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水植物

2024-06-0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113 次

此篇农资知识刨释一下“水植物”的内容进行周密详细,希望对广大农友有一点帮助,赶紧收藏吧!

水植物是指能够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包括水草、水蕨、水生花卉等,它们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体的净化、氧气供应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水植物的种类

水植物的种类繁多,根据其生长习性和特点,可以分为浮叶植物、悬浮植物、沉水植物和湿地植物四类。

浮叶植物通常是指那些植物体浮在水面上,叶片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如荷花、睡莲等。它们的根部通常垂直向下生长,不与水底接触。

悬浮植物通常是指那些植物的茎和叶子都悬浮在水中,不与水底接触,如水葫芦、水饺子等。它们的根部不发达,只能吸收水中的养分。

沉水植物指那些能够在水中生长的植物,通常是指整个植株都生长在水下,如菖蒲、水藻等。它们的根部生长在水底,可以吸收水中的养分。

湿地植物是指那些生长在水边或者水浸泡的土壤中的植物,如芦苇、香蒲等。它们的根部生长在土壤中,可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同时也可以吸收水中的养分。

水植物的作用

水植物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净化水体、调节水温、稳定水质、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等。

净化水体是水植物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水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水植物还可以吸收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净化水体。

调节水温是水植物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水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水面温度,保持水体的稳定性。

稳定水质也是水植物的重要作用之一。水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水中的氧气,保持水体中氧气的含量,从而维持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

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是水植物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水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从而增加水体中氧气的含量。

拓展百科知识

荷花(héhuā),属于睡莲科植物,是一种浮叶植物,花色和品种繁多,通常生长在池塘、湖泊等水域。

水葫芦(shuǐhúlu),属于葫芦科植物,是一种悬浮植物,茎和叶都浮在水面上,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数月不腐烂,是水中的重要氧气供应者。

菖蒲(chāngpú),属于菖蒲科植物,是一种沉水植物,生长在水中,通常是水生植物中比较高大的一种,也是一种中药材。

参考来源:《水生植物图鉴》、《水生植物生态学》等。

相关问答拓展:

1、水上种植蔬菜有哪些?

1.莼菜

莼菜,又名马蹄菜、湖菜,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莼菜本身没有味道,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莼菜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常食莼菜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

2.茭白

茭白,又名茭笋,高笋。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人们发现菰感染上黑粉菌后会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茭白。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国和**。

3.慈菇

慈菇,亦称"华夏慈菇"、"水芋"。单子叶植物,泽泻科。多年生挺水植物。地下球茎可食用。农业生产遇到问答,中国最大的农技问答“云种养”平台,数万名优秀农业专家时时在线,免费解答,还开通了农业补贴咨询窗口。

4.芡实

芡实,又名鸡头米。功能补中益气,益肾固精,除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同时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在我国自古作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芡实的秸秆是非常美味的蔬菜,北方市场都很难吃到。

5.香蒲

香蒲生于湖泊、池塘、沟渠、沼泽及河流缓流带,像我们吃的烤肠。花粉即蒲黄入药;叶片用于编织、造纸等;幼叶基部和根状茎先端可作蔬食;雌花序可作枕芯和坐垫的填充物,是重要的水生经济植物之一。另外,本种叶片挺拔,花序粗壮,常用于花卉观赏。

6.水芹

水芹别名水英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较高。其嫩茎及叶柄质鲜嫩,清香爽口,可生拌或炒食,有清热解毒、养精益气、清洁**、降低血压、宣肺利湿等功效,还可治小便淋痛、大便出血、黄疸、风火牙痛、痄腮等病症。水芹被江苏一带称作"路路通",在春节期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被寄予美好的心愿与祝福。

7.西洋菜

豆瓣菜,别名西洋菜等,脆嫩爽口,清香诱人,作汤或炒食均宜。豆瓣菜能干扰卵子着床阻止妊娠,可作避孕、通经的辅助食物使用。豆瓣菜还是润肺止咳、益脑健身的保健蔬菜。常吃豆瓣菜,对呼吸系统有益。故有"天然清燥救肺汤"的美誉。

8.地梨

荸荠,又名马蹄。其形状,味道、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又有"地栗"之称。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称之为"江南人参",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

2、鱼菜共生,哪些蔬菜可以种在水里?

水生蔬菜常见的有:莲藕、慈姑、荸荠、菱角、空心菜、芋艿、水芹、豆瓣菜、茭白等,用浮板种植的话,生菜、空心菜比较多。

3、土里的菜有哪些?

洋蓟也叫菜蓟,是高纤维蔬菜,能清肠排毒。含铁量高,非常有营养,有“蔬菜之皇”的称号。因为种植的不多,在市面上很少见。

洋蓟能长到2米多的“傻大个”,但是能吃的部分,只有最顶上的像花朵一样的果实。买得时候要挑小个头的,会更嫩。

苏芡

苏芡也**米头,是以一种水生植物,因为原产于苏州,所以叫苏芡,口感软糯,一些南方朋友应该见过吃过吧?

剥开外皮,里面的果实长这样,因为采摘和去皮程序都是纯手工,目前还没法机械化,所以价格比较高,因此市面上也比较少见。

莼菜

莼菜是水生蔬菜,能吃的只有嫩稍部分。味道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口感很嫩滑。

做成莼菜汤,味道鲜美。

地环

地环也叫螺丝菜,块茎口感很脆,一般被用来腌咸菜,很下饭哟!

长在地里的地环没见过,腌成咸菜的样子你应该见过吧?

抱子甘蓝

抱子甘蓝样子非常迷你可爱,像是浓缩版的包菜。这个头,花花一口能吃仨!

个头有多小呢?一只手能拿好多个,虽然小,但是价格却很贵!

球茎茴香

茴香大家都吃过,球茎茴香你吃过吗?球茎茴香的营养非常全面,有健胃祛寒的功效。

和茴香不一样,吃的时候主要是吃块茎,可以用来凉拌,叶子只有嫩的时候才适合吃。

阳荷

阳荷也是一种南方独有的菜,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能活血止痛,消食健胃,还富含各种维生素。

据说食用阳荷,能滋养皮肤,延缓衰老呢!

菱角

菱角长在南方,是水生植物菱的果实。白色的果肉非常脆爽,带着清香的甜味。

4、秋冬季适合水培的蔬菜?

一、生菜

它是一种长势非常快的小菜,平时我们在地里养护它时的长势也是比较迅猛的。

平时我们在家里进行水培的话,如果想让口感更好且不易黄叶的话,需要去**一些专用的营养液,这样的话它吸收的养分更加均衡,后期成活率和长势都比较好。

首先用湿润的海绵包着把种子将其的小芽催出来,然后就可以放进水培瓶或者其他的盘子杯子等各种容器里面。

这样的话,它很快就能在这里继续发展壮大,大概过两个星期左右,咱们就能看到它的大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差不多两只手才能握过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采收。

将其从根部往上一点的切下来,清洗一下就可以用来做菜。而且这个根部还不要扔,继续放在有营养液的水培瓶里面,过一些时间段大家会发现又会从中心处长出一些新的叶片来,这样的话我们又能第2次收割了。

二、蒜苗

我们把大蒜放在浅水里面,很快就会长出高高壮壮的蒜苗,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去割下来食用,那么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找一个平平的盘子,把里面装上一些水。然后找几瓣健康健壮的大蒜,一颗一颗将其摆在里面。

过一些时间段其就会从最顶端冒出一些绿绿的小芽,之后小芽越长越高,越长越壮,最后就成了我们平时所吃的蒜苗。

咱们自己发的这种蒜苗,吃起来柔嫩鲜美,大家把它切下来之后清洗干净就可以吹了,有时候比市场上卖的还好吃呢~

5、什么农作物不怕水淹?

农作物怕水淹,但也有一些农作物可以在水淹的情况下存活下来。以下是一些在水位上升时能够存活下来的农作物:

1.水稻:水稻是一种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它们可以通过控制水位来调节生长。在水位上升时,水稻可以生长得更加茂密,从而吸收更多的水分,但当水位下降时,它们可以快速恢复生长。

2.小麦:小麦也是一种在水中生长的植物,但它们需要水分来生长和发育。在水位上升时,小麦可以生长得更加茂密,但当他们受到淹水时,它们容易受到病菌和寄生虫的侵害。

3.玉米:玉米是一种在水中生长的农作物,它们可以通过控制水位来调节生长。在水位上升时,玉米可以生长得更加茂密,吸收更多的水分,但当水位下降时,它们可以快速恢复生长。

4.蔬菜:蔬菜也可以在水中生长,但需要一定的水分和营养。一些蔬菜如南瓜和胡萝卜等可以在水淹的情况下存活下来,因为它们需要大量的水分来生长。

任何农作物在受到水淹时都容易受到侵害,因此在种植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它们。

拓展好文:大宗淡水鱼绿色养殖发展的思考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水产养殖产量从1978年244万吨增加到2024年4906万吨,增加了约19倍,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但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部分地区出现养殖环境恶化、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相关养殖技术滞后等问题,制约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宗淡水鱼产业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资料显示,2024年全国大宗淡水鱼总产量1963.66万吨、总产值2612.00亿元,分别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7.59%、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值的44.45%,有助于改善国民膳食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结合大宗淡水鱼的生活习性及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大宗淡水鱼多采用不同的水层多品种混养的综合生态养殖模式,搭配鲢、鳙等,利用其滤食作用,消耗水体中过剩的藻类,降低水体氮、磷的含量,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益,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传统的池塘养殖“八字精养法”:水、种、饵、混、密、轮、防、管,是养鱼技术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其中“水、种、饵”是池塘养殖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有机统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意识到好水、好种、好料的重要性,传统的池塘养殖逐渐发展为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养殖生产模式。

  近年来,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不断丰富发展相关理论,并逐渐研发苗种繁育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病害防控技术等绿色养殖全程关键技术。

  但是有些养殖技术还需要不断优化,一些新的理论还待突破,如营养与免疫研究领域的不同养殖模式下的水产养殖动物营养与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不同季节的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及其生态防控理论与技术、不同环境胁迫下的水产养殖动物抗应激营养理论、抗应激防病理论、抗病营养理论与技术等,亟待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从理论突破到技术创新的发展。

  二、大宗淡水鱼绿色养殖发展破解的方法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以新品种为核心,辅以新模式、环境生态修复、绿色功能饲料、产品加工等相关技术及产品,努力提高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绿色养殖。

  大力进行新品种筛选与创制

  按“一个品种、一个产业”的要求,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共研发异育银鲫“中科3号”等11个新品种,在全国118个示范县集成示范推广,建成新品种(品系)良种扩繁基地52处,形成了良种扩繁与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12套,累计繁育良种水花鱼苗400亿尾以上,建立良种健康养殖模式13个,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技术,有效缓解环境污染。下一步将加强筛选提高饲料利用、抗病等新品种,进一步提升民族水产种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广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新模式改造池塘的生态工程化设施,优化生态沟渠、复合生物浮床、复合人工湿地等构建技术,研发适合池塘养殖稻田原位、异位修复关键技术,形成内陆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养殖新模式。

  截至2024年,建立了池塘生态工程化调控模式3套、系统性操作规范10套、典型模式9个;开发水层交换设备2种;建立底质管理技术模式5种;制定技术性规范16个;研发优化新型高效设施与装备3项;优化推广先进养殖机械4项;优化形成绿色高效养殖典型模式7项;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2024年,在全国11个省份启动了生态修复型湖泊渔业增殖模式、池塘种青养鱼绿色养殖模式、小区型池塘工程化高效养殖模式、池塘-湖泊复合型养殖模式、西北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黄河滩涂提质增效型生态养殖模式、“哈尼梯田”渔稻综合种养模式等14体系核心示范点建设。大力推广以渔净水生态修复水域环境

  运用循环利用的理论,大力发展不投饵的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增养殖,实现以渔净水、以鱼控草、以鱼控藻,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2024~2024年在湖北省梁子湖群应用生态增养殖容量综合评估技术,指导湖泊水产动物的增殖放流与管理,增殖放流成本降低6%,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2%,湖泊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Ⅱ~Ⅲ类水标准。同时我们彻底拆除了梁子湖内拦网40道,共计6.4万米,疏通了各湖区间的物质传递与交流通道,为大型沉水植物恢复提供了场所,提高了生态系统稳定性,达到了“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目的。大力加强绿色功能饲料的研发和推广

  以优质、安全、环保、高效水产发展为导向,以提高生产性能、降低饵料系数、减少废物排放、保障产品安全为目标,发展精准、绿色的饲料技术。

  截至2024年,获得氨基酸平衡技术27项、能量平衡技术14项、绿色添加剂技术36项;建立异育银鲫摄食与4种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1套;获得团头鲂、青鱼、异育银鲫等品种的最佳投喂节律和投喂频率;获得异育银鲫和草鱼菜粕饲料管理模式各1个;建立青鱼幼鱼饲料中无害化肉骨粉应用技术;研发1套鲤精准营养配给技术;建立了鲤发酵饲料配方1个,实现营养素的精准平衡及节能减排。

  大力加强绿色药物研发与推广

  深入研究大宗淡水鱼类病害防控技术及应用,积极开发绿色无公害新型渔药。

  截至2024年,研发鱼类病害的诊断技术30多项、病毒性和细菌性**疫苗10种、新型微生物产品5个、新型化学替~代药物3种、天然植物药物9种,病原诊断试剂盒6种;构建鱼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形成病害免疫预防技术3项、药物防治技术2项、生态防治技术2项。以上产品与技术在全国的30个综合试验站进行了集成示范和应用,示范面积达2.5万亩以上,免疫各类鱼苗苗种6000多万尾,有效提升了大宗淡水鱼品质。大力加强大宗水产品的提质增效

  针对大宗淡水鱼贮运保鲜、分级包装的商品化加工技术规模化和水平不足,缺乏美味方便、营养健康的加工产品等问题。

  截至2024年,研发出具有酸嫩口感的系列发酵鱼制品3个;蛋白粉(肽)类营养健康产品3个;鱼糜凝胶增强与质构调控、抗冻保护、节水漂洗技术等4项;系列鱼糜制品8个;研发系列常温熟食、休闲、方便食品10个;基于蛋白抗冻和微生物及酶抑制的淡水鱼保鲜与品质控制技术6项;鱼肉鲜度和品质快速评价与预测技术4项;淡水鱼保鲜调理类产品6个;大宗淡水鱼类加工和贮藏保鲜技术和工艺16项;淡水鱼加工产品33个,并在16家公司示范应用,有效延长了大宗水产品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三、大宗淡水鱼产业未来展望

  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首先是政策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不断加大农业绿色技术体系创新支持力度,引领农业**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其次是不断完善产业技术体系支撑,通过集成创新突破现有技术,不断丰富发展相关技术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