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发生的条件温度 玉米锈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玉米锈病却给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玉米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的叶面上,会导致玉米的叶片出现大片黄斑和褐色条纹,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研究玉米锈病的发生条件和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锈病发生的温度条件
温度是影响玉米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玉米锈病的发生温度一般在20-30℃之间,其中以22-25℃为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当气温高于30℃或低于20℃时,锈菌的生长和繁殖速度都会受到影响,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温度还会影响锈菌的侵染速度和病害的严重程度。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锈菌可以快速侵染玉米叶片,形成大片的病斑,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温度,是预防玉米锈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玉米锈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具有抗锈病基因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玉米锈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当前,一些遗传改良的玉米品种已经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农民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合的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和光照,及时清除玉米田里的杂草和秸秆,可以降低玉米锈病的发生率。合理施肥和灌溉,也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3.使用化学药剂
在玉米锈病初期或病害较轻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玉米锈病。使用化学药剂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人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的防治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天敌、微生物和植物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降低玉米锈病的发生率。例如,可以使用一些寄生性真菌和细菌,对玉米锈病进行生物防治。
玉米锈病发生的相关问题
1.玉米锈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玉米锈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锈菌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达其他玉米田,并在新的玉米叶片上侵染生长。另外,种子携带锈菌也是玉米锈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玉米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玉米锈病会导致玉米叶片出现大片黄斑和褐色条纹,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玉米锈病甚至会导致玉米的死亡,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
3.如何诊断玉米锈病?
诊断玉米锈病需要观察玉米叶片上的病斑,一般会出现大片黄斑和褐色条纹。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锈菌的形态和特征,进一步确定是否为玉米锈病。
4.玉米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玉米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使用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农民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合的防治措施,防止玉米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5.玉米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关吗?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气候变化,气温、湿度等气象因素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玉米锈病的发生和传播。合理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是预防玉米锈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关拓展:
问:玉米发生锈病怎么办?
玉米在每年的种植当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病害,如常见的玉米锈病就是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来前茬种玉米出现锈病后,直接会影响到下一茬小麦也易感染锈病。
一、锈病发生的条件
1、首先来说,锈病是南方随着季风传到咱们北方的,一般在每年的八月份,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发病严重。而且,当年如果发生锈病的地块,病菌的孢子会在土壤中越冬,从而影响我们来年的小麦。
2、对于锈病来说它最适宜的发病温度在20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并且田间的相对湿度在90%左右,也就是特别潮的情况下最易发生。
3、一般情况下,玉米的锈病多发生在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没有合理化控、氮肥施用过多造成徒长的地块。
4、对于锈病的症状不做过多的介绍,种地的老百姓基本都清楚,叶片呈铁锈色并且上面还有黄褐色的病孢。
其实,以上说的这些都是为了悔尺仿让我们清楚,在防治锈病这一块,我们应该提前防,要求我们尽管改变不了天气的情况下,尽量做好相应的田间管碧纤理,以此综合的来应对玉米的多种病害。那么对于玉米的锈病来说,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玉米锈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1、清理田间发病的地块,这一点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这里要强调的是,如果发病严重的地块,要格外留意,尽量干净的清理好。
2、种衣剂,也就是拌种,现在买的种子基本都是厂家包好种衣剂的,但是建议大家留意观察下里面是否含有以下成分:丙环唑,烯唑醇,腈菌唑,三唑醇,三唑酮或者粉锈宁。这些都是常见的可以预防玉米锈病的药剂。
3、药剂防治,如果田间发现了锈病的苗困竖头,建议大家选择肟菌·戊唑醇、苯甲·丙环唑、唑醚·戊唑醇或代森锰锌等药剂喷施。建议大家,间隔一周左右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
问:如何预防玉米锈病?麻烦老师告知一下
玉米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能够侵染叶鞘、茎秆和苞叶。发病后,叶片被橘***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所覆盖,导致叶片干枯死亡,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绝收。玉米锈病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95%以上。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此册,加上不少地区接连降雨,为锈病爆发提供了有利环境,
针对玉米病害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您可以分别在玉米5叶龄期,喇叭口期使运颂用两次高收增产套餐可保障玉米整个生育期不受病害侵袭。另外,玉米锈病可以随气流远距离森悄宏传播,且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一定要及时关注天气情况,前期没有使用增产套餐的农户,一定要在雨后及时补喷施高收增产套餐,避免玉米感染锈病。
问:玉米十叶以后有的叶子上有像锈一样的东西是什么病
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病原称玉米柄锈,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堆黄褐色。夏孢子浅褐色,椭圆形至亚球状,具细刺。症状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长形至卵形褐色小脓疤,后小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菌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突起,开裂后露出黑褐色冬抱子。
病原PucciniasorghiSchw.称玉米柄锈,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堆黄褐色。夏孢子浅褐色,椭圆形至亚球状,具细刺。大小24—32×20—28(um),壁厚1.5—2um,有4个芽孔。冬孢子***露时黑褐色,椭圆形至棍棒形,大小28—53×13—25(um),端圆,分隔处稍缢缩,柄浅褐色,与孢子等长或略长。性子器生在叶两面。
子器生在叶背,杯形。锈孢子椭圆形至亚球形,大小18—26×13—19(um),具细瘤,寄生在酢浆草上
。据报道P.PolysoraUn***rw.称多堆柄锈菌,引起南方锈病,主要在台湾和海南岛发生。
此外Physopellazeae(Mams)CumininsRamachar能引起热带型玉米锈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我国发生的普通型、南方型玉米锈病在南方以夏孢子辗转传播、蔓延,不存在越冬问题。北方则较复杂,菌源来自病残体或来自南方的夏孢子及转主寄主一酐浆草,成为该病初侵染源。田间叶片染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高温多湿或连阴雨、偏施氮肥发病重。烟台14号、农大60号、黄早四、5003不抗病。
问:玉米后期的锈病是如何发生的?
玉米锈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全生育期均能侵染发病,但中后期发生严重。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浸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长形或卵形褐色小粉疱,后小粉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病菌夏孢子);夏孢子可进行扩大再侵染;后期病斑上生黑色近圆形突起,开裂后露黑褐色冬孢子。玉米锈病在松江地区属年间发性病害。80-90年代局部地方发生较重,随着玉米面积减少,抗性品种种植、90年后期一直发生较轻。近年来随着玉米面积种植增加,一些高糖优质食用玉米的推广种植,加上菌源在本地逐年累积,玉米锈病发生有抬头趋势,个别田块后期发生较重,严重影响生长。玉米锈病发病后主要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铁锈色病原菌污染果穗后影响玉米品质,一般年份发病后影响产量5-10%,品质下降1-2个品级。玉米锈病菌喜高温高湿,喜高氮多糖,连续高温高湿连续阴雨天或昼夜温差大,露水大,发病重;另外后期偏施氮肥发生重。综合分析,今年我区种植“水果玉米”属高糖品种,因前期连续高温、生长差,后期n肥用量高,加上近期雷阵雨天气多,田间湿度高,玉米锈病发生可能达到中等发生,应引起重视,对感病品种做好预防工作。玉米锈病的防治:1.农业防治,结合化学防治喷施磷钾肥,尽量少喷氮肥。2.化学防治:立足预防,田间查见病斑后立即用药。(1)15%粉锈宁wp1500倍液。(2)2.5%仙生wp1500倍液。(3)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应连续喷2-3次。问:玉米锈病对人有害吗?
玉米锈病对人体是没有伤害的,只对玉米造成伤害,大可放心
玉米锈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玉米锈病症状
玉米锈病主要侵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发病初期在叶片基部和上部主脉及两侧,散生或聚生淡***点,后突起形成红褐色疱,即病原夏孢子堆。后期病形成黑色疱,即病原冬孢子堆。玉米锈病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孢子堆,造成大量叶片干枯,植株早衰,籽粒不饱满,导致减产,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更重时,造成叶片从收害部位折断,全株干枯。
二、玉米锈病发病规律
在南方,病原锈菌以夏孢子辗转传播,完成其病害周年循环,不存在越冬问题。在北方,病原锈菌以冬孢子越冬,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成为初侵染接种体,借气候传播侵染致病,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作为在侵染接种体。除本地菌源外,北方玉米锈病的初侵菌源还来自南方通过高空远距离传播的夏孢子。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马齿型品种较抗病。当气温在20-30度,阴雨天较多,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偏施、过施氮肥的植株发病重。
三、玉米锈病发病条件
1、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孢子的存活、萌发、传播、侵染,发病重。
2、土壤和种植。
(1)地势低洼,种植密度大,通风透气差,发病严重。
(2)品种的叶色、叶毛的多少与病害轻重有关。一般叶色黄、叶片少的品种发病重。
3、施肥。病害的发生与田间施肥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偏施或多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
四、玉米锈病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2、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增施翠姆磷酸二氢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3、栽培措施。适当早播,合理密植,中耕松土,适量浇水,雨后注意排渍降湿,必要时喷施叶面营养剂,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4、药剂防治。使用化学药剂的作用是抑制孢子萌发和防治病害。
(1)在孢子高峰期用药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97%敌锈纳原药250-35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2)、在玉米锈病的发病初期用药防治。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40%福星乳剂9000倍液、50%胶体硫2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5、玉米收获后。收集并烧毁病株残体,以减少侵染来源。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