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春天如何管理 五月施肥需要注意什么,必看干货知识
春季是多肉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尤其容易出现状态。一些花友的肉质植物在春季长得很漂亮,叶子厚实,株形矮桩,色彩鲜艳。但是一些花友家中的肉质植物却叶子瘦肉,枝条过长,暗淡无光,越长越难看。为何同一季节,肉质植物的状态差异如此之大?施肥时要注意些什么?
春季如何管理多肉植物?
1.环境照明强弱
除少数特殊品种外,绝大多数肉质品种都非常喜欢晒太阳。肉质品种的光合作用需要强烈的阳光支持。若光照不足,肉质品种的叶片和枝条会拼命拉长寻找阳光,造成叶片纤细,枝条凌乱,严重影响颜值。
春养多肉,花盆一定要在采光好的地方。光线越充足,肉质的生命力就越旺盛,叶子里储存的养分就越多,很容易出现状态。
2.控制浇水
肉质生长状态会受到光照和浇水频率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说法是浇水的频率,而不是浇水的水量。一般情况下,每次浇水都要彻底浇水,也就是说要浇到花盆底流出水来,这是不变的。我们要控制的是浇水的频率。
肉质植物喜干旱怕涝。其根系长期在潮湿的土壤中腐烂。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把握浇水的频率,浇水就会太频繁。肉质叶子会长得太快,叶子只有长度但不饱满;茎也会很长,容易被风吹断。
春季多肉浇水要控制频率,可等盆土干透,叶子稍微枯萎后再浇水。这既能给多肉补充水分,又能防止因水分过多而导致过度生长。
3.制造温差
野生肉质大多生长在高原地区。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所以肉质在温差大的环境中容易产生漂亮的颜色。我们常说云南肉质好看,主要是因为云南昼夜温差大,肉质颜色好看。
室内温度相对稳定,肉质不易产生颜色。当春天的温度超过8度时,我们可以把肉质食物搬到外面养,这样白天和晚上就有明显的温差,你的肉质食物就会丰富多彩。
五月份施肥需要注意什么?
众所周知,氨、磷、钾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其中氨是构成植物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重要成分。一旦缺乏,就会导致叶绿素不足,影响光合作用,阻碍植物生长,使叶片变黄干燥。氮肥过多会导致植物过度生长,影响开花结果,导致植物嫩度不足、抵抗力不足等不良后果,容易腐烂。一些红、黄、白斑锦品种也会因为叶绿素过多而使表面绿色过多,影响观赏。磷是植物细胞核和原生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根、茎的发育和开花结果。一旦缺乏,就会导致无法开花或稀少开花。钾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如果缺乏,会使植物呼吸失植物矮小,茎纤细不充实,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钙、镁、硫、铁、硼、铜、钼等微量元素也是植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虽然需求量不大,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肉质植物来说,由于生长速度不太快,对氮肥的需求也不太大。但其肉质茎叶肥厚充实,所需磷钾肥相对较多,施肥时应做到低氨高磷钾。氨肥过多会导致植物过度生长,使植物形状松散不紧凑,降低观赏价值。还应增加一定量的钙:强刺仙人球可以增加一些铜,促进刺的发育。
多肉植物的施肥可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一般种植时直接掺入土壤,常用的有草木灰、骨粉、贝壳粉、腐熟的畜禽粪便等。由于大多数品种的多肉植物喜欢含有一定量的石灰质土壤,所以可以在土壤中掺入适量的骨粉、蛋壳粉等石灰质材料。追肥要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期的差异进行。新种植的植物一个月内不要施肥,生长较弱的植物也不要施肥。对于大多数多肉植物来说,可以每半个月施肥一次,生长缓慢的品种也可以每月施肥一次,有些生长极其缓慢的品种甚至可以不施肥。
施肥前几天不要浇水。盆土基本干燥后,第一天松土,第二天施肥,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吸收。除了叶仙人掌等个别品种外,大部分多肉植物根部的渗透压都很低,肥液浓度一定不能太高。肥料的种类应根据植物的品种和生长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苗期、叶多肉、绿色植物的氮肥施用量可稍多,但花芽分化期、开花结果期、植物为球状、柱状,叶色为红色、黄色或其他非绿色品种应多施磷钾肥,茎状多肉植物应多施钾肥。使用的有机肥可以选择豆饼、芝麻饼、鸡、鸽粪、骨粉等。无论什么样的肥料,都要分解稀释后才能使用。
无机肥中的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等。,以及市场上销售的各种复合肥和家庭养花专用肥,也可以在植物生长旺盛时使用,但浓度较低,次数较少,否则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得不偿失。未成熟的蛋壳、豆浆、鲜奶、含盐以及含盐的肉汤和骨头不能使用。施肥时注意不要把肥料溅到植物上。利用生活中的废物腐熟成肥虽然有自己动手的乐趣,但是比较麻烦,控制尺度要谨慎。也可以选择一些缓释肥,可以放在盆土表面,缓慢释放养分供植物吸收。
虽然5月份对于一些多肉植物来说已经进入休眠期,但对于一些夏季多肉植物来说,这是生长旺季的开始,所以适当给这些品种施肥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但是一定要注意品种问题,否则容易造成根腐。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