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634 次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

韭菜的主要病害

韭菜是我国常见的蔬菜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调味品。韭菜容易受到灰霉病的威胁,这种病害会导致韭菜的茎叶变软,变黑,品质下降。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对于保障韭菜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特征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茎叶厚实,质地硬,不易变软。

2.茎叶表面光滑,不易滋生病菌。

3.茎叶色泽鲜艳,不易变黑。

4.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有效抵御灰霉病的侵害。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推荐

1.抗灰霉病韭菜1号

2.抗灰霉病韭菜2号

3.抗灰霉病韭菜3号

4.抗灰霉病韭菜4号

5.抗灰霉病韭菜5号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的种植技术

1.土壤要求: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2.播种时间:以春、秋两季为宜,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上旬。

3.播种方法:采用直播或穴播方式,每穴3-5粒。

4.管护管理:及时除草、浇水、追肥,保持茎叶清洁干燥。

5.防病治病:定期喷洒农药,注意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的市场前景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具有抗病能力强、品质优异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相关问题


问题一: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有哪些?

答: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主要有抗灰霉病韭菜1号、抗灰霉病韭菜2号、抗灰霉病韭菜3号、抗灰霉病韭菜4号、抗灰霉病韭菜5号等。

问题二: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的种植技术有哪些要点?

答: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的种植技术要点包括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以春、秋两季为宜,采用直播或穴播方式,每穴3-5粒,及时除草、浇水、追肥,保持茎叶清洁干燥,定期喷洒农药,注意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

问题三:

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的市场前景如何?

答: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具有抗病能力强、品质优异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问题四:

如何防治韭菜的灰霉病?

答:防治韭菜的灰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抗灰霉病的韭菜品种。

2.保持茎叶清洁干燥,及时除草、浇水、追肥。

3.定期喷洒农药,注意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

问题五:

韭菜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答:韭菜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等。

问题六:

韭菜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答:韭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肾壮阳、健脾开胃、通乳化痰等功效。

问题七:

韭菜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答:韭菜可以生食、炒食、蒸食、烙食等多种方式食用,也可以用于制作饺子、包子、馅饼等食品。

问题八:

韭菜如何保存?

答:韭菜可以用塑料袋或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也可以将韭菜洗净晾干后晒干,然后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问答拓展:目前生产中经常使用的韭菜品种有哪些?

(1)791

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川韭为材料进行种内杂交,通过多代混合选择培育而成,是我国第一个人工培育的韭菜品种,属于不休眠型品种。该品种株高50厘米左右,叶丛直立,功能叶上举,生长势强,叶鞘长而粗,叶烂丛纯片厚,叶宽1厘米左右,平均单株重10克。分蘖力强,在稀植和养分充足情况下,1年生单株可分蘖6个,3年生分蘖达35个。粗纤维少,品质好。生长迅速,产量较高,一年可收割6~7刀,每公顷可产青韭15万千克。抽薹开花比其他品种早,韭花产量高,若采种则种子饱满、产量高。炎热季节和积水地段生长发育正常,播种不宜过密,其发芽出土较慢,播前用三十烷醇浸种或用不超过40℃的温水浸种催芽,露白播种较好。

该品种的缺点是叶色较淡。该品种前些年推广很快,由于需种量过大,种子质量难免出些问题。特别是由于连年在北方繁种,混杂和休眠习性严重退化是目前该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大多数791种子在露地种植一般不出现问题,只是在提早扣棚生产时往往容易出现植株生长参差不齐的问题。

(2)汉中冬韭

为浅休眠型品种。植株生长茁壮,株高40~50厘米。叶丛直郑培立,叶为绿色,绿色叶肉部分较厚。叶身扁平,叶宽一般0.8厘米左右,最宽达1~1.5厘米,叶长30厘米左右。假茎粗0.4~0.6厘米,高6~7厘米,叶鞘白色。单株可保持绿叶5~7片,4~5片叶时单株重多为5~6克。辛辣味较淡,粗纤维少,品质较优。生长势较强,分蘖力中等,分生的新株一般都能达到商品质量。该品种抗寒力强,冬季回秧晚,春季返青发棵早。适合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露地和保护地栽培。其抗灰霉病能力较差,栽培中应予注意。

(3)嘉兴白根

又叫杭州雪韭,是浙江省绍兴、嘉兴一带的农家品种,属于不休眠型品种。该品种株高50厘米左右,叶宽0.8~1厘米,最宽1.2厘米,叶短而宽,叶色较深。叶鞘粗0.5~0.6厘米,长7厘米左右,挺直,叶上举,直立性好,长势旺、分蘖力强。该品种在北方地区可以早扣棚早生产,解决了我国北方11月到翌年1月上旬的韭菜供应问题。其生长速度快,播后60天可成苗而开始分蘖,90天可成株达到商品收获标准。在冀中南露地栽培时,春末、夏初播种时年前就可收割2~3刀。扣棚生产时,尤其在连阴弱光下,它比起源于长江以北地区的品种生长为快,同时也比791生长为快,这是因为791每次只有1片叶子在伸长,而嘉兴白根往往同时有2片叶子生长。其割后再度长出的叶片往往也呈尖头,不像其他品种韭菜留有被割过的痕迹,因而有利于提高外观质量。

(4)仙韭

是山东蓬莱仙阁附近山村的一个农家品种,属于不休眠型品种。它叶宽0.8~1厘米,叶横断面呈三棱形,叶肉中有层隔膜,老熟时变空。叶尖下卷成直角钩,叶片挺拔不下披,不倒伏。假茎粗而大,地下部分是白色,地上部分略带紫色,坚强直立。根系发达,分蘖力中等,生命力强。该品种极耐寒,在原产地到12月上旬仍能直立生长,叶片葱绿,基本不休眠。早春返青早。适于保护地和露地栽培。春季露地播种时当年可以收割3~4刀,每公顷产4.5万~6万千克。第二年可收5~6刀,每公顷产量可达7.5~9万千克。辣味适中,较一般宽叶韭为浓。

(5)西蒲韭菜

四川大义县一带的农家品种,属于不休眠型品种。株高45~50厘米,假茎粗0.8厘米左右,长8~10厘米。叶片绿色,呈半扁圆形,宽0.8~1厘米左右,叶长30厘米左右。长势强,绿叶期耐低温性强,可耐-5℃低温,其根茎耐低温能力差,在辽宁省海城地区露地不能越冬。在我国北方宜当年播种,当年扣棚生产。该品种休眠时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滞,不出现茎叶枯萎和干尖的现象,休眠过后即可恢复旺盛生长。故可进行秋延或连秋生产。缺点是抗倒伏能力差些。

(6)寒青

是南京地方品种,属于不休眠型品种,在北方种植表现很好。株高50厘米,一般叶宽0.7厘米,最宽可达1.7~2厘米。假茎粗壮,基部外皮呈浅紫色。单株重30克以上。叶色较浓,味辣香,柔嫩多汁,品质极佳。耐寒性强,在-7℃的气温下,叶片不蔫,仍可缓慢生长。在保护地里栽培耐贮性好,冬季收割后在棚室内捆把存放时,10天其色、香、味不变。适于南北露地和北方保护地栽培,每公顷产4.5万~6万千克。

(7)平韭2号

即豫韭1号,属于浅休眠型品种。株高50厘米左右,叶片较披展,叶色深绿,叶片宽大肥厚,背脊较明显。叶长30~35厘米,叶宽1厘米左右。单株叶片数6~7个。叶鞘绿白色,叶鞘粗0.8厘米,单株重8克以上,最大单株重40克。分蘖力强,单株一年分蘖10.8个,二年生单株分蘖19.6个,最多分蘖40个以上。株形肥大,叶肉肥厚,辛辣味浓,商品性状好,较耐存放。鲜韭产量高,一年可以收割鲜韭5~6刀,每公顷产量最高可达12.7万千克。抗逆性强,春季发棵早,比791早发3~5天,比其他品种早7~10天,是露地早春栽培比较理想的一个品种。在保护地特别是日光温室和暖式棚里栽培时,优点是一二刀产量都比较高,产品品质较好;缺点是叶片下披较重,影响到行间地面的光照。

(8)平韭4号

属于不休眠型品种。株高50厘米,叶丛直立,叶色绿,叶宽1厘米,叶长35~38厘米,每株叶片数6~7片。叶质鲜嫩,粗纤维少,辛香味浓,外观商品性状优良。抗衰老,持续产量高,1年生单株分蘖7个。年收割6~7刀,每公顷产鲜韭15万千克。

(9)津韭8号

属于不休眠型品种,株高41厘米以上,叶片挺直宽厚,叶长30厘米,平均叶宽1厘米,最大叶宽1.2厘米,叶厚1.1毫米,叶片数为3.9个/蘖,叶色绿,二年生单株重量达55克,每公顷冬季总产量可达6万千克。其抗寒性较强,适于秋、冬季保护地栽培,在温室内第一次收获可比汉中冬韭提早30天。

(10)寿光独根红

该品种原产于山东省寿光县,属深休眠型品种。分蘖性弱,植株粗壮,单位面积株数稳定。假茎基部呈淡紫色,生长盛期假茎粗可达0.5~0.8厘米。株高40~50厘米左右,叶丛直立。叶宽1厘米左右,叶色绿,质地柔软,品质好,风味较浓。夏季抽薹较早,但不集中,适于冬季保护地栽培。

(11)内蒙大青苗

原产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属于深休眠型品种。株高46厘米,叶丛较直立。叶片平均长42厘米,叶宽0.4厘米,叶片深绿色。叶肉厚,香味浓,品质好。分蘖力较弱,年收割3~4刀,每公顷产量6万千克。抽薹晚,花茎较少,种子产量低。耐寒力强。适合于北方广大地区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12)山海关铁丝苗

是山海关地方的农家品种,也是该地区保护地里的主栽品种。叶片细长呈三棱形,叶鞘细长,断面呈圆形,叶片和叶鞘均呈绿色,但叶鞘外表呈紫色。生长迅速,分蘖力强,香辛味较浓。属深休眠方式的品种,它的主要特点是抗灰霉病能力较强。另外,它的鳞茎较小,适于捆把进行囤韭生产。韭菜寿命长,适应性强,可以连年多茬收割,故也可选作沙培生产用种。该品种假茎较长,培土栽培可使其长度达到10厘米左右。割前浇1~2水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13)大弯苗

天津著名地方品种,又名大金钩,属于深休眠型品种。成株叶梢呈弯钩状。叶宽0.8厘米,叶深绿色,假茎不易干枯。叶片基部和中部叶肋突出,叶片直立性强。假茎圆形,较长。叶片粗纤维少,风味浓,品质较好。分蘖能力差。抽薹率低,但抽薹较早。适于露地和保护地栽培,每公顷产量6万~7.5万千克。

(14)竹竿青

黑龙江省佳木斯地方品种,属于深休眠型品种。株高30~40厘米,叶宽0.6~0.8厘米,叶色浓绿,叶肉厚,假茎粗0.6厘米。植株丛生直立,不易倒伏,抗寒、耐热能力强,生长势强,不易衰老,叶尖不黄,品质较好。抽薹较早,花茎粗壮,可食时间较长。适于露地栽培,在保护地中产量较低,每公顷产量约4.5万千克。

(15)黑站韭

陕西省榆林地方品种。叶簇半直立,深绿色,株高33~46厘米,开张度23~26厘米。叶长33厘米左右,宽0.8~1厘米。叶鞘横断面圆形,横径0.5~0.6厘米,叶梢入土部分淡紫红色,韭薹短而粗。春季萌芽迟,分蘖力弱。耐寒、耐旱、耐瘠薄、抗病虫,产量高,香味浓,品质好。

(16)洛阳钩头韭

河南省洛阳地方品种。株高50厘米,叶宽0.6厘米,叶色浓绿,叶肉厚,先端弯曲反卷成钩状,抗倒伏能力强,品质良好,分蘖性较弱,每公顷年产青韭6.7万千克。适于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17)赛松

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我国第一个韭菜杂交一代品种,属于不休眠型品种。该品种株型直立,叶丛紧凑,株高50厘米以上,叶长38~40厘米,叶片较平,宽大、肥厚,平均叶宽1.2厘米,最大叶宽2.3厘米。单株重平均为10克,1年生单株分蘖8个,3年生达40个以上。年收割6~7刀,每公顷产量可达18万千克。适合全国各地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18)阜丰1号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一代品种。株高40厘米,植株直立,生长旺盛,叶较宽,最大叶宽达1.5厘米,叶浅绿,叶肉厚,假茎粗,分蘖立强单株重10克。生长势旺,整齐一致,春季返青早,生长速度快,早春露地栽培可比汉中冬韭早萌发4~6天。抗寒性强。适于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

(19)津韭1号

天津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一代品种,属浅休眠型品种。株高达40厘米以上,株型直立,分蘖力适中,2年生单株重量达60克。其外观品质优良,叶色浓绿,叶片宽大、肥厚,最大叶宽可达1.2厘米。在天津地区11月下旬结束生理休眠,在温室内可恢复快速生长,元旦之前收割第一刀。每公顷冬季总产量可达6万千克。抗灰霉病。适于冬、春季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20)津引1号

属于浅休眠型品种。株高45厘米,叶长35厘米左右,叶鞘长10厘米,叶片宽平均为1厘米。叶片深绿色,质地柔嫩,粗纤维少,甜味较重,辣味轻。植株生长势强,抗寒,在较低温度下生长良好。天津地区保护地栽培的可在元旦前收获上市。对灰霉病抗性较弱。

(21)铜山早薹韭

是江苏省铜山县从当地农家品种马鞭韭的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成,是薹用兼叶用品种,属于不休眠型品种。株高40厘米,叶片扁平直立,叶色深绿,宽0.7~0.8厘米,长25~30厘米。叶鞘白色,长9厘米左右,直径0.5~0.6厘米。当年单株平均分蘖5.6个,最多达10个。薹高55厘米左右,实心,味道鲜美。在当地采用保护地栽培时,在收获2刀青韭之后,可从2月份开始出薹,直至10月份,长达8个月。一般每公顷产韭薹2.2万~3万千克。

(22)寿光薹韭1号

为叶、薹兼用品种。在山东保护地栽培时,能在4月上旬开始出薹。自然株高40~50厘米,拉直高度达60~70厘米。叶片上冲,浅绿色,宽1厘米左右,扁平状,中有空腔。商品薹高50~60厘米,开花后薹高60~70厘米,中间有空腔,味淡。花苞大,遇冷浅红色,高热呈绿色。常温下于5月下旬开花,种子产量较低。该品种抗热、抗病虫、分蘖力强。一般每公顷产青韭3万千克左右,产韭薹0.9~1.5万千克。

(23)平丰6号

属于不休眠型品种,叶、薹兼用。株高50厘米以上,株丛较直立,叶深绿色,叶长约35厘米,叶宽1厘米左右,叶背脊突出,叶尖钝尖,叶片宽大、肥厚;叶鞘粗壮,鞘长约15厘米,横断面椭圆形,鞘粗0.7厘米左右。6月中、下旬开始抽薹,7月上、中旬为抽薹盛期,花薹粗大,薹粗0.6厘米左右,薹高75厘米,嫩薹商品性状较好。平均单株叶片数6~7片,平均单株重8克左右,最大单株重可达44克;分蘖能力较强,年单株分蘖5~6个,2年生单株分蘖25个左右。收割时期长,收割茬数多,一般年收割6~7刀,每公顷年产青韭15万千克。

(24)胜利雪韭

是河南农业大学从平韭4号中筛选出的直立型抗寒优良单株经繁殖培育而成的,属于不休眠型抗病品种。根系垂直分布达50厘米,水平分布约30厘米;分蘖能力强,年分蘖7~8次,根系寿命长。叶片宽厚,成熟叶片平均长50厘米,商品叶片长30厘米左右,平均叶宽1.2厘米,叶厚1.5~2.0毫米,叶色嫩绿,叶鞘长6~7厘米,叶片直立不倒伏。花白色,伞状花序,每花序有小花70~90朵,单花有3个种室,每室种子1~2粒。具有很强的抗寒性,中原地区露地初冬可经受-8.8℃短期低温,保持3~4片叶不受冻害,秋冬季节只要温度适宜可正常生长,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种植。年可收割7~8茬,每公顷平均产量18万千克,产量优势显著。

(25)云南根韭

株型披散,自然高度为35.6~45.2厘米,地上部也是由部分叶鞘形成假茎,叶片为宽披针形,长30~50厘米,春季初生的叶片宽度为0.6~0.8厘米,日后充分生长的叶片则宽度为1.4~2厘米,长41.7~51厘米。中肋突出而两侧叶肉较薄。叶鞘地上部分浅绿色,地下部分纯白总长约10厘米。根韭分蘖力强,在抽薹前每个分蘖生有5~7枚叶片。根韭的花薹圆形而稍扁,两侧有微棱,到商品采收期薹长约40厘米左右,充分伸长可达50厘米。花序紧凑,呈圆球状,直径约为2厘米。根韭的根系以肉质根为主,根长15~25厘米,尖端略细,每簇根系上百条,主要分布于20~30厘米土层内。原产云南、贵州、四川、西藏海拔2400~3200米的地区。主要以肉质根供食,幼嫩叶片和花薹也可以食用。

问答拓展:关于韭菜的黄叶问题

分类:生活
问题描述:
我家的韭菜叶端会出现黄叶,这样就影响了韭菜的外观,而且长的也没别人家的粗壮,请问这样有方法解决吗?
解析:
干尖黄叶是韭菜生产中的常见现象,不仅影响韭菜产量,而且降低了韭菜品质,危害十分严重。导致韭菜干尖黄叶的既有病害,又有虫害,形成原因复杂。早诊断,早预防、无公害防治效果好。本文仅介绍韭菜干尖黄叶的病害诊断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1.病源性病害引起的韭菜干尖黄叶
引起韭菜干尖黄叶的病源性病害大致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三大类。
1.1真菌性病害。引起韭菜干叶黄叶的真菌性病害主要有韭菜疫病、韭菜灰霉病、韭菜白绢病和韭菜菌核病等4种。
1.1.1韭菜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鳞茎和根系。病源菌属于鞭毛菌亚门,夏季高温多雨,植株生长过密,郁蔽倒伏,高湿弱光是主要发病条件。发病初期叶鞘上部和叶片基部首先受害,受害叶片病斑初呈半圆形深绿色,周围有暗绿色晕圈,外叶首先受害,并从带有病斑一侧及尖端变黄,后期叶片腐烂,出现白色霉层;鳞茎,根部受害呈褐色,轻者根毛减少,肥水吸收能力下降,植株生长速度减慢,危害严重时韭菜大片死亡。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豫韭菜1号,豫韭菜2号,平韭4号,平丰6号等品种较抗疫病,(2)轮作倒茬。多年连作,病源积累较多,轮作倒茬可以减轻疫病发生。(3)及时排水,防止倒伏。夏季雨后及时排水可以消除发病条件;防止倒伏,通风透光可以减少病源。(4)合理施肥,培养壮株,增加抗逆能力。(5)化学防治。高温期雨后及时用70%代森锰锌800倍液喷洒防病保护。发病初期可用90%乙磷铝500倍液或用64%杀毒矾400倍液或用72%普力克1200倍液喷洒叶面,三种药交替使用,6--7天1次,连续2--3次即可防治。
1.1.2韭菜灰霉病。是韭菜中低温高湿条件下的一种真菌病害,病源菌属于半知菌亚门,黄淮地区露地栽培多发生于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和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同时又是冬春保护地栽培常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按危害症状不同可分为干尖型灰霉病,白斑型灰霉病和湿腐型灰霉病三个类型。病源随风传播。叶片受害后干尖,白斑或腐烂。阴天和早晨湿度较大时病斑上可见灰色霉状物。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791、平韭4号、平丰6号,赛松等品种较抗灰霉病。(2)清洁田园,消灭病源。每茬韭菜收割后都要及时清除田间枯叶杂草,集中郑哪核深埋,减少病源。(3)通风换气,降低湿度。保护地栽缓伏培时,晴天中午棚内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时要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湿度。(4)化学方治。发病前可用50%木霉菌(特立克)1000倍液喷洒叶面,预防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10%宝丽安(多氧霉素)3000倍液,或用90%灰霉特1000倍液喷洒叶面;温棚韭菜可用20%百菌清,速克灵复合烟剂每667平方米250g--300g,于傍晚时用暗火点燃熏棚10--12小时。7天用药1次,每茬用药1--2次即可。
1,1.3韭菜白绢病。病源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主要危害韭菜的须根和鳞茎,病源主要从伤口侵入,高温高湿季节发病严重,黄淮地区6月中旬开始发病,一直危害到10月上中旬。发病初期叶片干尖变黄,须根鳞茎周围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中后期植株四周地表处可见白色菌丝,并有油菜籽状菌核,菌核前期为黄白色,后期变成茶褐色。须根、鳞茎受害后初期呈褐色,后期须根、鳞茎腐烂,整株死亡。危害喊掘轻时可造成缺苗断垄,危害严重时可造成绝收。
防治措施:(1)轮作倒茬。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与玉米进行轮作,玉米茬种韭菜白绢病发生较轻。(2)深翻土地。白绢病菌为好氧型真菌,深耕深埋可抑制菌核萌发生长。(3)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定植。高温高湿季节移栽,伤口侵入,条件适宜,发病加重。(4)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发病初期,发现个别植株感病要及时拔除病株,带出园外深埋,并在病穴周围撒石灰粉或用50%代森铵800倍液灌根灭菌。(5)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5%三唑酮1000倍液或用20%甲基立枯磷1200倍液灌根,每7--10天1次,连续2--3次即可。
1.1.4韭菜菌核病。病源菌属于子囊菌亚门,主要危害韭菜叶片、叶鞘和鳞茎。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浸状,鳞茎受害后呈灰褐色或褐色,后腐烂干枯。湿度较大时病斑周围可形成灰白色菌丝,并形成菌核。菌核薄片状,椭圆或不规则形,前期呈黄白色,以后变成黑褐色。氮肥偏多,密度过大和雨水偏多,田间积水时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1)合理密植,防止郁蔽倒伏,促进通风透光,降低湿度。(2)配方施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性。韭菜追施肥时,不要大量偏施氮肥,应按照韭菜需肥规律,按氮:磷:钾为1:0.6:1.2的比例,适当增施磷钾肥。(3)雨后及时排水,防止菜田积水。(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用50%农利灵1000倍液或用50%扑海因10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8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1次,连续用药3--4次。
1.2细菌性病害。引起韭菜干尖黄叶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是韭菜细菌性软腐病,可危害韭菜叶片、叶鞘、鳞茎和须根。发病初期叶鞘首先受害,呈水浸状软腐,有粘液溢出,干燥时出现菌脓结块。须根,鳞茎受害后呈黑褐色,叶片受害斑呈灰白色半透明状,新老叶同时干尖变黄,最后整株连片死亡。黄淮地区3--4月发生,雨水或灌溉随水传播。
防治措施。(1)禁止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发病初期及时清除个别病株深埋,并在病区撒石灰粉杀菌。(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7%可杀得500倍液,或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用农用链霉素2500倍液,或用氯霉素3000倍液灌根防治,5--7天灌根1次,交替使用,连续用药4--5次。
1.3韭菜病毒病。引起韭菜干尖黄叶的病源是韭菜萎缩病毒。黄淮地区一般4--5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中下部出现沿叶脉坏死的条纹斑点,逐渐出现叶片弯曲仆犬,后期叶片干尖枯黄,外叶重,心叶轻。6月上旬以后随气温升高,症状消失,潜伏至翌年发病。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豫韭菜1号、豫韭菜2号。平丰1号,平丰6号等品种抗病毒病能力强。(2)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能力。(3)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株,消灭病源。(4)科学收割,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收割时应先收割无病株,再收割感病株,并用肥皂水对镰刀消毒,防止再侵染。(5)发病初期用1:40的豆浆水或0.2%磷酸二氢钾喷洒叶面,5--7天1次,连续3--4次。
2.韭菜生理性病害引起的干尖黄叶
2.1氨害。露地栽培时施用易挥发氮肥,施肥过浅,施肥方法不当会发生氨害;保护地栽培时氮肥施量过大,施肥过浅,施肥后不浇水,放风不及时,也常发生氨害,韭菜受害后新老叶片上部均呈灰白色,受害长短整齐一致。
预防措施:(1)适量深施氮肥,每667平方米每次追施尿素不超过30kg;尽量不追施氨水、碳酸氢铵等易挥发氮肥;有机肥腐熟倒碎后深施,禁止地表撒施氮肥和未经腐熟人畜粪尿。(2)深施肥,施肥后及时浇水,减少氨气挥发,特别是保护地韭菜,应在扣棚前15天深施肥,并及时浇透水。(3)通风换气,防止氨积累,保护地栽培时扣棚后的前10天,每天中午应适当放风,以防氨中毒。
2.2韭菜生理干旱。当韭菜根系吸收水分少于叶面蒸腾散失水分时表现出生理干旱特征,轻度生理干旱时外观上无症状;当生理缺水达到一定程度时首先表现出叶片萎蔫***,严重时出现叶尖青干枯萎。
预防措施:(1)严禁过量施肥。(2)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提高抗早能力。(3)及时补充水分,满足韭菜水分需求。当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时浇大水洗盐。(4)保护地韭菜在天气连阴转晴时,应逐渐加大光照强度,以防闪苗干尖。
2.3农药药害。防病治虫时农药使用不当也会产生干尖黄叶,主要原因是药害。
叶面喷洒农药浓度过大或搅拌不匀时,会使叶片出现分布均匀的白色圆形斑点;保护地韭菜棚内使用防病烟剂施药集中时会形成叶片青枯状干尖,并以施药点为中心点片块分布;杜邦巨星,克阔乐等除草剂可使韭菜叶片形成白色药害斑;草甘磷等除草剂可抑制韭菜新根生长,造成叶片枯黄,
预防措施:(1)使用药量要适当,喷药前要搅匀。(2)棚内使用烟剂时尽量在傍晚多点施药。(3)使用除草剂时对症***使用。杂草萌动前,每667平方米可用50%扑草净100g,或用33%施田补100ml,加水60kg喷洒地面;杂草萌动后可用12.5%盖草能60ml稀释1000倍喷洒杂草叶面,防治禾本科杂草。

问答拓展:南方不休眠露地韭菜种子最好品种

富生韭圣。
品种主要性状:属不休眠品种,段樱茎白而浅绿,植株直立,生长速度快,抗倒伏,株高55厘米左右,叶宽1.5厘米左右,单株重60克左右,抗老化,无干尖现象,年收割8一10刀,年亩产公斤左右,高产可达公斤左凳腔右。高抗韭菜灰霉病、疫病及生理病害。该品种是目前露地、保护地韭菜品种中抗性最好、产量最高的新一代韭菜新品枣燃衫种。露地种植亩用种量1一1.5公斤,保护地种植亩用种量2一2.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