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75百菌清粉尘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521 次
75百菌清粉尘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

75百菌清粉尘剂是一种高效的清洁产品,可以有效地清除室内的粉尘和细菌,让您的家居环境更加健康。该产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原材料制成,具有以下优点:

  • 杀菌效果好:该产品可以杀死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有效预防***的传播。
  • 清洁效果好:该产品可以快速清洁室内的灰尘和污垢,让您的家居环境更加整洁。
  • 使用方便:该产品使用简单,只需要将粉尘剂撒在需要清洁的地方,然后用干净的抹布擦拭即可。
  • 安全环保:该产品采用无毒、无味的原材料制成,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任何危害。

75百菌清粉尘剂适用于各种家居环境,如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使用该产品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让您和家人的身体更加健康。该产品还具有除臭的效果,可以去除室内异味,让您的家居环境更加清新。

如果您想要一个高效、方便、安全的清洁产品,那么75百菌清粉尘剂绝对是您的不二选择。赶快试试吧,让您的家居环境更加健康、整洁、舒适!

相关拓展:

问:苯甲醚菌酯,这种杀菌剂用在柑橘果树上用量怎么用的??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毒、广谱性杀菌剂,可被植物内吸,渗透作用强,也是杀菌剂中的热点产品。
一、特点
1、内吸传导,杀菌谱广苯醚甲环唑属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毒、广谱性杀菌剂,可被植物内吸,渗透作用强,施药后2小时内,即被作物吸收,并有向上传导的特性,可使新生的幼叶、花、果免受病菌为害。能一药多治,对多种真菌***害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地防治蔬菜的黑星病、叶斑病、白粉病及锈病,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
2、耐雨冲刷、药效持久黏着在叶面的药剂耐雨水冲刷,从叶片挥发极少,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表现较持久的杀菌活性,比一般杀菌剂持效期长3~4天。
3、剂型先进,作物安全水分散粒剂由有效成份、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消泡剂、黏合剂、防结块剂等助剂,通过微细化、喷雾干燥等工艺造粒。投入水中可迅速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无粉尘影响,对使用者及环境安全。不含有机溶剂,对推荐作物安全。
4、混配性好苯醚甲环唑可与丙环唑、嘧菌酯等杀菌剂成分混配,用于生产复配杀菌剂。
二、使用方法
防治柑橘疮痂病、砂皮病、草莓白粉病轮纹病等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柑橘在秋梢期使用,能有效减少未来疮痂病和砂皮病等严重影响商品***害的发生,同时对能促进柑橘秋梢老熟。
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每亩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80克喷雾,持效期7~14天。
防治菜豆、豇豆等豆类蔬菜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白粉病,每亩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80克,持效期7~14天,防治炭疽病最好和代森锰锌或百菌清混用。
防治辣椒炭疽病、番茄叶霉病、叶斑病、白粉病、早疫病,从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10天左右一次,连喷2~4次。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8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8~22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25~30毫升,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次左右。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5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13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15~20毫升,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草莓白粉病、轮纹病、叶斑病和黑斑病,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防治草莓炭疽病、褐斑病、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防治草莓灰霉病为主,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药液用量,根据草莓植株大小而异,一般每亩用药液40~66升。用药适期和间隔天数:育苗期于6~9月,喷药2次,间隔10~14天;大田期在覆膜前,喷药一次,间隔期10天;花果期在大棚内喷药1~2次,间隔期10~14天。

问:大棚甜宝草莓的病虫害如何防冶?

大棚草莓病虫害的防治  1.叶斑病又称蛙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斑,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  防治对策:经常检查,发现叶斑病后,立即摘除病叶、老叶,带出棚外烧毁,防止在大棚内扩散而重复染病。发病初期喷施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10天喷1次,或者每亩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克对水75公斤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芽枯病又称立枯病,病株幼芽呈青枯状,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逐渐枯萎,叶柄和果柄基部变成黑褐色,叶子失去生机,萎蔫***。急性发病时,草莓植株会猝倒,不加防治会很快蔓延,造成很大损失。  防治对策:一是尽量避免在发生立枯病的地方进行育苗移栽草莓。如果万一要栽必须采用太阳能土壤消毒法,彻底杀灭真菌病源。二是栽植时注意适当稀植,合理灌水,降低棚内湿度。三是注意棚内适时通风换气,特别是在灌水后及时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四是及时拔除病株,严禁用发病株作为母株培育草莓苗,使之成为带菌的侵染源。五是搞好药剂防治。在芽枯病发生初期,可用10%多抗霉素600-800倍液,或10%立枯灵300倍液,或敌菌丹600倍液灌根并结合喷雾,7天喷1次,共喷2-3次。大棚内可每亩用5%百菌清粉尘剂15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7天熏1次,连熏2-3次,效果较好。  3.灰霉病是大棚草莓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实及叶上均可发病,以果实发病为主,在膨大的果实上,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严重时全果变软,并着生灰色霉状物。在叶片上发生时,可见褐色或暗色水渍状病斑,有时病斑略具轮纹,湿润条件下叶背面出现乳白色绒毛状菌丝团。侵染花蕾及果柄时,病部变褐色。灰霉病菌能在植株上形成扁平形,或不规则形黑色鼠粪状的菌核。  防治对策:一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栽植密度合理,控制棚内湿度,发现棚中出现患病植株,应及时采取升温措施,每天早晨就将棚内温度提高到35℃,不换气,预防灰霉病蔓延。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病害往往会很快恢复,应将棚温调升到45℃左右,持续2小时,这样处理后病害很快可受到控制。二是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残叶及感病花序,剔除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侵染源。三是搞好药剂防治。开花前用1∶1∶200倍波尔多液喷雾,并用30%施佳乐1000倍液,或50%农利灵750倍液,或10%世高1500倍液,或50%扑海因800-1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4.炭疽病植株的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均能发病。叶片上病斑为圆形和不规则形,中央为棕褐色,边缘为紫色。叶柄和匍匐茎上发病初期出现稍凹陷的、小的、中央为棕褐色、边缘为紫红色的纺锤形病斑,蔓延后发展到全部叶柄及整条匍匐茎。匍匐茎受害,对草莓苗影响非常大,匍匐茎受害枯死会严重影响植株的存活。  防治对策:使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苗,遮阳降温,用遮阳网等遮阳,尽可能降低苗床的温度,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当有病害零星发生时可用炭净胶悬剂100倍液、或25%炭特灵500倍液进行防治2-3次。还可使用的有效药剂有:科博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世乐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易保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等,根据病情发展每隔7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注意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5.白粉病草莓白粉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发病适宜温度为15-2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冬季大棚内的环境正好符合白粉病发生要求,发生频率高、暴发性强、危害重。草莓的叶、茎、花、果均能发生白粉病,病叶病斑上有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缘萎缩、枯焦;果实受害时,幼果停止发育并干枯,大果染病果面上常形成白色粉状物,失去商品价值。病害严重时可能导致棚内大量草莓整株死亡,甚至绝收。  防治对策: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培育无病壮苗。选用无病母株育苗,分株育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药预防2-3次。三是搞好药剂防治。在发病中心株及周围,喷施波美0.3度石硫合剂。草莓采收后全园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灵5000倍液。在草莓发病初期和盛期,每亩用世高24-60克,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期长达18天左右,连喷2次即可有效防治白粉病。  6.黄萎病该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随后叶缘变褐色,叶片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对策:引入无病植株种植;缩短更新年限;播种或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方法是每亩用氯化苦13.5-20升,穴施或沟施,施后封土盖膜。也可用太阳能消毒。方法是在7-8月份的高温期,深翻、灌水、盖地膜,利用膜下高温杀死病菌。在栽植前,用2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根5分钟以上,预防种苗带菌。已发病的必须拔除烧毁。  7.蚜虫蚜虫吸取汁液使果实生育受阻,蚜虫的排出物使叶片、果实受到污染。另外,蚜虫也是传播病毒的媒介。  防治对策: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消灭杂草。开花前喷施50%辟蚜雾2000倍液,喷1-2次。  8.红蜘蛛叶片受害初期出现小灰白点,随后逐步扩大,使全叶片布满白色花纹、然后叶片黄化卷曲,植株矮化枯萎,严重影响生长。  防治对策:合理肥水管理以提高植株对红蜘蛛的抗性,选用阿维菌素、尼索朗、灭螨醌、灭扫利等药剂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