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的养殖方法
本篇文章会给全国农友们剖析“台湾竹的养殖方法”的内容进行分析,但愿对你们有一些帮助,开始你的阅读吧!
培育台湾竹可以选用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相对疏松的砂壤土或腐殖质土。种植后可为台湾竹子补充富含矿物质的水分,浸透所有土壤,也为台湾竹子科学提供肥料。
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也能为台湾竹子提供终日阳光。
台湾竹的栽培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
台湾竹适合生长在富含微量元素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可采用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透气性好的园土栽植。
定植前需整土,改善土壤疏松度。
台湾竹子在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量很大。
养护期间,需每三天给植株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状态。给台湾竹子浇水,也要注意水源的选择。
最好给台湾竹子提供富含矿物质的河水,或者没有污染的纯净水。
台湾竹子适合在肥沃的环境中生长。
在养护过程中,可以为植物提供均衡的养分,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台湾竹生长旺盛期最好施氮肥或腐熟有机肥,日常养护时给它补充富含磷、钾元素的无机肥料。
台湾竹适合散光环境生长,养护时可将其置于向阳窗或阳台旁,让植株接受散光。台湾竹如果在室外种植,需要上午提供充足的光照,下午移至阴凉的环境中,或为其设置遮阳网。
好文探索:台湾竹的栽培技术以及水培方法
台湾竹为莎草科莎草属的多年生草本,其茎杆挺直细长的叶状总苞片簇生于茎杆,呈辐射状,姿态潇洒飘逸,不乏绿竹之风韵,因此很受人们欢迎,常供盆栽观赏或作插花切叶。台湾竹采用分株和扦插繁殖,性喜温暖、湿润和通风良好的环境。
盆栽用园土作基质,不必过肥。用盆不要太大,以浅盆景盆栽植为好。
栽后可作简单粗放管理,夏季给予蔽荫,冬季入室保暖,越冬温度不低于7℃。平时多给予水分,要宁湿勿干。
春、秋季各施1次薄肥使叶色鲜绿。过老的茎杆应尽早剪掉,让其更新。
形态特征:台湾竹又叫旱伞草、伞草、风车草、水竹等别名,为莎草科莎草属的多年生草本,其茎杆挺直细长的叶状总苞片簇生于茎杆,呈辐射状,姿态潇洒飘逸,不乏绿竹之风韵,因此很受人们欢迎,常供盆栽观赏或作插花切叶。
台湾竹是多年湿生、挺水植物,高40~160厘米。径秆粗壮,直立生长,径近圆柱形,丛生,上部较为粗糙,下部包于棕色的叶鞘之中。
叶状苞片非常显著,约有20枚,近等长,长为花序的两倍以上,宽2~11毫米。
叶状苞片呈螺旋状排列在径秆的顶端,向四面辐射开展,扩散呈伞状。
聚伞花序,有多数辐射枝,每个辐射枝端常有4~10个第二次分枝。小橞多个,密生于第二次分枝的顶端,小橞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压扁,长3~8毫米,具6朵至多朵小花。
生长习性:台湾竹性喜温暖湿润,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环境,耐半阴,甚耐寒,华东地区露地稍加保护可以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稍粘的土质为宜。
台湾竹性喜温暖、湿润和通风良好的环境。畏科莎草属多年生草寒,怕烈日,极耐阴、耐湿,四季均可在室内养护。
喜温暖、湿润和蔽荫的环境条件,怕阳光暴晒。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湿润、疏松的土壤,不耐旱,不耐寒。
台湾竹性喜温暖、阴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保水强的肥沃的土壤最适宜。沼泽的及长期积水地也能生长良好。
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不耐寒冷,冬季室温应保持5~10℃。
栽培要点:台湾竹冬季畏寒,夏季怕烈日,极耐阴。
霜降前,就要搬入室内保暖养护。若受霜冻,叶子就会变黄,严重的会死亡。华东地区清明前后可移出室外半阴或庇荫处养护。
夏、秋季要防强光照,不然叶尖枯萎变焦,影响生长。
台湾竹的生长力较强,春、夏、秋三季是其生长旺季,从根茎部陆续长出新的嫩芽来,像小竹笋似的,极富有生机。
此时如果发现茎干或叶尖枯黄,要及时剪去枯焦部分,以保持美观。
盆栽养护:平时盆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盆土过干则叶片容易枯黄。
对肥料要求不高,一般在春、夏两季生长期各施加稀薄的以氮为主的追肥l一2次即可,这样台湾竹就可长得枝青叶茂。也可用水种植养护,一般采用浅色盆为好。若没有盆则用碗代替。
盆或碗内放上一些石子或黄沙作基质,固定植株,然后放入水,以浸没根部为止。不要天天换水。
见水混浊就换,一般7天左右要换水1次。生长季节每次换水时加入0.1%一0.2%复合肥,效果就更加理想。
因加入有机肥料后会出现水质混浊,易造成根部腐烂。
平时不要断水,否则会使叶黄而枯死。冬季只要不低于15℃仍可正常生长。当温度低于l0℃时,用水养殖的应取出放在干的地方,以免冻害。
遭受冻害的茎于应及时剪掉,翌年春天仍可抽出新芽。
台湾竹盆栽时,用一般园土加少量基肥即可。
生长季节要保持土壤湿润,或直接栽入不漏水的盆,保持盆中有5厘米左右深的水,可免去天天浇水的麻烦。生长旺季,每月施肥1-2次。
为控制高度,5月份可浇灌1次400ppm的多效唑,能有效地控制其生长过高。此草对光线适应范围较宽,全日照或半阴处都可良好生长,但夏季放半阴处对其生长更有利,可保持叶片嫩绿不老。
水培方法:根据台湾竹水陆都可生长的特性,如用一长方形不漏水的花盆,配置高低不同数丛伞花,留出水面,点缀几块玩石,可构成一幅自然的水景,但见疏影横斜,景致宜人,别有情趣。
台湾竹常用分株和扦插繁殖,也可播种。
扦插于6-7月进行,选开花前的健枝最易生根。取茎顶梢3-5厘米,并将轮生的叶短剪一半,以减少水分蒸发,然后扦于砂或蛭石,使叶片贴在基质上,浇透水,以后保持基质湿润,20天就能生根。
分株全年都可进行,但以3月中下旬翻盆时进行最宜。4月播种,也容易萌发成苗。
栽培:盆栽宜选用口径30~40厘米的深盆,盆底施基肥,放入培养土,中间挖穴栽植,栽后保持盆内湿润或浅水。也可沉水盆栽,将盆苗浸入浅水池中培养,旺期水深高出盆面15~20厘米。
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
管理:台湾竹喜阴湿,刚上盆的新株正处在缓苗阶段,应放荫棚下缓苗,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每10~15天追施1次稀饼肥水或麻渣水,结合追肥及时清除盆内杂草,剪掉黄叶,保持株形美观。
高温炎热的季节,应保持盆内满水,并避免强光直晒。立冬前进温室越冬,此时应适当控制水分,稍见光。
植株生长1~2年后,当径秆密集、根系布满盆中时,应及时分盆移栽。
无土栽培:台湾竹性喜温暖湿润、通风阴凉的环境,管理较粗放,繁殖简单,其中尤以切根分栽最易成活。
现介绍台湾竹无土栽培方法如下:将植株放入不漏水的盆钵中(以深口盆为好),将洗净的石子或粗沙、卵石等填入盆内,压住根系,填充的多少以确保植株不摇动并在水中不倒伏为度。
台湾竹一上盆,需立即灌水,以灌满盆体而不外溢为度。
最好选用雨水、雪水、河水和池水,自来水则应放置一两天后再用。要经常向盆中兑水,最好用喷壶从上而下喷淋,使叶片无灰尘,新鲜、碧绿、有光泽。
春、秋、冬季可每月换水一两次,夏因气温,可4至6天换一次。
换水时应注意将根部粘液冲净,否则容易烂根死亡。
施肥可采用养分充足的肥片溶液,用**素、复合肥也可以。夏季开花前和冬季休眠前要各施肥一次,每次一两片,溶化后施入盆中,注意肥料宜淡勿浓,以防肥害。
台湾竹比较耐阴,可经常置于室内观赏,但应避开通风口,以防风吹使植株倒伏。夏季空气干燥,应常向叶面**,保持一定湿度。
冬季将其移至室内温暖向阳处,室温不可低于5℃,并要保持相应的湿度,勤用温水(15℃至20℃)喷洒叶面,保持叶面无灰尘,以利于光合作用。
遇寒流来临,要采取防寒措施,注意暖使植株免受冻害,安全越冬。
春季谷雨前后,可置于室外背风向阳处养护,平时多用温水喷洒叶片,盆中要加足水分,以防风吹干燥,导致缺水而枯死。
精选问答:
1、台湾竹适合在家养么?
台湾竹适合家里养。
台湾竹易管好养,干净雅致,清隽潇洒,具有盆景风度。它适宜书桌、案头摆设,若配以假山奇石,制作小盆景,具天然景趣。
台湾竹叶形奇特,是室内良好的观叶植物,除盆栽观赏外,还是制做盆景的材料,也可水培或作插花材料。
台湾竹有净化环境的价值。
2、室内盆栽竹种类?
富贵竹
富贵竹也叫幸运竹,传说就是能够给人们带来好运的竹子。上面就是制作成竹塔状的形态,水培养护就行了,养在室内温暖通风处,保持一定的环境湿度,只要在灯光照射下就能保持生长。
2、莲花竹
莲花竹也叫观音竹,叶子从顶端看下来就像是一朵莲花,莲花竹茎上面的竹节是非常密的,很适合水培养护,根茎粗壮,养护简单,只要保证水不要太浑浊,定期换水,保持环境温暖通风。
3、文竹
文竹的是一种具有爬藤性的室内观赏植物,适合养在温暖微润处,养护需要保持较高的环境湿度,盆土干透浇透,生长期保持适当微润,可以定期修剪保持株型。
4、龟背竹
龟背竹有着别致的叶子,它的裂叶看起来特别迷人,养护需要温暖湿润的环境,也是需要保持较高的环境湿度,空气干燥的时候可以在周围**增加湿度,生长期可以经常浇水保持盆土湿润,避免土壤积水就行了。
5、百合竹
百合竹和千年木有点类似,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养护需要疏松和排水好的土壤,土壤只要掌握盆土干透浇透的状态就行了,保证土壤不要积水,托盘有水要及时倒掉,冬季注意防寒,避免温度过低。
6、棕竹
棕竹是一种很耐阴的盆栽,当然有适当的光照就能长得更好,生长要避免暴晒,养护注意疏松和排水好的土壤,定期**保持叶面清洁,也能增加环境湿度,养护注意通风和保持温暖的环境,冬季注意防寒。
7、竹柏
竹柏,其实这些都是竹柏的幼苗,直接用种子培育出来的,养护比较简单,保持疏松、排水好的土壤,保持温暖湿润的环境,盆土保持微润,环境通风,植株长大之后还能移栽到大盆。
8、水竹
水竹就是一种可以水培或土培养护的观赏竹,它的耐阴性、耐热性较好,生长需要保持常年温暖湿润的环境,害怕寒冷,养护注意保持盆土微润,保持较高的环境湿度。
9、武竹
武竹也叫天门冬,是一种块茎非常大的观赏植物,也能入药,养护需要肥沃疏松的土壤,养护需要较深的容器,排水要好,生长保持盆土干透浇透和常年温暖湿润的环境就行了。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