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枇杷和琵琶 枇杷和琵琶的读音

2024-06-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538 次
枇杷和琵琶 枇杷和琵琶的读音

枇杷和琵琶的种植和养护

1.枇杷的种植和养护

1.1适宜的环境和土质

枇杷树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在海拔500-1500米的地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5-7.5之间。

1.2种植方法

在选好的地块上,先进行翻耕和平整。然后挖深50厘米、宽50厘米的坑,坑内加入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将枇杷苗栽入坑内,埋入覆土后浇透水即可。

1.3养护方法

枇杷树生长初期需保持土壤湿润,每周浇水1-2次。同时,要定期施肥,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有机肥和磷钾肥。另外,对于长势不良的枇杷树,可通过修剪控制树势。

2.琵琶的种植和养护

2.1适宜的环境和土质

琵琶树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在海拔200-800米的地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0-7.5之间。

2.2种植方法

在选好的地块上,先进行翻耕和平整。然后挖深50厘米、宽50厘米的坑,坑内加入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将琵琶苗栽入坑内,埋入覆土后浇透水即可。

2.3养护方法

琵琶树生长初期需保持土壤湿润,每周浇水1-2次。同时,要定期施肥,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有机肥和磷钾肥。另外,要注意及时修剪琵琶树的枝条,促进树势平衡。

3.枇杷和琵琶的营养价值

3.1枇杷的营养价值

枇杷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橙子还要高出许多,是人们补充维生素C的好选择。

3.2琵琶的营养价值

琵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磷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橙子还要高出许多,具有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枇杷和琵琶都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果树,其种植和养护方法非常相似。同时,它们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果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

《果树栽培与管理技术》

《现代果树栽培技术》

《果树栽培与管理》

相关拓展:

问:琵琶与枇杷的**有什么?

明朝文人沈石田有一次收到友人送来的一盒礼物,并附有一信。

信中说:“敬奉琵琶,望祈笑纳。”他打开盒子一看,却是一盒新鲜枇杷。

沈石田不禁失笑,回信给友人说:“承惠琵琶,开奁(lián)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

友人见游配信,十分羞愧,便作了一首打油诗自讽:“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意思是“加入琵琶能结果的话,那全城的箫就都开花了”

枇杷、琵琶同音不同义,沈石田的友人张冠李戴,闹了笑话。

扩展资料:

“枇杷”跟“琵琶”区别为:性质不同、用途不同、形态不同。

一、性质不同

1、枇杷:是蔷薇目蔷薇科植物,叶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

2、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

二、用途不同

1、枇杷:可食用,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营养颇丰。

2、琵琶:弹奏音乐,演奏乐曲的旋律,为别的乐器伴奏。

三、形态不同

2、琵琶: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问:“枇杷”和“琵琶”是形声字,按照汉字的造字规律怎么正确区分这两个词语?

“枇杷”和“琵琶”皆读pí
pá,皆是形声字。既然是形声字,就可以根据它们形旁和声坦镇旁传递出的词义来区分。
可以看偏旁
“枇杷”一看是木字旁,你就应该知道这是一种植物,侍物即枇杷树结的枇杷。
再看“琵琶”的两个王字头,王的偏旁在造字中常表玉器,而古代的乐器很让谈粗多都是用玉器做的,所以就会想到“琵琶”应该是一种弹拨乐器。

问:枇杷不是这个琵琶,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若将琵琶当作枇杷而认为琵琶能结出果子,那么所有的竹箫和笛子等之类的乐器都能开花了。

出自明朝文人沈石田收录的诗《枇杷非琵琶》,原诗为: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白话译文:

枇杷两个字不是琵琶这两个字,只怪自己当年没好好识字;

若将琵琶当作枇杷而认为琵琶能结出果子,那么所有的竹箫和笛子等之类的乐器都能开花了圆闹灶。

扩展资料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绘画**,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

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沈周故里和沈周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沈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

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沈周出生于诗书之家,自幼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

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弯誉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

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橘扮,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沈周中年成为画坛领袖,技法严谨秀丽,用笔沉着稳练,内藏筋骨。

晚年性情开朗,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浑。纵观沈周之绘画,技法全面,功力浑厚,在师宋元之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进一步发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被誉为吴门画派领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周

问:枇杷是琵琶吗

从前,有坦肆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并模,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绝信缓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a,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