,蔬菜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15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100万吨以上,“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

03

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提升“川味”、果、药、茶、酒五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做强“世界美食文化之都”,建设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生猪生产基地、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安岳潼南优质柠檬产业区、渝南绵蚕桑产业带、长江上游渔业产业带,建设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打造“成渝麻辣经济走廊”。

04

推进“一区两群”农业农村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主城都市区培育发展精品农业、景观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都市农业,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巴蜀美丽宜居乡村样板区。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大力发展“三峡农家”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优质脆李产业带、道地中药材产业带、草食牲畜产业带。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彰显民族民俗风情,体现山区特色,突出绿色本底,建设山地生态特色农业走廊、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健全“一区两群”农业农村对口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一区”对“两群”的辐射带动功能。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开展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

05

提升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坚持“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路子,大力发展柑橘、榨菜、柠檬、生态畜牧、生态渔业、茶叶、调味品、中药材、特色水果、特色粮油、特色经济林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集群。加快补齐农产品加工业短板,打造10个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园。构建以“巴味渝珍”“三峡牌”为龙头、50个区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1+1+50+N”农产品品牌体系。

06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打好种业翻身仗,努力打造西部种业高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生产需求,着力攻克一批农业科技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推进全程全面农业机械化,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

07

建设“智慧农业·数字乡村”

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加工流通、市场**、安全追溯等环节融合应用,丰富拓展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推动农业农村业务系统全面整合、统一上“云”,构建全市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开展重要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综合应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快递进村”,发展壮大农村电子商务。

08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统筹区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及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完善乡村交通、水利、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以实施“千村宜居”计划为抓手,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育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专业市场建设,实现农商深度互联,推动农村消费提质扩容。

09

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十四五”时期,我市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人以上,同时培育一批二三产业人才、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10

建设长江上游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坚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推进秸秆、农膜、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强乡村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发展节水农业,加强耕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实施乡村绿化,推进农村石漠化、采煤沉陷区、三峡库区消落带综合治理。发挥“地票”“林票”功能,盘活乡村生态资源,促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做实十年禁渔“后半篇文章”。

11

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健全党委领导、**负责、**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护传承好巴渝优秀乡土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人文氛围。

12

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经营性收入渠道,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激活农民财产性增收潜能,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让农民收入渠道更多、结构更优、更长效可持续。

13

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三社”融合发展,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健全财政优先保障机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扩大农业国际合作,加强农业区域合作,强化乡村振兴招商引资。

3、农业双招双引指什么?

农业双招双引指的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一种对外招商引资的策略。

双招双引的观念在于实现现代经济的高智商、高情商的发展。让经济朝着创造、高质量发展。面对未来发展的势头,将会让经济具备一切的可能性,和以往的经济相比,将会更具有优势。双招双引还要求在经济改革的进程中,还要坚持深化改革,不断的创新现有的经济制度。各地方要用全新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不能够再死板的运用之前的老办法,将会行不通。大力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吸收新型的经济产业,落实新发展理念,从而让招商引资呈现全新的面貌。

4、戈壁农业扶持办法?

1、经营主体利用未确定使用权的荒山、荒地、荒滩等国有未利用地发展戈壁农业,采取租赁或出让的方式供地。租赁方式供地最高期限不得超过20年,租赁费用按照10年1500元/亩、20年2000元/亩的标准收取。在规划的戈壁园区内采取出让方式供地,最高期限不超过50年,出让金按照10年1500元/亩、20年2000元/亩、30年2500元/亩、40年3000元/亩、50年3500元/亩的标准收取。

2、经营主体在县上规划的县级戈壁园区内新建50亩以上高标准戈壁农业日光温室(单座棚不小于80m×10m),达到设计标准并通过验收的,每座补助5万元。经营主体在乡镇园区内新建高标准戈壁农业日光温室(单座棚不小于80m×10m),达到设计标准并通过验收的,每座补助4万元。

3、对原有日光温室进行改造提升,规模连片达到10座以上的,依改造项目投资价值每座补助不超过3万元,旧棚改造原则上要达到80mx10m的标准。对旧棚改造达到新建标准的,达到设计标准并通过验收的,按照新建日光温室每座4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4、经营主体新建50亩以上全钢架大拱棚,达到设计标准并通过验收的,单体钢架拱棚每亩补助3000元;3连跨以上连栋拱棚,亩投棚体建设资金4万元以上的,达到设计标准并通过验收后,每亩补助2万元。拱棚连片规模达到300亩以上,种植瓜菜、制种等经济作物的,达到设计标准并通过验收后,享受县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扶持政策。

5、经营主体入驻县级戈壁园区,“三通一平”由县上及属地乡镇协调配合建设。

6、经营主体发展戈壁农业配套政策支持:新建日光温室内安装符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目录的自动卷帘机、智能化控制、轨道运输车等农机具,按政策标准予以补贴;新建日光温室、钢架大拱棚享受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新建千亩戈壁设施农业园区或入驻县级戈壁园区,享受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定期技术服务指导,并协助**行政审批手续;建成的日光温室、连栋温室、高标准钢架大棚等农业设施,符合条件的进行确权颁证;经营主体参与戈壁农业建设的享受国家、省市补助政策。

5、银行充场员是真的吗?

不是。

这些打着充场名义的“银行充场”**活动,实际是变相收购大学生银行卡。此类**的组织者多为诱骗或组织他人开办卡、银行卡的不法人员,从事倒卖“实名不实人”的卡、银行卡,为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团伙提供支持。

这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那些不明就里或明知故犯只是买**黑色产业链的末端“棋子”卡主的大学生和专门收购**银行卡的犯罪团伙,从法律后果来看,买卖行为均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直接与诈骗团伙勾连的,按诈骗共犯依法处理。

拓展好文: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根据《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财农〔2024〕26号)精神,结合2024年我省首批6个农业“三项补贴”试点县(区)试点情况,现就我省全面推开全省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改革意义

  从2024年开始,国家先后设立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种粮直接补贴三项补贴,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对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增加农民收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业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农业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补贴脱离种粮对象,补贴精准度变弱,补贴效益递减,以及补贴发放成本高等问题,需要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完善。

  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是按照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总体部署做出的重大政策调整,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具体体现。全面推开“三项补贴”改革,有利于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有利于提高补贴资金发放效能,降低补贴政策实施成本,有利于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提高农民补贴收入。

  二、改革内容

  从2024年起,在全省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农资综合补贴、种粮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支持保护耕地地力。

  (一)补贴对象。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补贴资金,其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享受补贴的农民要做到耕地不撂荒,地力不降低。各地要创新方式方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

  (二)补贴政策范围。补贴资金原则上与耕地面积挂钩,耕地面积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户的面积为基础,对暂未确权到户的耕地,以二轮承包面积为基础,具体方式由县(市、区)**确定。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得给予补贴。

  (三)补贴资金分配。省按照中央下达的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总量,参照各地前三年度种植面积(占70%权重)和二调耕地面积(占30%权重),加上各地种粮直补基数,测算下达各县(市、区)补贴资金额。县(市、区)的亩均补贴标准,由县(市、区)**根据省里下达的资金额以及符合补贴条件的耕地面积测算确定,县域内要执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并在以后年度保持相对稳定。

  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根据省财政下达的资金额以及符合补贴条件的耕地面积,测算补贴标准,并负责所属农场的补贴资金发放。省**所属农场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县(市、区)负责发放。

  三、实施步骤

  (一)制定施工方案。各县(市、区,含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下同)根据此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施工方案。

  (二)做好补贴面积审核登记。各县(市、区)应根据补贴政策要求和确权到户面积情况,做好补贴面积到户情况登记与审核,制作全县(市、区)补贴面积基础信息表。

  (三)兑付补贴资金。各县(市、区)务必于规定期限内将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兑付给补贴对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改革工作由各县(市、区)人民**具体负责。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改革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改革工作落实到位。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地财政部门要落实相关工作经费,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做好补贴资金的发放和监管。农业部门负责核实本地耕地保护补贴面积数据,向财政部门提供补贴面积基础数据和补贴发放清册。

  (三)做好政策宣传。省财政厅、省农委以适当形式,对改革政策进行解读。各县(市、区)要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利用电视字幕、手机短信、农业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补贴政策改革的相关内容;印发农业补贴政策改革明白纸,发送给农户。各县农业、财政部门都要设立热线,接受农户和媒体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