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方法(芹菜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540 次
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方法(芹菜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棉花“黄萎病”,与棉花“枯萎病”一并,号称棉花“癌症”。众人谈之色变,因大多数人分不清棉花枯萎病和棉花黄萎病,所以,很多人喜欢统称为“棉花枯黄萎”病。今天不单独介绍二者的区别,只对现在棉区出现的“黄萎病”问题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近期,尤其是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大爆发,棉田中随处可见,个别棉田“黄萎病”发病率高达30%以上,很多农户搞不清楚该如何处理,急病乱投医,加上有些经销商盲听盲从,不加判断,于是,市场上各种“神药”开始出现,各种神奇的办法开始出来“作妖”。

要控制某种病害的流行,我们要了解它,搞清楚它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方可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黄萎病”会流行?为什么今年棉花“黄萎病”会突然爆发?

1、品种选择上没有太多选择或者办法;棉花黄萎病菌没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利用棉花黄萎病菌在不同棉花品种上致病力的差异划分的生理小种或生理型,且受环境条件影响比较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目前,市场上对“黄萎病”还没有绝对的高抗品种,多数是“抗枯耐黄”,也就是说,从品种选择上,针对棉花“黄萎病”,目前还没有太多太好的选择或者办法。

2、气候条件给病害流行创造了条件;棉花黄萎病菌是从苗期(4-5叶期)开始侵染棉花植株的,初期侵染,并不表现出症状,而到花铃期(7月初)正好是病害的显症期,而温度25-28℃,低温多雨,今年北疆7月初的天气,正适合“黄萎病”的流行,如果是35℃以上的高温天,该病害流行速度反而不会这么快了,也就是常说的“高温隐症”了。

3、预防意识淡薄;农户预防意识不足,往往是“不见病害不防治”,前期没有症状出现,就不进行防治,而病害一旦表现出来的时候,往往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防治成本增加不说,防治效果也往往不够好。

1、控水、控氮、提升磷钾肥投入;田间湿度偏大、旺长的棉田,注意尽可能控制滴灌水量,且应减少尿素的投入量,由于今年天气条件的因素,棉花整个生育期前提,很多棉田已经出现红花上顶,中下部已经出现3-5个铃,建议大家此时进水进肥时,避免尿素使用量过多(3-5公斤即可),且应该适当增加磷钾肥投入。可适当叶面喷雾优质的磷酸二氢钾(磷钾动力等)。

2、增加有机质肥料的投入;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类生物菌剂是控制棉花“黄萎病”是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往往有机质含量不足,比较贫瘠、盐碱偏重的棉田,效果不是太好。所以,使用微生物菌剂的时候,建议配合富含氨基酸、腐殖酸、海藻酸类有机质成分的肥料混合滴灌,切记不可让微生物菌剂与化肥混合使用。

3、增加中微量元素的投入;棉田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投入,可有利于确保棉花此时期的多种养分需求。增加钙肥,可以促进作物本身的抗旱、抗病能力,增加镁肥,可提升作物的叶绿素的合成,增强作物光合作用的能力,增加锌、硼、锰等微量元素,均可有效提升作物抗病、抗旱的能力。

4、叶面喷杀菌剂,抑制病菌上传速度;棉花“黄萎病”属于土传病害,病菌从根系侵染后,沿着维管束向上传,此时期,我们从根系滴灌微生物菌剂或化学药剂多数只能控制或减少根系及附近茎秆的病菌基数,不能控制上部茎秆病菌,建议使用具有强内吸性的杀菌剂,上下联控,下滴上喷的方式,更高效的控制棉株体内和根系的病菌,建议使用杜邦法砣1000倍液叶喷控制茎秆维管束内的病菌。控制棉花“黄萎病”措施中的几个乱象:

1、使用不明成分产品,或者含不明激素类产品的,号称能1秒渗透棉花体内,快速控制病菌,还能促发新叶的;

回答:成分都不明的药剂,国家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一律视为“假药”,你见过哪个“癌症”是由“假药”治好的?

2、使用强氧化消毒类杀菌剂,号称先彻底杀灭土壤中所有病菌,再滴灌微生物菌剂,号称重新构建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

回答:土壤微生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土壤中不只有有害病菌,还有很多对植物有益的菌,比如硝化细菌,没有硝化细菌,你的尿素都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你到底是在破坏微生态系统还是在构建土壤的微生态系统?

3、使用不正规微生物菌剂,号称7-8种或者十几种微生物,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还号称一两天就见效的;

回答:国内外正规的微生物菌剂一般不超过3种,菌的种类不宜过多,否则菌和菌之间会“内讧”的,菌本来活下来都是问题,哪里有能力繁殖去帮助作物控制病害呢?一天,没有哪个菌剂可以有这么快的治病效果的,除非是激素,肥料还需要2-3天见效呢,菌剂没个7-8天,不可能有明显效果的。

:我们之所以叫它“棉花癌症”,就不是那么容易就解决的,全世界多少科学家研究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找到彻底解决的办法,已经充分说明了该病的防治难度,如果田间发现有“黄萎病”,只要持续种植棉花,就意味着要与这个病害做长期斗争了,不要指望有什么“神丹妙药”,一次性彻底解决该病害,还是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吧,从出苗水就开始预防,才可有效压低病菌基数,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