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我国的主要产业之一,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们通常会将农作物的秸秆烧掉,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是一种将农作物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还田的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烧秸秆方式,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有以下优势:
一、节约资源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将秸秆转化为肥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提高产量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三、改善土壤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操作方法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操作方法如下:
一、收集秸秆
在农作物收割后,及时收集秸秆,并将秸秆堆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二、处理秸秆
将秸秆进行粉碎、堆肥、发酵等处理,使其成为有机肥料。
三、还田
在农作物生长期,将有机肥料还田,覆盖到土壤表面,稍作深翻即可。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秸秆处理要充分,不能有未分解的秸秆。
2、还田前要进行化验检测,确保有机肥料的质量。
3、还田前要进行适量的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问题二: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能够提高多少产量?
答: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条件,产量提高的幅度也不同。
问题三: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对环境有何影响?
答: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问题四:有哪些作物适合采用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答: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适用于各种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问题五:有哪些农资可以用于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答:常见的农资有有机肥、生物菌肥、磷酸二铵等。
百科知识
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指来源于动植物的有机物质,经过腐熟或发酵处理后,可以供作植物营养的一种肥料。有机肥料通常具有肥效长、肥效稳定、不易烧根、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参考来源:
1、《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农业技术服务》
3、《中国农村观察》
问答拓展:秸秆还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秸秆还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秸秆还田的方法:(1)直接还田方法
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省工,方便快捷,并且还田数量还大,一般将农作物秸秆粉碎、留高茬还田或田面覆盖等方式,直接还田的方法在各地推广应用的较多。秸秆粉碎还田就是用机械粉碎直接还田,主要适用于玉米和水稻、小麦的秸秆还田,留高茬还田就是将稻麦收割时留30厘米的高茬,可以使用反转灭茬的机械进行一晌返衫次性的旋耕灭茬还田;田间覆盖式还田,主要是将玉米秸秆铡成9到11厘米长直接铺盖在土壤的表面,一般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时常用。由于现代农业发展,化肥施用量较大,而有机肥的用量却在减少,导致土质硬化而不利于土壤肥力的吸收和提高。而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后,能够大大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效增强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土壤肥力增强。但秸秆还田若操作方法不当,也容易出现病害和出苗率低的问题,应注意适当补水补氮,防治病虫害。
(2)过腹还田。在我国农村,秸秆大部分切碎后直接饲喂家畜,用来作为家畜的粗饲料而使用,随着秸秆处理技术的发展,目前青贮饲料、氨化饲料多被广泛使用。将秸秆先喂食牛、羊等牲畜后,经禽畜的体内消化吸收后,一部分营养如糖类,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留在体内,转化为肉和**等,其余的变成了粪便和**液,再将禽畜的粪便**液施入田中,这种方式就是过腹还田。过腹还田方式是比较科学的,最具有生态环保作用,值得提倡推广。过腹还田方式不仅满足了禽畜对粗饲料的需求,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肥含量,使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减少了饲料和牧草使用量,能够有效带动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3)堆沤还田。主要是利用作物秸秆制作堆肥、沤肥、沼气肥或是用微生物的腐熟发酵剂与秸秆腐熟发酵成腐熟肥。堆肥是将秸秆与畜禽粪便堆积在一起,但要注意粪与秸秆或草要隔层堆积压实,腐熟效果会更好。沤肥是将作物秸秆与人的粪便、**液倒入积水坑中或作物秸秆与河泥置在一起,使其经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后形成的肥料。作物秸秆使用时要用粉碎机粉碎成2厘米左右长度,再浇透水,使其保持湿润,秸秆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然后将腐熟的有机肥与潮湿的秸秆均匀混拌成堆,上面需要用塑料布或者泥浆密封盖严。大约半个月,堆沤肥制作完成。堆沤还田发酵形式有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两种,厌氧发酵的要点是秸秆堆后封闭不通风,而好氧发酵则是把秸秆堆后在堆底留有通风沟。秸秆变成黑褐色基本是腐熟成熟可直接入田。
(4)翻压还田。就是指用机械将已经摘穗后的玉米、小麦等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抛撒在地表,在整地翻地时将其翻耕入土里,待腐烂时可分解出有机质。秸秆粉碎长度<10厘米,作物秸秆在地下分解时会消耗一些氮肥,要补足速效氮肥。为使秸秆腐化速度加快,可以在整地后浇足蹋墒水。翻压还田不仅可以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而且对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都有积极作用。
2、注意事项:
(1)粉碎秸秆。上茬作物成熟收货后,采用带粉碎机的收割机收割世洞或将未粉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为5cm左右,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撒在田间,切忌碎草成堆。
(2)接种腐熟剂。将有机物料腐熟剂均匀混合到适量沙土中,混匀后撒施到作物秸秆上,接种量为2Kg/亩,以加速秸秆腐熟。
(3)适施氮肥。新鲜的秸秆碳/氮比大,施入田地时,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宴腔肥现象。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养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按照每亩加施或**素3—6公斤或碳铵15公斤,调节碳氮比,补充土壤中的速效养分。
(4)翻耕覆盖。接种腐熟剂和施肥后,用灭茬旋耕机进行灭茬翻耕,将作物秸秆翻入耕层土壤内,覆土要盖严、**保墒,既可加速秸秆分解,又不影响下茬播种出苗。
(5)保持适宜墒情。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秸秆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各类秸秆收割后最好立即耕翻入土,以避免水分损失而不易腐解。对土壤墒情差的,耕翻后应立即灌水,保持40%—60%田间持水量;而墒情好的则应耕翻保墒,促使土壤密实,以利于秸秆吸水分解。秸秆还田后,在腐解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在水田中易累积,浓度大时会造成危害。因此秸秆还田后在水分管理上应采取“干湿交替、浅水勤灌”的方法,并适时搁田,改善土壤通气性。
(6)选用健康植株。应使用无病健壮的作物秸秆还田,防止传播病菌,加重下茬作物病害。
问答拓展:农作物秸秆回田的最新科技
农作物秸秆还田的都是传统的技术:一、就地粉碎还田。利用收割机将秸秆粉碎后留在空桐田里成肥料含亏拦,这种方法利用率不高,不推荐。
二、焚烧还田。污染环境,利用率低,不推荐。
三、过腹还田。即秸秆通过畜禽食用(可直接饲喂,可氨化后饲喂)后,粪便谈胡还田,这是传统的“种植+养殖”的循环模式,生态健康,推荐。
四、还有其他方式:秸秆+沼气,沼液还田;秸秆+养殖+沼气,沼液还田;秸秆+食用菌,还田。
以上内容供参考,祝健康愉快!!
问答拓展:你知道怎样才能进行秸秆还田吗?
秸秆还田的方式主要有堆沤还田(堆肥、沤肥、沼气肥等)、过腹还田(牛、马、猪等牲畜粪**)、焚烧还田、直接还田(翻压还田、覆盖还田)四种方式。其中,堆沤还田、过腹还田在中国传统有机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过腹还田
过腹还田是指秸秆在饲喂牲畜后,以畜粪**施入土壤中的方式,经济与生态效益明显。秸秆是反刍家畜粗饲料的重要来源,被动物吸收的养分转化为肉、**等,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但比例仅25%~35%。
不同作物的秸秆养分存在差异。棉花秸秆虽有一定粗蛋白含量,但降解率较低;油菜秸秆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高于小麦和玉米。过腹还田不适用于饲用价值不高的小麦、棉花秸秆等。
(二)堆沤还田
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堆成堆肥、沤肥,在腐熟后施入土壤的方式。根据含水量分为堆肥还田和沤肥还田。秸秆堆沤时腐熟矿化加速,释放养分,降解有害的有机酸、多酚等,杀灭寄生虫卵、病原菌及杂草等,但氮素易流失,且比较费工、费时。秸秆堆沤还田是解决我国当前有机肥源短缺的主要途径,也是改良中低产田土、培肥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焚烧还田
焚烧还田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作为燃料,这是国内外农户传统的做法;
二是在田间直接焚烧。田间焚烧不仅污染空气、浪费能源、影响飞机升降与公路首启交通,而且会损失大量有机质和氮素,保留在灰烬中的磷、钾也易被淋失,因此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田间焚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害,防止过多的有机残体产生有毒物质与嫌气气体或在嫌弃条件下造成N的大量反硝化损失。田间烧灰还田弊大于利,应禁止作物秸秆田间焚烧。
(四)直接还田
秸秆直接还田方式快捷、省工。根据对作物秸秆的不同处置方式和采用的土壤耕作制度、施肥制度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秸秆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和留高茬还田。
(1)翻压还田。并芹辩翻压还田是指将作物秸秆或植物残体于作物收获后,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将其耕翻入土的还田方式。耕翻入土的作物秸秆或植株残体,在适宜的水热条件下,激发和加强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改善了土壤中植物养料的供应状况。这一方式在我国南方多以稻草直接翻压还田为主。近年来,许多单位的试验研究表明,稻草、麦秸等材料还田时,适当配合氮素化肥的使用和耕作措施,可避免当季作物后期脱肥的问题,且后效对下茬作物能逐渐发挥效果。
(2)覆盖还田。覆盖还田是指种植作物时将秸秆覆盖于土壤表面达30%以上的技术。秸秆覆盖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补充土壤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而且秸秆覆盖可使土壤饱和导水率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增强,能够调控土壤供水,绝缺提高水分利用率。
(3)留高茬还田。留高茬还田是指作物收割时提高留茬高度,翻耕后使根茬在田间腐烂分解的方式,可提高劳动和能源投入效益,且秸秆分布均匀,群众易接受,可用于多种作物,其实质为翻压还田。但需明确留茬高度,过高会影响下茬作物生长,过低则还田量少,效果差。小麦、水稻一般分别留茬15~40cm、10~15cm。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