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水稻稻瘟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稻瘟病的侵害。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菌引起的,它会导致水稻叶片、秆、穗和籽粒等部位出现病斑、枯死、变黑等症状,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症状
水稻稻瘟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1.叶斑
稻瘟病的早期症状是在叶片上出现灰绿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出现**或白色的边缘,形成不规则的斑块。随着病情加重,叶片上的斑块会变成灰黑色,有时还会出现细小的黑点。
2.枯死
稻瘟病的病斑会不断扩大,叶片会逐渐枯死。如果病情严重,整个叶片会变成灰黑色,最终干枯脱落。
3.穗黑
稻瘟病还会导致水稻穗黑,出现黑粉状物质。这是由于稻瘟菌在穗部繁殖,导致穗部组织坏死。
防治方法
为了防止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稻瘟病的最好方法。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抗病品种,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2.合理施肥
水稻施肥过多或不均衡会导致水稻生长不良,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我们应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水稻生长需要,合理施肥。
3.病害监测
定期对水稻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农药防治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以选择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农药的使用应该遵循“绿色防控、有机防治”的原则,选择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问题拓展
1.水稻稻瘟病有哪些危害?
水稻稻瘟病会导致水稻叶片、秆、穗和籽粒等部位出现病斑、枯死、变黑等症状,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水稻死亡。
2.如何判断水稻是否感染了稻瘟病?
可以通过观察水稻的叶片、秆、穗和籽粒等部位是否出现病斑、枯死、变黑等症状来判断是否感染了稻瘟病。
3.稻瘟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稻瘟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病害监测和农药防治等。
参考来源
1.《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2.《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
百科知识
稻瘟菌
稻瘟菌是一种真菌,属于半知菌门、分枝菌纲、稻瘟菌目、稻瘟菌科。它是水稻稻瘟病的病原体,可以导致水稻叶片、秆、穗和籽粒等部位出现病斑、枯死、变黑等症状。
释义拓展:水稻稻瘟病
由稻梨孢(Piriculariaoryzae)真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病菌侵染叶片、茎秆、穗颈、小穗梗和谷粒。根据受害时期和侵染部位不同,可分别引起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粒瘟。分布遍及世界各稻区,严重发生时可使水稻颗粒无收。中国南部稻区叶瘟、穗颈瘟发生较重,北部稻区以穗颈瘟为主。
问答拓展:水稻病害的防治方法,都有哪些病害症状
水稻病害的防治方法要看水稻得了什么病,不同病害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譬如:稻瘟病发病时可喷施30%克瘟散乳油500倍液、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40%克百菌悬浮剂500倍液等药剂防治;白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对稻苗喷20%氟硅唑咪鲜胺800-1000倍液,每5-7天施一次即可。
一、稻瘟病
1、危害: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主要危害叶片、茎秆、穗部。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2、防治:发病时可喷施30%克瘟散乳油500倍液、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40%克百菌悬浮剂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等药剂防治。
二、白叶枯病
1、危害:白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小斑,之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槁色。
2、防治:发病初期可对稻苗喷20%氟硅唑咪鲜胺800-1000倍液,注意观察变化,视病情可5-7天施一次。在发病中期,可用20%氟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2%氨基寡糖素1200倍液,5-7天1次,连用2-3次。
三、纹枯病
1、危害:纹枯病是水稻发生最为普遍的主要病害之一,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通常会造迅培蚂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的可引起植株倒伏枯死。
2、防治:在病丛率20-30%时施第一次药,隔12-15天施第二次药,天旱时病丛率40-50%时施药。
四、稻曲病
1、危害:稻曲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主要危害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亩埋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中培风吹雨打易脱落。
2、防治:以预防为主,最佳时机一是全田1/3以上茎秆最后一片叶子全部抽出,即俗称大打包或者大肚期时用药(约距出穗时间7-10天左右),此时正是病菌的初侵染高峰期。二是破口始穗期,一般提前3-5天用药。
五、恶苗病
1、危害:恶苗病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轻者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2、防治:严格消毒种子,用50%的多菌灵100克,加水50千克浸种;或35%的恶苗灵120克,加水50千克浸种;或3%的生石灰水浸种48小时。
六、霜霉病
1、危害:霜霉病在秧田后期及本田前期发病重,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叶片上发病,初生黄白小斑点,后形成表面不规则条纹,斑驳花叶。病株心叶淡黄,卷曲,不易抽出,下部老叶渐枯死,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缩。受害叶鞘略松软,表面有不规则波纹或产生皱抗折、扭曲,分蘖减少。
2、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90%霜疫净可湿性粉剂400倍液、80%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问答拓展: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苗叶瘟
叶瘟
穗颈瘟稻瘟病又名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真菌**害,可种子带菌。根据病害发生的时期和危害部位不同,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普通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最主要的是叶瘟和穗颈瘟。叶瘟典型病斑为牛眼状,初为铁锈红色,后期中间枯白;穗颈瘟是水稻穗颈部受到病原菌侵染,变成鼠灰色或黑褐猜派色死亡,造成白穗或瘪谷。
稻瘟病症状
1.叶瘟2.穗颈瘟3、4.节瘟
稻瘟病的防治宜采取抗性品种、农业和耕作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合理配搭与适期更替;加强对病菌小种及品种抗性变化动态监测。加强测报,及时喷药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稻瘟病应根据不同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选择不同的药剂及时、准确地用药进行防治。
带菌种子的药剂处理:用70%抗菌素402液剂2000倍液浸种,或用45%扑霉灵3000倍液浸种,或用40%多福粉500倍液浸种,均浸48小时后捞出催芽、播种。早、晚稻秧床作“面药”,每亩用4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克,先用少量水将药粉调成浓浆,然后对水40千克均匀浇泼在秧床上。
防治苗、叶瘟:在发病初期用药,本田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斑或有发病中心的稻田,即应打药防治。每亩用穗扮贺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用40%异稻瘟净乳油150~200毫升,或30%稻瘟灵乳油120~150毫升,或用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60克,均加水50~60千克细雾均匀喷雾。
防治穗颈瘟:着重在抽穗期进行预防保护,破口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或当孕穗末期叶病率在2%上、剑叶发病率在1%以上,或周围田块已发生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和施氮过多、生长嫩绿的稻田、往年发病较重的田块用药2~3次,间隔期为10天左右。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用40%稻瘟灵乳油(粉剂)100毫升,或75%丰登可湿性粉剂每缺拆亩30克,或40%富士1号亩用100克,均加水60~70千克细雾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三环唑属于预防性杀菌剂,对预防水稻稻瘟病有特效,治疗效果较差,一般应在病害发生前使用,特别是防治穗颈瘟,一定要在破口初期使用;宜用雾均匀喷于稻株上部。
问答拓展:水稻的稻瘟病发生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
水稻稻瘟病在全国各大水稻种植区发病比较普遍的一种病害,而且是对水稻影响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会使水稻的品质严重下降。发病较轻的可减产10%~20%,发病较重的还会导致颗粒无收。那么水稻稻瘟病发病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去防治?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
稻瘟病根据发病期的不同时期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以及谷粒瘟。
苗瘟:当种子带病菌播种后就会引起苗瘟,苗瘟多发生在三叶前,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在湿度过大的时候,会产生灰黑色的霉层。叶瘟:叶瘟多发生在分蘖至拔节期,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暗绿色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加深,逐渐扩大为梭型状的斑,病斑的边缘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如果病斑数量较多,会形成连片的病斑,而且病斑也是多种多样,如急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褐点形病斑等。节瘟:多发生在抽穗以后,发病初期在稻节上产生褐色的小点,随后逐渐会绕节扩散,病部也呈现黑色,容易折断。穗颈瘟:发病躲在抽穗后,初期形成褐色小点,随后扩散至穗颈部变为褐色,也能引起枯白穗。谷粒瘟:多发生在开花后至籽粒形成的阶段,发病时产生褐色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唤芦形的病斑,能够引起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没有任何症状,护颖受害变为褐色,会使种子携带病菌。二、水稻稻瘟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者分生孢子在带病的稻草或稻谷上越冬,到了第二年的7月上旬,温度适宜的时候,病稻草上的病菌结着空气传播到水稻的叶片上引发病害。在病斑上发生大量的灰绿色霉层就是病菌,靠着风、雨再传播到其它叶片、节、穗颈上,造成持续**害。
水稻不同品种间的抗病差异比较大,种植容易感病的品种、插秧密度过大、施用氮肥过多或者过晚都会导致病害加重。如果7月中下旬阴雨天气较多,形成地温、高湿、光照少的小环境,也会导致病害的发生和加重。
三、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的品种;发现带病植株及时清除,减少菌源;合理密植,适量和适时施用氮肥,浅水灌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二)、种子处理
通过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等手段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晒种:在播种前选择晴天晒种1~2天。选种:将晒过的种子用1.13的盐水或者硫酸铵进行选种。浸种消毒:浸种的猜链烂温度最好是在12℃~14℃之间,时间在8天左右并且积温保持在80℃~100℃,浸好的种子稻壳颜色变深,呈半透明状,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稻粒易掐断。催芽:将充分吸胀水分的种子进行催芽,温度保持在30℃左右,适温长芽,降温炼芽的原则,当芽生长到2毫米的时候即可进行播种。(三)、药剂防治
稻瘟病的最佳防治时间在孕穗末期至抽穗期进行防治,以控制叶瘟,严防节瘟、茎穗瘟穗漏为主。前期用药以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药剂;中期用药可选用三环·多菌灵或咪唑·多菌灵或三环唑悬乳剂或稻瘟灵乳油或咪鲜胺乳油+三环唑乳油或稻保乐等药剂。
在孕穗末期至抽穗期,可喷施咪酰·三环唑或唑酮·乙蒜素乳油或**酮·三环唑或乙唑·稻瘟灵或稻瘟灵或异稻瘟净乳油等药剂,喷施在水稻植株的上部。
水稻稻瘟病发病后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比较大,可以说是水稻病害里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因此在选种和田间管理上一定要仔细和认真。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