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瓜白粉病如何控 葫芦瓜得了白粉病
葫芦瓜是夏季常见的蔬菜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白粉病的侵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那么,我们该如何控制葫芦瓜白粉病呢?
1.选用抗病品种
在种植葫芦瓜时,应选择抗病品种。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抗白粉病的葫芦瓜品种,如“鼎盛”、“翠玉”等。这些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减少白粉病的发生率。
2.加强田间管理
葫芦瓜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田间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通风透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 控制湿度:在雨季或高湿度时,及时排水,减少水分积聚。
- 清除病叶:发现病叶应及时清除并销毁,避免病菌扩散。
- 施肥合理:适量施肥,避免肥料过量导致病害加剧。
3.使用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一种有效的防治葫芦瓜白粉病的方法。生物制剂不仅能够杀灭白粉病菌,还能够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常见的生物制剂有“双孢菌素”、“枯草芽孢杆菌”等。
4.使用化学药剂
当葫芦瓜白粉病已经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时,可以考虑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合适的药剂: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剂。
- 按照说明使用:按照药剂说明使用,不要超量使用。
- 避免药害:在使用药剂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避免药害。
- 遵守安全期:在使用药剂时,必须遵守安全期,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控制葫芦瓜白粉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使用生物制剂和化学药剂等。只有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葫芦瓜白粉病的发生。
相关拓展:
西葫芦白粉病释义:
白粉病为小西葫芦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各地均有发生,春秋两季发生最普遍,发病率30%―l00%,对产量有明显影响,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此病除为害小西葫芦外,还为害黄瓜、南瓜、冬瓜、丝瓜、甜瓜等多种瓜类作物。问:西葫芦白粉病要怎样提前防治?求有经验的的给予一些建议,谢谢了
西葫芦白粉病开放分类:植物、自然、蔬菜、栽培管理、农做物
西葫芦白粉病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叶片发病重,叶柄和茎次之。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叶正面多,其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
防治:
①大棚扣膜时最好采用质量较好的无滴膜。严禁采用半无滴膜和有滴膜,以减少棚内的相对湿度。
②西葫芦银粉病以物理防治为主。控制棚内湿度,早放风,晚排风,排出棚内湿气。喷一些叶面肥如“益微”,也可使植株健壮,减少银粉病的发生。
③西葫芦白粉病以化学防治为主。发病初喷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200倍液。
问:西葫芦白粉病打什么药好?
病虫害都有可能一、白粉病 1.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及幼茎上产生近圆形小粉斑,叶正面多,以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晰的连片白粉,严重的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色的菌斑上生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后小粒点变黑。 2.防治方法:①注意田间通风透光,保持田间清洁,发病初期及时摘病叶、老叶;禁止大水漫灌。②常用有效药为: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于发病前期和发病初期在中午前均匀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二、霜霉病 1.霜霉病是瓜类作物普遍发生而危害严重的病害,常在叶片上发病。苗期发病时,开始退绿变黄,最后枯死。成株叶片发病,初期呈水浸状***小斑点,后发展成多角形,后期病斑边缘黄绿色,干枯时易破。在高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黄褐色枯萎,故又称“跑马干”。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青丰”西葫芦。并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温度,降低湿度,控制发病。②百菌清烟雾剂熏治,每次每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250克,分堆放置,均匀放在保护地内,点燃后闷棚,一般是傍晚开始,次日早晨结束。这种方法可在发病初期使用。③药剂防治,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喷施。7?10天喷1次,交替用药。 三、病毒病 1.发病时叶片上有深绿色病斑,重病株上部叶片畸形,呈鸡爪状。植株矮化,叶片变小。后期叶片黄枯或死亡。病株结瓜少或不结瓜,瓜面呈瘤状突起或畸形。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如早青一代、奇山2号、潍早一号等较耐病。②定植后,喷施2000倍液速灭杀丁等药剂防治蚜虫,尤其要注意消灭越冬菠菜、芹菜上的蚜虫,以减少病毒侵染来源。③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喷1次,连喷3次。 虫害 一、白粉虱 1.白粉虱又名小白蛾,成虫或若虫群居叶背面吸食汁液。成虫有趋嫩性,一般多集中栖息在上部嫩叶,被害叶片干枯。白粉虱分泌蜜露落在叶面及果实表面,诱发煤污病,妨碍叶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致叶片萎蔫,导致植株枯死。白粉虱还能传播病毒病。 2.防治措施:①育苗前,彻底熏杀育苗温室内的残余虫口,铲除杂草残株,通风口安装纱窗,杜绝虫源迁移,培育无虫苗。②利用白粉虱对***有强烈趋向性的特点,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将黄板悬挂在温室内,上涂机油,置于行间植株的上方,诱杀成虫。③在白粉虱低密度时及早喷药,每星期1次,连续3次。可选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 二、潜叶蝇 1.潜叶蝇又名潜蝇。幼虫潜食叶肉成一条条虫道,被害处仅留上下表皮。虫道内有黑色虫粪。严重时被害叶萎蔫枯死,影响产量。 2.防治措施:①采收后,清除植株残体沤肥或烧毁,深耕冬灌,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农家肥要充分腐熟,以免招引种蝇产卵。③产卵盛期和孵化初期是药剂防治适期,应及时喷药。可采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等。另外,在成虫盛发期喷洒1%灭虫灵乳油2000?3000倍液。 三、红蜘蛛 1.红蜘蛛成、幼虫群居在叶背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表面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会使整株叶片枯黄。 2.防治措施:①首先要及时清除温室及其周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虫源。②药剂防治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2000倍液,或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重点喷嫩叶背面及茎端,连喷3次。
问:最大黄瓜品种排行
1、中农8号
中农8号:中国农科院蔬卉研究所育成的华北型黄瓜一代***。
品种优势:植株长势强,分枝较多,主侧蔓结瓜,抗抗霜霉病、白粉病、黄瓜花叶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多种病虫害。适宜春秋露地栽培。
2、中农106号
品种优势:中农106号黄瓜复合抗病强,抗多种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角斑病、枯萎病,耐热性和耐湿性突出,品质优良,丰产性好,是新一代露地黄瓜更新换代新品种。
3、园丰元6号青瓜
园丰元6号青瓜:山西夏县园丰元蔬菜研究所生产,一代***。
品种优势:中早熟,长势强,主侧蔓结瓜,雌花率高,瓜条直顺,深绿色,有光泽,瓜长35厘米,白刺,刺瘤较密,瓜把短,品质优良,产量高,亩产5000公斤。适宜春、夏、秋种植。
4、早青二号
早青二号: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华南型黄瓜一代***。
品种优势:这类品种的黄瓜,生长势强,主蔓结瓜,雌花多。瓜圆筒形,皮色深绿,瓜长21厘米,适合销往港澳地区,耐低温,抗枯萎病、疫病和炭疽病,耐霜霉病和白粉病。播种至初收53天。适宜春秋季栽培。
5、津春四号青瓜
津春四号青瓜: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的华北型黄瓜一代***。
品种优势:这类品种的黄瓜,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主蔓结瓜,较早熟,长势中等,瓜长棒形,瓜长35厘米。适宜春秋露地栽培。
6、盛冬8号
盛冬8号为全雌油亮型黄瓜新品种。
品种特点:
生长势强,植株紧凑,主蔓结瓜,一叶一瓜,第一雌花着生在3-5节,把短、刺密,瘤适中,瓜条顺直,瓜色深绿油亮,果肉淡绿,瓜长35cm左右,单果重200g左右,无黄筋,抗病性强,耐低温、弱光,连续结瓜能力强,商品性佳,产量高,是冬暖大棚及早春冷棚栽培的优良品种。
7、津冬科润99
品种特点:
该品种的黄瓜植株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主蔓结瓜为主,品种适应性强,瓜码密,连续结瓜能力强,总产量高,商品性突出,短把密刺,瓜条顺直,腰瓜长35cm左右。抗病能力较强,适宜早春、秋延温室及春秋大棚栽培。
8、津优616
这是一种越夏黄瓜,可直播,不需要嫁接。
品种优势: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等,主蔓结瓜为主,瓜码较密,回头瓜多,瓜条生长速度快。腰瓜长35cm左右,畸形瓜率低。单瓜重200g左右,质脆味甜,品质好、商品性佳。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
9、粤秀一号
粤秀一号:华北型黄瓜一代***,主蔓结瓜,雌株率达65%,瓜棒形,长33厘米。
品种优势:早熟,耐低温,较抗枯萎病、炭疽病、耐疫病和霜霉病,适宜春秋露地栽培。
10、宏达佳玉(203)
该品种的黄瓜,长江流域一般1月至4月上旬育苗,2月至5月上旬定植。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