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棉花枯萎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702 次
棉花枯萎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是一种棉花病害,严重影响棉花生产。其症状为棉花植株枯萎,叶片脱水,叶片边缘出现***或红边。该病害会导致棉花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棉花植株死亡。及时防治棉花枯萎病对于棉花生产至关重要。

病害形成原因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土壤条件、气候、病原菌等。该病害主要由土传病原菌引起,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病原菌会侵入棉花根系,繁殖并感染植株。同时,不良的土壤条件、气候干旱等也会加剧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为了有效地防治棉花枯萎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合理施肥

适当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棉花抗病能力。

2.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

3.加强病害监测

定期巡查棉田,及时发现病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4.种植轮作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害发生。

5.使用化学药剂

针对病害严重的情况,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但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时机。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防治方法,实际操作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用户关心问题

1.棉花枯萎病是否会影响棉花的质量?

棉花枯萎病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同时也会影响棉花的质量。受感染的棉花容易受到其他病害和虫害的侵袭,导致棉纤维质量下降。

2.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时机。同时,加强病害监测和合理施肥等方法对环境影响较小。

3.如何判断棉花是否感染了枯萎病?

感染了棉花枯萎病的植株会出现枯萎、叶片脱水、叶片边缘出现***或红边等症状。可以通过外观判断是否感染了该病害。

百科知识


病原菌

病原菌是指引起***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菌可以通过空气、水、土壤、昆虫等途径传播,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参考文献:

1.《植物病害防治技术手册》

2.《棉花生产技术》

3.《农业植物病害学》

问答拓展:棉花枯萎病应该如何诊断以及防控?

棉花是我国十分重要衡颂森的一种经济作物,那么棉花枯萎病应该如何诊断以及防治呢?大家请看接下来我详细地讲解。

一,棉花枯萎病症状

(1)苗期枯萎病苗期枯萎病的症状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网纹型:病株的叶脉变黄,叶肉保持绿色,部分或大部分叶片呈***网纹,叶片逐渐枯萎凋零。第二种为黄化型或紫红色樱明型:叶片边缘部分或大部分变黄,并逐渐枯萎;叶大部分或部分呈紫红色,叶脉也呈紫红色,逐渐萎蔫萎谢。第三种是枯萎型:叶子突然失去水分,叶子颜色变得深绿色,叶子变得更软更薄,整个植株枯萎死亡,但叶子一般不脱落,叶柄弯曲。

(2)症状的成年植物在苗期枯萎病的症状也会发生在成年阶段,但成年期的常见症状是矮型:当有5到7真正的叶子,顶部的叶子的植物萎缩、变形和黑暗的颜色。绿色,具短节间,比健康植株短,在中下部叶上***网状或黄斑,一般不死。第二种是急性萎蔫型:当夏季大雨转晴时,病株的所有叶子都失去水分,枯萎枯萎。第三种是顶枯型:多发生在棉花生长后期,病株由上至下逐渐枯萎,大量叶、铃脱落。

二,棉花枯萎病发病原因

棉花自身的抗病性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是由物理阻碍和化学抗菌作用引起的。抗菌物质主要是植物抗毒素,即类蘑菇醛和一些酶,如a-醛,主要成分是棉酚及其衍生物。陆地棉对枯萎病的抗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一个亲本对咐亩枯萎病有抗性,它的后代也有抗性。

三,棉花枯萎病的防治

(1)保护无病区严禁从病区调剂种子,自选自育无病区种子必须灭菌。即棉籽用硫酸脱毛后,用0.2%的抗菌剂“402”液在55℃~60℃条件下浸泡0.5h,或用50%多菌灵在室温条件下浸泡14h,晾干后播种。(2)消除散发***区凡枯萎病植株发病率小于0.1%的为散发***区,应将散发***株移走销毁,并对病株周围的土壤进行处理。即发现病株后,先将病株及周围病株***拾取,然后将病株周围1m内的土壤松解消毒。

问答拓展:棉花枯萎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棉花枯萎病属系统侵染的维管束病害,至今尚缺乏有效药剂,一旦发生,难于根除。必须米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保护无病区

目前我国无病区的面积仍然较大,应控制病区棉种向无病区大引大调。必须引种时,应消毒处理(种子经硫酸脱绒后,再在80%402抗菌剂55~60℃药液中浸0.5h,或用有效成分0.3%的多菌灵宏唯胶悬剂在常温下浸泡毛籽14h),经过2~3年试种、鉴定和繁殖,再大面积推广。同时要严防随调种将致病力更强的菌株引到新区。要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棉种。

2.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20世纪60年代我国育成以陕401为代表的13个抗病品种,到1977年推广面积达16.7万hm2,使枯萎病在重病区的危害得到缓解。20世纪70年代育成了以86-1为代表的29个抗病品种,到1986年全国种植面积约100万hm2,使棉花枯萎病在重病区的危害初步得到控制。80年代育成以中棉所12为代表的48个抗枯耐黄品种,到1990年全国推广面积120万hm2,由此我国南北棉区的枯萎病基本得到控制。90年代后,我国南北棉区育成的品种基本上都是抗枯萎病的,如中棉所24、27、35、36,豫棉19、百棉2号等,新疆也育出新陆早9号、10号等,对控制枯萎病的发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抗病品种并非完全不带菌,有些品种生长期外部症状不明显,但剖秆检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较高。这类病株对产量的影响有待继续调查,但种子带菌不可忽视。目前在新疆棉区发现,有些抗病品种在无病区蔽岁培或轻病区种植后,再种当地感病品种,发病常有明显加重,甚至成片死亡的现象。抗病品种应采取措施,不断提纯复壮,同时与优良的栽培措施相结合,即良种良法配套,这样才能使抗病性得到充分发挥。目前不少抗病品种引到新区后,其抗病性在短短几年中很快丧失,究其原因,除与当地病原数量大、致病性较强有关外,也与品种抗病性的稳定性及机械混杂等有关。密切注意生理小种的分布、消长和变异,及时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3.轮作倒茬

在重病田采取玉米、小麦、大麦、高粱、油菜等与棉花轮作3~4年,对减轻病害有明显作用,实行稻棉水旱轮作或苜蓿与棉花轮作以及种植绿肥等效果更佳。

4.加强栽培管理

棉田增施底肥和磷、钾肥,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及时定苗,拔除病苗,在棉苗2~3片真叶时喷施可信恶甲水剂有利于棉苗生长发育,可提高抗病力。在病田定苗、整枝时及时将病株清除,田外深埋,施用热榨处理的棉饼和无菌土杂肥,均具有减轻发病的作用。在棉花育苗移栽地区用可信恶甲水剂或粉剂做床土消毒,可明显减轻枯萎病的危害。发病初期用可信恶甲水剂或粉剂、雀让可信菌克喷雾,或可信菌敌、可信恶甲水剂灌根处理,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问答拓展:棉花枯萎病如何防治

加搜塌强栽培管理: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施用无菌净肥。重病田块要施速效氮肥。同时要及时清沟理墒、中耕除草松土。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百克20~30克或25%使百克40~50毫升,或世高30~40克对水40~5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成500倍液进行灌根。发病较重的田块可间隔5~7天再喷一次,或再灌根含轿一次,同时世老圆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新高脂膜加1%尿素液进行叶面喷雾,每隔5~7天进行一次,连续喷2~3次,防病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