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玉米矮缩病虫害防治 玉米矮缩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4-07-0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441 次
玉米矮缩病虫害防治 玉米矮缩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矮缩病是由玉米矮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同时,玉米也容易受到各种虫害的侵袭,如玉米螟、玉米象、玉米蝗等,这些虫害也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不良影响。玉米矮缩病虫害的防治是农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预防措施

预防玉米矮缩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预防玉米矮缩病的发生。
  • 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田间管理,如适时深翻土壤、加强肥料管理、及时除草等,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 控制病媒介:及时清除病媒介,如蚜虫、螨虫等,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预防虫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选择抗虫品种:选用抗虫性强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预防虫害的发生。
  • 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田间管理,如及时清除杂草、清理秸秆等,可以减少虫害的滋生。
  • 使用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对玉米进行防治,可以避免化学农药的残留。

治疗方法

一旦玉米出现矮缩病,需要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 剪除病株:及时剪除病株,可以避免病毒的传播。
  • 使用化学农药:使用适量的化学农药对玉米进行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 使用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对玉米进行防治,可以避免化学农药的残留。

防治注意事项

在玉米矮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不滥用农药:不要滥用农药,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 选择合适的农药:选择适合的农药进行防治,以免产生抗药性。
  •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玉米矮缩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农民们加强田间管理,选择合适的品种和农药进行防治,才能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相关拓展:

问:玉米矮缩病是什么原因,附症状及防治方法

1、种植当年,秋冬季雨雪较少,翌年春季气温并陵喊回升较早以及播种过早,为灰飞虱等害虫的越冬与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继而传播病毒,扩散病害。2、氮肥施用过多,使得植株生长过嫩,或种植密度较大,株行间较郁闭。3、杂草从生、连年重茬、耕作粗放的地块容易发病。

一、玉米矮缩病是什么原因

1、发病原因

(1)种植当年,秋冬季较温暖干燥、雨雪较少,翌年春季气温较早回升,且过早播种,利于灰飞虱等害虫越冬与繁殖,继而传播病毒,导致病害扩散。

(2)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植株生长过嫩;种植密度过大,导致株行间较郁闭。

(3)肥力不足、连年重茬、杂草从生、耕作粗放的地块也容易发生此病害。

2、发病特点

(1)带有病菌的灰飞虱(若虫)潜伏在田埂、渠边、杂草的根际、枯枝落叶等地方越冬,翌年春季若虫会危害新长出的杂草嫩苗以及附近的麦苗。

(2)成虫会迁飞扩散至小麦地、玉米地、高梁地、谷糜地,并开始为害以及传播病毒病,继而导致出现绝野流行性病害。

二、玉米矮缩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1、症状

(1)植株患病后,出现矮缩、节间变短的情况,沿叶脉产生褪绿色条纹,后条纹上还会出现坏死斑。根据叶片上的条纹宽度,可分为密纹型、疏纹型。

(2)发病早期,植株停止生汪弊长,提前枯死;发病中期,植株开始矮化,顶叶丛生,雄花难以抽出,植株通常会向一边倾斜;发病后期,矮缩情况不明显。

(3)发病后,植株的叶片、茎部、穗轴、髓部、雄花序苞叶、顶端的小叶均可受害,受害部位会出现淡***的条纹,或褐色坏死斑。

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种植抗病品种,适时播种;精细整地,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②种子出苗后40-45天,进行第1次浇灌。

③做好防治灰飞虱的工作,一般可采用越冬防治、麦田防治、药剂拌种的方式,也可在1代成虫迁入玉米初期进行防治。

(2)药物防治

①2-3龄若虫盛发期,喷施噻嗪酮类药剂,比如扑虱灵、稻虱净,可提前1个龄期施药。

②亩用200-250克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施,或用150-200克25%速灭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施,或用25-30克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施,施药期间确保田间有3-7厘米的浅水层。

问:玉米条纹矮缩病是什么?

玉米条纹矮缩病简称玉米条矮病,是西北局部地区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除为害玉米外,还侵染小麦、大麦、谷子、糜子、狗尾草、野燕麦等多种植物。

症状

玉米发病后节间缩短,株形矮缩,沿叶脉产生褪色条纹。早期受害,生长停滞,提早枯死;中期受害,植株显著矮化,顶叶丛生,雄花不易抽出;后期受害矮缩不明显,对产量影响较小。

叶部发病,最初上部叶片稍硬,直立,叶脉出现淡***条纹,由叶基部向叶尖发展。后期产生坏死斑,呈灰黄或段凯土红色,病叶提前枯死。叶片上的症状可分为密纹和疏纹握则唤两种类型。

密纹型在两条叶脉之间常产生1~5条连续或断断续续的条纹,纹宽0.2~0.7毫米,叶直立,颜色较淡,开张角度较小,出现较迟。

疏纹型条纹产生在叶脉上,纹宽0.4~0.9毫米盯大,条纹断断续续。初叶色较浓,叶片张开角度大。出现较早,重病田这种类型较多。

田间以密纹型为主,有时两种类型混合发生。

叶鞘、茎秆、髓、穗轴、雄花花序的小梗苞叶均可受害,产生淡***条纹或坏死斑,发病易显症。

病原

玉米条矮病是1种病毒病,由灰飞虱传播。病毒粒体弹状,大小为70~80纳米×200~250纳米,每个粒体内均有横纹50条,横纹间距离4纳米。

发病特点

灰飞虱以3~4龄若虫在田埂的杂草和土块下越冬,来年春季转入麦田,带毒若虫是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染病麦苗也是来年的病源。

玉米品种间及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很大,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密切相关。高抗品种有武单早、W341×野6116、W341×单624、武顶1号、陕单5号和庆单7号等;自交系中有W341、武201、202、110、302、野6116和埃及205。灰飞虱密度大,带毒率高,则发病重。一般高肥水地块发病轻,低肥水发病重。精耕细作,增加中耕次数等措施,都可提高抗病性。

防治方法

(1)选育、种植抗病品种。能有效地控制此病的发生。

(2)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播种,增施基肥,合理追肥,培育壮苗,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3)防治灰飞虱,减少传毒媒介。时间最好是在初冬和早春灰飞虱出土前,集中在田埂土缝中,在中午前后天气暖和、灰飞虱活动时喷药防治效果最好。重病区根据玉米田虫情可喷药防治2~3次,间隔7天1次。

问: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害虫

三化螟只危害水稻,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呈三角形。雌蛾前翅淡***,中央有一个黑点,腹部末端有一束黄褐色绒毛,产卵后脱落。雄蛾前翅淡褐色,翅尖至内缘中央附近有一斜带,中央有一个黑色点,外缘七个黑点。卵块长椭圆形,中央稍隆起,覆盖黄褐色绒毛,卵块内卵粒,中央三层,边缘一、二层。幼虫体为乳白色或轿宴租淡黄绿色。腹足不发达。蛹初为黄白色,后变黄绿色,雄蛹触角长达翅长的7/8,后足伸长达第七或第八腹节。雌蛹触角长达翅长的1/2,后足伸长达第六腹节。
发生特点:成虫口器退化,白天静居在稻丛中,黄昏开始活动,有强烈的趋光扑灯习性,夜间交尾和产卵。在产卵时有选择生长嫩绿茂密的水稻产卵。秧田卵块多产于叶尖,大田卵块多产于稻叶中、上部。雌蛾一生可产卵1~5块,卵粒100~200多粒。
初孵幼虫叫蚁螟,蚁螟破卵壳后,以爬行或吐丝漂移分散,自找适宜的部位蛀入危害。秧苗期蛀入较难,侵入率低。分蘖期极易蛀入,蛀食心叶,形成枯心苗。幼虫一生要转株数次,可以造成3~5根枯心苗,形成枯心塘。圆杆拔节期蚁螟侵入较难,孕穗到破口露穗期为蚁螟侵入最有利时机,也是形成白穗的原因。幼虫转移有负苞转移习性。幼虫老熟的第一、二代在近水面处稻茎内化蛹。越冬幼虫在稻桩结薄茧过冬,4~5月在稻桩内化蛹。危害水稻的纵卷叶螟有两种,稻卷叶螟和显纹纵卷叶螟,四川省稻纵卷叶螟五十年代零星发生,六十年代局部地区间歇发生成灾,到七十年代严重发生,已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向嫩绿茂密的稻株产卵。稻纵卷叶螟产卵分散,一处产一卵,少数一处产2~3粒,。显纹纵卷叶螟产卵在稻叶背面,以三五粒排成鱼鳞状,散产的少。有远距离迁区和群集特性。
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嫩叶上取叶肉,随后吐丝,纵卷单叶管状虫苞,一苞一虫,三龄后转移危害,虫龄增大,虫苞扩大,危害越为严重。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显纹卷叶螟的虫苞有1~4头,多达7头。)稻飞虱以褐色灰飞虱和背飞虱危害最大。稻飞虱一般都躲在稻田中间稻株下部的叶鞘和茎的组织内,刺吸稻茎的汁液,稻苗被害部分出现不规则的长形褐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变为黑褐色。由于茎组织被破坏,养分不能上升,稻株逐渐凋萎而枯死,或者倒伏。水稻抽穗后的下部稻茎衰老,稻飞虱转移上部吸嫩穗颈,使稻粒变成空壳或半饱粒,同时灰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稻飞虱种类很多,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一)、褐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黄褐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的全部黑色。短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豆浆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虫全部黑色。卵:红长0.8毫米,长卵圆稍弯,初产乳白色,渐变灰***,在较细一端出现一对***的眼点,卵成块,常15~30粒排列,卵痕不显著,卵块产在叶稍内侧,表皮常肿。若虫体近椭圆形,腹部末端浑圆,初龄若虫体淡黄,眼暗赤黑色,腹背3~4节后缘白横带明显。大龄若虫腹背白斑与白横带更明显,体色黄褐或暗褐色。
(二)、白背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形:雌虫的小盾片中央黄白色,两侧暗褐色,雄虫较小,小盾片中央白色,两侧黑色。短翅形:雌虫小盾片几乎成黄白色,两边淡灰色,雄体灰黑(田间不易见到)。卵:长卵圆形略弯,眼点红色,卵块排列松,成单行,卵帽不露出产卵痕外。若虫橄榄形,腹末较尖,幼龄体灰白,以后变灰褐色,落水时后足左右平伸。
发生特点:祥隐白背飞虱成虫在水稻茎秆和叶背危害,一般取食部位都比褐飞虱和灰飞虱为高,有趋光性和闭兆趋嫩性。产卵都在叶稍肥厚处,也有产在叶片础部中脉内和茎秆中。产卵痕较灰飞几时和褐飞虱为大,成虫和若虫均能危害,但以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抽穗期最为适宜。此时繁殖快,数量大,危害重。
灰飞虱在稻田中多产卵于稗草上,其产卵部位,都在稻、麦、稗草的下部叶稍及叶片基部中脉组织中。又能传播稻、麦、玉米等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矮病。
防治方法:滴油杀虫。每亩滴废柴油或废机油400~500克,保持田中有浅水层20厘米,人工赶虫,虫落水触油而死亡。治完后更换清水,孕穗期后忌用此法。撒毒土。每亩用1.5公斤乐果粉、2公斤湿润细土撒施。用药喷施,用40%乐果乳剂0.5公斤加水800~1000公斤喷施。稻蓟马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相似,淡***,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被害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心叶萎缩,远看象火烧一样。扬花时稻蓟马聚.
防治方法:由于稻蓟马很小,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只是当水稻严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叶时才被发现,要及时检查,把稻蓟马消灭在幼虫期。每亩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秧田和大田施药后,都要保持水层。防治稻蓟马后要补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蘖恢复生长。稻苞虫又叫卷叶虫,常常几年发生一次,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稻包虫常见的有直纹稻苞虫和隐纹稻苞虫,以直纹稻苞虫最为普遍。有些地区间歇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区为常发的虫害。发生特点:成虫白天飞行敏捷,每天上午8~11时,下午4~6时最为活跃,食喜苞类、芝麻、黄豆、油菜、棉花等的花蜜。凡是蜜源丰富地区,发生危害严重。每天雌虫平均产卵120粒左右。产卵散产,有稻叶背面近中脉处,一张稻叶上产1~2粒,多有6~7粒。
1~2龄幼虫在叶夹或叶边缘纵卷成单叶小卷,3龄后卷叶增多,常卷叶2~8片,多可达15片左右,4龄以后呈暴食性,占一生所食总量的80%。白天苞内取食。黄昏或阴天苞外危害,一生食稻叶10多片。使植株矮小,穗短粒小成熟迟,无法抽穗,影响开花结实,严重时期稻叶全被吸光。
稻苞虫一代危害杂草和早稻,第二代危害中稻及部份早稻,第三代危害迟中稻和一季晚季稻虫口多,危害重。第四代危害晚稻。世代重叠,第二、第三代危害最重。
稻苞虫大发生主要6~7月份雨量多,湿度高,对稻苞虫有利对天敌不利。
防治方法:每亩用2.5%敌百虫粉2公斤喷粉或甲六粉1公斤加细土10公斤撒毒土。用90%晶体敌百虫150克加水80~100公斤喷雾。幼虫稍大便开始在水稻心叶吐丝,把叶片两边卷成为管状虫苞,虫子躲在苞内取食叶肉和上表皮,抽穗后,至较嫩的叶鞘内危害。严重时,被卷的叶片只剩下透明发白的表皮,全叶枯死。
防治方法:用25%二二三乳剂250倍液,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时间应掌握在幼虫的三龄前,并以傍晚用药效果最好。防治后,要检查效果,如果虫口密度像以前那样,应再治一次。

问:水稻病虫害防治图谱

水稻病虫害防治图谱
  目录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基本信息
  作者:孙恢鸿,等编周至宏,等译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22
  出版时间:2024-08-01
  版 次:1
  页 数:98
  装 帧:平装
  开 本:
  所属分类:图书>科技>农业
  
  内容简介
  由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组织农业值保专家编绘而成。根据作物品种分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蔬菜、柑橘、龙眼荔枝、香蕉菠萝等分册。由于版面所限,每册只介绍生产上较常见的病虫害种类。 《水稻病虫害防治图谱》谱采用一文一图的对照形式,介绍病虫害的形态特征、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彩图美观逼真,文字通俗易懂,形态特征描述准确,发生规律、防治方法易于掌握。读者可在田间地头通过用实物对照图片辨认和判定病虫害种类,并从书中找到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图书目录
  1稻纹枯病
  2稻瘟病
  3稻白叶枯病
  4稻细菌性条斑病、稻细菌性短条斑病
  5稻细菌性褐条病
  6稻细菌性基腐病
  7水稻料秧
  8稻恶苗病
  9稻胡麻叶斑病
  10稻窄条斑病
  11稻叶鞘网斑病
  12稻叶鞘腐败病
  13稻谷枯病
  14稻小球菌核病、稻小黑菌核病
  15稻云形病、稻褐色叶枯病
  16稻曲病
  17稻粒黑粉病
  18稻叶黑粉病
  19稻瘤心病
  20稻黄叶商
  21稻普通矮缩病
  22稻黑条矮缩病
  23稻条纹叶枯病
  24稻黄萎病
  25稻根结线虫病
  26稻干尖线虫病
  27稻赫枯病
  28二氧化硫烟害
  29三化螟
  30台湾稻螟
  31二化螟
  32大螟
  33稻给卷叶螟、显纹纵卷叶螟
  34粘虫
  35眉纹夜蛾
  36稻螟蛉
  37直纹稻弄蝶
  38黄褐稻眼蝶
  39稻瘿蚊
  40稻秆潜蝇
  41稻叶水蝇
  42稻褐飞虱
  43白背飞虱
  44黑尾叶蝉
  45白翅叶蝉、大白翅叶蝉、电光叶蝉
  46大稻缘蝽
  47稻褐蝽
  48稻绿蝽
  49稻象虫
  50稻负泥虫
  51稻铁甲虫
  52长翅稻蝗
  53东方蝼蛄
  54稻蓟马
  55稻管蓟马
  56水稻斯氏狭跗线螨
  57稻裂爪螨
  “水稻病虫害防治图尿素可以喷施玉米的。打尿素可以防止病虫害,如果玉米长势弱就更容易发生病虫害的。因此在打药的时候加尿素,可以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能补充氮养分。
尿素,又称碳酰胺,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