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中药 五味子中药

五味子: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五味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五味子的来源、功效、用法等相关问题。
来源
五味子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属于五味子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等地。其果实成熟后呈红色,有五味,因而得名为五味子。
功效
五味子具有多种功效,主要包括:
1.调理肝脏
五味子可以调理肝脏,缓解肝脏**的症状。例如,五味子可以促进肝脏的代谢功能,有助于改善肝功能不良的情况。
2.改善睡眠
五味子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失眠的症状。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酸可以促进体内天然的褪黑激素分泌,帮助人们入睡。
3.保护心脏
五味子可以保护心脏,预防心脏**的发生。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酸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用法
五味子可以制成多种中药制剂,例如五味子丸、五味子酒等。以下是五味子的几种常见用法:
1.五味子丸
将五味子研成粉末,与蜂蜜、面粉等混合制成丸剂。五味子丸可以调理肝脏、改善睡眠等。
2.五味子酒
将五味子研成粉末,与白酒等混合,浸泡数月后即可食用。五味子酒可以补肾壮阳、改善睡眠等。
3.五味子煮水
将五味子煮水,可以饮用。五味子煮水可以降血压、预防心脏**等。
相关内容拓展
除了以上介绍的功效和用法外,五味子还有许多其他的药用价值。例如,五味子可以缓解胃痛、治疗哮喘等。五味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参考资料来源
1.《中药大辞典》
2.《本草纲目》
3.《中草药汇编》
相关拓展:
问:五味子指的是哪五味
五味子指的是酸、苦、甜、辛、咸五味,酸入肝、苦入心、甜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五味可以慰五脏。五味子是一种档册中药,它被习惯叫做“北五味子”,其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等地。
五味子指的是哪五味
五味子是一种中药材,其被称为“五味子”是因为宋朝名医苏颂形容它——“五味皮肉甘酸,核中大蠢租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见也。”所以,五味子由此而得名,五味子所指的就是酸、苦、甜、辛、咸五味。
五味子虽然很小,但是五味俱全,其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甜味入脾,辛辣味入肺,咸味入肾,五味可以补五脏、养五脏。其皮肉食用时初酸后甘,甘味较少酸味较多,其核先辛后苦,辛味少苦味多,并且都带有咸味,并且咸味居中,酸为胜,苦次之。
五味子的功效作用
五味子其实是木兰科滚兆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等地区。五味子有着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常用来久咳虚喘、梦遗滑精、久泻不止等症状。
问:中药材五味子
五味子,中药名。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等地。具有收敛固涩,衫竖告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常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中文学名
五味子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毛茛目
入药部位
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
味酸、甘,性温。
归经
归肺、心、肾经。
功效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主治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频,久泻不止或明,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相关配伍
1、治肺虚寒:五味子,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时时服。(《本草衍义》)
2、治白浊及**,两腰及背脊穿痛:五味子一两,炒赤为末,用醋糊为丸,醋汤送下三十丸。泻用蕲艾汤吞下。(《经验良方》五味子丸)
3、治梦遗虚脱:北五味子一斤,洗净,水浸一宿,以手按去核,再用温水将核洗取余味,通用布滤过,置砂锅内,入冬蜜二斤,慢火熬之,除砂锅斤两外,煮至二斤四两成膏为度。待数日后,略去火性,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滚汤调服。(《医学入门》:五味子膏)
4、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火行,金为火制,绝寒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人参五钱,五味子、麦门冬各三钱。水煎服。(《千金方》生脉散)
5、治疮疡溃烂,皮**脱者:五味于炒焦,研末,敷之,可保全如故。(《本草新编》)
用法用量
2~6g。
炮制
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用时捣碎。
炮制方法
1、醋五味子:取净五味子,照醋蒸法蒸至黑色。用时捣碎。本品形如五味子,表面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有醋香气。
2、酒五味子:取净五味子,加入黄酒拌匀,润透,置适宜容器内,蒸或炖至透心,表面呈黑紫色或黑褐色为度,取出,干燥。每五味子100kg,用黄酒20kg。
生理特性
落叶木质藤本,除幼叶背面被柔毛及芽鳞具缘毛外余**;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褐色,常起皱纹,片状剥落。叶膜质,宽椭圆形,卵形、倒卵形,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3)5-10(14)厘米,宽(2)3-5(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部边缘具胼胝质的疏浅锯齿,近基部全缘;侧脉每边3-7条,网脉纤细不明显;叶柄长1-4厘米,两侧由于叶基下延成极狭的翅。雄花:花梗长5-25毫米,中部以下具狭卵形、长4-8毫米的苞片,花被片粉白色或粉红色,6-9片,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6-11毫米,宽2-5.5毫米,外面的较狭小;雄蕊长约2毫米,花药长约1.5毫米,无花丝或外3枚雄蕊具极短花丝,药隔凹入或稍凸出钝尖头;雄蕊仅5(6)枚,互相靠贴,直立排列于长约0.5毫米的柱状花托顶端,形成近倒卵圆形的雄蕊群;雌花:花梗长17-38毫米,花被片和雄花相似;雌蕊群近卵圆形,长2-4毫米,心皮17-40,子房卵圆形或卵状椭圆体形,柱头鸡冠状,下端下延成1-3毫米的附属体。聚合果长1.5-8.5厘米,聚合果柄长1.5-6.5厘米;小浆果红色,近球形或倒卵圆形,径6-8毫米,果皮具不明显腺点;种子1-2粒,肾形,长4-5毫米,宽2.5-3毫米,淡褐色,种皮光滑,种脐明显凹入成U形。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沟谷、溪旁、山坡。也分布于朝鲜和**。
鉴别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棕**,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纤察。
药性鉴别
1、醋五味子:收敛作用增强,多用于肝**损的的滑精、久泻等纯虚之证。
2、酒五味子:敛中有散,扶正而不易恋邪,多用于**遗精。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五味子主益气者,肺主诸气,酸能收,正入肺补肺,故益气也。其主咳逆上气者,气虚则上壅而不归元,酸以收之,摄气归元,则咳逆上气自除矣。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2、《本草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者,五味子专补肾,兼补五脏,肾藏精,精盛则阴强,收摄则真气归元,而丹田暖,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则精自生,精生则阴长,故主如上诸疾也。
3、《本草衍义》:五味子,《神农本草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药性论》以谓除热气,《日华子本草》又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后学至此多惑。今既用主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补下药亦用之。入药生曝不去子。
4、《注解伤寒论》:《黄帝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气而安肺。
[1][2][3]
参考资料
[1] 王国强.《全国中草药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年2月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4年版
[3] 高学敏.《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4年5月
问:什么是五味子?
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五味子落叶木质滕本,皮红褐色,呈小块状薄片剥裂,密布圆形凸出皮孔,内皮黄绿色。果实为聚合浆果,熟后红色,近球形,果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成熟。用种子繁殖。多生在杂木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常见缠绕於乔木或大灌木的树干上,直达树顶,影响树木生长。在庇阴很大和完**露的南坡不见有分布。皮和果实有强烈香气,可做调味用,俗称山胡椒。也可供酿酒用,果实多汁,酸而涩。根和种子可作药,有兴奋作用。秋季红果累累,可供庭园观赏。英文名:fructusschisandraechinensis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甲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棕**,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鉴别】(1)本品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方形或长方形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中果皮薄壁细胞10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内果皮为1列小方形薄壁细胞。种皮最外层为1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壁厚,纹孔及孔沟细密;其下为数列类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石细胞,纹孔较大;石细胞层下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脊部位有维管束;油细胞层为1列长方形细胞,含棕**油滴;再下为3~5列小形细胞;种皮内表皮为1列小细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粉末暗紫色。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8~50μm,壁厚,孔沟极细密,胞腔内含深棕色物。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至83μm,壁稍厚,纹孔较大。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2)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检查】杂质不得过1%(附录ⅨA)。【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1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五味子醇甲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1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五味子醇甲0.3mg)。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约18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20分钟,取出,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含五味子醇甲(C24H32O7)不得少于0.40%。【炮制】五味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醋五味子取净五味子,照醋蒸法(附录ⅡD)蒸至黑色。用时捣碎。表面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果肉柔软,有黏性。种子表面棕红色,有光泽。【性味与归经】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功能与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用法与用量】1.5~6g。【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五味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本品皮肉甘酸,核中辛苦,有咸味,辛甘酸苦咸五味皆备,故有此名。问:五味子药材的形状特征不包括
E解析:五味子果肉气微,味酸(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A对),表面为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略显油性(B对),果肉柔软,里面有1~2粒肾形种子(C对),种子表面呈棕**,种皮薄而脆(D对)。问:五味子药材的形状特征不包括
E解析:本题考查五味子的性状特征。五味子果肉气微,味酸(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A对),表面为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略显油性(B对),果肉柔软,里面有1~2粒肾形种子(C对),种子表面呈棕**,种皮薄而脆(D对)。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