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菜产地 湖北百花菜产地

此篇经验文章会给农资人解释“花菜产地”的内容进行全面剖析,希望对农友们有所帮助,赶紧收藏吧!
花菜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蔬菜,它的产地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本文将围绕花菜产地这一话题,探讨花菜产地的分布情况、主要产区特点以及花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花菜产地的分布情况花菜是我国常见的蔬菜之一,其产地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为主要产区。云南、贵州等南方省份也有花菜种植,且由于气候条件较为温和,这些地区的花菜种植季节也较长。
另外,花菜的生长环境要求比较宽松,只要保证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即可。花菜的种植区域也比较广泛,不仅可以在平原地带种植,也可以在山区种植。
主要产区特点山东是我国花菜的主产区之一,其花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山东产的花菜外形完整,花丝细嫩,色泽洁白,味道清香,深受消费者欢迎。另外,山东还有一些特色品种,如烟台花菜、威海花菜等,具有独特口感和营养价值。
河北、河南等地的花菜产区与山东类似,其花菜品质优良,产量较高。而江苏、安徽等地的花菜产区则以花菜的供应季节较长著称,这些地区的花菜种植时间较早,可提前满足市场需求。
花菜产业的发展现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菜已经成为了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之一。目前,我国花菜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且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各地的大型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都在积极推广花菜的种植和**,通过品牌建设、营销推广等方式提高花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花菜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病虫害的防治、市场需求的不稳定等。加强花菜产业的技术研发、提高品质、做好市场调研和**渠道建设,将是花菜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拓展百科知识1.花菜
Huācài
花菜,又称花椰菜、菜花,是由十字花科植物花椰菜的肉质花蕾制成的蔬菜。花菜味甘,性凉,具有消炎解毒、降低胆固醇、促进消化等多种保健作用。
2.合作社
Hézuòshè
参考来源:《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报告》、《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报告》
相关问答拓展:
1、西兰花的产地?
西蓝花又名茎椰菜、青花菜、绿花菜,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以绿色花球为产品的一个变种。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一带,19世纪末传入中国。
2、西兰花的主要产地是哪?
上盘镇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是台州市农业龙头镇,其翼龙牌“西兰花”获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引入西兰花,98年基地的西兰花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几乎年年成倍增长,2000年基地的菜花种植面积达到亩,其中西兰花种植面积亩成为国内西兰花的主要出口基地。2024年,首家西兰花专业合作社——临海市上盘西兰花产业合作社成立,标志着上盘镇的西兰花产业走上了一个新台阶。2024年12月翼龙牌西兰花获浙江省绿色农产品认证,其生产基地获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2024年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24年元旦后,西兰花产销进入黄金季节。在国际市场的强劲拉动下,出口订单接踵而至,产品供不应求,各厂家、各个收购点争相**。
3、冰花菜产地?
冰花菜原产于南非海边。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匍匐,叶互生,扁平,肉质,卵形或长匙形,紧抱茎,有发亮颗粒。花单个腋生,几无花梗;花瓣多数,比萼片长,花白色或浅玫瑰红色,果实为蒴果。
喜阳光,耐干旱及盐碱。怕寒、高温酷暑及水涝。繁殖方法有播种。
冰花菜营养丰富,口感清脆,风味独特,且自身的泡状细胞中带微咸味,可生食或炒食,具有很高营养价值。
4、菜籽油产地十大排名?
1.鲁花
鲁花,食用**业知名品牌,隶属于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食用油为主导,横跨食用油、调味品、米面等多个行业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集团
2.金龙鱼
金龙鱼,知名粮油品牌,创立于1991年,隶属于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创始人为著名爱国华侨郭鹤年先生和他的侄子郭孔丰先生。
3.多力(MIGHTY)
多力创立于1986年,是佳格食品集团旗下知名食用油品牌,专注于研发并推出包含健康食用油、滋补品、冲调营养品等。
4.福临门
福临门是中粮集团旗下食用**业知名品牌,产品包括食用油、大米、糖、调味料、佐餐食品等。
5.仙餐(XIANCAN)
仙餐创立于1912年,隶属于成都红旗油脂有限公司,一家专业化食用植物油企业,也是成都市市级应急储备企业。
6.道道全
道道全隶属于道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是集食用植物油及其相关副产品生产、科研、贸易、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油脂加工企业,更是以菜籽油加工为主的上市公司。
7.鲤鱼牌
鲤鱼牌是益海嘉里集团旗下的专业菜籽油品牌,掌握菜油留香的原理,一直坚持使用正宗的物理小榨工艺,科学管理菜籽的炒籽时间和炒制的温度,让菜籽在反复的烘炒之中释放正宗菜油香。
8.长安花
长安花创立于1992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粮油供应商,专业从事食用油精炼生产加工,拥有菜籽油小榨生产线、食用油精炼生产线和全自动灌装生产线,在陕西、青海、甘肃等高海拔地区建立起了百万亩油菜籽种植基地,并且在食用**业建成了食品安全与质量全程可追溯系统,从源头上保障了产品的安全与高品质。
9.滇雪
滇雪粮油始建于五十年代,是集油脂油料生产、储运、贸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型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主要经营菜籽油、大豆油、调和油、餐饮专用油产品,年压榨油料能力15万吨,灌装能力20万吨,油脂油料仓储能力10万吨。
10.新兴粮油
新兴粮油成立于1994年,隶属于成都市新兴粮油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油菜籽油料收购、仓储、加工储存,优质菜籽油、菜粕饲料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民营油脂企业
5、优松60花菜种子是什么地方产?
优松60花菜是一种高产、耐寒、品质优良的菜品,其种子的生产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河南、山东和河北等省份。其中,河南省周口市的太康县素有“花菜之乡”的美誉,是全国最大的花菜种子生产基地之一。
太康县是全国花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而优松60花菜作为当地主要的种植品种之一,其种子的生产量也十分可观。太康县**和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提高花菜种子的生产质量和量,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更好的品和技术支持,同时也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如果您想要**优质的优松60花菜种子,考虑前往太康县或者其他生产基地进行**。同时,也可以通过各大电商平台等途进行**,但需要注意选择正商家和品牌,确保**到真正的优质子。
拓展好文:让花菜拥有世界一流的“中国芯”
育种专家孙德岭团队扎根田间30年,“死磕”一粒种子
让花菜拥有世界一流的“中国芯”
把青春浇灌在田地里,也未必能育出一粒完美的种子。
百里挑一不行,那就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做菜花育种的孙德岭坚信,死磕一粒种子,陪着一茬又一茬的菜花走过春秋冬夏,总能选育出“中国芯”。
30年的时间,他和他的团队终于让这道原本在西餐厅里招待客人的“细菜”,变成国人餐桌上便宜又好吃的大宗蔬菜。
打败洋品种,菜花变“财花”
天津作为一个直辖市,虽然农业种植面积不大,但种业的发展却在全国排得上名次。天津市农科院副院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天津市菜花育种授衔专家孙德岭带领团队培育的菜花种子便是其中之一。
菜花又称花菜,中文名叫花椰菜,原产地在地中海东部海岸,19世纪才传入中国。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菜花品种依旧是舶来品的天下,国外公司1克菜花种子的成本约0.5元钱,却能在中国市场上卖到5元钱。
“我国本土菜花种植面积很小,品种乱杂、退化严重。农民想种只能依赖洋种子,但渠道被国外公司垄断,价格昂贵。”孙德岭说,当时90%的杂交种子依赖进口,每年需花掉外汇200多万美元。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让中国人吃上自己的菜花,天津老一辈育种专家开始尝试选育属于中国自己的菜花杂交种子。孙德岭的老师魏乃荣于20世纪70年代组建了菜花研究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收集菜花资源。经过不懈努力,研究团队在90年代初期选育出了第一个国产花椰菜杂交品种“白峰”。
“白峰”一经面世便在市场走俏。当时流传一句话:“谁能买到‘白峰’谁就能赚钱。”在天津市农科院的大门口,买种子的队伍弯弯绕绕排了几十米。
也是那时,孙德岭加入了魏乃荣的育种团队。
然而打击来得太快,魏乃荣因病离世,连育种材料及科研情况都没来得及交代。于是,接下来的几年间,孙德岭带领育种团队,开始重新登记每个菜花资源的特征,建立资源档案……
当时来自**的菜花品种“雪山”一度占领我国85%的市场。
心急如焚的孙德岭,立志一定要培育出超越**“雪山”的菜花品种。
那时,从天津市农科院到育种基地需要近两个小时的路程,天蒙蒙亮时,孙德岭就已经出现在地里,拿着纸笔挨个记录菜花的长势。
天津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菜花研究室副研究员江汉民回忆说,基地的潮气比较大,早上菜花叶子上都是露水,在地里蹚来蹚去,露水早就湿透了裤脚,蔓延到膝盖以上。冷冷的秋风吹来,别人直打哆嗦,孙德岭却好像全然不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孙德岭团队育成了花球品相、产量、适应性、抗逆性均超越**“雪山”的“津雪88”品种。之后,团队又育成了“夏雪”“丰花”“津品”系列。26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椰菜品种,其中8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成为我国首批列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的花椰菜品种。这些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推广到全国20余个省份,累计推广面积850多万亩,新增经济效益59.5亿元。
菜花鼓了农民的腰包,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还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
菜花良种繁育需要极佳的隔离条件。通俗来说,就是尽量和其他菜花品种隔开,避免通过蜜蜂授粉导致品种不纯。为此,孙德岭团队用两年时间,踏遍全国多个省市,最终在2024年选定地处山区的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的一个彝族村作为菜花繁种基地。
“那里交通极为不便,要翻越5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城镇,却造就了菜花育种的绝佳之地。”孙德岭说。
孙德岭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将菜花繁种技术传授给他们。第一年种植的菜花就给村里带来了30万元的收入。要知道,村子此前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村里没有一间瓦房,没有一辆机动车。因为穷,还是远近有名的“光棍村”。
有村民赚到钱后买了第一部手机,全村人都觉得很新鲜。
到2024年时,全县20个“致富状元”中,就有4个出自该村,“光棍村”渐渐变成了“状元村”,菜花也被当地人叫成了“财花”。
“菜花不‘休息’,我们不歇假”
走进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菜花育种基地,一畦畦菜花在硕大的叶片中露出圆润饱满的“脑袋”。每畦菜花的“排头”都插着一个木杆,上面绑着写有数字和字母的标签,这是每个菜花品种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戴着草帽、衣着朴素的孙德岭正俯下身子,细细查看菜花的花球不同“样貌”、叶子的宽窄。在他的眼里,每一株菜花就像个性不同的人一般,各具特色。
黝黑的皮肤、简朴的穿着,穿了年头不短的鞋上还沾着不少泥土,乍一看,准以为田里走出来的是个农民。“在泥土、汗水、酷热、严寒、蚊虫的‘洗礼’下,穿得多光鲜也没用。”孙德岭说。
从收种子、搓种子、整种子,到大棚中杂交授粉、培育幼苗,再到移植户外后,栽苗、浇水、挖排水沟……年复一年的工作,孙德岭从未落下一个环节。团队的研究人员都说,孙院长对菜花已经到了“迷恋”的程度。
“‘8小时’出不了育种家,只有白天在地里看菜花,晚上回家还琢磨菜花,才能突现育种灵感。”孙德岭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与时间赛跑,是孙德岭团队的一致选择。
“菜花不‘休息’,我们不歇假。田间试验季节性强,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都要坚守,我们所有的时间安排都要根据菜花的生长情况而定。”孙德岭说,像授粉期时间短暂,如果错过这个窗口期,团队这一年的辛苦就会全部付诸东流。
为了取得翔实的科研数据,孙德岭和团队成员经常从早晨进入大棚,直到夜幕降临才出来,饿了就随便扒拉几口饭。
“夏季的塑料大棚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又闷又热,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拧干了再接着干。为了及时统计和整理白天调查的数据,我们晚上还要加班。”
只要在办公大楼的工作有一点空隙,孙德岭就要跑到地里转一转、看一看,经常来不及换工作服,带着一身泥又回去开会。“只有待在地里,看到这些菜花,我的心才踏实。”孙德岭说。
“育种没有周末一说,每天都有要干的工作。我甚至更乐意周六日到地里选种,没人打扰,可以多干些活。”泡在田地里育种,反而最能让孙德岭放松。
平均每年种3000多个菜花杂交组合,每个杂交组合至少种20株,每株都要做好翔实的实验记录,还需要在实验室里比对、检测……孙德岭坚持,要选出优良菜花品种,百里挑一不行,必须千里挑一、万里挑一才行。
44岁的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姚星伟从内蒙古农业大学蔬菜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孙德岭的团队。“刚来时落差很大,第一天穿着高跟鞋来上班,结果还没到办公楼门口,就被孙院长叫去育种基地,一天下来鞋上全是泥,后来我就很少穿高跟鞋了。”姚星伟说。
为了解筛选出的“预备品种”在全国各地基地的生长情况,出差是常有的事,而基地所处的地点往往是偏僻的郊区或山区。“我去过上海很多次,但从没去过市中心,每次为了不错过菜花的生长周期,都是辗转各种交通工具,一头扎进基地,很少有机会好好感受绚丽的城市魅力。”姚星伟说。
选择农业科研,就是选择了艰苦。一个好的育种家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艰苦。孙德岭经常跟团队成员说,要培育出好种子,首先自己要做一粒“好种子”。
“在田间跌倒,有菜花垫着”
菜花育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一次,保存着孙德岭和团队十多年选育出的种子的冷柜突然断电,孙德岭知道后已是半月有余。“打开冷柜后,种子都发霉了,顿时感觉两眼一黑,十多年的辛苦工作白费了啊!”孙德岭说,“有了这次事件,我们每天都有专员检查冷柜,避免意外情况再次发生。”
把一个菜花种子推向市场,更是要经历时间的淬炼。
培育一个能享誉市场的菜花好品种极不容易。“一个品种有可能去年表现好,今年表现不好,这都太正常了。”姚星伟说,“我们的情绪随着品种的变化而变化,在地里待了一天特别累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好品种,整个心情就都变好了。”
孙德岭说:“做育种是缺陷的艺术,永远没有最完美的品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把每一个环节做好,不漏过一个好品种。”
育种还要与时俱进,没有“常胜将军”。
2024年后,从我国台湾地区引进的有机菜花逐渐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新宠。有机菜花,俗称松菜花,口感好、营养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以前菜花是‘以紧为美’,农民看到种出来的菜花球是松的,都会找我们赔钱。但消费习惯发生变化,好吃入味的松菜花开始流行起来。”孙德岭说。
令孙德岭没有想到的是,价格昂贵、一开始占领市场不到5%的松菜花种子,却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短短几年时间,把团队辛辛苦苦选育出来的紧菜花品种几乎都淘汰了。
孙德岭开始及时调整育种思路。2024年,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松菜花新品种“津松”系列被选育出来,引领了我国花椰菜品种换代和产业升级。“我们的松菜花现在已经能占到市场的40%左右,市场占有率还在逐年提高。”
难题一个个解决,路子也越来越宽。孙德岭团队选育的种子还走出了国门,批量出口到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了我国菜花良种由过去的依赖进口向批量出口的转变。
然而习惯解决难题的孙德岭,却遇到了自己的难题。2024年,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孙德岭在育种试验田里突发**。
出院后,在身体尚未痊愈的情况下,他不顾家人劝阻,拖着不灵便的身躯,一跛一拐地忙碌于花椰菜育种基地,指导育种。“搞育种不下地怎么行,在田埂旁坐着指挥可育不出好品种。”孙德岭很乐观,甚至开玩笑说,“在田间跌倒也不怕,有菜花垫着。”
今年已经60岁的孙德岭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虽然**留下了后遗症,但他说:“只要我还能干得动,就不会放弃陪了我半辈子的菜花育种事业。”
令孙德岭倍感欣慰的是,经过不断磨炼,他带领的团队逐渐成长起来。
这支充满朝气的队伍,现有8名科研人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3人,全部为取得高级职称的青年技术骨干,平均年龄不到40岁……在他们身上,孙德岭看到了中国种业的未来和希望。
技术创新是品种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为在国际上抢占花椰菜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制高点,孙德岭团队启动了花椰菜全基因组测序工作,与国内一流高校合作,并于2024年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花椰菜全基因组测序,使我国花椰菜基因组学研究水平进入国际前列,为进一步开展花椰菜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可以骄傲地说,在菜花育种领域,‘中国芯’是世界一流的,没有人能卡我们的脖子。”孙德岭说。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