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剂防治效果好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950 次
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剂防治效果好

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剂防治效果好

作为农业方面的专家,我深知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因此在选择药剂防治方面,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药剂的效果、安全性、环保性等。经过多次实验和实践,我得出了以下:

1.**酮

**酮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叶枯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胞膜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酮的优点是杀菌速度快,有效期长,不易产生抗药性,安全性高,对环境无污染。

2.敌敌畏

敌敌畏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破坏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达到杀虫的效果。敌敌畏的优点是杀虫效果好,药效持久,对多种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铜制剂

铜制剂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铜制剂的优点是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对环境无污染。

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我们可以选择**酮、敌敌畏和铜制剂等药剂进行防治。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1.如何正确使用药剂进行防治?

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时,应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和环境,避免药剂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2.如何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清理田间杂草,保持田间通风干燥,适时进行病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防治措施。

3.药剂对人体和环境有害吗?

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时,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和环境,避免药剂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因此在使用药剂时,应该遵守使用说明,正确使用药剂,避免过量使用和乱用药剂。

4.小麦赤霉病的症状是什么?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茎秆和穗部出现赤褐色的霉斑,有时还会出现白色霉层,严重时会导致小麦死亡。

5.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有哪些?

小麦赤霉病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死亡,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种药剂的百科知识

1.**酮

**酮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杀菌剂,属于**类杀菌剂,具有杀菌速度快、有效期长、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

2.敌敌畏

敌敌畏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属于有机磷类农药,具有杀虫效果好、药效持久等优点,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害虫防治。

3.铜制剂

铜制剂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属于无机杀菌剂,具有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病害防治。

参考来源:

1.《农业药剂使用手册》

2.《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

3.《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指南》

问答拓展: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防治最好

小麦赤霉病用多菌灵、戊唑醇等药防治最好。

1、多菌灵:多菌灵又称棉萎灵、卡菌丹、霉斑敌、苯并咪唑44号,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通过干扰病菌的有丝**中纺锤体的形戚橡晌成,从而影响细胞**,对多种真菌病害都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在赤霉病发生初期,每亩每次可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2.5克~100克,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赤霉病病菌的危害和蔓延。

2、戊唑醇:戊唑醇是一种**类杀菌剂,是一种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真菌体内的甾醇脱甲基合成,使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达到杀菌效果。可在如陆赤霉病发生初期,用43%戊唑醇悬浮剂12~15毫升/亩,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预防赤霉病的危害和蔓延。

小麦常见的几种病害防治

1、小麦吸浆虫防治

应重点做好抽穗期的成虫防治。在孕穗初期当早晨或傍晚手扒麦垄看到1—2头成虫在飞时,应及时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呋虫胺等在小麦高锋上登记的杀虫剂进行防治,重发区间隔3天连续用药2次以确保效果。

2、白粉病、条锈病防治

对小麦白粉病可以结合防治条锈病、赤霉病进行兼治,或当田间病叶率达10%时,选用**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等进行防治,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在春季流行区要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延缓扩散蔓延,减轻田间危害程度。

问答拓展:小麦已经得了赤霉病怎么治?

可施用苯甲·吡唑酯。
苯甲·吡唑酯是由苯醚甲环唑袭羡和吡唑醚菌酯复配而成的一种广谱性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为**类内吸性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是**类杀菌剂中防治病害范围最广,最安全的杀菌剂,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
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是目前防治病害最广,治疗效果最好的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对由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主要特点
(1)杀菌谱广:苯甲·吡唑酯可有效防治早疫病、白粉病、霜霉病菌核病、黑星病、流胶病、疮痂病、褐斑病、叶斑病、茎枯病、锈病、晚疫病、白腐病、黑痘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条锈病、赤霉病等100多种病害。
(2)防治彻底:苯甲·吡唑酯具有保护、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治病更加彻底,是目前最优秀的杀菌剂。
(3)内吸性好:苯甲·吡唑酯喷施后,能被茎叶快速吸收,并在植株体内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可以杀灭植株各个部位发生的病害。
(4)渗透性强:苯甲·吡唑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喷施后,药剂能从叶面渗透到叶背面,将植物组织内的病菌彻底杀死,具有隔叶治病的效果。
(5)提高抗病性:苯甲·吡唑酯能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氨基酸拍汪拍及蛋白质的积累,提高作物对病菌的侵害抵抗力。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
3、使用作物
可广泛用于小麦、玉米、棉花、水稻、马铃薯、花生、大豆、番茄、茄子、辣椒、草莓、豆角、黄瓜、西瓜、甜瓜、甘蓝、大葱、大蒜、苹果、梨、核桃、樱桃、桃树、猕猴桃、柑橘、荔枝、龙眼、番石榴、杨梅、杨桃等多种作物。
4、防治对象
可防治由子囊菌、陵早半知菌、担子菌、鞭毛菌等真菌引起的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斑病、斑点落叶病、根腐病、褐斑病、黑痘病、白腐病、叶斑病、黑胫病等上百种病害。具有预防、治疗和铲除效果。
5、使用方法
(1)防治小麦、花生、玉米等作物的根腐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病、赤霉病等病害,可在发病初期使用,每亩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喷雾1至2次即可。
(2)防治黄瓜、西瓜、丝瓜、甜瓜等瓜类霜霉病、蔓枯病、炭疽病、疫病等病害,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000至3000倍液喷雾1至2次。
(3)防治柑橘、柚子、橙子等果树炭疽病、沙皮病、溃疡病、黄斑病,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1500至2500倍液喷雾1至2次。

问答拓展:防治小麦赤霉病特效药

防治小麦赤霉病特效药是多菌灵。

一般每亩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120克,或80%的多菌灵可湿粉10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有效成份要达到70克),都可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且效果很好。如果有多菌灵超微粉或多菌灵胶悬隐物剂,最好用超微粉和胶悬剂,其效果比可湿性粉剂好。

小麦赤霉病可从苗期开始发病,病原主要来自于土壤,因此防治小麦赤霉须从小麦开始种植就开始,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对产量的影响。小麦种植选择抗病品种较好的麦种,麦种播樱高种前使用乙蒜素等拌种剂进行杀菌,今年的行情,可酌情考虑使用适量的芸苔素促进麦种的萌芽和发育。

小麦的田间管理

小麦种子的出苗速度与温度湿度有关,如果播种环境都比较适宜的话,一般6~10天就能够出苗的。不过出苗的速度也与小麦的品质有关系,越是好的小麦种,出苗速度越快。在小麦抽穗的时候,就是它一生中需水量的巅峰,如果水量不足则会影响小麦抽穗以及后期的产量。

此时如果田间的水分不足,一定要适当的进行人工补水,将脊携尺田间的土壤湿度保持在70%左右为宜。当然水量也不能过多,如果降雨过多,还要适当的清沟排渍,排出多余的水分。小麦所需的肥料主要是氮磷钾元素,需要的微量元素有锰锌硼钼等,在施肥的时候,主要以氮肥为主,氮素在小麦的籽粒中所占的干重为2.2%,是小麦所需最主要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