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唑醇治苹果锈病吗 乙唑醇有毒吗
乙唑醇治苹果锈病吗?
作为农业方面的专家,我深知苹果锈病对果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因此对于治疗苹果锈病的方法也做了深入研究。乙唑醇作为一种新型杀菌剂,在治疗苹果锈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是否适合使用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乙唑醇的优势
乙唑醇作为一种新型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等优势。具体来说,乙唑醇可以防治多种果树病害,包括苹果锈病、炭疽病、褐斑病等。而且,乙唑醇的药效持久,可以在果树上形成保护膜,从而有效地延长防治期。乙唑醇对果树的生长和果实品质没有不良影响,对环境也没有污染。
乙唑醇的适用情况
乙唑醇作为一种新型杀菌剂,适用于防治多种果树病害,但是在具体使用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果树品种
乙唑醇适用于苹果、梨、桃、杏、李等果树品种,但是对柑橘、柿子等品种则不适用。
2.防治时机
乙唑醇适用于果树的生长期和果实成熟期,特别是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防治效果更佳。
3.使用方法
乙唑醇可以通过喷雾、涂抹等方式施用,但是具体使用方法需要根据不同果树品种和病害情况进行调整。
乙唑醇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乙唑醇防治苹果锈病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喷药浓度
乙唑醇的喷药浓度需要根据不同果树品种和病害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控制在500倍左右。
2.喷药时间
乙唑醇的喷药时间需要在病害初期进行,一般建议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进行喷药。
3.喷药频次
乙唑醇的喷药频次需要根据不同果树品种和病害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每7-10天进行一次喷药。
拓展问题
1.苹果锈病有哪些危害?
苹果锈病会导致果实变形、减产、品质下降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果实腐烂、整株死亡等情况。
2.苹果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苹果锈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合理施肥、病害监测、清除病株、喷洒杀菌剂等。
3.乙唑醇与其他杀菌剂相比有哪些优势?
乙唑醇与传统杀菌剂相比具有药效持久、安全环保等优势,而且可以防治多种果树病害。
4.乙唑醇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乙唑醇的使用注意事项包括喷药浓度、喷药时间、喷药频次等方面。
5.乙唑醇的使用对果实品质有影响吗?
乙唑醇的使用对果实品质没有不良影响。
相关拓展:
问:已唑醇主要治什么病?
己唑醇歼段胡有效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尤其是对担子菌和燃兆子囊纲引走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里病.褐斑病氏拦等有优异的保护和铲除作用,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防治。问:已唑醇是什么农药,已唑醇可以打花生吗
已唑醇是三唑类杀菌剂,对于由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所引发的病害,尤其是担子菌纲、子囊菌纲所引发的病害具有良好的兆信保护和治疗效果。已唑悔谈醇具有内吸、保护与治疗活性,可破坏、阻止病菌合成麦角甾醇(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导致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直至死亡。
一、已唑醇是什么农药
1、该药物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可有效防治由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所引发的病害,尤其对于担子菌纲、子囊菌纲所引发的病害(比如锈病、褐斑病、炭疽病、白粉病、黑星病)具有优异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也比较好。
2、该药物的适用作物为花生、葡萄、香蕉、苹果、蔬菜(瓜果、辣椒等)、咖啡、观赏植物、禾谷类作物等,使用剂量合理时对环境与作物较安全,但部分情况下会对某些苹果品种造成药害。
3、该药物具有内吸、保护及治疗活性,作用机制为破坏、阻止病菌合成麦角甾醇(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使得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直至死亡。
二、已唑醇可以打花生吗
已唑醇可以对花生使用,也可以对其他作物使用,其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防治花生褐斑病,每公顷土地用己唑醇(20-50克有效成分)兑水稀释,做喷雾处理。
2、防治苹果黑星病、苹果白粉病、葡萄白粉病,用10-20毫克/升己唑醇药液进行茎叶喷雾。
3、防治咖啡锈病,用20-50毫克/升己唑醇药液(有效成分浓度)进行茎叶喷雾。
4、防治桃树褐腐病,喷施5%己唑醇悬浮剂800-1000倍液。
5、防碧猜碰治梨树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喷施5%己唑醇悬浮剂1000-1500倍液。
6、防治葡萄白粉病及黑腐病,用15-20毫克/升己唑醇药液(有效成分浓度)进行茎叶喷雾。
问:苹果树锈病的防治方法
病的预防和防治、12.5%烯唑醇2000倍液。应注意在雨前喷药、龙柏等寄生树木:1、彻底伐掉果园周围5000米范围内的桧柏、选栽抗病品种,加强植株抗病管理。
2,应在苹果树展叶时,往中间寄主树木上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
3、苹果开花前和落花后,对苹果树喷2-3次25%三唑酮1500倍液,或40%福星8000倍液。如不能伐除,以防止各孢子萌发,减少侵染菌源
问:已唑醇百分之五的含量200克陪多少水?
你说的已唑醇,如指己唑醇,并没有规定兑水比例。己唑醇,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14H17Cl2N3O,为白色粉末。
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用机理
属三唑类杀菌剂,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掉。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
防治对象
有效地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尤其是对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褐斑病、炭且病等有优异的保护和铲除作用。对稻纹枯病有良好防效。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果树如苹果、葡萄、香蕉,蔬菜(瓜果、辣椒等),花生,咖啡,禾谷类作物和观赏植物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环境、作物安全,但有时对某些苹果品种有药害。
使用方法
茎叶喷雾,使用剂量通常为15至250克有效成分/公顷。以10至2毫克有效成分/升喷雾,能有效地防治苹果白粉病,苹果黑星病,葡萄白粉病;以20至50毫克有效成分/L喷雾,可有效防治咖啡锈病或以30克有效成分/公顷防治咖啡锈病,效果优于三唑酮[250克有效成分/公顷];以20至50克有效成分/公顷可防治花生褐斑病;以15至20毫克有效成分/升可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黑腐病。
己唑醇在稻上的作用
1、稻病害防治
(1)己唑醇可以有效防治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
(2)如果是预防,每亩地使用10至13g的30%己唑醇悬浮剂兑水稀释喷雾。如果是治疗,每亩地使用15至20g的30%己唑醇悬浮剂兑水稀释喷雾。
(3)每季稻的使用次数不宜超过3次。
2、其他作用
稻顶端的颖花先开花受精,并且在受精后种子胚胎形成过程中会产生赤霉素等生长激素,促进稻体内的养分向种子运输,导致其他籽粒无法得到足够的养分。而在稻破口期以及齐穗期时,如果使用己唑醇,可以减弱稻顶端籽粒争夺养分的优势,从而保证其他籽粒能够顺利灌浆,最终达到稻产量增加的目的。
己唑醇的使用方法
1、使用作物范围
该药物可以用于苹果、葡萄、香蕉、蔬菜、花生、咖啡、禾谷类作物和观赏植物。
2、病害防治范围
可以有效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比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褐斑病、炭且病等。
3、使用方法
(1)枣树:每亩地使用3至5g己唑醇兑水稀释喷雾,可以有效防治炭且病、黑点病、锈病、斑点病、斑点落叶病。
(2)葡萄:叶面喷施己唑醇15至20ppm溶液,可以防治白粉病、黑腐病。
(3)梨树:叶面喷施己唑醇33至50ppm溶液,可以防治黑星病。
(4)稻:每亩地使用3至5g的己唑醇兑水稀释喷雾,可以防治纹枯病。
(5)芹菜、西红柿:病发初期的时候,使用己唑醇2000倍液喷雾,可以防治黑星病、黑斑病、锈病、轮纹炭且病。
(6)咖啡:每亩地使用2g己唑醇兑水稀释喷雾,可以防治咖啡锈病。
(7)花生:每亩地使用1.3至3.3g己唑醇兑水稀释喷雾,可以防治花生褐斑病。
问: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哪个治疗山药的斑点落叶病效果好点?
戊唑醇好。
戊唑醇,是高效广谱内吸性除菌剂,它同时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除了能够防治多种真菌病害,还能够调节作物生长,主要用于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等作物,防治小麦白粉病、黑穗病,花生褐斑病、轮斑病,葡萄白粉病、灰霉病,香蕉叶斑病等。被广泛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以及与当下更胜一筹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李亏酸酯类除菌剂进行复配使用,都有不错的防治效果
戊唑醇和其他三唑类除菌剂一样,是一种麦角甾醇抑制剂,通过抑制麦角甾醇中间体的氧化脱甲基反应,影响病菌细胞内细胞膜的形成,从而达到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达到除灭病菌的目的。生化机制研究表明,与传统的三唑类除菌剂相比,戊唑醇还存在其他作用位点,所以戊唑醇的除菌谱更宽,对病害的防治也更彻底,这也是它在三唑类除菌剂中更引人注意的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戊唑醇的相关登记共有775个,其中原药登记49个,制剂单剂登记324个,主要包括25%的水乳剂、43%的悬浮剂、80%的水分散粒剂、6%的悬浮种衣剂等,制剂混剂登记402个,主要包括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丙森锌、福美双等的混剂产品。
2、产品特点
(1)除菌谱广,持效期长。戊唑醇对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等引起的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广泛用于防治立古病、炭某病、纹古病、全蚀病、根腐病、蔓古病、黑星病、褐斑病、菌核病、赤霉病、黑穗病、丝黑穗病、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灰霉病等几十种病害。主要用来防治小麦、水稻、玉米、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
戊唑醇被作物吸收后,能长时间的存留在植物体内,可以起到持续除灭病菌的作用。用于茎叶喷雾,持效期15至20天;用作种子处理,持效期可达80天以上;用于土壤处理,可达100天以上。
(2)内吸性好,同时具有保护和铲除作用。戊唑醇具有很好的内吸性,既可以用于喷雾,也可以用作种子处理。施药以后,有效成分能迅速被作物有生长力的部位吸收,并在组织中向生长顶端转移,进而传递到植株的任何部位。
由于戊唑醇是一种麦角甾醇抑制剂,从作用方式来看,它对病菌的表现为抑菌作用,不仅能够对未发病部位进行保护,使作物远离病菌侵染,而对于已经发病部位,通过抑制病害发展,起到一定的治疗和铲除作用。
(3)调节生长,混配性好。戊唑醇属于三唑类除菌剂,三唑类除菌剂除了具有除菌活性以外,都对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正常剂量下使用,能够起到抑制作物营养生长、促进作物生殖生长的作用,促进营养物质向果实输送,增加籽粒饱满度,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
戊唑醇除了拥有400多个混剂产品,还可以与咪鲜胺、百菌清、丙森锌、福美双、醚菌酯、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等几十种药剂混配,通过复配或混配,不仅能够减小药剂的抗性影响,还能起到扩大除菌谱、相互增效的作用,这也是目前戊唑醇主流的使用方法。
3、使用与注意事项
(1)使用方法。用于小麦拌种,可用2%戊唑醇种子处理剂10至20g/10kg种子;用于防治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白粉病、锈病、丝黑穗病、赤霉病、玉米大小斑病等,可用43%戊唑醇悬浮剂3000至4000倍液喷雾;用于防治苹果褐斑病、轮纹病、梨黑星病等,可用43%戊旅数唑醇悬浮剂3000至50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
(2)戊唑醇对作物的抑制作用。前面也提到,戊唑醇属三唑类除菌剂,这类除菌剂对作物的细胞分裂和哪镇神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幼苗期,这种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所以使用时,一定要按照推荐剂量,千万不要随意加大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以免造成拌种种子不能发芽、幼苗完全停止生长等现象,同时使用时也要避开作物的花期、幼果期等敏感期,在果实膨大期也需谨慎使用,以免造成药害。
(3)戊唑醇使用时,最好用于作物发病前预防或发病初期使用,并尽量与其他药剂复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戊唑醇在蔬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2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