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2023年12月12猪价为什么暴跌

2024-03-1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91 次
2023年12月12猪价为什么暴跌

  本篇知识文章剖析“2023年12月12猪价为什么暴跌”的内容进行说明,期望对网友们稍微有点帮助,快快收藏起来吧!

  进入12月,南北方生猪价格跳水,多地单斤售价重回8元区间,东北局地更是进入7元时代,不少养殖户猪粮比在盈亏平衡线徘徊,此前备受期待的南方腌腊旺季和北方杀年猪行情也未给猪肉市场带来转机。

  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援引专家意见发文指出,近期生猪价格出现过快下跌,主要是受猪肉消费较往年偏弱、年底生猪供应增加等因素影响。

  当前国内生猪不存在产能过剩情况,市场消费偏弱是暂时的,建议养殖户不要恐慌性出栏。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供增需弱是此轮猪价跳水的根本原因。

  随着此后消费需求恢复,预计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价格将温和反弹,明年二季度后恢复到合理位置,建议养殖户不要盲目押宝春节后行情。

  “昨天又是大落8毛,今天抓白条猪每斤最低到8元,公司收购价每斤75元—78元。

  ”12月21日,山东即墨一养殖户在某养猪论坛里分享了当日报价。另一养殖户则称“扛不住了”,计划最近两天出售掉手里的生猪,“实在受不了猪价煎熬”。

  在经历三季度的11周连涨后,生猪价格自11月开启下行模式。至12月中旬,养殖户期待的南方腌腊旺季和北方杀年猪行情并未给猪肉价格带来实质性带动。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生猪价格自11月开始下跌,但前期价格相对稳定,真正大幅下跌发生在最近20天左右,且有**迹象。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3年12月5日—12月11日,猪肉**市场周均价每公斤3161元,环比下降16%。

  截至12月20日,全国农产品**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835元/公斤,较上一日下降22%。

  搜猪网数据显示,12月20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1741元/公斤,单斤价格已跌至8元区间,全国南北各地行情仍持续大面积下跌态势。

  与此同时,生猪期货市场也出现跌势。

  截至12月19日收盘,生猪期货近月2301合约报元/吨,跌幅798%。生猪期货2303主力合约报收于元/吨,跌幅358%,创今年4月以来新低。

  结合上市公司**数据来看,2023年11月,牧原股份商品猪**均价为2333元/公斤,环比10月下降1044%。

  温氏股份11月毛猪**均价为2411元/公斤,环比变动-967%。新希望同期商品猪**均价为223元/公斤,环比变动-1367%。

  天邦食品11月商品猪均价为2365元/公斤,环比下降约1132%。整体来看,大型养殖集团生猪均价已整体回落至今年9月水平。

  针对近期国内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等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近日组织召开视频会议。专家指出,近期生猪价格出现过快下跌,主要是受猪肉消费较往年偏弱、年底生猪供应增加等因素影响。

  搜猪网分析认为,进入12月以来,各大头部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速度加快,普通散养户也出现了跟风抛售潮,加上猪价下跌、需求不及预期,养殖户恐慌情绪持续发酵,进而持续出栏,为之前的集中压栏买单。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猪价格经历先跌后涨的过程。

  6月初,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脱离过度下跌及预警区间,大部分养猪企业二季度亏损大幅缩窄,9月实现盈亏平衡或略有盈利,至10月末已实现单季扭亏或前三季度盈利。

  9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猪肉价格进入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区间。

  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对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进行研判,认为生猪价格明显上涨的重要原因是部分养殖户为博弈后市行情,出现非理性的过度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为,减少了市场供应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认为,尽管下半年生猪存栏持续增加,尤其是6月以来仔猪**量持续增加,但由于压栏和二次育肥导致**结构发生变化,存在**后置,一定程度上导致此前两个月出现猪价超涨情况。

  生猪价格自11月起回调,主要原因是标猪**呈环比增加趋势,二次育肥也开始放量。

  “12月初并没有出现预期反弹,养殖户恐慌心理被放大,近两周生猪价格跌幅较大。

  ”朱增勇分析称,供增需弱是此轮猪价跳水的根本原因。从**端看,每年12月至春节前是生猪供应高峰,加之小型养殖户押宝年底行情,二次育肥、回圈增重大猪直至12月份才恐慌抛售,产**效应。

  从消费需求来看,猪肉价格在12月中旬前处于较高位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屠宰场生猪需求量下降,肉店**也有所下降。种种原因导致当前生猪价格短时间处于超跌状态。

  “养殖户要避免恐慌出栏情绪,冷静面对当前的猪价过度下跌,合理安排出栏节奏,避免踩踏效应进一步放大。”。

  对于生猪市场后期走势,搜猪网分析认为,短时间来看,市场供需基本面难现明显改观,且在恐慌情绪笼罩下猪源**持续偏多的态势也难改变,“毕竟大家积攒了两三个月的猪都是想在年底释放的。

  ”接下来猪价止跌或是反弹,很大程度上要靠需求端翻盘。随着部分地区猪价已经跌至成本线附近,养殖端扛价情绪逐渐升温,生猪市场跌势或收窄企稳。

  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指出,当前国内生猪产能处于总体合理区间,不存在产能过剩情况,市场消费偏弱是暂时的,养殖户无须过度担忧。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节奏,不恐慌性出栏,保持生猪产能基本稳定。猪肉加工企业适当增加商业库存,扩大市场需求,共同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国家发改委将继续紧盯市场供需和价格动态,必要时采取收储等储备调节措施,促进生猪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冯永辉认为,长久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消费恢复只是时间问题,但养殖户需要经历一个阵痛过程。

  “目前猪粮比已经降至55:1左右,低于盈亏平衡点,我认为不具备继续下跌的空间,预计拐点会在一两周内出现。国家发改委也在对外释放信号,建议养殖户不要恐慌性地出栏。

  朱增勇认为,猪肉消费需求会有所恢复和提振,猪肉价格不会持续下降,预计在接下来的元旦、春节期间会季节性地温和反弹。明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后,预计全国性的消费将逐渐回暖,猪肉价格也将恢复到相对合适的位置,但同时提醒养殖户避免投机进行二次育肥,不要盲目押宝春节后行情。

  急。国家发改委研判生猪价格形势,未来的猪价格走势如何。

  猪价连涨9周回归10元以上,猪肉价格接下来还会继续上涨吗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需求自然加大。价钱的浮动,主要还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很明显,供小于求了,典型的卖方市场。

  说实在的早就该涨价了,猪肉正常价格是13-16元左右,这样的价格才能各方面维持基本的平衡,猪肉价格太低了,亏的是养殖场和广大养猪的老百姓,亏一段时间可以,但是长期亏损会导致养猪产业倒闭,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最终亏的还是我们自己。大家都有钱赚才能维持长期的稳定。

  进口生猪替代是不现实的,全世界一半的生猪都在中国被吃掉,想要弥补国内的缺口,造成的就是国际生猪价格大幅上涨,也许上涨的幅度超过现在。以前没养鸡的,现在养了,以前养了鸡的,现在养更多了。

  千军万马,不需要去过那独木桥,就好像,高管企业不能只对985,211招工,还是得给其他学校留点路子,优秀资源不能单单只集中在一线城市,还是得往三四线城市分点一样,把对蛋白质的需求转移到其他肉类,静待猪肉价格回暖吧。

  如果你是小户,想靠传统的养猪打法,这个是不建议的。

  之前听过一则新闻,现在荷兰对养猪的人的学历要求是博士,他们采用标准的流水线养猪**,一切交给数据,AI技术养猪。五个博士生,就能看管几万头猪。

  巨大得利益必然导致巨头们得入侵,实现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没有点核心技术,还是不要尝试了。别看现在猪肉这么贵,就没人去养。

  不但猪仔从2000涨到8000多,还怕辛辛苦苦养大半年再来一次。

  最新行情现在本地猪肉后座多少钱一斤。

  据猪好多数据监测显示,12月27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为1640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32元/公斤,3天总共涨幅064元/公斤,涨势喜人。

  整体来看,全国31个省市猪价数据,30地上涨,1地下跌,且下跌幅度仅001元/公斤,可以说是与昨日持平。说到成本,养殖户除了需要考虑补栏成本外,还要考虑养殖成本。

  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86元/公斤,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动。但是由于今年气候的因素,全球玉米、豆粕的产量均不及预期,这必将支撑后市饲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3种猪存栏规模及布局:后备种群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有能力及时补充因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生产能力损害。

  近段时间,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储备冻肉投放和屠企压价收储等多方压力下,一向牛气冲天的二师兄终于不再牛气了。

  进入9月连续多日的猪价下跌,也把不少养猪人的发财大梦拉回了现实。随着这几天猪价的不断探底,一些猪源充足的区域,加快了手里牛猪的抛售,市场消费不振,进口猪肉加大,储备猪肉的持续投放,都让未来猪价上涨多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从生产端来看,9月下旬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走高,中国养猪网养猪数据中心显示,10月19日,生猪(外三元)价格为每公斤2817元,比9月15日(每公斤2357元)上涨近20%。进入冬季后,虽然有零星疫病发生,但整体可防可控,对生猪供应并未产生趋势性影响。

  由于养殖端整体对2023年上半年行情并不看好,临近春节,规模养殖场出栏计划大幅增加,养殖端整体抗价心态减弱,并且有降体重提前出栏现象发生,市场小体重猪源持续增加。所以,总体上来说,春节前生猪及猪肉供应相对充足。

  当前生猪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及2023年走势预测。

  自今年10月份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急剧上涨。到目前毛猪价格上涨到106元/公斤,为历年来猪价最高水平。

  现将原因及2023年生猪价格走势分析预测如下:。

  一是生猪存栏减少,猪源紧张是导致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生猪存栏量下降原因两个方面:一是2023年9月到2023年8月全国养猪处于盈利期,导致2023年到2023年全国养猪大发展,到2023年9月份—2023年上半年生猪存栏出栏大增,生猪价格暴跌。

  至2023年5—6月份生猪价格跌至6元/公斤以下,养猪业全线亏损,不少养殖场(户)淘汰母猪压缩存栏,生猪存栏量下降。二是2023年7—10月份江西、湖南、江苏、湖北、安徽、浙江、河南等生猪生产主产区发生无名高热性疫情,引起生猪特别是中、小猪发病死亡,母猪**导致存栏量下降,加剧了猪源紧张。

  二是饲料原料涨价,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增加了养猪成本。2023年,全国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作为养猪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价格也一路攀升,由年初的1280元/吨上涨至目前1600元/吨,涨幅达到20%。

  豆柏价格上半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一直维持在2400—2600元/吨的水平。鱼粉价格一直在8000元/吨高价位徘徊,生猪配合料的平均价格达到11元/吨。

  另外劳动力价格也普遍上调,养猪劳动力工资由原来500元/月上调到800元/月。加之生猪疫病复杂,用摇费及防疫费等成本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加之土地、运输、能耗增加等因素猪的综合成本已由原来的76元/公斤上升到目前82元/公斤,增加幅度达到8—10%,引起了猪价上涨。

  养猪业是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从建场到引种到存猪出栏大约要经过18个月的时间,而且只能是头胎猪出栏,若要达到正常出栏大约要2—25年。根据目前生猪存栏情况和2023年生猪源仍显紧张,**不足一时难以缓解,加之成本上升和疫病复杂等因素,猪价仍然会维持在94—10元/公斤的较高价位。

  根据猪肉毛比定价,猪肉应在14—15元/公斤的水平。预测走势为1—6月生猪价格为10—11元/公斤,7—12月96—10元/公斤。

  猪粮比价会维持1:7左右的盈利水平。养猪如若正常生产,每头出栏肥猪会盈利150—200元左右。


好文探索:上一年猪价从暴涨到踩踏性暴跌,2023年生猪市场在下行区间等待机遇


  回顾一波多折的2023年生猪市场,在春节后触底反弹直至冲上云霄,又在对市场的乐观预期中迎来年底“旺季不旺”的跳水局面。

  虽然仍处于“猪周期”之中,但如今的猪市已不同以往规律性的涨跌,随着规模化产能、金融和资讯服务等新主体的介入,这一领域也呈现更加波谲云诡的复杂现状。

  在刚刚开始的2023年,界面新闻吸纳农业数据平台、投资机构、生猪养殖企业等各方信息,共同展望新一年的生猪市场及投资机会。

  2023年,是猪价波动幅度约达300%的一年。

  布瑞克农业大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20日,全国生猪均价最低为11.5元/公斤,最高28.5元/公斤,均价波动幅度在245%左右。而部分地区今年猪价最低出现10.8元/公斤,最高时则可达30.5元/公斤。

  简单回顾如乘坐过山车般的2023年猪市。春节后的需求低迷及饲料原料暴涨中,2-3月份猪价恐慌性杀跌,甚至一些小标猪也跟随性出栏,这导致了2023年2季度大猪可供应量下降。

  6月市场中大猪偏少,供应吃紧导致夏天之后猪价连番上涨,6月末7月中猪价频繁出现单日超过1元/公斤暴涨。7月初虽有政策频繁调控,但由于市场可供应大猪整体增量不显著,加上两节备货需求,第三季度猪价大体在21-23.5元/公斤波动。

  国庆期间猪价暴涨,十月中旬猪价飙升至28.5元/公斤,广东更是达到30.5元/公斤。猪价不断上涨强化市场主体信心,喊出32元/公斤甚至更高目标。

  当时市场预期四季度猪肉需求将会好转,在年底需求旺季及腌腊潮的影响下,存在大上涨机会。

  乐观氛围推动养猪户将大量生猪用于二次育肥或者延后出栏, 市场需求却未能兑现。

  受疫情封控及感染潮等因素影响,12月腊肉、腊肠、肉脯生产企业需求一致未能提升。此前压栏惜售生猪体重不断增加,大体重猪成本高,在旺季不旺市场环境中养殖户急于出栏,最终形成踩踏性暴跌。

  根据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观察,12月20日猪价跌至15.8元/公斤,较10月中旬28.5元/公斤下跌12.7元/公斤。每头体重在100-125公斤的标猪利润下降1400元,150公斤大体重生猪利润更是锐减近2000元/头,出现500元/头亏损。

  2023年的猪市整体情况仍旧未能摆脱由供需关系引起的价格波动——因为供应紧俏而价格攀升,又因产能扩张及消费低迷而行情走低。“如果我们认为周期是价格、利润、产能的往复,那么‘猪周期’无疑将继续存在,”正如中信建投在《2023年生猪年度报告》中的这段总结,未来的猪市恐怕亦不能避免身处猪周期的运转之中。

  尽管2023年猪价相比2023年、2023年约400%、370%的波动幅度较小,但总体来说,规律上和2023年基本保持一致,压栏及恐慌性抛售都加重了猪价波动,且波动率显著高于2023年非洲猪瘟之前。在利润下降、饲料成本高企的背景下,2023年中小型养殖户更多离场,更加增强了行业集中度。

  “中小型养殖户减少,集团养殖比例增加,行业规模化过程加重猪价波动,金融主体和资讯服务主体介入,市场波动性增加,年内的猪周期更为显著,”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如此总结2023年猪市场有别于往常的特点。这也为2023年的猪市奠定了基础,序幕已经揭开。

  综合多位生猪领域资深从业人士意见,认同暴跌后风险将得以释放者甚。猪价有望在明年一季度后期进入上涨周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及中信建投数据,截至11月底,2023年餐饮收入同比下行8.3%,创下除2023年以外,有记录来的最大跌幅。第一波阳性高峰的到来亦对餐饮业形成打击,但业内普遍对2023年感染潮平稳后餐饮常态经营回归抱有较大希望,这也成为多方看好二季度猪市的底层逻辑。

  大型农牧食品企业新希望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给出了对于2023年猪市的预期:整体上处于这一个周期的下行区间,但全年均价并不会很低。由于2023年以来行业补栏积极性相对谨慎,能繁母猪产能虽然整体维持恢复趋势但幅度仍较为缓慢,因此2023年全行业的生猪出栏数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增长。

  供应端较紧缩加之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参照过往周期,甚至可能整体处在一个中等偏上的位置”。

  但正如前文所提及的,随着市场参与主体发生变化,中小型养殖户减少,2023年周期波动中的生猪行业也将呈现区别于以往猪周期的特征。

  “缺少大量厨余养殖户,大集团占比快速提升,信息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参与,这一切将导致市场波动性更大,一致性压栏和抛售情况较往年更为显著,大幅加重年度波动,”林国发如此预测。

  当市场中以中小散户为主体时,传统产能的消长以二元能繁母猪为核心,羊群效应下的集体行为更易助推出非常有规律的周期表象。

  而随着外部资本和规划性运营的大型企业增多,所形成的产能本身就有长期运行的预期,同时也需要长时间的折旧摊销和持续性地生产才能实现预期利润。这些新增产能的诞生并不以单一周期为目标,会持续地在更长的时间段形成对应地**。

  新希望的2023年经营策略便是采取长短线结合的组合拳打发。在生猪养殖这样一个成本效率制胜的行业,以做好自身的经营提升、持续降低养殖成本为长线目标,“2023年仍旧保持稳健运营,总体不会有特别大的战略调整。

  新希望公司内部也从战略、期货、现货**三个角度,设立了几个独立、专门的研究团队,为公司的周期性经营策略调整提供专业化意见。

  比起盲目赌猪价,被动顺应猪周期调整产能,规模化企业也从科技和产业链延伸的角度主动应对。

  数字化养猪成为科技加持农业的今年新重点,以丽水市莲都区近年投资7.5亿元兴建的华统畜禽产业链智能化项目为例,该养殖场以高层养殖的方式在解决浙江省用地少问题之余,还拥有场内采用自动刮粪、自动喂料、自动喂水、自动防控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原本一个人只能养三四十头猪,如今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一人养3000到4000头猪。

  新希望等全产业链规模化猪企也将生猪养殖业务向上下游延伸,在探索原种选育环节的同时实践养宰联动。一方面从种质上做出改良优化,帮助后续的扩繁生产环节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一头猪的最大价值,猪尽其用、肉尽其用,使得养殖过程中的高投入带来的高品质,能在肉的方面得到回报。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个主要方向,都需要长期、坚定、且较大的投入,龙头企业具有相对更好的条件,这也增强了中小型养殖户与规模化企业间的壁垒。

   在谈及2023年猪市时,除价格本身的波动外,一些与生猪养殖关联度较高的负面情况也需要格外留心。

   生猪利润减少,养殖主体用心养殖情况减弱,效率成本整体增加,饲料谷物供应压力的增加甚至可能影响我国主粮供应安全、。

   2023年后城镇通过收集厨余喂养生猪的中小型及家庭养殖户减少,不利于平衡因羊群效应导致的市场短期波动。

  “这部分主体占比不小,一般情况一个镇的厨余至少能支撑2个单批次200头出栏,年出栏达到500头生猪养殖户。

  这些养殖户正常情况成本最低,只有仔猪成本加上一包饲料和自有收集厨余人工,且这些养殖户受限于养殖场地,一般都是按时出栏。当前市场容易形成一致性行为,缺乏‘蓄水池’,猪价大幅波动,更容易导致养殖主体短期行为。

  从养殖的角度,林国发给出建议认为,2023年的核心还是养好猪,降低单位成本,做好主动风险管理。

  做好成本和资金管理,等待市场回暖。不赌价格、提升养殖水平,才是生猪养殖根本之道。

  上半年的生猪期货方面,中信建投在年度报告中表示,单纯**侧来看2023年产能还未兑现至过剩,市场如能够在节前出清年末压栏大猪,并实现有效降重,则**侧总体有所支撑。在乐观情况下,3月之前消费好转,大猪出清,则3月到期的03期货合约能够兑现转折。相反,如果以上两点均未实现,可能需要05合约在接近交割月时才能出现一定程度反映。

  在猪企股票投资方面,中信建投期货高级研究员魏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给出建议:整体看不到特别大的矛盾或者趋势性行情,但是在悲观情绪下,未来整个周期变化会比较快,抓住一些小的波动,不易错过机会。

  2023年及2023年非洲猪瘟时期,猪价处于较高位置,高利润率加之整体的经济转型,猪市也吸引到诸如房地产等转型领域的资金。

  同时,生猪存在地方性保供的一个需求,多方面原因导致2023、2023年是资本进入的高峰。进入2023年,随着利润率走低生猪养殖行业资本注入活力下降,形成相对克制的周期。

  上市公司筹资活动并没有因为利润的下滑而全面停止,牧原、温氏、新希望、傲农、巨星等企业整体筹资力度仍远大于非瘟周期之前。

  从在建工程的时点数据来看,2023年利润下行后部分企业出现了资金运营的压力以及战略上的调整,但2023年前各家上市公司在生猪旺市时兴建产能在后续持续兑现。

  “二级市场投资方面,高杠杆并在管理上可能会有松懈的企业会遭到淘汰。相反,一些生产壁垒所构建出来的、优质的企业可能会有持续投资的机会。

  比如牧原利用高投入重资产构建出的,能够有望去冲刺1亿头目标的庞大产能,如果企业持续以领先市场的成本机制来进行生产,可以看到它的现金流会有持续的未来预期。”魏鑫分析道。

  但是未来整个周期的变化会比较快,如果找到合适估值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精选问答:


  1、2023年春节猪价预测?

  从目前情况看应该还会涨价,2023年从下半年开始跌价还降的非常厉害,一直到十一月份开始小涨价到现在应该涨四至五元了吧,因为云南省讲公斤只有几个少数地方讲市斤,另外云南还有个家家腌肉的习惯,相对来说售量也会加大,预测大约稳定在28左右一公斤吧。

  2、2023年10月份猪价怎样?

  10月份在8一10元

  猪价硬的糟透了,从年初持续下跌,每斤肥猪价从年初的18元左右下跌突破5元,养猪人一直处于受到亏损,肥猪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育肥仔猪和高价饲料一直是肥猪生产的瓶颈,养猪人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猪价回升,好不容易回升超过生产**,稍微见点利润,猪价又回到下跌的状况,大多数地方的猪价又回到8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