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养殖技术
这一篇农资文章内容阐述“鳙鱼养殖技术”的内容进行分享,希望对各位网友们稍微有点帮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池塘选择:养殖鳙鱼的池塘要求面积5亩以上,水深2米左右。2、放养鱼苗:春节前后放养鱼苗,放养前用盐水消毒。
3、施基肥:池塘施绿肥、农家肥等有机肥,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4、饲料管理:为鳙鱼提供高蛋白饵料。
养殖鳙鱼要选择水量充足、通风透光、无污染的池塘。保证池塘面积在5亩以上,水深2-3米左右,池底必须有20-30厘米的淤泥。
投放鳙鱼前需要将池底清洗干净,然后将鱼苗放入池中。
河塘内可混养黄颡鱼、甲鱼、优质鲫鱼等其他鱼类,为鳙鱼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放鳙鱼苗时,首先要在池塘中施入足量的基肥,以基肥、绿肥等有机肥为主,使水质透明度保持在20厘米左右,夏季要经常注入新水,防止鳙鱼缺氧。
在养殖鳙鱼的过程中,需要为鳙鱼提供麸皮、细麸皮、饼皮和专用饲料,每天投喂2-3次,为鳙鱼提供充足的食物。当水温升高时,要减少摄食量。
好文探索:鲮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鲮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品种,俗称土鲮鱼,它能适应肥沃的水环境,具有强烈的食欲、较强的抗病性、高产量,对水的溶解氧低。那么,如何养殖鲮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繁殖技术有哪些吧。
鲮鱼1、准备好一个池塘,池塘的面积大小可按养殖户自已而定。
池塘中的淤泥不能太深,如果太深应清除淤泥。水质应清澈无污染,排水和灌溉应方便。
池塘中的水应在幼苗释放前3-5天排出。暴晒后,每亩用2-3公斤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清洁消毒。
2、鱼苗放入池塘后一周内应使用清水,而不是直接使用肥水。
水位应控制在80厘米以内,一周后可以施肥,以增加水的肥力,同时,可拌料维诺众养菌,向整个池塘均匀喷洒,保证水体的活率,当池水透明度为25-30cm时,鱼苗正常生长时一般每周注水一次,水温控制在1.2-1.5m。
鱼苗放入池塘后,它们的体型很小。一般来说,饲料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
豆浆每天撒两次,并辅以少量的菜饼。待鱼苗培育7-10天后,可以在池塘底部播种。
对于分塘后的鱼苗,应根据沉积物的质量施用有机肥。在日常投喂时,可添加维诺鱼用高维补充维生素,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及整齐度,减少应激反应,提高消化吸收率,增加养殖效益。
鲮鱼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在鱼苗期间很容易患气泡病。 有必要做好气泡病的预防工作。
池塘应该定期注入维诺众养菌,以保持水的清澈,对水体进行活水、调水。 我们还需要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
可以在整个池塘里撒上维诺驱虫清,清除鱼体内里的茴虫,效果好。
精选问答:
1、鲶鱼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鲶鱼养殖技术要点
出处:中国畜牧街
鲶鱼(Silurus asotus)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黑龙江鲶鱼不但个体大,生长快,而且耐低温,耐低氧,肉味鲜美,深受北方高寒地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将鲶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养鲶鱼的人工繁殖
亲鱼的选择:选择尾重0。5kg以上,雌鱼腹部膨大,生殖孔红肿,轻压腹部能挤出卵粒。雄鱼腹部狭小,轻压腹部能挤出白色**。雌雄比例为1∶1~1。5,个体大小适宜。
催情:鲶鱼繁殖实践证明,鲶亲鱼经过产前培育生殖腺达到Ⅳ期末,催产药物最好使用马来酸地欧酮(DOM)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 A2)合剂,剂量为每公斤鲶鱼注射2mg~5mgDOM+2μg~4μgLHRH—A2,两种药物的混合液背部肌肉一次性注射,催产率可达80%以上。
人工布巢:在产卵池中布置鲶鱼产卵附着物,方法与鲤鱼相似,但鲶鱼卵的粘性不如鲤鱼卵的粘性大,一部分卵粒易从鱼巢上脱落,落到池底易死亡。为提高鲶鱼卵的利用率,应在产卵巢底部布置底巢,其方法用直径0。8~1cm的铁杆焊成3m×1m的长方形框架,中间用筛绢连接,筛绢上面缝有着卵的棕榈皮,底巢着卵率占总产卵数的20~40%。
人工孵化:鲶鱼产卵后应及时把卵巢取出放入孵化池,防止亲鱼自残其卵。孵化池最好为水泥池,土池池底要平坦,无淤泥,水深0。5~1m以内,面积不宜太大,卵的密度为3万粒/m2水面。水质需严格过滤,以防水生动物对鱼卵的危害,其他孵化过程均与鲤鱼相似。
水温在20℃左右3~4天破膜出苗,刚出膜的鲶苗吸附在鱼巢上,在静水或微流水条件下发育,形如蝌蚪状,孵出3天后应及时取出鱼巢,适时下塘。
二、池塘养殖技术
鲶苗发塘:鲶鱼出膜3~4天即可主动吞食大型轮虫及小型的枝角类,此时应及时下塘。
鲶苗下塘后枝角类的丰欠是鲶苗成活率的关键,采用施有机肥的方法大量培育枝角类。当后期天然饵料不足时,用50目的筛网从其他池塘中捞取枝角类或新鲜的动物性饵料切碎投喂。池中动物性饵料充足,鲶苗生长速度较快,一般667m2放9万尾左右,经10~15天育成夏花,成活率可达50%,发塘水面最好在667m2以内。
鱼种培育:
生态养殖培育鲶鱼种:大量施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及小型杂鱼,为鲶鱼提供营养较丰富的动物性活饵。该方法成活率高,规格大。1997年在4000m2池塘中放养鲶鱼夏花2500尾,占总放养量的54。3%,白鲢夏花700尾,占总放养量的15。
3%,花鲢夏花1400尾,占总放养量的30。4%。鲶鱼苗放养前17天放养鲫亲鱼200尾,使其自然繁殖,每667m2施基肥和追肥各500kg,并投喂粉末饲料150kg喂养鲫鱼苗,经90天的饲养,鲶鱼平均每667m2产50。5kg,成活率达94。
8%,规格达128g/尾。白鲢成活率78%,花鲢成活率85%,这种培育方法技术简单,易掌握,鲫鱼苗做为饵料鱼易获得。鲶鱼苗放养密度应以饵料鱼的多少而定,放养时间必须在花白鲢放养10天后才能放养鲶鱼夏花。
鱼种池搭配鲶鱼夏花:在鱼种池塘中搭配10%以下的鲶鱼夏花,不仅能清除池中野杂鱼、水生昆虫、蝌蚪等,还可增加主养鱼种的产量,提高池塘效益。
1995年在驯化主养鲤鱼种池中放养12。2%(500尾/667m2)。1996年放养6。67%(300尾667m2)的鲶鱼夏花,在不影响主体鱼成活率及产量的情况下,每667m2增加鲶鱼产量43。75kg(投喂部分鸡肠子)和16。2kg。
成鱼池塘套养鲶鱼种:这种方法投资少,效益高,不需增加其他管理措施,特别在小型杂鱼较多的成鱼池中每667m2放养100~200尾的鲶鱼夏花,可育成每尾100~150g的鲶鱼种10~20kg,每667m2增加效益200~200元。
颗粒饵料驯化培育鲶鱼种:鲶鱼食天然动物性饵料或陆生动物性饵料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也较高。在饥饿状态下也食人工颗粒饵料,在池塘中用颗粒饵料可进行驯化养殖。但对饵料的营养要求比较高,驯化养殖中颗料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比鲤鱼含量高,鲶鱼种饵料蛋白质应为40%左右,动物性蛋白质(进口鱼粉)应占饵料蛋白质的30%以上。
颗粒饵料的加工及驯化方法基本与鲤鱼相似,这种方法育成的鲶鱼尾重可达50~100g。1997年用667m2的池塘放养鲶鱼夏花6000尾,用颗粒饵料驯化,667m2产93。5kg,饵料系数3,平均尾重84。5g,成活率为18。44%。作者认为鲶鱼种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饵料不适口,营养不全而导致规格大小不齐,大个体吞食小个体,当鲶鱼体重达10g左右,相互残杀严重,是影响鲶鱼规模化生产主要因素。
为提高鲶鱼种成活率应从夏花开始补充投喂部分适口的动物性饵料。
成鱼养殖:
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鲶鱼夏花放养在小型杂鱼较丰富的成鱼池塘中,667m2套养30尾左右。当年可达0。35kg以上,最大个体达0。75kg。667m2增加鲶鱼产量5~10kg。
套养时以水源条件、池塘杂鱼多少灵活掌握密度。
成鱼池塘搭配鲶鱼春片鱼种:鲶鱼游动迟缓,对同一规格游泳速度快的养殖鱼类一般捕食不到,池塘中放养一定规格的鲶鱼只能清除池中的小型野杂鱼及有病的养殖鱼类。商品鱼池667m2放养尾重50~100 。
。
2、夏天钓花鲢技巧?
你好,以下是夏天钓花鲢的技巧:
1.选择合适的钓点:建议选择水深1-2米、有水草和水藻的地方,这些地方是花鲢的常见栖息地。
2.选择合适的钓组:建议使用浮漂钓组或者调漂钓组,这样可以更容易观察到鱼饵的情况和鱼儿的反应。
3.选择合适的鱼饵:花鲢属于杂食性鱼类,可以使用虫类、蚯蚓、玉米等多种鱼饵。建议使用**的鱼钩,鱼饵也要尽量小巧精致。
4.掌握抛投技巧:夏天花鲢活跃,需要经常换点,掌握好抛投技巧可以让你更快地找到鱼群。
5.控制浮漂深度:花鲢一般在水面以下1米左右活动,控制好浮漂深度可以更好地引起花鲢的注意。
6.注意钓时时间:花鲢喜欢在早上和傍晚活动,这时候是最佳的钓鱼时间。
7.保持安静:夏天水温高,鱼儿更加敏感,保持安静可以不惊动花鲢,提高钓鱼成功率。关于这个问题,以下是夏天钓花鲢的一些技巧:
1.选择合适的钓点:夏季热浪滚滚,花鲢喜欢在清凉的水域中活动。 在选择钓点时应当选择水温较低的地方,比如水流比较急的河段、附近有潜在水源的水库等。
2.选择合适的钓组:花鲢是一种善于觅食的鱼类,因此在选择钓组时应该尽可能地模拟自然条件。可以选择较长的钓竿,使用一些轻型的鱼漂和铅坠,让钓组自然漂浮。
3.使用好钩:夏季花鲢的嘴部较为敏感,因此在选择钩时应当选择一些比较锋利的钩子。同时,钩子的大小也应该根据花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尺寸。
4.选择合适的饵料:花鲢对饵料的选择比较灵敏,可以使用一些能够引起它们兴趣的饵料,比如蚯蚓、蚂蚱、蚜虫等。同时,在夏季钓花鲢时,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清凉感的饵料,比如薄荷添加的饵料等。
5.不要过于**:夏季气温高,花鲢的活动力比较强,因此在钓鱼时不要过于**,以免花鲢被吓跑。可以适当地减少垂钓的频率和强度,保持稳定的钓法。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