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灰霉病与轴褐病区别 灰霉病与轴褐病区别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904 次
灰霉病与轴褐病区别 灰霉病与轴褐病区别

灰霉病与轴褐病的区别

作为一名农业方面的专家,我深知灰霉病和轴褐病是常见的水果病害,它们都会对水果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灰霉病和轴褐病的病因、发病环境、症状等方面有所不同。

灰霉病和轴褐病的病因不同

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这种真菌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在水果上形成褐色的病斑,导致水果腐烂。而轴褐病则是由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通常在水果的创口或伤口进入,会在水果内部繁殖并形成褐色的病斑。

灰霉病和轴褐病的发病环境不同

灰霉病在潮湿和高温的环境下易于发生,尤其是在果实成熟期和采摘后的储存过程中。而轴褐病则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发生更为普遍,尤其是在果实采摘后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

灰霉病和轴褐病的症状不同

灰霉病的病斑通常呈现出褐色或黑色的颜色,表面有一层灰色的霉层覆盖。患病的水果会出现软化、腐烂等现象。而轴褐病的病斑则呈现出褐色或黑色,质地较硬,不易塌陷。患病的水果会出现水分流失、质地变硬等现象。

灰霉病与轴褐病区别的相关问题

1.灰霉病和轴褐病的病因分别是什么?

答: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轴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2.灰霉病和轴褐病的发病环境有何不同?

答:灰霉病在潮湿和高温的环境下易于发生,轴褐病则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发生更为普遍。

3.灰霉病和轴褐病的症状有何不同?

答:灰霉病的病斑呈现出褐色或黑色的颜色,表面有一层灰色的霉层覆盖,患病的水果会出现软化、腐烂等现象。轴褐病的病斑呈现出褐色或黑色,质地较硬,不易塌陷,患病的水果会出现水分流失、质地变硬等现象。

4.如何防治灰霉病和轴褐病?

答:灰霉病的防治可以采取控制环境湿度、加强通风、及时清除病害等措施。轴褐病的防治可以采取加强采后处理、控制环境温度、加强卫生管理等措施。

5.灰霉病和轴褐病对水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有何不同?

答:灰霉病会导致水果软化、腐烂,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质量。轴褐病则会导致水分流失、质地变硬等现象,也会对水果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

问答拓展:怎样区分葡萄的灰霉病和穗轴褐枯病分别用什么药好

葡萄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将要成熟的果实,也可侵染果梗、新梢与幼嫩叶片。花序、幼果感病,先在花梗和小果梗或穗轴上产生淡褐陪戚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变褐色并软腐,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鼠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空气干燥时,感病的花序、幼果逐渐失水、萎缩,后干枯脱落,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严重时,可整穗落光。
  新梢及幼叶感病,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多在靠近叶脉处发生,叶片上有时出现不太明显的轮纹,后期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也可出现灰色霉层。不充实的新掘乱悄梢在生长季节后期发病,皮部呈漂白色,有黑色菌核或形成孢子的灰色菌丝块。果实上浆后感病,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整个果实腐烂,并先在果皮裂缝处产生灰色孢子堆,后蔓延到整个果实,最后长出灰色霉层。有时在病部可产生黑色菌核或灰色的菌丝块。
葡萄穗轴褐枯病主要为害葡萄果穗幼判渣嫩的穗轴组织。发病初期,先在幼穗的分枝穗轴上产生褐色水浸状斑点,迅速扩展后致穗轴变褐坏死,果粒失水萎蔫或脱落。有时病部表面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病一般很少向主穗轴扩展,发病后期干枯的小穗轴易在分枝处被风折断脱落。幼小果粒染病仅在表皮上生直径2毫米圆形深褐色小斑,随果粒不断膨大,病斑表面呈疮痂状。果粒长到中等大小时,病痂脱落,果穗也萎缩干枯别于房枯病。
最明显的区别是前者果实感病后形成褐色凹陷病斑,后者果粒上形成突起的疮痂。具体用药参见百度百科,但不管用什么药,关键在于预防,在病害易发时期提前用药预防,或在病害初发时期人工摘除病穗、病叶、病果等并及时用药防治,连续喷2-3次。
参考百度百科:葡萄灰霉病
葡萄穗轴褐枯病

问答拓展:葡萄灰霉病有何特点?如何防治?

(1)灰霉病及其特点灰霉病是设施葡萄极容易发生的育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为灰霉菌(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其在潮湿冷凉的气候、空气流通不畅的条件下易发病。主要危害花穗。若花期天气连续阴雨,架面郁闭,常会导致花穗大量腐烂,造成葡萄严重减产。在果实成熟期若连续阴雨,防治不力,也会危害果穗。
灰霉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小果穗在发病初期被害部呈淡褐色水渍状,很快变暗褐色,整个果穗软腐,潮湿时会长出一层鼠灰色霉状物。空气干燥时,腐烂的病穗逐渐失水干缩,最后脱落。成熟期果实感病时,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的病斑,很快整个果实软腐,果梗变黑色,不久在病部长出黑色块状菌核。在新梢、叶片上感染时会产生淡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有时会出现不太明显的轮纹,病斑上也能长出鼠灰色霉层。导致葡萄灰霉病的灰葡萄孢并非葡萄的专性寄生(或特有)的病菌,它的寄主范围非常广,包括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白菜、许多豆类植物、苹果、梨等多种态敬旅栽培作物和野生植物。侵染叶片、果实、果柄等部位,引起灰霉病。灰葡萄孢还可以在溃疡斑、衰老组织、死亡组织上腐生帆凳。
病原菌越冬一般有两种形式,有些地区病原菌以秋季枝条上形成的菌核越冬,有些地区以菌丝在树皮和休眠芽越冬。越冬后的菌核和菌丝,在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被风、雨传播和分散作为侵染源。成熟期葡萄园中的灰葡萄孢分生孢子的数量最大。分生孢子在1~30℃均可以萌发(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8℃),但要求有90%以上的湿度或有水分存在。如有水分存在,叶片、枝条、果实上的花粉或分泌物会刺激和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在适宜温度(15~20℃)和满足水分要求(有水或90%以上湿度)条件下,侵入植物体需要15小时;如果温度比较低,完成侵入需要更多的时间。萌发后的菌丝,可以通过比较感病的葡萄品种的表皮,直接侵入。电镜观测表明,果实上无功能的气孔周围形成很多小的沟壑或裂缝,分生孢子萌发后的菌丝管就是通过这些沟壑或裂缝进入葡萄,使葡萄得病。如果有伤口存在,如虫害、白粉病、冰雹、鸟害等造成的伤口,会加速和促进葡萄灰霉病的侵染和发病。花期的后期,天气条件合适时,病菌还可以通过柱头或花柱侵入子房。这种侵入在当时不会造成任何症状,但果实成熟期会导致发病。
(2)灰霉病防治方法
①综合防治。避免疯长、避免郁闭和减少枝蔓上的枝条数量(增加通透性)、摘除果穗周围的叶片(增加通透性)、减少液态肥料喷淋,控制氮肥、控制徒长、防止架面与棚内郁闭,是预防此病的根本方法;冬春要认真做好清园工作,发病的病穗果要及时清理,以减少病源。不同品种对灰葡萄孢抗性不同。果穗的紧密度、果皮的厚度和解剖学特性、果皮上化学物质(花青素和酚类物质)的多少,决定了葡萄不同品种抗灰葡萄孢的敏感程度。葡萄产生植物应激类物质(如白藜芦醇等),这些物质的存在和浓度大小与葡萄品种对灰葡萄孢抗性程度有直接关系。鲜食葡萄中的红地球、玫瑰香,酿酒葡萄中的赛美容(SemillonBlanc)等品种较感灰霉病。
②药物防治。在花前和果实近成熟期喷药2~3次,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有效药剂还有有速克灵、农利灵、甲霜灵、多霉灵、多菌灵、施佳乐、施灰乐、菌萨、宝丽安、福美双等。要注意不同类型的药剂交替施用。日常用保护性杀菌剂,如50%福美双1000~1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5%异菌脲悬浮剂500倍液。发病后用内吸性杀菌剂,如50%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凯泽(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其对灰霉病有较好的治疗和保护作用,与其他治疗剂无交互抗性,持效时间长;22.2%戴挫霉乳油1000~1200倍液(或97%抑霉唑4000倍液),内吸性好,杀菌彻底;40%嘧霉胺800~1000倍液,对菌丝的侵入特别有效,防治成本低,对葡稿手萄安全。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自然资源》

问答拓展:葡萄种植户们注意啦,葡萄灰霉病要怎么防?

灰霉病是葡萄栽培中常发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由于病原菌灰葡萄孢喜低温潮湿的气候环境,露地栽培葡萄以花果期、浆果成熟期发病最重。若是在设施栽培的情况下,由于通风受限,此病更为猖獗,稍有不慎,它便会大量发生。

南方春季易遇阴雨寡照天,可为病害在设施中的发生流行创造了良好条件,常造成新芽枯坏、花穗腐烂,对葡萄的产量影响很大,不可不防。

葡萄灰霉病田间典型症状

新梢受害:病斑淡褐色,形状不固定,表面可产生较稀疏的鼠灰色霉状物。

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初期为淡褐色水浸状病斑,而后发展成深褐色的大斑,并伴有不规则轮纹,潮湿时表面可产生稀疏的灰色霉状物。

花穗、幼果受害:初期病部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扩展后呈褐色腐烂,腐烂组织表面产生灰色霉状物,后期病组织干缩,形成僵粒。虽然灰霉病也可侵染穗轴,但率先发病的部位为花器,有区别于镇兄稿穗轴褐枯病。

近成熟果实受害:多从果粒伤口处开始发生,形成褐色凹陷病斑,病果粒很快发展成褐色软腐状,病斑表面产生一层或一团鼠灰色的霉状物,后期病部有时可产生黑色块状菌核。

灰霉病在设施葡萄上的发病规律

①早春、低温多雨气候条件下,灰霉病开始侵染幼芽、幼叶和新梢,使枝条枯死。

②葡萄花期是灰霉病主要发生期,感病的花容易脱落影响坐果,并未后期的爆发埋下伏笔。

③尘竖葡萄果实着色至成熟阶段如遇连续阴雨也会出现灰霉病发病高峰造成裂果烂果,特别是果皮薄的品种或带伤口的,发生情况偏重。

④低温、潮湿、寡照、伤口、病原基数等,是灰霉病流行和爆发的催化因素。

葡萄灰霉病的综合防控

农业防治:休园期彻底清除葡萄病枝、烂果等病残体,并集中销毁,以减少初侵染源;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生长期淋喷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来提升树体抗病能力;生长期对已发病的叶片、花序等彻底剪除,带离园区处理、淋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还有助于葡萄迅速恢复树势,有利于葡萄的健康生长,也可以叶面喷施1-2次海精灵叶面肥,一定要在展叶后喷施。

生态防治:通过起垄栽培、地膜覆盖等栽培等调控湿度,破坏发病条件;通风透光,合理疏穗疏果、清除脱落花帽等,减少侵染的发生。

药剂防治御孝:在做好休园期果园管理的基础上,抓住花前这一关键防治节点,药剂可选择异菌脲、腐霉利、咯菌腈等,发病初期嘧霉胺+啶酰菌胺。为防止棚内湿度过高,坐果后也可用药液浸果穗,还可在傍晚用腐霉利烟剂闭棚熏蒸,兼有降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