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短期预测
小麦条锈病短期预测
观点:小麦条锈病疫情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规模扩散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一种常见的病害,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当前我国小麦条锈病疫情总体上呈现缓慢扩散的态势,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规模扩散的情况。
论证一: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需要特定环境条件
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寄主植株,同时还需要传播媒介——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不太适宜小麦条锈病的传播,且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措施也得到了加强,因此疫情扩散的可能性不大。
论证二:我国农业部门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
我国农业部门已经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包括加强病害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病害防控等,有效遏制了小麦条锈病的传播。还开展了小麦品种筛选和培育等研究,提高了小麦的抗病能力。
拓展问题:
问题一:小麦条锈病疫情会对小麦产量造成多大影响?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病害,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对小麦产量造成一定影响。据统计,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率每增加1%,小麦产量就会下降0.7%。
问题二: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病害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病害防控、开展小麦品种筛选和培育等。
问题三: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抗病性有何影响?
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抗病性有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小麦品种筛选和培育等研究,提高了小麦的抗病能力。
问题四:小麦条锈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风传播,另一种是通过种子传播。
问题五:小麦条锈病的防控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及时发现病害,加强病害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病害防控,开展小麦品种筛选和培育等。
相关拓展:
问:气传病害的病原物监测有哪些方法?
由于大多数植物病原物的个体微小而数量极大,难以用眼睛观察和记数。真菌的“个体”单元也无从划定,虽然菌核和孢子可以计数而菌丝体的生物量和增长潜能却难以测量。在多数情况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病原物群体的绝对数量,包括生物量和个体数是无法测定或难以估计的,即便在理论上可以,而在实际上不能实现。所以,在植物病害流行学研究和病害预测中监测的是病原物的相对数量,空中孢子捕捉和土壤带菌量测凯握定都属于这种性质。另一方面,由于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其动态,只要采用规范的方法,依据相对数量也能够达到要求。
1.病斑产孢量测定
病原物发育进度,如子囊壳成熟进度可作为小麦赤霉病、梨黑星病等病害中短期预测的依据。也可以测定病斑的产孢面积和单位面积上的产孢数量。产孢面积可用印有直角坐标网格的胶片或纱窗来测量,也可以用直尺测量长、宽,再乘以一定的系数来计算较大病斑的面积。产孢量测定方法通常采用套管法,即将产孢叶片插入开口朝上的大试管内,为防止试管内通风不良,凝结水气也可以改用两端开口的J形管。每次换管前要将叶片上的孢子抖落到管中,也可以用少量0.3%吐温液冲洗(包括管壁)。冲洗液直接或离心后,用血球记数器镜检孢子数目。也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比浊法标定悬浮液的孢子量。苏海等(1990)曾采用透明胶带黏在叶片上,使孢子堆附近形成一个小的气室的方法,测定小麦叶锈病单孢子堆产孢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空中孢子量和叶面降落孢子量的监测
气传病害的传播体数量是病害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除上述病斑产孢量测定以外,有许多人进行了空中孢子量和叶面着落孢子量的监测。空中孢子捕捉的方法很多,大体可以分为有动力和无动力两种蠢孙伍。最简单的莫过于玻片法。只要将凡士林涂在玻片上,平放在作物冠层内的不同高度,或在田间竖木杆,在其不同高度和不同方向锯成一些缺口,再将两片涂了凡士林的玻片卡在缺口处。带或定时更换玻片镜检每视野孢子数或整张玻片上的孢子数量。有动力的孢子捕捉器如旋转胶棒孢子捕捉器(rotor-rodsampler)、车载孢子捕捉器。它们可以定时开关,由于增加了经过胶棒的空气量,即使在无风的天气条件下也能达到较好的捕捉效果。
在一些特殊场合,也采用生物捕捉法,即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感病植株,定期移到需要监测的地点,暴露一定时间后再移到无菌条件下诱发病害。小麦条锈病研究中也曾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按不同海拔高度少量种植高感品种,定期观察它们的发病情况。当然这种监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病原物,也包含了对发病条件的监测。
3.生理小种的检测
生理小种是种、变种或专化型内由生物型或生物型群所组成的群体。病菌生理小种之间在形态上无差别,主要根据它们对不同品种的毒力差异来划分。在病害流行预测中重要的是了解病原物群体中不同小种的比例和变化。为此,需要大量采集病原菌标样,经过单孢分离(或单病斑、单孢子堆分离),然后在一套鉴别寄主上鉴定其小种。由此获得各小种出现频率(或比例)。我国自1964年以来长期开展了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监测工作,这项监测是小麦条锈病流行预测的重要依据,对抗病育种工作也有指导意义。
问:小麦种子高感条锈病是啥意思?
小麦种子条锈病是一种可通过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的流行性重大病害,气候适宜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暴发成灾,造成叶片干枯,影响小麦灌浆,一般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地块70%以上,甚至绝产。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
病害鉴别
小麦叶锈夏孢子堆近圆形,较大,不规则散生,主要发生在叶面,成熟时表皮开裂一圈,别于条锈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
利用抗病品种群体抗性多样化或异质性来控制锈菌群体组成的变化和优势小种形成。避免品种单一化,但也不能过多,并注弊局意定期轮换,防止抗性丧失。选用高效药剂品种:
大力推广以三唑类、烯唑类为主的高效低毒内吸斗改杀菌剂进行大田喷药防治,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30-40克,或12.5%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
(2)农业防治
①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
②清除自生麦。
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速效氮不宜过多、过迟,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④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基本措施是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品种。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能减租销让轻小麦的发病程度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