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参别名叫什么种植技术要点有哪些
元参别名叫什么种植技术要点有哪些?
元参,又称为甘草参,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常用于治疗肺病、消化系统**、****等。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不断加深,元参的种植技术也越来越重要。以下是元参种植技术的要点:
1.土壤要求
元参适合在沙质壤土或者黑土中生长,土壤pH值应在6.5-7.5之间,土层深度要求在30厘米以上。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并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
2.水分管理
元参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种植期间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长时间积水。在干旱季节要适量灌溉,以保持土壤湿润度。
3.温度和光照管理
元参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较高,适合生长的温度为15-25℃,日照时间应在12小时以上。在生长期间,应注意保持温度和光照的稳定,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4.病虫害防治
元参易受到白粉病、灰霉病、根腐病等病虫害的侵袭。在种植期间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可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
5.收获和贮存
元参的收获时间一般为生长期结束后的10-15天,应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收获后的元参应进行清洗、晾干和贮存,贮存条件要求阴凉、干燥、通风。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1.元参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元参有清热解毒、补气养血、润肺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病、消化系统**、****等。
2.元参的价格是多少?
元参的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品质、地区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在每斤50-100元之间。
3.元参的种植难度如何?
元参的种植难度较高,需要注意土壤要求、水分管理、温度和光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4.元参种植的收益如何?
元参的种植收益受到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影响,一般每亩产量在200-300公斤之间,收益在5000-元之间。
5.元参的副作用有哪些?
元参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口干、口苦、恶心等症状,长期大量使用还可能对肝脏产生影响。
百科知识:
甘草参
甘草参,又名元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豆科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甘草参具有清热解毒、补气养血、润肺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病、消化系统**、****等。甘草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皂苷、黄酮类、甘露醇等。
参考来源:
1.《中药材种植技术》
2.《中药材生产技术手册》
3.《中草药栽培技术》
问答拓展:元参别名叫什么
1、元参的别名是浙玄参、羊角参、黑参、乌元参。2、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主产于浙江、四川、湖北等地。型陪性微寒。无毒。正禀北方水气。兼得春阳之和以生。可升可降。阴也。恶黄、干姜、茴香、山萸。反藜芦。勿犯铜铁。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目涩颤乎昏花、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卜洞蠢毒。
问答拓展:元参和须元参是同一物吗
元参和须元参是同一种植物。
味苦咸,性微寒,无毒,元参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主要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等功效,元参能入血分而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常配生地、丹皮等同用,如营血汤。
元参还有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温热病发斑,热毒盛之咽痛、目赤、耳肿等症。常配麦冬、生地、黄芩、连翘等同用,治疗咽喉肿痛和白喉有良效。
元参还能养阴生津,用于热病伤津,常配麦冬、生地等同用;元参的功效与作用还有消散郁结之痰火,用治疗痰火结核、瘰疬等症。
元参又叫浙玄参、黑参、乌元参,是一种中药材,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竹林、溪旁、丛林及高草丛中。
问答拓展:玄参有哪些特征?
(庞阿土)
玄参(ScrophularianingpoensisHemsl.)别名浙玄参、元参、乌玄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主产浙江省磐安、东阳、仙居、桐乡、缙云等县。栽培历史悠久,故有浙玄参之称。四川、陕西、贵州、江苏、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均有栽培。以根入药。据分析玄参含生物碱、醣类、甾醇、氨基酸、脂肪酸以及微量挥发油、朗萝卜素等。经药理试验证实玄参有镇静、降压、解热、镇肆强心、扩张血管等作用。性微寒,味苦。有滋阴降火、润燥生津、解毒利咽等功效。主治烦渴热病、咽喉肿痛、**诸症。
一、形态特征
图14—50玄参形态图
1.植株2.花序3.根
二、生物学特性
玄参系深根植物。地上部生长期为3—11月,有效积温为5885℃,降水量为1276mm。3月中、下旬平均气温12—13.6℃开始出苗,尔后植株生长速度是随着气温升高而逐渐加快,当月平均气温20—27℃时茎叶生长发育较快,在地上部生长发育高峰之后,根部生长才逐步加快。8—9月气温21—26℃为根部生长发育最适时期,根部明显增粗增重。在这时期内如水分供应充分,根部生长更快,产量亦高;倘若天气干旱又不及时抗旱产量下降。10月后气温逐渐下降,植株生长速度缓慢,直至11月地上部枯萎。
玄参系深根性植物,喜温和湿润。茎叶能经受轻霜。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南北方都可生长。积水易造成根部腐烂而减产。
三、栽培技术
(一)种类
玄参品种以地区可分为浙玄参、川玄参ScrophulariakakudensisFranch.,主产于彭县、绵竹、永川、达县、涪陵等地;北玄参ScrophulariabuergerianaMiq.,分布于辽宁、吉林等省,有少量栽培;华北玄参SerophuiariamoellendorffiiMaxim.分布在河北等地,系野生。
上述四种玄参,以浙玄参根粗壮肥大,产量高、品质佳(表14—55)。
表14—55浙玄参与北玄参主要性状的区别
(二)选地与整地
玄参在平原、丘陵以及低山地坡均可栽培,以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为佳。土壤过于粘重、易积水的地块,植株生长差,根部容易引起腐烂,故不宜种植。同时应避免与上一年种过白术等药材轮作,以减少病害发生。
玄参系深根植物,在前作收获后,深翻土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厩肥300kg以上,适当增施磷、钾肥。先把肥料铺于面上,然后翻入土中。经精耕细作再作畦,畦宽120—140cm,畦高20—25cm,沟宽26—30cm。北方通常根据地势的高低做成等高的土垄,按行距40—50cm定植。
玄参生长期为220—240天,除在翻地时施入基肥外,在子芽(根芽)栽种时应施焦泥灰每亩1500kg,饼肥50—100kg。齐苗后每亩施人粪**1000kg;苗高30cm左右时每亩追施人粪**1500kg或硫酸铵10kg,掺水施,促使植株旺长;7月上、中旬以施磷、钾肥为主,每亩施过磷酸钙50kg,草木灰250kg。
(三)繁殖方法
玄参主要用子芽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还有分株、扦插等方法,但在生产上一般不采用。
1.子芽繁殖
玄参栽种时期因地区和气候不同可分冬种和春种。南方各地采用冬种,于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种植为好。早种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产量高。栽种前再挑选无病、粗壮、洁白的子芽当作种用,按行距40—50cm,株距35—40cm开穴,穴深8—10cm,每穴放子芽一个,芽向上。北方地区因寒冷以春种为胡氏主,于2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种,其株行距可小于南方,种植方法与冬种相同。
2.种子繁殖
玄参播种可分秋播和春播。在长江以南各地宜采用秋播,幼苗于田间过冬,翌年返青后适当追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一年即可收获。北方各地冬季寒冷,宜在早春将种子播到阳畦中进行育苗,至5月中旬苗高5—6cm左右,即可定植,当年也能收获。种子繁殖根细瘦,产量低,质裤旅散量也差,故在生产上很少采用。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玄参幼苗出土后,要注意中耕除草。中耕不宜过深,以免伤根。从4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行3—4次。6月中旬以后植株生长茂盛,杂草不易生长,故不必再中耕除草。
2.培土
培土是玄参田间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栽培措施。可保护子芽,使白色子芽增多,芽瓣闭紧,同时减少开花芽、青芽、红芽,以提高子芽质量;有固定植株,防止倒伏的作用;有保湿抗旱和保肥作用。培土工作一般在6月中旬施肥后进行。
3.灌溉排水
玄参一般不需要灌溉。干旱须灌溉,使土壤保持湿润,以利生长。多雨而造成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可减少烂根。
4.打顶
南方各地在玄参开花后,应将植株顶部花序摘除,不使其开花结籽,使养分集中**根部的生长,促进根部膨大。但据北京打顶与不打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打顶对根的产量并无影响,故北方各地在大面积生产中不需要打顶。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玄参斑枯病
(SeptoriascrophulariaePeck.)
4月中旬开始发生,6—8月发病较重,直至10月止。植株下部叶片最先发病,逐渐蔓延全株。罹病初期,叶片出现紫褐色小点,后扩大呈多角形、圆形或不规则灰白色病斑,随后在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叶片密布病斑,病叶卷缩干枯。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发芽后侵染为害。防治方法:(1)玄参收获后,收集残株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2)实行轮作;(3)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4)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一次,续喷3—4次。
2.叶斑病
(Phyllostictasp.)
4月中旬开始发生,5—6月较重,7月后因气温升高病情逐渐减轻。发病初期,叶面出现紫褐小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圆形,边缘有紫褐色宽环,后呈棕褐色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或黄褐色小点,大多数病斑穿孔。防治方法同斑枯病。
3.白绢病
(SclerotiumrolfsiiSacc.)
又名“白糖烂”,为害根部。4月下旬发生,7—8月为害严重,直至9月。发病初期地上部不表现症状,随着温湿度升高,根部内的菌丝穿出土表,最后在株旁土面先后形成乳白色、米**、茶褐色、似油菜籽状的菌核。被害后根部腐烂,植株枯死。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2)拔除病株,在病穴内用石灰水消毒;(3)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病力;(4)选用无病子芽;(5)用哈茨木霉进行生物防治。
4.棉红蜘蛛
(TetranycbustelariusL.)
该虫一年发生10—20代。6月开始发生为害,7—8月高温干旱季节为害严重。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受害,逐渐向上蔓延,被害后叶片出现黄白小斑点,后变红紫色焦斑,扩展后全叶黄化失绿,最后叶片变褐色干枯脱落。防治方法:清除田间杂草,消灭越冬虫口;发生初期喷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20%双甲脒1000倍液喷雾;忌和棉花连茬或作邻作物。
5.蜗牛
(BradybaenaraoidaBenson.)
3月中旬开始为害,4—5月为害较重。一般在清晨或傍晚可见。蜗牛舐食玄参嫩叶成许多小孔,并能咬断嫩茎,影响植株生长。一年发生一代,以成龄蜗牛或幼体在枯枝落叶、浅土裂缝里越冬。防治方法:(1)清晨进行人工捕杀;(2)5月间蜗牛产卵盛期,及时中耕除草,消灭卵粒;(3)清除地面杂草;(4)喷洒1%石灰水。
四、采收与加工
(一)留种
玄参以子芽进行繁殖。故在玄参收获时应严格挑选无病、健壮、白色、长3—4cm的子芽,从根茎(芦头)上掰下来留作繁殖材料。收获后的子芽在室内摊放1—2天,以免入坑后发热腐烂。以后在室外选择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坑贮藏,坑深30—40cm,北方可深些。坑的长宽以操作方便为宜,也可视种芽多少而定。坑底先铺稻草,再将种芽放入坑中,厚35—40cm,堆成馒头形,上盖土7—8cm,以后根据气温下降情况逐渐加土或盖稻草,以防种芽受冻而造成损失。一般每坑100—150kg。坑的四周要开排水沟。贮藏期间要勤检查,发现霉烂、发芽、发根须及时翻坑,剔除烂芽或变质芽。
(二)采收
玄参茎叶枯萎时收获。采收过迟因根萌芽而空虚,影响药用质量,采收时先挖松玄参根际泥土,然后将玄参挖起。剪去茎叶,取下芽头,切下根部进行加工。
(三)加工
玄参根收后摊放在晒场上晒4—6天,要经常翻动,使根部受热均匀,每天晚上用物盖好,免遭霜冻,若受冻后会使根部空心,影响药用质量。硒到半干状态时,修剪芦头和须根,再堆积4—5天后再晒。在堆积过程中,一则使根内部水分外渗,二则能促使内部肉质逐渐转黑。经过反复堆晒,约经40—50天即可达到八成干。这时根部肉质部分仍有白色需继续堆晒,直至黑色。如遇天雨,也可上灶烘,开始火力不宜过猛,温度控制在40—50℃。但必须将根晒至4—5成干方可用人工烘,否则易造成空泡,降低药用质量。一般亩产干货150—200kg,高的可达250kg以上。
产品规格
根肥大、皮细、外表灰白色、内部黑色、干燥不油、无芦头者为佳。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