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秆锈病真菌形态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145 次
小麦秆锈病真菌形态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秆锈病一直是小麦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小麦秆锈病是由小麦秆锈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它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下降,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小麦死亡。研究小麦秆锈病真菌形态对于控制小麦秆锈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秆锈病真菌形态概述

小麦秆锈病真菌属于锈菌科,是一种严重的小麦病原真菌。小麦秆锈病真菌形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孢子形态

小麦秆锈病真菌的孢子分为两种类型:顶端孢子和侧生孢子。顶端孢子呈长椭圆形,单个顶端孢子大小约为25-30微米×40-60微米。侧生孢子呈长条形,单个侧生孢子大小约为15-25微米×50-100微米。

2.菌丝形态

小麦秆锈病真菌的菌丝为单核菌丝。菌丝呈不规则的弯曲形状,直径约为2-3微米。菌丝的末端常常会分化出孢子。

3.附属器形态

小麦秆锈病真菌的附属器包括柄、柱头和足底。柄为直立的、细长的、透明的结构,长度约为20-30微米。柱头为顶端孢子的基部,呈扁平状。足底为侧生孢子的基部,呈长条形。

二、小麦秆锈病真菌形态对病害防控的意义

小麦秆锈病真菌形态的研究对于病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1.诊断病害

通过观察小麦秆锈病真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准确诊断小麦秆锈病,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研发防治措施

通过对小麦秆锈病真菌形态的研究,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研发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评估防治效果

通过观察小麦秆锈病真菌的形态变化,可以评估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三、相关问题拓展


1.小麦秆锈病真菌的寿命是多久?

小麦秆锈病真菌的寿命一般为3-5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小麦秆锈病真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旦感染,很快就会导致病情加重。

2.小麦秆锈病真菌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小麦秆锈病真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两种。空气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小麦秆锈病真菌的孢子会随着风传播。种子传播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种子表面附着的小麦秆锈病真菌孢子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引起病害。

3.如何预防小麦秆锈病?

预防小麦秆锈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选择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

(3)合理施肥,保证小麦充足的养分;

(4)及时喷洒药剂,防治病害。

4.小麦秆锈病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小麦秆锈病是一种严重的小麦病害,可以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下降,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小麦死亡。据统计,小麦秆锈病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人民币。

5.小麦秆锈病在我国哪些地区比较严重?

小麦秆锈病在我国分布广泛,但是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是小麦秆锈病比较严重的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小麦秆锈病的生长繁殖。

相关拓展:

问:小麦秆锈病的病原

病原PucciniagraminisPers.var.triticiEriksetHenn.称禾柄锈菌(小麦变种),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丝状,有分隔,寄生在小麦细胞间隙,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在小麦上。夏孢子单胞,椭圆形,暗橙***,大小17—47×14—22(μm),表面生有棘状突起,中腰部有发芽孔4个。冬孢子双胞,棍棒形至纺锤形,大小35—65×11—22(μm),顶端壁略厚,圆形或稍尖,柄长明孙。该菌可产生5种不同类型的键御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小孢子为害转主寄主小蘖,且在小蘖叶片正面形成性孢子器及性孢子,在激亮链叶背面产生锈子和锈孢子。小麦秆锈菌致病性有生理分化现象,目前我国已发现16个生理小种,其中21C#3小种是优势种。

问:小麦秆锈病有什么症状表现?

秆锈病主要危害叶鞘、茎秆及叶片基部,严重时麦斗卜穗的颖片和芒上也有发生(图7-8)。受害部位产生的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深褐色,排列不规则,表皮很早破裂并外翻,大量的锈褐色夏孢子向外扩散。宴毁小麦成熟前,在夏孢子堆中或其附近产生长空祥穗椭圆形或长条形的黑色冬孢子堆,后期表皮破裂。发生在叶片上的孢子堆穿透能力较强,导致同一侵染点叶片两面均出现孢子堆,且叶背面的孢子堆一般比正面的大。

图7-8秆锈病症状

问:【多选题】小麦秆锈病的转主寄主有。A.小檗B.唐松草C.小乌头D.十大功劳

小檗;

十大功劳

问:小麦秆锈病主要危害(),也危害叶片和穗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