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的意义300
杂交水稻的意义
杂交水稻是指通过人工控制水稻杂交产生的新品种,其对农业的意义不言而喻。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农业生产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杂交水稻作为一种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中,为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杂交水稻的优点
杂交水稻相较于传统的品种,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 高产:杂交水稻的产量相较于传统品种有着明显的提高,可以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收益。
- 优质:杂交水稻的口感好、香味浓,营养价值高,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 抗逆性强:杂交水稻相较于传统品种,对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更强,可以让农民减少农药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农业遭受了灾难性的饥荒,粮食严重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希望通过杂交水稻来提高粮食产量,缓解粮食危机。经过多年的研究,袁隆平成功地培育出了多个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为中国的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杂交水稻的未来展望
拓展百科知识
袁隆平(YuánLóngpíng),1930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20世纪50年***始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培育出了多个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为中国的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获得过多项国际和国内的奖项,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等。
参考来源:
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3.《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
相关问答拓展:
杂交水稻是什么时候开始正式推广的?
杂交水稻是在1970年开始正式推广的。杂交水稻是一种经过育种改良的优良品种,相比传统水稻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品质和更强的适应性。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在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1970年成功应用于普通农民种植,才逐渐被广泛推广。自从杂交水稻开始推广以来,它在全球许多国家都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也不断有新的优良杂交水稻品种被研发出来,并逐渐推广到更广泛的范围内,对提高粮食安全和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杂交水稻是哪一年广泛推广?1973年到1979都是实验没有正式推广,大面积推广是在1990年以后。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
一般杂交水稻仅指由两个遗传背景相同的***系和恢复系杂交后形成的第一代杂交种。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系作为遗传工具。
谈谈杂交水稻的意义?杂交水稻的意义
1、杂交水稻的成功意味着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饥饿的困扰,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进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西方世界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做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2、袁隆平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的的培育成功,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通俗的说,杂交水稻的成功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3、杂交水稻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叶片面积系数要比常规水稻的大,穗比较多,光合作用比较强,制造的有机物自然也就多一些,稻谷产量得到很大提升。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