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蛀螟有哪些形态特征?
本篇经验汇总会给大家说明“桃蛀螟有哪些形态特征?”的内容进行阐述,期望对广大农资人有一些帮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桃蛀螟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13毫米,翅展20~26毫米,鲜草**。下唇须两侧黑色。
前胸两侧有各带一黑点的披毛,腹部背面与侧面有成排的黑斑。前后翅草**,前翅约有25~26个黑斑,后翅约有10个黑斑。
雌蛾腹部末端呈圆锥形,雄蛾腹部末端较钝,且有黑色毛丛。
卵:椭圆形,稍扁平,长06~07毫米,宽03毫米。
初产时乳白色,后变米**,孵化前呈暗红色。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22~25毫米,体背淡红色,头部暗褐色,前胸背板深褐,体各节有粗大的灰褐色瘤点。
中后胸及第一至八腹节背面,各有褐色**8个。腹足趾钩双序缺环。
蛹:长10~15毫米,褐色到深褐色,腹部第五、六、七各节背面前缘各生一列小齿,臀棘细长,上生钩刺一丛。
板栗桃蛀螟是主要病害,板栗桃蛀螟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在发芽前喷上4-5度石硫合剂或1:1:100倍的波尔多液,开花后喷一次科博800倍液。
5-8月份喷农用链霉素(-倍)或锌灰液(硫酸锌1份,石灰4份,水240份)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又叫黑星病:主要危害果实,也侵害新梢和叶片。
果实多在果肩处发病。果实上的病斑初为绿色水渍状,扩大后变为黑绿色,近圆形。
果实成熟时,病斑变为紫色或暗褐色,病斑只限于果皮,不深入果肉,后期病斑木栓化,并龟裂。
萌芽前喷80%五氯酚钠200倍加3-5波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后半个月至7月份,约每隔15天,喷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或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福星8000-倍,均对此病有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是一个多义的象征体系。在人们的文化观念中,桃蕴含着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信仰,有着生育、吉祥、长寿的民俗象征意义。
这些象征意义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潜存于民族心理之中并通过民俗活动得以引申、发展、整合、变异。
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美颜与理想世界。枝木用于驱邪求吉,在民间巫术信仰中源自于万物有灵观念。桃果融入了中国的仙话中,隐含着长寿、健康、生育的寓意。
桃树的花叶、枝木、子果都烛照着民俗文化的光芒,其中表现的生命意识,致密地渗透在中国桃文化的纹理中。
桃在民俗生活中生命意义的象征与表现。
第一,桃的“子繁而易植”因孕育生命而有了生育的象征:多子多福,春天使者,喻指婚姻。第二,受先民“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人们赋予桃镇鬼避邪的作用,从而保护了生命,使桃具有了吉祥的象征意义:。
神荼郁垒的传说衍生了桃的吉祥内容。桃在日常生活、岁时节日、人生仪礼中的辟邪求吉的行为表现,传达了桃作为镇邪纳吉之物的原始信仰。
第三,桃的食用和养生功能,让人们意识到了桃在益寿延年、延续生命方面的重要性,使桃具有长寿的象征意义:。
通过桃长寿象征意义历史渊源的追溯,桃长寿象征意义在民俗生活中的事象例举,让人们挖掘到了更深层的桃长寿象征意义。
桃蛀螟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害虫,它会在板栗生长过程中出现,桃蛀的幼虫会蛀食板栗的可食用部分,并在果实内部排出粪便,并且有丝状物粘连,从而令果实失去食用价值,还容易引起霉变。
需要注意做好板栗桃蛀螟的防治工作,避免发生蛀果危害,那么该如何防治板栗桃蛀螟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之间,是桃蛀螟化蛹的时期,因此需要在化蛹前将其清除,通过清除寄主植物的残体,来减少幼虫数量,减轻幼虫蛀果危害。
果实套袋是一种有效防治病虫的措施,通过给处于膨大期的幼果进行套袋,能够起到不错的保护作用,降低桃蛀螟的进入风险,从而大大降低桃蛀螟病害。通过果实套袋,可以降低农药污染,防止鸟害,还能令果实外观更出色,提高果实质量。
可以在板栗园内放置黑光灯以及糖醋液,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诱杀成虫,以此来减少雌性成虫的卵量。
该方式也就是采用喷药来降低桃蛀螟病害,喷药前要调察卵和幼虫的大概数量,从而决定需要使用的药物量,一般可以用百分之五十的磷胺乳油1500倍洒,或者是采用百分之四十的乐果乳油1200倍液,或是是百分之三十五的赛丹乳油2500倍液。
喷洒时间应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成虫产卵的高峰期前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将病害的风险给降低。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