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紫薇白粉病介绍

2024-07-0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132 次
紫薇白粉病介绍

紫薇白粉病是紫薇科植物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由白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害的发生会导致紫薇树的叶片出现白色粉末状的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脱落,影响紫薇树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以下是一些高清的紫薇白粉病图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种病害:

这张图片展示了紫薇白粉病在紫薇树叶片上的表现,可以看到叶片表面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状物质,这就是白粉菌的菌丝和孢子。

这张图片展示了紫薇白粉病在紫薇树枝干上的表现,可以看到枝干表面也出现了白色粉末状的物质,这就是病害在枝干上的病斑。

这张图片展示了紫薇白粉病在紫薇花朵上的表现,可以看到花朵表面也出现了白色粉末状的物质,这会影响花朵的观赏价值。

为了防治紫薇白粉病,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紫薇树的通风和透光性,避免湿度过高。
  • 及时清理落叶和病叶,减少病害的传播。
  • 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控制病害的发生。

通过认真观察和及时防治,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紫薇白粉病的发生,保护紫薇树的健康和美观。

相关拓展:

问:紫薇白粉病

紫薇白粉病为紫薇上常见病害,局部地区受害较重。

症状紫薇白粉病在叶嫩梢和花蕾上发生。春夏季嫩梢、叶感病后扭曲变形,上覆一层白粉。叶开展后即可感病,叶上病斑圆形,上覆白粉。严重时也可连成一片。病叶提前脱落,影响生长。花受侵染后,表面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失去观赏价值。

病原为南方钩丝壳菌(UncinulaaustrolianaMcalp.),属核菌纲、白粉菌目。在叶两面着生。

传染途径紫薇白粉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病害一般在5月份开始发生,6月份趋于严重,7-8月份天气炎热时停止或较轻,9-10月份又可再度病重。下部萌生的枝叶感病要重,场地湿冷、闷热、通风透光不良时病重。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紫薇萌生力强,重病的成树可于冬季剪除所有当年生的枝条,清除病落叶,病梢,可以减轻侵染。家庭盆栽紫薇应及时摘除病叶,并将盆花放置在通风透光处。

2、药剂防治可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锈宁4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于5月中旬起,每隔10天喷1次,共喷3-4次。

问:紫薇白粉病是什么?

紫薇白粉病分布包头、北京、西安、重庆、武汉、南京、无锡、南昌和昆明等地。该病使植株生长不良,嫩叶皱缩,提早落叶,乃至不能正常开花,影响观赏效果。

症状

主要发生在新梢、嫩叶、花器等部位。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小白粉点,以后粉斑扩展连片,整个叶片上布满白色霉层。使叶片皱缩、新梢扭曲,影响紫薇正常生长。

病原

UncinulaaustralianaM.属子囊菌亚门钩丝壳属南方钩丝壳菌真菌。子囊壳近圆形,暗褐色,有附属丝。子囊卵圆形,无色,基部有短柄。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无性世代为Oidiumsp.,其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杈。分生孢子椭圆形,串生,单胞,无色。此外还有Erysiphelagerstromiae、Uncinuliellaaustraliana病菌。

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或子囊壳在病株上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升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为害。一般5~6月和9~10月份发病重。夏季的炎热温度病情下降或停止。分生孢子5~30℃均可萌发,但最适温度为25℃。深秋叶落,病菌进入休眠期。

防治方法

见月季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