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青蛙养殖

2024-06-0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610 次
青蛙养殖 青蛙的生长过程

青蛙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蝌蚪期、蛹期和成蛙期三个阶段。在蝌蚪期,青蛙需要在水中进行养殖,并且需要注意水质的卫生和养护。在蛹期,青蛙需要在陆地上生长,此时需要注意保温和饲料的营养均衡。在成蛙期,青蛙已经成长为成年青蛙,此时需要注意饲料的种类和营养成分,以及环境的卫生和温度的控制。

青蛙养殖的技术要点

青蛙养殖的技术要点包括场地选址、养殖设施的建设、饲料的选择和管理、环境的控制和青蛙的**防治等方面。在场地选址上,需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在养殖设施的建设上,需要根据青蛙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设施,并且需要考虑到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在饲料的选择和管理上,需要根据青蛙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饲料,并且需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在环境的控制上,需要注意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因素的控制。在青蛙的**防治上,需要注重青蛙的健康管理和**的预防。

青蛙养殖的市场前景

青蛙肉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同时青蛙肉的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据相关市场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青蛙肉的市场需求量大,但是市场供应量较少,因此青蛙养殖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拓展百科知识

青蛙是一种冷血动物,属于两栖纲。青蛙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蝌蚪期、蛹期和成蛙期三个阶段。青蛙肉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同时青蛙肉的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参考资料:

[1]张涛.青蛙养殖技术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24.

[2]李芳.青蛙养殖技术指南[M].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

相关问答拓展:

1、田蛙怎么做最好吃?

1.

首先准备好田蛙肉500克,如下图所示,在**田蛙的时候,尽量让摊贩把田蛙收拾干净,这样回去就能做。

2.

盆子当中放入1000毫升的水,加入500克的田蛙肉浸泡两个小时的时间,直到里面的血水清洗干净,再用清水500毫升冲洗一下即可。

3.

洗干净的田蛙肉放在容器里面,倒入毫升的料酒五毫升,玉米淀粉三克,生抽15毫升,盖上保鲜膜,腌制两个小时的时间。

4.

在准备姜片五克,蒜十克,小米辣15克,如下图所示。

5.

起锅烧油,锅中放入15毫升的食用油,烧至八成热。

6.

先把姜片五克,蒜片十克,小米辣15克,放到锅中炒香。

7.

接着再把田蛙肉500克放入其中翻炒。

8.

再加入五毫升的蚝油,生抽十毫升,老抽五毫升,继续翻炒。

9.

炒至八成熟的时候,可以再放入150克的螺丝椒,螺丝椒可以切成大块。

10.

大概炒15分钟左右,田蛙肉就炒好了,直到把汤汁收的浓一点,如下图所示,美味的田蛙肉已经做好了。

2、田蛙和林蛙区别?

1、生活习性不同

田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

林蛙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皮肤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潜伏隐蔽,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

2、外表不同

田蛙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田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田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田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田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

林蛙的头部一般呈三角形,头与躯干部没有明显的界限。头端部较尖,游泳时可以减少阻力,便于快速游动。口十分宽大,除捕食外,一般很少张开。眼睛位于头的背侧或头两侧。

3、田蛙肉最正宗的做法?

主料:田蛙2只、莴笋1根。

辅料:生姜10克、大蒜20克、泡椒30克、小米辣10克、料酒20克、生抽20克、白酒适量、盐适量。

做法步骤:

1、首先田蛙去爪子后切大块。

2、接着放入适量的白酒和盐抓均匀腌制30分钟。

3、紧接着莴笋切块。

4、再接着生姜、大蒜、泡椒、小米椒切段。

5、随后腌制过的田蛙冲洗干净。

6、接着热锅冷油放入调料炒香。

7、炒香后放入牛蛙翻炒入味。

8、然后放入料酒和生抽调味。

9、放入莴笋和热水,大火烧开。

10、最后放入鸡精和盐调味即可

4、田蛙为什么会污染环境?

一是饵料污染。青蛙养殖需要投喂大量饵料,而这些饵料大多数是人工合成,也就是工业生产。为了保证青蛙的成长和产量,饵料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和饵料残留因为发酵变质,会污染环境。

二是抗生素污染。大规模养殖青蛙,搞好**预防,高产稳产,减少损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长期大量的抗生素在固定的一个地方投喂,污染环境是不言而喻的。

拓展好文:2024年最新青蛙养殖技术全攻略(内附8大病害防治方法)

  一、首先金麦穗农业先来说说这青蛙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

  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

  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青蛙养殖池的设计也可以根据具体条件而定,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1)稻田养蛙:场地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肥力偏差的稻田,四周要设围墙,墙内壁抹光滑,防止青蛙逃逸,水深10-20厘米,稻田的进出水口设置闸网,以拦阻蝌蚪外逸,在田中另设孵化池,池上设网,以防来自空中的敌害。

  (2)养殖场的设计

  根据青蛙的不同发育期,需要建设不同的养殖场,一般有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及成蛙池。

  ①产卵池、孵化池:以200平方米为例,其中在池当中修建宽1.8m,深度0.35m孵化池,池内要保持清洁,不能有任何污染,同时要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亲蛙产卵和受精卵孵化,场地建设不同孵化池也有所不同。

  ②蝌蚪池:采斜坡式,高低落差0.25m-0.35m左右,需遮光饲养,泥土地边用黑色塑料布铺上,以便清洗池底,并能吸收阳光增设水温,促进蝌蚪生长,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③幼蛙、成蛙池:青蛙不常栖于水中,所以池里的水域不宜太多,应多留陆地以供栖息,池以长方形为好,池里设3-4条注排沟。

  具体的养殖池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或者咨询专业养殖机构现场制作。

  二、青蛙的育苗技术

  1、种蛙选择:种蛙要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的作种用,通常雌蛙的身形比雄蛙要大一些,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就会膨胀起来。

  2、种蛙放养:种蛙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平米,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3、抱对产卵:种蛙在平均气温达到16~20℃时开始自由抱对,抱对3~4天就会产卵,产卵时间一般会在早上5~6点、中午11点至1点。

  4、卵块采收:青蛙受精卵采集回来后放入到消毒好的养殖池环沟中孵化,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动物极,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为植物极,必须朝下。

  三、青蛙的饲养和管理,分为两个阶段:

  1、蝌蚪的饲养和管理

  (1)投喂活饲料:蝌蚪的饲料要根据蝌蚪的不同生长时期而供应,5天以后开始取食浮游藻类,可以供应些豆浆、少量蛋黄、水蚤、空心菜、木瓜、番茄及水中的浮游动物,每天两次,但蛋黄数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水质,也可以喂些厕所中的粪蛆或用沙头鱼繁殖的蛆。一般在养殖20天左右后肢开始长出,约经50天又长出前肢,整个蝌蚪时期为60天。

  (2)投饵料要足:由于蝌蚪在缺食情况下会以大吃小,互相残杀,因此投放饵料要充足,使蝌蚪随时都有饵料可食。

  (3)温度控制:养殖池的水温应保持在23-25℃。

  2、幼蛙和成蛙的饲养和管理

  (1)养殖池的水温在20-28°C为适,水质要清洁,池中留三分之一的陆地,供幼蛙栖息。

  (2)青蛙有强吃弱的弊害,应分级饲养,把同样大小的青蛙圈在一起饲养,更应投足饵料,让它们都能吃饱,才不会互相残食。

  (3)幼蛙饵料主要是蛆、小鱼、红虫、小虾、蚯蚓等,成蛙饵料较为广泛,如蚯蚓、蛆、蜗牛、红虫、甚至死鸡、死鸭及动物五脏等,如果动物饵料不足,还可以掺些混合饲料。

  (4)青蛙喜欢在水中捕食,所以应把饵料投入池水面上,方便青蛙捕食。

  四、青蛙的病害防治

  1、红腿病

  (1)病因:红腿病又称败血症,为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常见病。其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及乙酸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等革兰氏阴性菌。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染快,死亡率高。

  (2)症状:发病个体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口和**有带血的黏液。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肢。剖检以后可见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脾、肾肿大并有出血点,胃肠充血,并充满黏液。

  (3)防治措施: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时、定量投喂食物,及时将发病个体分离治疗,控制**蔓延。

  (4)治疗方案:发病初期,可采用如下方案:100g10%恩诺沙星(市场上此类产品假货较多,需选用正规大厂)%g肽酶激安,拌20kg饲料,用一个疗程,一个疗程5天。同时,用金典全池消毒,500ml金典,用2000立方米水体。

  2、气泡病

  气泡病为蝌蚪常见病,及时诊治很容易治愈,但是如果诊治不及时也会造成大量死亡。

  (1)病因:水中浮游植物多,强烈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引起水中溶氧量过分饱和;用土池时,地下水含氮过分饱和,或地下有沼气;温度突然升高,造成水中溶解的气体过分饱和;这些过分饱和的气体形成气泡,蝌蚪取食过程中不断吞食气泡,气泡在蝌蚪消化管内**过多便引发气泡病。

  (2)症状:蝌蚪肠道充满气体,腹部膨胀,身体失去平衡仰浮于水面,严重时,膨胀的气泡阻碍正常**循环,破坏心脏。解剖后可见肠壁充血。

  (3)防治措施: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控制池中水生生物数量。发现气泡病可以将发病个体用捞网捞出来,放到清水中,2天不喂食物,部分个体会自行痊愈。另外可以向养殖池加入食盐进行缓解病情,每立方米水体加食盐15克左右。

  3、脑膜炎(“歪头”“白内障”)

  脑膜炎是近年来遇到的一种新病,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死亡率较高、难治愈等特点。2024年,该病成为青蛙养殖过程遇到的最难治愈、也是危害最大的**。

  (1)病因:脑膜炎的病原为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该病2024年在湖南地区多发,蝌蚪、幼蛙和成蛙均可感染此病。

  (2)症状:病体精神不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发病蝌蚪后肢、腹部和口周围有明显的出血斑点。部分蝌蚪腹部膨大,仰浮于水面不由自主地打转,有时又恢复正常。解剖可见腹腔大量积水,肝脏发黑肿大并有出血斑点,脾脏缩小,肠道充血。同时,“歪头”和眼球“白内障”是其典型症状。

  (3)防治措施:

  引种时严格检疫,养殖过程中勤换水,合理规划养殖密度;

  阴雨季节较长的年份,该病较易大面积爆发;

  该病发生初期,即需要抓紧治疗,负责引起**的爆发;

  蛙池的水源必须是新鲜水源,一旦发病,且不可将发病池的水,引向其他池塘;对于循环养殖用水的养殖户,需要特别注意。

  (4)治疗方案:发病初期,可采用如下方案:100g盛弗康(10%氟苯尼考,市场上此类产品假货较多,需选用正规大厂)%g肽酶激安,拌20kg饲料,最好全部养殖青蛙用一个疗程,一个疗程5天。(特别注意:如果用量和疗程达不到,常常引起该病的复发,从而加大该病的治疗难度);对于发病养殖的池塘,可以增加到7天。同时,用金典全池消毒,500ml金典,用2000立方米水体。

  发病高峰期,可采用如下方案:100g盛弗康(10%氟苯尼考,市场上此类产品假货较多,需选用正规大厂)%g均克(磺胺嘧啶%20甲氧卞啶)%g肽酶激安,拌10kg饲料,一个疗程5天。(特别注意:如果用量和疗程达不到,常常引起该病的复发,从而加大该病的治疗难度)。

  4、水霉病

  南方冬季气温比较高,在土青蛙越冬期、蝌蚪期常发生水霉病。该病病程长,死亡率低,多发生在蛙的四肢,如果不及时治疗常会给蛙造成**,并引发其他**。

  (1)病因:蝌蚪和越冬期的成蛙易患此病,病原体是水霉,由于有外伤而引发。

  (2)症状:水霉的内菌丝生于动物体表皮肤里,外菌丝在体表形成棉絮状绒毛,菌丝吸收蝌蚪和蛙体的营养物质,使蝌蚪和蛙体消瘦,烦躁不安。菌丝分泌的蛋白水解酶还使菌丝生长处的皮肤、肌肉溃烂。

  (3)防治措施:运输、分池过程中小心操作,谨防造成外伤。低温季节(水温低于20℃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捕捉和转运种蛙及蝌蚪)。一旦发病,可以按每立方米水体使用500ml盛荃安,用1200立方米水体进行全池泼洒,对水霉病具有一定抑制和治疗作用。

  5、肠炎

  肠炎是蝌蚪、幼蛙、成蛙共患的一种常见病,一旦发病,死亡率高。

  (1)病因:投喂不洁饵料易引起肠炎,病原体为细菌,可能是气单胞菌和链球菌。如给投喂天然的蝇蛆,如果消毒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肠炎,导致大批死亡。

  (2)症状:病蛙垂头弓背,机体消瘦,活动异常,取食量明显减少,反应迟钝,蝌蚪发病后多浮于水面。

  (3)防治措施:肠炎的发生多与水体和食物不洁有关,因此要定期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饵料,并在饵料中加拌一些大蒜、三黄散等。另外,暴饮暴食也会引发胃肠炎,因此饵料投喂要定时、定量、定点。

  发病后要及时进行水体消毒,可用金典全池消毒,500ml金典,用2000立方米水体。并在饵料中拌加100g10%恩诺沙星%2050g畅宁(5%硫酸新霉素)%g肽酶激安,拌20kg饲料,连用3天。

  6、难产

  (1)病因:冬季冬眠期气温高,而且温差变化大而频繁,如果冬眠期间水温控制不好,青蛙反复从冬眠状态中苏醒,则很容易导致土青蛙难产甚至不产卵。主要原因如下:

  ①休眠期间干扰过多,体力消耗过大;②雌蛙年龄过大,体质虚弱;③雄蛙数量不足,雌雄比例不协调;④产卵池环境不适于产卵,如水位过深、不够安静;⑤种蛙在产卵前受到严重惊吓;⑥产卵时间握不准确。

  (2)症状:雌蛙腹部膨在,已经完成跌卵,但是卵滞留在**内无法产出。解剖以后在**内可见黑色卵团已经溶烂。

  (3)防治措施:为产卵的雌蛙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按合理的雌雄比例搭配种蛙(雌雄比最好为1:1)。在冬眠前,给种蛙投喂一个疗程(7天)的肽酶激安,增强种蛙体质,有助于第二年种蛙的产卵、繁殖。

  7、烂皮病、烂嘴病

  (1)病因:是幼蛙、成蛙共患的一种皮肤病,多因皮肤有外伤,感染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等),进而导致皮肤发炎、溃烂。养殖密度过高、饵料不充足也会引发此病。

  (2)症状:发病早期,病蛙皮肤局部充血、发炎,有时仅嘴尖前部溃烂而身体皮肤完好,严重时全露出鼻骨。病蛙行动迟缓,精神不振,停止取食,体表多处溃烂。

  (3)防治措施:发病后要及时进行水体消毒,可用金典全池消毒,500ml金典,用2000立方米水体。并在饵料中拌加100g10%恩诺沙星%20,50g畅宁(5%硫酸新霉素)%20,160g肽酶激安,拌20kg饲料,连用3天。内服可采用如下方案:100g盛弗康%g肽酶激安,拌20kg饲料,最好全部养殖青蛙用一个疗程,一个疗程5天。

  8、蚂蟥(水蛭)感染

  青蛙养殖场发生蛭害,严重时,一只蛙的身上叮咬着十几只蚂蟥。蚂蟥咬吸时会分泌出具有麻醉和抗凝血作用的毒素,由于土青蛙本身的**就很少,只有1-2滴,所以蚂蟥因吸食不饱而长期吸附于患处直至蛙死亡,甚至使用整个养殖场的土青蛙全军覆没。

  金麦穗农业整理的2024年最新青蛙养殖技术是从青蛙养殖池的建造、育苗技术、青蛙的饲养和管理等3方面整合的,更重要的是青蛙养殖8大病害防治方法,有类似病情的可以作为参考,金麦穗农业建议养殖户遇到相关病情,最好能够资讯当地的农业部门或者养殖能手,切不可盲目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