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的抗药性
小菜蛾的抗药性
小菜蛾是一种严重危害蔬菜作物的害虫,它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对蔬菜产生巨大的危害。为了控制小菜蛾的危害,农民们常常会使用农药来进行防治。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菜蛾的抗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民的防治效果。本文将围绕小菜蛾的抗药性问题进行探讨。
小菜蛾抗药性的表现
小菜蛾抗药性是指小菜蛾在长期接触某种农药后,逐渐失去对该农药的敏感性,使得该农药对它的防治效果逐渐降低甚至失效。小菜蛾抗药性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药使用效果降低
小菜蛾抗药性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农药使用效果的降低。在农药使用一段时间后,小菜蛾的存活率逐渐提高,对农药的防治效果逐渐降低。
2.农药使用量增加
随着小菜蛾抗药性的增强,农民们为了达到防治效果,不得不逐渐增加农药的使用量。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农药残留量增加
小菜蛾抗药性增强后,农民使用农药的量增加,会导致农药残留量增加。这不仅会对蔬菜产生危害,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小菜蛾抗药性的原因
小菜蛾抗药性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过度使用同一种农药
农民们在防治小菜蛾时,往往会过度地使用同一种农药。这样,小菜蛾就会逐渐失去对该种农药的敏感性,从而出现抗药性问题。
2.农药不合理使用
农民们在使用农药时,往往没有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比如,使用剂量不足、使用频率不合理等,都会导致小菜蛾抗药性问题的出现。
3.基因突变
小菜蛾抗药性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基因突变。在长期的使用同一种农药时,小菜蛾的基因会发生变异,从而导致它对该种农药的敏感性降低。
拓展百科知识:
1.抗药性
抗药性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害虫等对药物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药物的治疗或防治效果降低或失效的现象。
2.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产品或环境中,农药经过使用后留下的残余物质。过多的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参考文献:
1.《农业生态环境与农药安全》
2.《农药科学与管理》
3.《农业害虫防治学》
相关问答拓展:
小白菜上的小白蛾怎么治?
1.防治白菜小白蛾时一定要在其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进行药剂喷雾,可以使用氯虫苯甲酰胺5%悬浮剂30毫升/亩,或阿维菌素18克/升33-50毫升/亩,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微乳剂(乳油)每亩15-25克,或多杀霉素25克/升悬浮剂33-66毫升/亩,或虫螨腈100克/升悬浮剂50-70毫升/亩,或苏云金杆菌IU/毫克悬浮剂55-82克/亩,或茚虫威150克/升悬浮剂10-18毫升/亩,兑水进行叶面喷雾。
(2)喷雾时作物的顶尖和叶片正反两面都一定要喷施到,保证药剂可以覆盖全株,施药时间为晴天下午近傍晚
蔓菁有蚜虫吗?有,特别是蔓菁育苗期蚜虫袭扰厉害,需要每隔一周喷洒一次一遍净杀死蚜虫。蔓菁都是采用直播的方式,当然也可以使用条播。育苗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八月底到九月中旬,选用优良的蔓菁品种进行播种育苗。
在播种的时候根据大田种植的面积来合理的规划种子数量,将种子均匀的撒在土壤中,覆盖一层稻草,或者是用腐熟的厩肥进行覆盖效果也是极好的。
出苗之后要将稻草以及覆盖物揭开,并且合理的进行间苗,追施一次粪尿水,促进幼苗的生长。
最后为了防止蔓菁幼苗在苗期被蚜虫以及一些食叶虫危害,一般每隔一周喷洒一次一遍净进行防治,同时在幼苗培育的过程中,要合理的控制水分,以免影响幼苗的生长。
白狮虫是什么?是小白蛾。
白狮虫是白菜上的小白蛾,是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可用药物防治,22%氰氟虫腙悬浮剂2000—3000倍液喷雾,视虫情7至10天一次。
首先要学会观察成虫,预测低龄幼虫发生期并抓住在成虫高峰后的3~5天防治至关重要,最好掌握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3龄期前施药,此时小菜蛾抗药性最弱,可选取化学药剂:14%虫螨茚虫威,60-80ml/桶,3龄之前喷雾防治,对叶片渗透作用较强,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且残效期较长,高效安全。
菜青虫吊丝虫防治用什么农药?吊丝虫(小菜蛾):老龄幼虫抗药性很强。药剂防治应掌握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2龄期,选用苯氧威,氟虫脲,定虫隆,伏虫隆,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茚虫威,氟虫氰;也可选用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由于小菜蛾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应注意轮换交替用药,或用复配农药。
白狮虫怎么治?可用药物防治,22%氰氟虫腙悬浮剂2000—3000倍液喷雾,视虫情7至10天一次。
首先要学会观察成虫,预测低龄幼虫发生期并抓住在成虫高峰后的3~5天防治至关重要,最好掌握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3龄期前施药,此时小菜蛾抗药性最弱,可选取化学药剂:14%虫螨茚虫威,60-80ml/桶,3龄之前喷雾防治,对叶片渗透作用较强,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且残效期较长,高效安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