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鹧鸪的养殖技术

2023-09-1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25 次
鹧鸪的养殖技术

鹧鸪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鹧鸪养殖已经成为了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在鹧鸪的养殖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就来谈谈鹧鸪的养殖技术。

1.鹧鸪的饲养环境

鹧鸪的饲养环境应该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鹧鸪的栖息地应该保持清洁,饮水器和喂食器应该及时清洗消毒。同时,鹧鸪的饲料应该保持新鲜,不要过期。鹧鸪需要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否则容易引发***。

2.鹧鸪的饲料

鹧鸪的饲料主要包括谷类、豆类、鱼粉等。在鹧鸪的生长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给予不同种类的饲料。同时,应该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避免过期饲料对鹧鸪的危害。

3.鹧鸪的***防治

在鹧鸪的养殖过程中,***防治是非常重要的。鹧鸪容易感染病毒、细菌等***,因此应该加强对鹧鸪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同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4.鹧鸪的繁殖

鹧鸪的繁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种,选择优良品种的鹧鸪进行繁殖;其次是饲养环境,为鹧鸪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促进繁殖;最后是繁殖管理,包括饲料、卫生、防疫等方面。

相关百科:

鹧鸪(zhègū),是一种体形较小而美丽的野生鸟类,也是一种可以人工繁殖的家禽。鹧鸪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鹧鸪的养殖需要注意饲养环境、饲料、***防治、繁殖等方面。

谷类(gǔlèi),是指玉米、大麦、小麦等粮食作物。谷类是鹧鸪的主要饲料之一。

细菌(xìbāo),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有些细菌能够引起***。在鹧鸪的养殖过程中,应该注意细菌的防治。

相关问答拓展:

鹧鸪的养殖方法?

1.

饲养场地

鹧鸪有平养和笼养两种模式,平养需大家天网,一般网高50-60cm,每平米可饲养15-20只鹧鸪;而笼养则采用重叠式笼进行饲养,选择长1米、高30cm、深60cm的笼子,每笼可饲养10只左右鹧鸪。一般平养适合于种鹧鸪,使鹧鸪到达做种要求,而笼养适合于肉用鹧鸪,达到快速催肥目的。

2.

育雏期饲养

从鹧鸪出壳到9周内,折断时间都是鹧鸪的雏期,也是鹧鸪养殖最为重要的时期,这时要做的时保温和开食。在鹧鸪刚出壳的一周内,需保温育雏室的温度在35-37度,以后每周降低1度,直至它的羽毛生长完毕,能适应外界的温度。在鹧鸪开食前先要用低浓度的土霉素容易喂食,

让其肠胃适应,开食要在出壳后的24小时内进行,开食时用玉米搅拌熟鸡蛋,将其撒在木板上,诱引其自由啄食。在第二天即可喂食混合饲料,育雏时要控制空气湿度在60%,有利于它的羽毛和骨骼生长,并保持全天光照,一周后只需保持15-16时间即可。

3.

中成期饲养

鹧鸪在10-27周为中成期,这时的饲养较为简单,这时是鹧鸪快速生长时间,进食大,要保持充足的饲料和饮水,饲养可喂食一些蚊虫类的活饵,还需让其有一定的运动量,促进消化,让其快速生长。

4.

成鸪期饲养

当鹧鸪生长到28周时即为成鸪期,这时的饲养极为关键,喂食主要以饲料为主,可使用鸡用饲料。在选择鹧鸪的用途,是做种还是肉用,做种的这个要选择生长健壮,性欲良好的,按公母1:3的比例进行组群分开饲养,在养殖场所相对黑暗的地方设置产蛋箱,在鹧鸪产蛋期间要保持18小时左右的光照,才能使其多下蛋;而肉用的在一至两周育肥后即可出售。

鹧鸪鸟怎么养殖?

【鹧鸪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雏鹧鸪最迟于9周龄转入育成舍,可实行平养、网养与笼养,为防治黑头病、 球虫病及寄生虫病,建议实行网养与笼养。鉴于鹧鸪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可在舍外设置飞翔栏。 饲养密度:4~6周龄每只0.03平方米,或均养35只/平方米,6~10周龄每只0.06 平方米,或均养15只/平方米。 光照为每昼夜14~16小时(低强度),采用0.5~1瓦/平方米。红光效果好。 每天喂料3~4次,饮水不可中断,注意环境卫生,加强观察护理。 对于肉用仔鸪,从一开始到上市固定光照20个小时,至16周龄时可达到成年体重的92%,公仔鸪达到0.6公斤,母仔鸪平均0.5公斤,即可上市。饲料转化率约为2.04:1。 饲养猎用鹧鸪,应在16~20周龄时上市,在经济上效益较高。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鹧鸪0~8周龄可以成功地在多层笼内育雏或平面育雏。大部分商品鸡笼只要将笼底、食槽、饮水器略作改进即可。为减少足踝受伤,可在底部铺上0.6 厘米厚的网眼塑料网垫。至6周龄时应移入育成笼内或栏内进行饲养。 管理技术基本同雏家鸡。为防啄癖,在6~9日龄断喙,至6周龄再断喙1次。采用断喙机断去上喙1/4~1/3。如不断喙,也可穿戴特制塑料鼻环。

【鹧鸪育雏的关键环节】近两年来,集药用、食用、观赏于一身的特种珍禽美国鹧鸪市场行情一直看好,养殖业日趋火爆。但是鹧鸪养殖并不像所说的那样简单好养,只有掌握了娴熟的养殖技术才能确保养殖成功。现将鹧鸪育雏的管理关键介绍如下:

1、温湿度 ①温度 温度是鹧鸪育雏期间最关键的环节,合适的温度能够提高成活率。1~2周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3℃,3~5周龄室内温度28℃,6~7周龄为26℃,8周龄以后24℃。②湿度 湿度过大易真菌感染;湿度过小易得呼吸道***。一般1 周龄相对湿度为60%~70%,1周龄以后相对湿度为55%~60%。

2、通风 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要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增加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有利雏鸪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3、密度 密度过大其活动场地受限制而相互打斗,死亡量增大;密度过小浪费有效场地,使养殖成本提高。一般出壳至10日龄平均可放80只/m2左右,10~28 日龄平均可放50只/m2左右,4~10周龄可放30只/m2,10周后可入15只/m2左右。

4、光照 出壳后20小时至1周期间需全日光照,1周后为每天16小时。

5、饮水 鹧鸪在出壳24小时内将0.02%的土霉素加入36℃的凉开水中,让雏鸪饮用。如果雏鸪是从外地引进的,可在饮水中加VB。

6、开食 鹧鸪饮水后即可开食。将饲料用少量的水拌成潮湿状用手将颗粒搓细,少量的撒在纸上,让雏鸪自由采食。头3天以不断料为好,3天后改用食槽,槽要放在灯光下,食槽要错开,相距不要超过1m,饲喂时要少喂多餐,每次添料时以上次饲料吃干净为好。

7、消毒 要保持环境与卫生。水槽每天清洗2次,2天消毒1次(用0.01 %的高锰酸钾溶液)。每天上、下午各清扫粪便1次,室内消毒要每周2次,夏季每天消毒3次。

怎样养殖鹧鸪?

养殖简单易管理抗病能力强,幼鹧鸪一天基本上需要饲养三到四次,可以投放专门喂养鹧鸪的饲料,等到鹧鸪稍微大一点就可以加点青菜或者是蚯蚓、昆虫等放在饲料里面一同喂养即可。

上一篇:粳米是什么米 下一篇:曼陀罗有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