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豆生长周期多久
本篇知识汇总会给农资从业者们分享一下“荷兰豆生长周期多久”的内容进行精细分享,期望对大家有点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一般来说,荷兰豆的生长周期约为3个月。根据不同的栽培方法,荷兰豆的收获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冬季栽培的荷兰豆一般需要生长约6个月才能收获。春季栽培需要2-3个月才能收获。秋季栽培一般需要3个月才能收获。
好文探索:荷兰豆的生长周期是多长时间
荷兰豆在排水良好的沙壤上可种植,但在含有机质的疏松中性土壤上生长最好,在pH6.0-7.2的土壤中生长为宜,最早的时候这种豆子在**和泰国的交接地是有种植的。
荷兰豆是1年生的藤蔓类缠绕形植物,株体的高度会在90厘米至180厘米,它的生长高度只和品种有关。
一般情况下,荷兰豆的生长周期为3个月,根据种植的方法不同,其收成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越冬栽培的荷兰豆要生长6个月才能采收,春季栽培要经过2-3个月后才能采收,秋季栽培一般经过3个月后即可采收。
荷兰豆从种子萌动第一真叶要8-10天,从真叶至抽蔓前为幼苗期为10-15天,抽蔓期约需25天,从始花至豆荚采收结束为开花结荚期,开花后15天内豆荚发育,嫩豆荚就在此时采收,15天以后则豆粒迅速发育。
荷兰豆种植每亩的产量在750-1000千克,种子发芽后子叶不出土,其为长日照作物,有些品种在长、短日照下都能开花。
温度管理:荷兰豆的皱粒种的种子发芽始温3-5℃,圆粒种1-2℃,适温18-20℃,它的幼苗能耐零下5-零下4℃的低温,茎蔓生长适温9-23℃之间,它在花期时要求15~18℃的温度,结荚适温18~20℃。
精选问答:
1、荷兰豆成熟期多少天?
一般情况下,荷兰豆的生长周期为3个月左右。荷兰豆根据栽培方法的不同,其收成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越冬栽培的荷兰豆一般要生长6个月左右才能采收;春季栽培要经过2-3个月后才能采收;秋季栽培一般经过3个月后即可采收。
2、荷兰豆的载种?
荷兰豆为半耐寒蔬菜,荷兰豆不耐热。4℃ 时种子开始缓慢发芽,在16℃~8℃时4~6天可出苗。幼苗可耐-6℃ 低温,茎蔓生长适温为15℃~20℃,开花结荚期适温为15℃~18℃,超过26℃豆荚品质差,产量低。结荚期要求长日照和较低的温度,忌高温。荷兰豆的生长周期为95至130天,它对光照和水分的需要较为强烈,延长光照可提早开花,整个生育期都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但不耐涝,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土壤适宜PH值为5.5~6.7,PH值低于5.5,根瘤菌的发育受抑制。苗期需要一定的氮肥,生长中期应注意施用磷肥促进根瘤菌生长。自身根瘤还有固氮作用,但仍以疏松且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为宜。荷兰豆切忌连作,至少4至5年轮作。荷兰豆按其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矮生、半蔓生和蔓生三种类型。 一、如何进行整地、施肥 豌豆直根入士较深,根系发达,选择当年没有种过豆科作物的土质疏松、肥力较强、能灌能排、土壤酸碱度中性的地块。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公斤、杨馥成活力素 0.5公斤 ,钾钙硼锌肥4~8公斤,有机复合肥 20公斤 。翻地拌匀、起垄整平,垄宽 120厘米 ,垄高 20厘米 。 二、播种 1.播种时期:我县山区一般可在早稻后即7月上旬播种,非山区在9月上旬以后播种。 2.播种方法:本地荷兰豆一般采用穴播,穴距15公分左右,每亩用种量1至3公斤。为防枯萎病,用重茬一号拌种。荷兰豆出苗时立即喷锐劲特防地老虎为害。 三、田间管理 1.搭架引蔓:荷兰豆蔓生种和半蔓生种攀缘性较强,需进行搭架栽培。当幼苗长到5至6片真叶约30厘米时,,卷须出现时要及时搭架引枝上架,使荷兰豆的蔓向上攀缘生长,同时要进行绑蔓上引,行间保持通风透光。荷兰豆苗长到搭架可采用竹竿插单排立架,并要人工引蔓上架或绑蔓。也可用木桩搭架,即在垄的两侧各插一根木桩,插实,顶端用线绳对着绑好,每隔 2米 绑一对杆,然后在垄的每侧距地20厘米的地方用结实的线绳在每根立杆上缠绕一周,直至把整根垄两侧都绑完,使荷兰豆苗保持在两侧的绑线内。待荷兰豆苗逐渐长高时,两侧绑线以20厘米的间距逐渐向上绑线,始终保持荷兰豆的茎在两侧的绑线内。 2.肥水管理: 荷兰豆苗期应适当抑制肥水,开花时及时灌水,在整个开花结果期注意适时浇水,并追肥2~3次,每次每亩用钾钙硼锌肥4公斤加入人粪**中淋施。另外可以采取根外追肥,在花蕾期开始每隔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4次。 3.采收:荷兰豆的荚果为自下而上逐步成熟,常常是基部豆荚已开始采收,而上部却正在开花刚结荚,**分批及时采收。一般花谢后8至10天,豆粒刚开始发育且尚未膨大时进行采收最好,不可过早或过迟。 四、病虫害防治 荷兰豆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苗期枯萎病、中期高温季节易得芽枯病、中后期有锈病、褐斑病、病毒病和白粉病。 防治方法 1、苗期枯萎病:全株或半株枯萎,防治喷重茬一号。 2、芽枯病:主要为害嫩梢,初呈水渍状,后呈湿腐状,高温高湿天气病发较快。在进一步扩展时,荚的蒂部及荚柄也可感染。天气潮湿时,病部见有灰色毛状霉、中生黑色大针头状孢囊梗,严重时嫩芽枯黄腐烂。选用嘧霉胺、30%氧氯化铜600倍、或58%雷多米尔600倍喷施。和增补钙肥。 3、(1)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部。病发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黄褐色小圆斑,稍后隆起,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茎上病症与叶片相似。该病属真菌**害,多雨季节发病重。 (2)褐斑病:叶片感病后产生淡褐色圆斑,边缘明显。茎上病斑褐色椭圆形,后期病部可见黑色小点。该病属真菌**害,种子带菌,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 (3)白粉病:该病由真菌引起,为害叶、茎、荚。多从叶片开始发病,最初叶面出现白色粉斑,后逐渐扩大,连成片,严重时,叶正背两面均布满白粉,叶片干枯。茎、荚染病后也出现白色粉斑。在湿度较高、昼夜温差大条件下易发病。 通风较差、光照不足、浇水过多、偏施氮肥时亦易加重为害,雨季不利此病流行。防治方法:锈粉宁、硫悬浮剂、百奋、苯醚甲环唑。 4、病毒病:(1)花叶病:全株发病。病株矮缩,叶片变小、皱缩,叶色浓淡不均,结荚少或不结荚。(2)黄顶病:病株矮缩,新抽顶叶黄化、变小,叶腋抽出多个不定牙,呈丛枝现象。防治方法:首先拔除病株, 及时喷药杀蚜,减少传播。最后用吗啉呱加威特立特每隔3~7天打药一次,防治次数视病害的严重程度而定。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