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养殖
山区养殖的发展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山区,因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等因素,农业生产面临着很多挑战。山区养殖具有适应性强、投入少、产出高等优点,可以有效提高山区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山区养殖的优势相比较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山区养殖有着明显的优势。
适应性强
山区养殖适应性强,不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在狭小的山地空间内进行养殖,不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同时,由于山区气候多变,养殖业可以根据季节不同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投入少、产出高
山区养殖相比较于种植业,投入要少得多。养殖业的成本主要是饲料、劳动力和养殖场的建设等,相比较于种植业的肥料、农药、耕种等成本,投入要少得多。同时,山区养殖的产出也相对较高,可以带动农民增收。
多元化经营
山区养殖可以开展多元化经营,同时兼顾畜产品和生态环境保护。养殖过程中,动物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为农作物提供养分,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山区养殖的发展方向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是未来山区养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生态养殖强调养殖过程中的环保、健康、安全,同时兼顾产业效益和环境效益。生态养殖推崇“以生态为本,以质量为重”,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于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的需求。
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提高山区养殖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规模化养殖可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规模化养殖需要依靠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同时注重养殖过程中的环保和安全。
拓展百科知识山羊
山羊(shānyáng),属于哺乳纲、反刍亚纲、牛科、山羊属,是我国常见的畜牧业动物之一。山羊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山羊的乳制品如山羊**、山羊乳酪等也备受欢迎。
猪
猪(zhū),属于哺乳纲、偶蹄目、猪科、猪属,是我国常见的畜牧业动物之一。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类食品之一,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猪的副产品如猪肝、猪血等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家禽
家禽(jiāqín),指的是经过驯化、人工饲养的禽类,包括鸡、鸭、鹅、鸽子等。家禽是我国农村常见的畜牧业动物,具有肉、蛋、羽毛等多种经济价值。
参考来源
《养殖业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报告》
相关问答拓展:
1、飞鼠养殖致富经?
飞鼠又叫做鼯鼠,飞鼠的人工饲养方式主要有箱养、笼养、室养和窑养四种。饲养者可根据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方式。
(2)笼养:在室内放置若干个较大的铁丝笼,在距笼底60~80厘米高处设一开口式巢箱,大小为30厘米×40厘米×30厘米。笼内放些较粗的树枝供其攀爬活动和入巢休息,饮食器具可放在笼底。另外在比鼯鼠巢略高处固定一个木板作为排粪处。笼养的优点是,鼯鼠的活动空间相对大些,运动可以加快鼯鼠的新陈代谢,使排粪量也相应的增多。
(3)室养:可分为洞养和箱养两种,洞养是在室内墙壁上高1米左右处修建若干凹洞,洞口直径约15厘米,洞深35厘米、高30厘米。为便于粪便的收集,可另建几个洞口整上,的墙洞,供其定点排粪。食物及饮水放在洞外的地面,在室中央设置一些高1.5米以上的枯树、假山供其攀爬和滑翔入洞休息,另外放些干净的软草在室内,供其自行营巢。箱养是用40厘米×30厘米×30厘米的木箱固定在墙上代替墙洞供鼯鼠栖息,木箱放置的高度以70~100厘米为宜,在箱体的一端开口供其出人。室内其他设施与窑养相同。
(4)窑养:适合于干燥的山区养殖,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比较接近鼯鼠的野生栖息环境。可利用现有的窑洞或专门挖掘的窑洞作为鼯鼠的养殖场所。窑洞高最好在2米以上,面积大小适中,在70~100厘米高处修建若干洞穴,洞口直径约15厘米,洞深约40厘米、高30厘米,供一只鼯鼠栖息。窑洞壁上可插几块木板或另建几个洞口较大的洞,作为鼯鼠排泄粪便的场所。窑内可埋置高1.5米以上的枯木供其攀爬活动,并滑翔入洞,同时备些干草、枝叶等供其自行营巢。食物及饮水统一放在窑内地面。
2、红鲳鱼养殖致富经?
红鲳鱼,别名也叫淡水白鲳,虽然在外形上酷似鲳鱼,但是它的成体却有着黑色的背鳍和闪耀着桔红色金属光泽的腹鳍。是锯脂鲤亚科、巨脂鲤属的一种,与俗称的“食人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鳍条无硬棘。背鳍18~19;臀鳍16~18;腹鳍8。鳔室为二个,后室长于前室。侧线鳞82~98。上、下颌齿均二行。
很显然,红鲳鱼养殖没有固定的致富经。
3、楼房家庭养殖致富项目?
家蚕养殖!
楼房家庭,养殖畜禽,可能都不合适,因为会有大量粪便、氨气污染,会严重影响居住环境!而且畜禽养殖现在亏损严重,不一定赚钱!家蚕养殖,蚕茧的价格一直比较高,利润基本上都有!而且污染少,不影响楼房家庭居住环境,也不影响邻居。
4、养猪致富什么意思?
养猪致富是指一个人通过养猪这个行业走上发财致富的道路,只要选对了时机选对了行业,通过发展养殖业,加上自己后期的辛苦付出和专研,让自己的养殖业发展起来,减少死亡率,用心去做,找好出路,让自己养的猪能卖一个好价钱。从而实现发财致富的梦想。
5、怎样养殖蟾蜍,才可致富?
虽然蟾蜍繁殖力强,但是饲养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很多。
一、养殖场的建立
养殖场内设养殖池、孵化池,池塘周围设1米高的围栏,以免蟾蜍逃跑。养殖池的大小根据养殖规模来定。养殖池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池中可以适量投养一些水生植物,池的四周留出可以种植草坪和蔬菜的地方。
二、人工繁殖蟾蜍
目前我国主要有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和黑眶蟾蜍,捕养这几种蟾蜍来做种,一般成蟾温度在10℃时产卵,产卵量每次可达到5000粒左右,把卵放入孵化池,水温在18~24℃的情况下,4天左右可以孵出蝌蚪,此时加强蝌蚪的饲养即可。
三、蟾蜍放养密度
当蟾蜍是小蝌蚪时,每平米可以放养4000只以内。当长成幼蟾蜍时放养量为40只左右/㎡,按蟾蜍发育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池和分群饲养。
四、蟾蜍饲料配制
刚刚孵出的小蝌蚪在生长5天之后,进行人工投喂蛋黄、水蚤等新鲜饵料,每天投喂2次。幼蟾蜍可以投喂蚯蚓、球藻等饵料。成蟾因食量大,因采用糠麸、面粉和配合饲料来投喂。
五、蟾蜍病害防治
蟾蜍因其自身含有毒腺,所以很少生病,主要是要防止老鼠、蛇等动物对它的危害,在越冬时应将其转移到地洞或窖内更为安全。
1、保持养殖池的卫生清洁,阻断传播途径,专业饲养人员,加强蛙卵的管理。
2、养殖池选择水源充足的地方,以便水质污染可以及时更换,定期对池内栖息的地方进行消毒处理。
3、在蛙种引入时,要调查好蛙种源地的环境是否干净,有没有疫情发生,在有疫情的情况下坚决不能引进。蛙种进行放养、转池时,所食用的器具和蛙体都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对进入养殖厂的所以物资、车辆等都要严格消毒,以免带入病原体而引发蛙体生病。
4、饲料的投喂必须要营养、充足,霉变的饲料坚决不用,蛙体生长的水温和水质也要及时观察。提高蛙体抵抗**的能力,防止**的发生。当发生疫情时,池内的水要迅速更换,池内进行**毒,阻断传播途径,控制好**的蔓延。请专业人士诊断,对症下药,保证损伤最低化。
拓展好文:充分认识柴鸡放养的历史与现状
柴鸡是河南中原地区与陕西关中地区对地方鸡种的俗语称谓,江浙一带称此类鸡为草鸡,有的地区称笨鸡、家鸡,大多地区称土鸡。由于柴鸡肉质鲜美,在华南一带更是把柴鸡列为特优质鸡范畴。长期以来,我国地方品种或种群鸡选育程度都比较低,加上饲养管理粗放,形成了柴鸡品种的特点为耐粗饲,有就巢性,抗病力强,耗料多,繁殖率低,生长速度缓慢,体型较小等特点。柴鸡育肥效果差,多数为肉蛋兼用型品种。近年来,柴鸡作为优质鸡,在一一些地区大量饲养,逐步发展为柴鸡养殖业,在我国养鸡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柴鸡在放养条件下,具有骨细、肉厚、皮薄肉质嫩滑、味香浓郁、无污染、营养滋补等优点,而且适合我国传统鸡加工方法,例如清炖、煨汤、熬炒、白切、盐煽、清蒸、烧烤等法,所以历来深受消费者欢迎。生态放养条件下生产的柴鸡蛋蛋白黏稠、蛋黄比例大、蛋香浓郁、无药物残留,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价格是普通鸡蛋的3倍以上。
柴鸡放养作为一种传统的饲养方式,是我国现代化养鸡生产的重要补充,对丰富城市市民对优质鸡肉鸡蛋的需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山区人民收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大力发展柴鸡放养模式,促进柴鸡养殖业健康发展。
1.柴鸡放养符合柴鸡的生理特点
柴鸡为杂食性禽类,适合地面觅食,野外生活力较强,在放牧饲养条件下,比一般的蛋鸡、肉鸡具有更强的采食能力,可以大大节约饲料成本投人。柴鸡体格健壮,性情活跃,活动范围大,捕捉野生昆虫能力强,在每年5~6月黄河滩区放鸡灭蝗中,柴鸡是首选禽种,可以减少农药投人,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能够生产优质肉蛋产品。柴鸡具有掘土找食的天然习性,在冬春季节,在绿色植物缺乏时,仍然能够从土壤中找到可以食用的饲料资源。从动物福利角度来看,放养是一种保护蛋鸡福利的最佳模式,蛋鸡放养也是欧洲一些国家蛋鸡生产的趋势。
2.柴鸡放养可以生产优质鸡肉
放养柴鸡生活在远离城市污染的山区,这些地方野生饲料资源丰富、空气清新、水质良好,减少了饲料及添加剂的用量,保证了鸡蛋、鸡肉的天然风味。柴鸡放养场地一般远离人群、道路、集市,疫病威胁小,减少了预防用药,因此鸡肉、鸡蛋产品无药物残留,放牧饲养的柴鸡是高档的绿色禽产品。柴鸡活动量大,肌肉纤维细、肌肉紧凑、肉嫩脂肪少、无腹脂、皮脆骨细、味道鲜美、鸡汤清香是其肉质特点,是家庭、酒店和食品加工厂的最佳原料鸡。柴鸡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矿物质。据测定,柴鸡肌肉中脂肪含量在7%以下,蛋白质含量高于20%,含有人体必需的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氨基酸。柴鸡肉中含有钠、钾、钙、镁、磷、铁、铜、锌、硫等矿物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B2维生素B。、维生素Bp、叶酸、生物素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是补充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理想食品。柴鸡肉中含有肌酸肌酐等许多芳香物质,这些芳香物质使柴鸡**有特殊香味。
中医认为,鸡肉性平、温,味甘,人脾、胃经,具有益五脏、补虚亏、健脾胃、强筋骨、活血脉、调**和止**等功效,经常食用可益气,补精,添髓。食疗中用于虚劳瘦弱、中虚食少、泄泻、头晕心悸、**不调、产后乳少、消渴、水肿、小便频数、遗精、耳聋耳鸣等。在选择鸡肉进行食疗时,因柴鸡饲养期长,肉中无药物残留,是首选鸡肉类型。
柴鸡以其独特的风味,优良的肉质赢得了众多消费者认可,价格般是普通肉鸡的2~3倍,因此柴鸡的主要消费者是有一一定经济实力的消费群体,以城市消费为主。为了促进柴鸡生产的健康发展,价格适宜和肉质风味独特的柴鸡产品的生产有利于市场的稳定。要做好产品宣传,稳定消费群体,优质优价,提高柴鸡生产者的积极性。
3.柴鸡放养可以提高鸡蛋品质
研究发现,影响鸡蛋的品质与风味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品种,二是饲料。有了好的柴鸡品种,如果采用放养方式,鸡的活动范围与采食空间扩大,可以摄人笼养无法得到的各种微量元素、青绿饲料、昆虫、草子等野生动植物资源,食物更加广泛。这样生产出来的柴鸡蛋,其营养会更全面,风味会更好,而且无药物残留。
我国是鸡蛋生产大国,鸡蛋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43%,人均占有量也是世界第一。在常规鸡蛋供过于求、**价格和利润偏低的情况下,特色型、安全型的鸡蛋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放养模式生产的柴鸡蛋正好能够符合这种消费潮流,因此只要科学地组织生产和经营,其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4.柴鸡放养可以降低饲养成本
在我国农村、山区,特别是南方省区,有广阔的适合柴鸡放养的场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放牧柴鸡可以充分利用山区、河沟、河流滩区、果园、林地内鲜嫩草、草子、昆虫等自然资源,既消灭了病虫害,又增加了草地、果园的肥力。饲养者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当补饲,饲养成本低,产品售价高。为了合理利用野生饲料资源,放养密度不宜过大,依据野外可食用资源的多少,每亩地放养50~100只为宜。
5.柴鸡放养促进山区养殖业发展
我国偏远贫困山区工业不发达,环境污染程度低,是生产绿色畜禽产品的理想地区。在这些地区生产出的绿色禽产品市场售价高,经济效益可观。柴鸡在这些地区生产,产品优势明显,是当地农民增收的好项目。
我国是世界上养鸡最早的国家之一,柴鸡饲养更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文字记载,在公元前21世纪的尧、舜时期我国已开始驯养家鸡了,到了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养鸡食肉已很普遍,但饲养的鸡种均为原始鸡种,体型小,产蛋性能低。以食肉为主要目的的养鸡业发展到明、清两代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地方良种鸡。20世纪以来,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地方品种鸡无论从饲养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科学研究方面,培育出了新浦东鸡、甘肃黄鸡、改良石岐杂鸡、改良北京油鸡等优良品种,使地方鸡种的生产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的养鸡生产以家一户的分散饲养为主,很少有大规模、集约化饲养场。所用的鸡种是当地的地方品种或种群,多为肉蛋兼用型品种。那时的养鸡生产可以说完全是柴鸡生产,但是产品数量较少,不能满足需求,鸡肉、鸡蛋是一种奢侈食品。粗放式饲养和生产性能差的品种使柴鸡饲养业受到了现代肉鸡饲养业的巨大冲击,几乎无人再去探讨柴鸡的饲养。20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化养鸡生产蓬勃发展,鸡蛋鸡肉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人均占有量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鸡蛋出现过剩。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禽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由数量需求转变为质量需求,优质鸡生产应运而生。柴鸡作为种特优质鸡,作为商品上市后,供不应求,价格高挺,商品生产利润可观。
为了满足生产和消费需求,人们不断总结经险教训,利用现代家禽育种方法选育出了优秀的柴鸡种群。采用现代养鸡技术和传统散放饲养技术相结合的饲养方式,利用果园、林地、河流滩涂、草山草坡和草原放牧饲养柴鸡,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例如河南省原阳县农民在黄河滩放牧柴鸡和济源市王屋乡山区的农民在王屋山区放牧饲养柴鸡都取得了成功。内蒙古草原放养的柴鸡,被称为来自大草原的绿色禽产品的“草原绿鸟鸡”品牌已投放市场。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