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全国早稻实现增产 全国早稻实现增产多少吨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748 次
全国早稻实现增产 全国早稻实现增产多少吨

本篇总结会给广大网友刨释一下“全国早稻实现增产”的内容进行详细,期待对各位农资人们有所收获,还等什么,快收藏吧!

全国早稻实现增产是当前农业领域的重要议题,通过科技创新与优质生产,实现早稻的增产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为大家详细介绍全国早稻实现增产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科技创新助力早稻增产

科技创新是推动早稻增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农业领域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应用到早稻生产中,如遥感、物联网、机器人等。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例如,在早稻生产中,农业机器人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农业机器人可以帮助农民完成许多重复性劳动,如播种、施肥、喷药等,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优质品种培育打造高产田

在早稻增产的过程中,优质品种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在品种培育方面,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培育出了许多优质、高产、抗逆的早稻品种。例如:金花香、雪苏等优质品种,这些品种不仅适应了我国各地区的不同气候环境,而且产量高、品质好,被广泛应用到早稻生产中。

同时,高产田的打造也是实现早稻增产的关键。通过科学的土壤管理、科技手段的应用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质量,从而提高早稻的产量和质量。例如,通过科技手段,可以精准施肥、精准灌溉,提高养分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保障早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农民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生产水平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在实现早稻增产的过程中,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专业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科学管理水平,为实现早稻增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农民培训方面,可以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培训,如农业机器人操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早稻的产量和质量。

拓展百科知识

优质早稻品种:

金花香(jīnhuāxiāng):是一种优质早稻品种,主要产于南方地区,以其粒大、花香、口感好等特点受到广泛欢迎。

雪苏(xuěsū):是一种早稻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等特点,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江南、江汉、赣南等地区。

高产田:

高产田是指土壤肥沃、生态环境良好,以及科学管理、高效耕作等因素相结合,实现高产的农田。高产田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来源:

1.《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

2.《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3.《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图解大全》

相关问答拓展:

1、杜苏芮会影响粮食产量吗?

影响不大

台风“杜苏芮”对今年早稻生产影响有限,早稻增产形势预计不会改变。但台风导致的泥谷和芽谷可能会有所增加,对早稻品质将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台风“杜苏芮”对我国中晚稻生产的影响不大,部分地区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2、2024中国人均粮食产量?

从农业农村部12月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国粮食又高位增产,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全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480公斤左右,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一级巡视员陈友权介绍,我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7.52亿亩,比2024年增加1056万亩,扭转了连续4年下滑的势头。粮食总产量为亿斤,比2024年增加113亿斤,连续6年保持在亿斤以上。三季粮食季季增产,夏粮、早稻、秋粮分别增产24.2亿斤、20.6亿斤、67.6亿斤。四大作物“三增一平”。稻谷、小麦、大豆分别增产45亿斤、13亿斤和30亿斤,玉米产量持平略减,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3、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

根据全国31个省(区、市)14万个调查地块粮食实割实测抽样调查,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571亿吨(9142亿斤),比去年增产448万吨(90亿斤),增产1.0%。

一、分季节看,夏粮和早稻减产、秋粮增产

200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9877万吨(1975亿斤),比去年减产296万吨(59亿斤),减2.9%;早稻总产量为3025万吨(605亿斤),比去年减产376万吨(75亿斤),减少11.0%;秋粮总产量万吨(6562亿斤),比去年增产1120万吨(224亿斤),增产3.。

二、粮食播种面积调减2%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04亿公顷(15.6亿亩),比去年减少209万公顷(3139万亩),减2.0%。粮食面积调减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粮食价格始终在低位运行,种粮效益相对较低,农**动调减粮食面积,尤其是在粮食购销政策放开的地区,粮食面积调减幅度较大。另外今年国家加大了退耕还林的力度,也使粮食面积减少。

三、粮食单产比去年提高3%

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单产有较大幅度下降,今年灾害程度偏轻,尤其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气象条件明显好于去年。全国粮食单产水平也高于去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全国粮食单产为每公顷4396公斤,比去年增加129公斤,增长3%。

四、分地区看,北方地区增产,南方大部分地区减产

实测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增产667万吨(134亿斤);华北地区在去年较大幅度减产的基础上,今年增产318万吨(64亿斤);西北地区增产133万吨(26亿斤);西南地区增产137万吨(27亿斤);中南和华东地区由于面积调减,粮食产量减少807万吨(161亿斤)。

4、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多少亿斤?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一、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56万亩,增长0.6%

2024年,各地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止跌回升。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2亿亩,比上年增加1056万亩,增长0.6%。

(一)稻谷播种面积增加,玉米持平,小麦减少。2024年,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4.69亿亩,比上年增加176万亩,增长0.1%。其中,稻谷4.51亿亩,比上年增加573万亩,增长1.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生产,国家加大对水稻生产的扶持力度,落实各项支农惠农、种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全年双季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756万亩,增长5.3%,成为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玉米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受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实施季节性休耕限采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小麦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522万亩。

(二)豆类面积大幅增加,薯类面积稳中有增。2024年,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74亿亩,比上年增加778万亩,增长4.7%。受大豆振兴计划政策带动,大豆播种面积1.48亿亩,比上年增加825万亩,增长5.9%。2024年,全国薯类播种面积1.08亿亩,比上年增加103万亩,增长1.0%。

二、粮食单产增加0.9公斤,增长0.2%

2024年,全国大部农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发生较轻,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尽管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和台风对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各地加强田间管理,积极抗灾减灾,农业灾情对粮食生产影响有限。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抽样调查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2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长0.2%。

(一)小麦单产增加,玉米持平,稻谷略减。2024年,全国谷物单产420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1.6公斤,增长0.4%,其中,小麦单产383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7.5公斤,增长2.0%;玉米单产421公斤/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受南方局部洪涝灾害的影响,稻谷单产470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减少1.0公斤,下降0.2%。

(二)豆类、薯类单产水平均有所提高。2024年,豆类单产132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3.2公斤,增长2.5%,其中,大豆单产132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3.0公斤,增长2.3%。2024年,薯类单产276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7.1公斤,增长2.6%。

三、粮食产量增加113亿斤,增长0.9%

2024年,夏粮和早稻产量分别为2857亿斤和546亿斤,比上年增加25亿斤和21亿斤;秋粮产量9987亿斤,增加67亿斤。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亿斤,增加113亿斤,增长0.9%。

(一)稻谷、小麦产量增加,玉米略减。2024年,全国谷物产量亿斤,比上年增加61亿斤,增长0.5%。其中,稻谷产量4237亿斤,比上年增加45亿斤,增长1.1%;小麦产量2685亿斤,比上年增加13亿斤,增长0.5%;玉米产量5213亿斤,比上年减少2亿斤。

(二)豆类、薯类产量均增加。豆类产量458亿斤,比上年增加31亿斤,增长7.3%。其中,大豆产量392亿斤,比上年增加30亿斤,增长8.3%。薯类产量597亿斤,比上年增加21亿斤,增长3.6%。

多数省(区、市)粮食增产。2024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中26个增产,其中,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新疆粮食产量均增加10亿斤以上。

2024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克服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乡村战略取得了很多成就主要表现为什么方面?

一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今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夏粮、早稻双双增产,秋粮增产趋势明显,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有良好的基础,生猪产能已全面恢复,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二是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提高到2.4:1,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三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农村绝对贫困问题。今年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认定的500多万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四是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动力电、硬化路、4G网基本实现村村通,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今年又制定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力争“十四五”时期乡村面貌再有新的变化。

五是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建立,积分制、清单制、数字赋能等治理方式在各地创新发展,移风易俗持续推进,文明乡风加快培育。

拓展好文:今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33.7万吨

  今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33.7万吨

  夏粮丰收、早稻增产,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2024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4733.1千公顷(7099.7万亩),比上年减少21.9千公顷(32.9万亩),下降0.5%。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分析,播种面积稳中略减的主要原因包括:各地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认真落实国家稻谷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政策,配套出台相关支持措施,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早稻播种面积保持了基本稳定。同时,由于上年南方地区秋冬连旱,部分“稻稻油”产区油菜生育期推迟,茬口紧张,影响早稻适时移栽,农户改种其他作物,早稻播种面积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