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蛤蚧的功效

2024-06-12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473 次

蛤蚧的功效

1.蛤蚧作为中药材

蛤蚧作为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传统上,蛤蚧被用于治疗痈疮肿毒、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蛤蚧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2.蛤蚧作为生物防治剂

蛤蚧作为害虫,也可以被用作生物防治剂。蛤蚧的天敌是瓢虫和蚂蚁等昆虫,这些昆虫可以通过捕食蛤蚧来控制其数量,达到生态平衡。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瓢虫等天敌来控制蛤蚧的数量,减少对植物的危害。

3.蛤蚧作为食品

在一些地区,蛤蚧也是一种传统的食品。蛤蚧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滋补强身的功效。蛤蚧可以制成多种美食,如炸蛤蚧、蛤蚧煮汤等。

4.蛤蚧对环境的影响

蛤蚧虽然是一种害虫,但是在生态系统中也有其重要的作用。蛤蚧喜欢吸取多汁的植物,对一些植物的生长会产生影响。不过,蛤蚧的存在也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维护生态平衡。

参考资料来源:

1.王晓峰.蛤蚧研究进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02):105-109.

2.郑光明,张骏,邹灵.蛤蚧生物学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24(03):25-27.

3.陈晓瑜,耿杨,王赫萍.蛤蚧生物学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24,41(18):8045-8049.

相关拓展:

蛤蚧的功效与营养价值释义:

蛤蚧的功效与营养价值是指蛤蚧具有益肾补肺,定喘止嗽的功效与作用,外感风寒喘嗽、阳虚火旺者禁服。

问:男人吃蛤蚧有什么功效

功效: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问:蛤蚧丸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蛤蚧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处方】蛤蚧1对(去口、足,温水浸,去膜,刮了血脉,用好醋炙),诃子(煨,去核)、阿胶(炒)、熟地黄、麦门冬(去心)、细辛(去苗)、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蜜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治积劳,久咳,失音。
【用法用量】每次服1丸,含化,不拘时候服。
【备注】方中蛤蚧补肺润肺为君;熟地、麦门冬、阿胶滋阴养血,助蛤蚧以润肺,诃子养肺敛肺,共为臣;细辛辛以散肺,使收中有散,并防熟地辈滋腻太过,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润肺止咳之功。按:本方原名「蛤蚧散」,与剂型不符,现据《普济方》卷二三一改作「蛤蚧丸」。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蛤蚧丸--《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蛤蚧(酥炙)1对,葶苈子(纸上炒,别研)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款冬花1两,贝母(去心)1两,诃黎勒皮1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除葶苈、杏仁外,为末,别研2味再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煎桑白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蛤蚧丸--《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蛤蚧1枚(涂酥,炙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白前1两半,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猪牙皂半两(去黑皮,涂酥,炙微焦,去子),汉防己1两半,紫菀1两(洗去苗土),甘草3分(炙微赤,锉),羚羊角屑3分,槟榔2两,贝母1两(煨,微黄),甜葶苈2两(隔纸炒令紫色),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蒸劳,咳嗽,涎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桃仁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蛤蚧丸--《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蛤蚧(去鳞,酥炙)1对,桂(去粗皮)1两,木香1两,五灵脂1两,乌梅(去核)20枚,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虚劳气,肢体无力,吃食减少,心胸不利,咳嗽涎唾;兼妇人血气风劳,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蛤蚧丸--《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微黄),汉防己半两,贝母半两(煨令微黄),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桑根白皮1两(锉),蝉蜕半两,猪苓半两(去黑皮),赤芍药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五味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肺气咳嗽,涕唾稠粘,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温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蛤蚧丸--《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蛤蚧(全者,酥炙)1对,琥珀(研)半两,珍珠末1分,海藻(洗去咸,焙)1分,肉豆蔻(去壳)1枚,大黄(锉碎,醋炒)1分,昆布(洗去咸,焙)半两。
【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瘿气肿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木通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蛤蚧丸--《圣惠》卷七十
【处方】蛤蚧1对(涂酥,炙令黄),紫菀1两(洗去苗土),款冬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襴),贝母1两,皂荚子仁1两(微炒),杏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咳嗽不止,渐成劳气。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
蛤蚧丸--《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蛤蚧1对(雌雄头尾全者,酥炙),人参半两,半夏(汤洗7遍,切,焙)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蜜拌炒黄,研)1两,栝楼(大者)2枚(去皮子,取肉蒸熟,研),阿胶(炙燥)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干枣(煮熟,去皮核,研)2两。
【制法】上药除研者外,为细末,合研匀,入生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临卧以糯米饮或熟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蛤蚧丸--《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蛤蚧2对(涂酥,炙),人参1两半,芸苔子1两半,桔梗(炒)1两半,知母(焙)1两半,紫苏茎叶1两半,猪牙皂荚(酥炙)1两半,鳖甲(去裙襴,醋炙)1两半,槟榔(锉)1两半,白前1两半,柴胡(去苗)2两,防己1两半,杏仁(汤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羚羊角(镑)1两半,郁李仁(炒,去皮)1两半,紫菀(去苗土)1两半,猪苓(去黑皮)1两半,甜葶苈(隔纸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唾脓血,及肺痿羸瘦,涎涕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食后煎人参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首蛤蚧丸--《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蛤蚧(炙)1对,天门冬(去心,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生干地黄(焙)1两,贝母(去心,焙)4两,款冬花(焙)2两,紫菀(取须,焙)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00枚(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劳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食后煎淡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蛤蚧丸--《济生》卷四
【处方】蛤蛤1枚(酥炙),皂角(不蛀者,酥炙,去皮子)2锭,款冬花1两,木香(不见火)1两,杏仁(去皮尖,童便浸1昼夜,控干,蜜炒)1两,天麻1两,半夏(汤泡7次)1两,熟地(酒蒸,焙)1两,五味子1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劳咳嗽,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济生》卷四
蛤蚧丸--《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黄),贝母1两(煨微黄),紫菀1两(去苗土),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襴),皂荚仁1两(炒令焦黄),桑根白皮1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大枣汤送下,1日2-3次。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蛤蚧丸--《三因》卷十
【处方】蛤蚧1对(去口足,温水浸,去膜,刮了血脉,用好醋炙),诃子(煨,去核)半两,阿胶(炒)半两,熟地黄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细辛(去苗)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积劳,久咳失音。肺间邪气,胸中积血作痛。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蛤蚧散」,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摘录】《三因》卷十
蛤蚧丸--《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蛤蚧(酥炙)1对,胡黄连半两,知母(切,焙)半两,鳖甲(去裙襴,酥炙)半两,紫菀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人参半两,黄耆(锉)半两,甘草(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地骨皮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分,细辛(去苗叶)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劳烦躁,面赤口乾,骨节酸痛,夜多盗汗,咳嗽痰壅,力乏气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卧时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问:下列哪项属于蛤蚧功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