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的白粉病物理质 黄瓜 白粉病
病原菌
黄瓜白粉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真菌,叫做白粉菌。白粉菌的孢子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和工具等途径传播。一旦黄瓜叶片受到伤害或环境条件不利,白粉菌就会侵入黄瓜的叶片,形成白色粉末状的斑点。
病害症状
黄瓜白粉病的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瓜叶片出现白色粉末状的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直到整个叶片被覆盖。严重时,黄瓜的叶片会变黄、干枯,影响黄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具有抗白粉病性的黄瓜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 保持通风:黄瓜生长过程中要保持通风,避免叶片长时间潮湿,有利于减少白粉菌的繁殖。
- 及时清除病叶:发现黄瓜叶片出现白色粉末状的斑点时,要及时清除病叶,避免白粉菌继续繁殖。
- 使用药剂:可以使用有效的杀菌剂对黄瓜进行喷洒,防止白粉病的发生。
黄瓜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但是通过选择抗病品种、保持通风、及时清除病叶和使用药剂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相关拓展:
问:怎样防治黄瓜白粉病?
可用氟环唑。
氟环唑,制剂SC、SE。作用机理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适宜作物小麦、大麦、水稻、甜菜、油菜、豆科作物、蔬菜、葡萄和苹果等。对作物安全性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本品是三唑类除菌剂,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如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并能防治糖用甜菜、花生、油菜、草坪、咖啡、水稻及果树等病害。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
作用特点及用途:氟环唑是一种内吸性三唑类除菌剂,其活性成分氟环唑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并且氟环唑分子对一种真菌酶(有强力亲和性,与已知的除菌剂相比,能更有效抑制病菌原真菌。氟环唑可提高作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这是氟环唑在所有三唑类产品中独一无二的特性。对香蕉、葱蒜、斤菜、菜豆、瓜类、芦笋、花生、甜菜等作物上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以及葡萄上的白腐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防效。
本品内吸性强,可迅速被植株吸收并传导至感病部位,使病害侵染立即停止,局部施药防治彻底。
持效期极佳,如在谷物上的抑菌作用可达40天以上,卓越的持留效果,降低了用药次数及劳力成本。
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提高作物自身生化抗病性,使作物本身的抗病性大大增强。
使叶色更绿,从而保证作物光合作用最大化,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
氟环唑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病害如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能防治糖用甜菜、花生、油菜、草坪、咖啡、水稻及果树等中的病害。其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使用剂量通常为75至125克有效成分/公顷,喷雾处理。剂型:12.5%氟环唑SC,7.5%氟环唑乳油。
氟环唑,在添加水平为0.01、0.1和2毫克/千克(小麦籽粒和土壤)和0.01、0.1和10毫克/千克(小麦植株)下,氟环唑的回收率为82%至93%,相对标准偏差为3.0%至9.7%.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定量限均为0.01毫克/千克。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至8.4和10至30天。当以有效成分112.5克/公顷的剂量施药2次、采收间隔期为21天时,小麦籽粒中氟环唑的残留量为<0.05毫克/千克,低于我国制定的小麦中氟环唑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05毫克/千克)。
问:黄瓜白粉病用什么药
黄瓜白粉病可以用唑菌酯。
唑菌酯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开发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其杀菌活性高、与环境相容性好。该药剂为真菌线粒体的呼吸抑制剂,既能抑制菌丝生长又能抑制孢子萌发,对半知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唑菌酯除了对黄瓜白粉病具有作用外,还对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锈病、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油菜菌核病、黄瓜枯萎病、黄瓜黑星病、黄瓜炭疽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白粉病、番茄灰霉病等多种菌害均有良好的防效。
扩展资料:
黄瓜白粉病防治措施:
(1)栽培抗病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栽培上可选择叶片厚实的品种。
(2)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在阳光下晒种2-3天天,以杀灭表皮杂菌,随后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温度下降至常温后继续浸种4-6小时再做消毒处理,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随时保持土壤湿润,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壮瓜蒂灵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输送量,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瓜体快速发育。
(4)物理防治: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洒药剂加新高脂膜形成保护膜,隔离病源菌,防止病菌借风雨再次传播感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粉病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