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如何看是不是野生的
本篇经验汇总会给广大农资人分解“黑鱼如何看是不是野生的”的内容进行讲授,希望对广大农友有几分帮助,开始你的阅读吧!
野生黑鱼的背部一般是黑色的,而饲养的黑鱼的背部一般是黑色的。野生黑鱼肚皮发黄,人工饲养的黑鱼肚皮图案一般为灰白色。野生黑鱼一般比较瘦,饲养黑鱼一般比较肥胖。
好文探索:买的黑鱼怎么区分养殖还是野生?
黑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性情凶猛,野生的黑鱼主要以小型的鲫鱼、刺鳅、麦穗鱼、虾类为食,在缺少食物的时候,甚至还会同类相残。
很多人在市场上选购黑鱼时,都想通过外观来辨别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很多网友都说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腹部——养殖的黑鱼腹部膨大肥满,脂肪含量高。野生的黑鱼体型又瘦又长,脂肪含量低。
通过腹部的脂肪来判断就一定可靠吗。
首先要说明的是,上面的判断依据确实有一定道理,毕竟养殖户要想提高产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多投喂饲料,养殖的黑鱼不缺食物,运动又相对较少,长得自然又肥又大。
但这一判断依据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因为现在还有不少“过水鱼”的操作——在黑鱼上市前半个月,改善水质,减少投料甚至不投料,甚至还通过水流**加强黑鱼的运动。
如此一来,养殖出来的黑鱼土腥味消失不见了,腹部的脂肪含量降低了,肉质更加紧实,身材也更苗条了。此时,养殖黑鱼外观的性状与野生的黑鱼基本上如出一辙,简直就像六耳猕猴与美猴王,真假难辨。
这种“暂养”的处理方式是经销商们为了提高黑鱼的市场价格而普遍采取的做法,在营销时往往打出“水库鱼”、“野生鱼”的口号,卖的价钱也更高。大多数消费者都很难从外观上将这种“洗澡鱼”和野生鱼区分开,那些热衷于野生鱼的消费者也因此“正中圈套”。
事实上,野生黑鱼的品质不一定就比养殖的更好,毕竟自然水域的环境条件是不可控的,河流污染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养殖的水质条件都是可控的,水体相对封闭,污染也相对较少。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又该从哪些方面来区分野生和养殖的黑鱼呢。
市场上**的黑鱼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养殖的。
黑鱼的耐低氧能力特别强,在缺氧时可以利用鳃上器官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即使在离水的情况下,黑鱼在湿润的环境中也可以存活7天以上。
目前黑鱼基本上都是单养而且是高密度养殖,产量很高。在广东佛山等地,每亩池塘养出上万斤的产量是很常见的现象。
2023年的渔业统计年鉴显示,去年我国黑鱼的养殖总产量为46.19万吨左右,其中广东省的产量就高达17.68万吨,在全国首屈一指。黑鱼养殖产量排名第二的是四川,产量也突破了1万吨(吨),其次是山东、浙江、湖南、安徽,这些省份的产量都没有超过6万吨。
▲▲全国及部分地区黑鱼的养殖产量(2023年)/截图源自《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所以,如果在市场上**黑鱼的话,大概率都是人工养殖的,饭店里的也是(要求供应稳定,只有养殖的黑鱼才能满足这种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细节来判断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
人工养殖的黑鱼一般都是走量,再加上养殖周期都是一定的,因此黑鱼的个头儿基本上不会相差太大,在市场上的表现特征一般为:规格大而齐整、供应量充足。
相比之下,野生的黑鱼产量极不稳定,即便捕捉到数量也不会太多,而且规格差别很大,有大有小。售卖野生黑鱼的一般都是当地的村民/市民,并非职业的水产**者,基本上都是当天能捕到什么鱼,就拿到市场上去卖,因此数量、鱼的种类、规格大小都没有保证。
仔细观察盛放黑鱼的大盆,如果能看到水草和螺类,并且其他鱼类的规格数量相差也很大的话,那么基本上可以断定这里的黑鱼就是野生的。
野生的黑鱼性情更加凶猛,这也是判断的依据之一。
野生的黑鱼在自然状态下长大,所有的食物都来自于天然水域。
3公分以下的幼龄黑鱼主要摄食浮游甲壳类、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水生昆虫。等黑鱼长到3~8公分左右时,就会开始摄食小型的鱼虾类。到了成鱼阶段,只要大小合适,绝大多数鱼类都会成为黑鱼的捕猎对象。
野生的黑鱼攻击性很强,稍加挑逗就会引起激烈的反应,相比之下,人工养殖的黑鱼性情稍微温顺一些,可以以此作为辅助区分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水产市场上**的黑鱼都很统一,十有**都是人工养殖的——因为只有人工养殖才能保证稳定的供应量,才能满足饭店餐厅对规大小的特殊要求。
对于食用鱼,其实不必过于纠结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养殖的,因为两者的营养价值几乎没有区别。
另外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人工养殖的黑鱼反而更有保证。
精选问答:
1、乌鱼为什么不能说野生?
黑鱼当然是属于野生海鲜的,因为黑鱼都是野生的,人工还不能养殖的
2、野生小黑鱼怎么处理?
野生小黑鱼放生不要吃它!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