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米的营养价值
本篇知识文章会给全国农资人介绍“红玉米的营养价值”的内容进行分享,期望对农资人们稍微有点帮助,欢迎收藏本站!
玉米中所含的丰富的植物纤维素具有**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肠炎、肠癌等。能束缚及阻碍过量的葡萄糖的吸收,起到抑制饭后血糖升高的作用。纤维素还可以抑制脂肪吸收,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和改善冠心病、肥胖、胆结石症的发生。
《红玉米》表现出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为稻米、小麦的5~10倍,而特种玉米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玉米。
玉米中所含的丰富的植物纤维素具有**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肠炎、肠癌等。
能束缚及阻碍过量的葡萄糖的吸收,起到抑制饭后血糖升高的作用。纤维素还可以抑制脂肪吸收,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和改善冠心病、肥胖、胆结石症的发生。
玉米中含的硒和镁有防癌抗癌作用,硒能加速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使恶性**得不到分子氧的供应而受到抑制。
镁一方面也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促使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这对防癌也有重要意义。
玉米中还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光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
玉米中所含的玉米黄质,可以预防老年黄斑**变的产生。根据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许多研究中心一起做的研究显示,摄取较高量的玉米黄质,能降低老年黄斑**变的机率。
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能转化为维生素A。玉米中还含有烟酸,含量比大米高很多。烟酸在蛋白质、脂肪、糖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帮助我们维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的正常功能。
人体内如果缺乏尼克酸,可能引起精神上的幻视、幻听、精神错乱等症状,消化上的口角炎、舌炎、腹泻等症状,以及皮肤上的癞皮病。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亚油酸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止其沉积在血管内壁上,从而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对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有积极的作用。
白玉米和黄玉米还有红玉米有什麽区别吗。
“红玉米”是点题的关键词,是高度浓缩的意象,它凝结了家园、传统、历史、文化等复杂的心绪。诗人被放逐后的北。
方生活记忆,全都维系在旧时屋檐下的那串红玉米上。
悬挂在“宣统那年的风吹着”的屋檐下的红玉米,是想象中的历史情致。悬挂在“一九五八年的风吹着”的屋檐下的红玉米,是现代人的精神象征。诗人的思绪和想象,在历史和未来的长河中艰难跋涉,在俯瞰中深沉思索。
营养价值和玉米的颜色关系不大,主要与玉米的品种有关,颜色只是胚乳的颜色而已黄玉米富含叶黄素。维生素A含量高。
而白玉米就含量很少了,其它成分与黄玉米相同。红玉米和黄玉米是指粒色为红色或**的玉米。
一般马齿型玉米粒色多为**,为半硬粒型的,北方品种多为**品种,马齿型或半马齿型,如登海系列,临奥1号等品种,而南方多喜欢硬粒型,颜色多为橙红色,粒型饱满,如迪卡007、正大619、正大818等品种,临奥4号是粒色为红色,半马齿型,粒色,轴也红。
一般菜用玉米(甜、糯,甜糯),**一般多为甜玉米,白玉米多为糯或甜糯,也有甜玉米为白色的,红色、紫色、黑色的、花色(黄白、紫白、白等)多为糯玉米。
效果非常好。红色玉米和新鲜的黄玉米能直接钓鱼。
能钓的鱼有很多,比如鲫鱼、鲤鱼、草鱼、青鱼等等。这些鱼种对于红玉米,黄玉米的兴趣都比较高,用红玉米和黄玉米钓它们很容易钓到,而且很可能会钓到体型比较大的鱼。
除了直接作饵外,还可以处理一下,比如蒸煮或混合一些商品饵,效果也很不错。
精选问答:
1、种红玉米能杀菌是吗?
种红玉米不能杀菌,红玉米和黄玉米是指粒色为红色或**的玉米。一般马齿型玉米粒色多为**,为半硬粒型的。 玉米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 以春玉米(1月25日—2月10日)产量最高;其次是秋种(8月25日—9月10日);再次是冬种(10月20日 —1月10日);最次是夏种(4月25日—5月10日)。 玉米最佳播期的选择,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况,茬口的安排来确定。饲用玉米适宜于春种和秋种。 二、选地、整地与施足基肥 1、选地 玉米是喜肥水、好温热、需氧多、怕涝渍的作物,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 选地最好以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7之间、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 2、整地和施基肥 整好地是保全苗的前提条件。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一般要做到两犁两耙,耕作层深30厘米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整地后按双行植行距120—140厘米放线开沟,并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豆饼50公斤和过磷酸钙50公斤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三、种子处理与播种 1、选用良种 适合本地的良种应是高产稳产,品质良好,抗病抗倒,又能适合市场需求,销路好。目前饲用玉米选用“掖单4号”、“掖单13号”、“中单 321” 等品种。鲜食玉米选用“甜糯1号”、“苏玉1号”等专用品种。一般直播田每亩用种量1500—2000克 。 2、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3—4小时,一般用50—55℃的温水浸种10—15分分钟,冷却后再浸6—8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1—2次即可播种。 3、播种规格 玉米的产量于对光能和地力的利用,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系数越大,光能利用率越高,产量也越高, 合理密植才能高产。种植密度须从品种、播期、土壤肥力、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考虑。玉米株型有两种:平展型和紧凑型。平展型品种宜稀植,一般亩植3000—3500株。紧凑型品种宜密植,一般亩植4500—5500株。玉米播种方式主要有等行距和宽窄行两种。等行距种植规格是行距75厘米,紧凑型品种株距在17—20厘米,平展型品种株距在25—30厘米。宽窄行种植规格是宽行140厘米,窄行40厘米,紧凑型品种株距15厘米左右,平展型品种株距20厘米左右。目前我省推广种植的鲜食玉米株型为紧凑型,适宜密植,一般亩植3500—4000株。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70厘米,窄行40—50厘米,株距30厘米。 4、播种 我省种植玉米由于温度较高,一般采取直播栽培,而较少采用育苗移栽。具体方法是起畦种植,畦宽120—140厘米(包沟),畦高约20厘米左右,在畦面上开两行间隔50—60厘米的浅沟,将已处理好的种子每点双粒播于沟中(按株距),边播边盖土,盖土1寸并踏实。 四、需肥规律 玉米对氮、磷、钾需求量最多,全生育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较少。因此玉米的施肥以增施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一般来说苗期(1—6叶)生长慢、植株小,吸收的养分也少,此时的施肥量应占肥量的10%左右。拔节至开花期(7—16叶)生长很快,此时正是雌雄穗形成发育时期,吸收养分速度快、数量多,是植株需要养分的临界期,在此时**充足的营养物质,能够促进穗多、穗大。此时的施肥量应占总肥量的60%左右,后期(17叶以后)吸收速度逐渐减慢,吸收量也减少。施肥量应占总肥量的20%左右。氮、磷、钾施用比例一般在3:1:2.8左右。磷、钾肥应在前期施用。如果肥量不足,应主要用在拔节和开花期。 五、田间管理 1、苗期的管理 玉米苗期是生根发叶和茎、节、叶分化形成的营养生长时期,根系的大部分在此时形成。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础。 (1)定苗、间苗:掌握“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定苗一般在5片真叶时进行,每穴留一株壮苗,同时进行查苗补苗,带土移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如缺苗过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解决。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中耕可进行1—2次,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苗期如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在雨天、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要注意开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2、穗期的管理 穗期田管目标是:攻秆、攻穗、严防缺水脱肥,使植株整齐、茎节粗短、叶片宽厚,根粗量多,雌雄穗发育好。 (1)水肥管理: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施肥方式为条施。在14—15片叶时(大喇叭口期),进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结合大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亩用 50克 稀土或800—1000倍磷酸二氢钾喷施。玉米从拔节到抽穗植株开始进入旺盛生长,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后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这时缺水,发育不良,雌雄花期不协调,影响授粉,造成**、缺粒或空秆,所以这时期应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雨水多的地区,要注意开沟排水。喇叭口至抽穗期是玉米螟为害的危害期,都要喷施500—800倍敌百虫或杀虫双+Bt粉混合喷施,防治玉米螟。 (2)中耕培土:为防止土壤板结,消灭杂草,提高根系的生长机能,促进根系的多发和深扎,穗期要根据土壤和杂草情况进行中耕、培土。一般拔节到抽雄前进行1—2次中耕,在行间进行2—4寸的深中耕,切断部分毛根,**多发新根,增强抗旱抗倒能力。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浅中耕1次,并培高土垄。 3、抽穗结实期的管理 此期是决定有效果穗数,每穗结实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时,主要抓适量补肥(**素10公斤)、抗旱与排涝、人工辅助授粉等工作。抽穗开花和灌浆时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植株对水分的要求,但灌水切忌漫灌,以灌跑马水为好。雨天注意排水,以免积水缺氧伤根。玉米开花期,如遇不良天气,应进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时进行,可减少缺粒和**。 六、病虫害防治 原则上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管理上要早发现早防治。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叶斑病、锈病、纹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玉米蚜、棉铃虫、小地老虎等。药剂防治上,大小叶斑病、锈病可用50%多菌灵500倍、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500倍液喷施。玉米螟、粘虫可用10%氯氰菊酯2000倍加Bt粉800倍、玉米蚜可用20%康福多3000倍、棉铃虫可用Bt粉800倍加天力粉剂800倍喷杀。 七、收获 根据不同的栽培目的,玉米的收获期不同。鲜食甜糯玉米全生育期春、秋植80—85天,夏植70—80天,冬植90—100天。一般在授粉后16—22天收获,夏种16天,冬种22天,采果后要及时供应上市。
2、育肥猪。喟红洋玉米好还是白洋玉米好?
很多人将黄玉米和红玉米混淆。其实红玉米和黄玉米比白玉米的叶黄素(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核黄素较多,而白玉米的维生素E、热量、蛋白质高。可以根据育肥时期、适度调整。另外红心和白心(瓤)玉米差别不太多,也不必纠结。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