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养蜂采蜜高产技巧

2024-03-1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08 次
养蜂采蜜高产技巧

  这篇总结会给农资人分解一下“养蜂采蜜高产技巧”的内容进行精确分享,希望对各位有几许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首先要挑选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生长的蜜蜂,以及挑选出入勤快的和花粉采集多的蜂群,然后蜂箱要选材料坚实但质地要轻的活框蜂箱,这样有利于巢脾的调换以及管理和取蜜。在饲养过程中,蜜源较少时,还需要喂食糖水和花粉等,来辅助提高蜂蜜产量。


好文探索:养蜂,有了新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彭文君说,我国是养蜂大国,但不是养蜂强国,养蜂的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传统的养蜂,蜂群经常转地,长途跋涉,蜜蜂损失大,蜂蜜产量低,质量差,劳民伤蜂又伤财。

  据介绍,我国养蜂机械化程度低,转运蜜蜂时,装车卸车,非常辛苦。拉着蜜蜂,长途跋涉,连夜赶路,人很疲劳。南征北战,风餐露宿,一年到头奔波,顾不了家。有可能会遇到暴风雪、山洪、车祸等,有很大风险。长途运蜂,对蜜蜂影响很大。这些都是养蜂人的真实写照。

  彭文君介绍,很多人已经习惯弱群春繁。是指为了给春季蜜源培育足够的适龄采集蜂,很多人在外界气温还比较低的时候,在大宗蜜源植物开花之前,几十天,甚至两个月就开始对蜂群进行保温包装、奖励饲喂,提前开始了春繁,希望通过提前春繁,培育大量新的适龄蜂,夺取蜂蜜的丰收。

  开始春繁时,不仅要给蜂群内外保温,还要把越完冬剩下的三四框的蜜蜂,紧缩成一个巢脾繁殖,时不时给蜜蜂进行奖励饲喂,**蜂王多产卵,加速蜂群繁殖。

  彭文君说,其实这样的养蜂方法,即弱群过早春繁,未必真的能够丰收高产。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蜜粉源植物非常丰富,尤其是春季大面积油菜、荔枝、龙眼、柑橘、杏、柳树、紫云英等相继开花,正是蜜蜂采花酿蜜的好时候。而弱群春天慢慢繁殖,耽误了春天采蜜,错过了春季蜂蜜丰收的好时节。

  很多养蜂人认为,如果不给蜜蜂喂白糖,蜜蜂采集酿造的蜂蜜也只是够蜜蜂自己吃,如果外界植物流蜜不好,不给蜜蜂喂白糖,蜜蜂就会饿死。如果没有白糖,蜜蜂就没法饲养了。

  彭文君说其实这是个误区。这种思想和习惯的养成,是以节支增收为目的,即使在近几十年来蜂蜜价格持续走低,油菜蜜等与白糖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也没有改变这种“以糖换蜜”的做法。

  蜜蜂是吃蜂蜜和花粉长大的,不是吃白糖和代用饲料长大的。蜂蜜中含有维生素、有机酸、酶类、酚类、矿物质、糖类等180多种营养成分。

  而白糖的成分单一,白糖和蜂蜜有本质上的不同。蜜蜂的生长发育没有蜂蜜和花粉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会发育不良,亚健康,蜜蜂会生各种各样的**,蜜蜂寿命缩短,采集能力、哺育能力都会大大下降。质蜜脾作为饲料越冬的蜂群,越冬蜜蜂死亡率0.85%—5%。白糖作为越冬饲料越冬的蜂群,越冬蜜蜂死亡率15%—50%,有的甚至更高。

  “用白糖换取蜂蜜”,挣的是“蜂蜜与白糖”之间的差价,损失的是蜜蜂的健康、蜜蜂的寿命、蜂群的群势、蜂群采集力、蜂群的蜂蜜产量和质量,增加的是养蜂人和蜜蜂的劳动量,以及对蜜蜂的伤害和干扰。

  “仔细算算账,其实很不合算。

  看似占了便宜,实际吃了大亏。”彭文君说。

  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联合相关单位在优质成熟蜂蜜高效生产、精准判别和营养评价等方面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颠覆了过去“先取稀蜜后浓缩”的生产模式,创立了“强群多箱体成熟蜜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填补了我国成熟蜂蜜生产技术空白。

  该技术采用新王,强群,多箱体,少转地,蜂群壮,省心省事,产出的蜂蜜产量高,质量好。

  在本年度北京密云地区荆条蜜花期连续阴雨的情况下,示范蜂场封盖成熟蜂蜜产量依然达到每群50kg以上,高于同样环境条件下常规蜂群非成熟蜂蜜产量的两倍,在提高蜂群蜂蜜产量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蜂蜜质量。

  成熟蜂蜜,是指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蜜露或甘露,与蜜蜂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蜜蜂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蜜蜂将其存储在蜂巢的蜂房中,并用蜂蜡将其密封,这些封了蜡盖的蜂蜜在蜂房内继续转化,使其水分达到18%以下,蔗糖含量5%以下,葡萄糖和果糖总量达到70%以上,在常温、避光、干燥环境及密封容器中保质期内不发酵变质的纯天然蜂蜜。

  “成熟蜂蜜生产技术”,不同于中国已经传承100多年的传统‘两箱体’蜂蜜生产技术。2023年,北京市农委设立“天然成熟蜂蜜优质高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专项,在北京地区研究示范推广应用此技术,几年的实际生产应用结果可以看出,蜂群的蜂蜜产量显著提高,蜂蜜的品质得到根本改变,为我国生产成熟蜂蜜指明了方向。

  成熟蜂蜜生产技术,核心在于在流蜜期来临前通过原群繁殖或合并、整合蜂群,形成超大采蜜群势,并采用多箱体成熟蜂蜜生产,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养蜂中的多方面问题。

  首先改变“两箱体”生产模式中蜂蜜产量和品质问题。

  要提高蜂蜜产量和蜂蜜品质,就要饲养强群、多箱体、流蜜期不取蜜,不干扰蜜蜂正常生活,给蜜蜂充足的发展空间,让蜜蜂集中精力采蜜、酿蜜、转化蜂蜜,尽情发展。同时,还能减轻养蜂人的劳动负担,空余的时间还可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成熟蜂蜜生产技术”还可以减少“弱群转地追花夺蜜”低效益奔波之苦。改变蜜蜂“四季管理”模式。改变传统养蜂管理和操作繁杂的方式,解放劳动力。摈弃“浓缩蜂蜜”的做法,生产“成熟蜂蜜”。改变蜜蜂“**防治”模式。解决蜂产品优质蜂产品检测标准的问题。改变“农林病虫害防控”模式,保护蜜蜂,保护生态。

  研究人员发现,人类使用的杀虫剂和除草剂,正在成为蜜蜂致命的**。

  杀虫剂和除草剂杀死蜜蜂有多种方式,一是直接杀死蜜蜂。二是导致蜜蜂神经紊乱不能归巢。三是改变蜜蜂的多种行为方式,让其觅食困难和难以躲避天敌而死亡。四是改变植物生理,使植物开花不流蜜或流蜜量显著减少,致使蜜蜂采不到足够的蜜,蜜蜂饥饿劳累而死。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指出:一旦缺少蜜蜂和其他授粉生物,咖啡、苹果、杏仁、番茄、可可等将几乎绝收。

  那时候,人们只能依靠大米、玉米和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为生,由此将会加剧人们的饮食不均衡。气候变化和现代农业对蜜蜂的威胁越来越严重,联合国2023年12月20日研究决定,将每年的5月20日,定为“世界蜜蜂日”。

  敦促各个国家和民众采取更多行动,保护蜜蜂,保护生态。


精选问答:


  1、养蜂蜜的方法?

  在养殖蜜蜂前,一定要确定养殖蜜蜂的数量,不要强行养殖过多的蜜蜂,还需要适当的给蜜蜂进行加脾扩巢,饲喂时要给蜜蜂补充蛋白质,这样可以让蜜蜂的体质变得更好;控制蜜蜂隔脾的数量,并尽可能地保证蜜蜂的生存环境;确保蜜蜂能够正常的采集花粉,如果周围花的数量太少,可以选择适当的移动位置。

  一、蜜蜂怎么养

  1、在养殖蜜蜂前,一定要确定养殖蜜蜂的数量,不要强行养殖过多的蜜蜂,因为蜜蜂的产蜜和蜜蜂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和蜜蜂的数量却不是成正比的。

  2、在养殖蜜蜂时,需要适当的进行加脾扩巢,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或者对蜂王产卵进行控制,这样才能造就出能力比较强的蜜蜂。

  3、在养蜜蜂时,需要进行一定的喂养,不能全部靠蜜蜂自产,养殖户需要给蜜蜂补充蛋白质,这样可以让蜜蜂的体质变得更好,这样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蜂蜜了。

  4、要控制隔脾的数量,但是不要大量的割除,不然会导致后面的蜜蜂产出量减少很多,最好选择适量即可,这样可以增加蜜蜂的产出,从而得到高收益。

  5、遇到不好的天气时,尽可能的要保证蜜蜂的生存环境,不要在下雨天还将蜜蜂放出去,这样会导致蜜蜂大量死去。

  6、在开花的季节,要确保蜜蜂能够正常的采集花粉,如果周围花的数量太少,可以选择适当的移动位置,不要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那样只会让蜜蜂到很远的地方去采集花粉,这样是无法达到高产的。

  二、养20箱蜜蜂利润多少

  1、中蜂:中蜂的产蜜量是远远比不上意蜂的,但中蜂蜜的价格却远远高于意蜂,20箱中蜂一年的总收益约为元左右,一年的养殖成本约为元左右,因此养20箱中蜂一年的利润约为元左右,但从下一年起20箱中蜂的利润可达元左右。

  2、意蜂:意蜂的产蜜量远远要高于中蜂,但意蜂蜜的价格却远不如中蜂,20箱意蜂一年的总收益约为元左右,一年的养殖成本约为6000元左右,因此养20箱意蜂一年的利润约为元左右,但从下一年起20箱意蜂的利润可达元左右。

  2、明巢蜂怎么养?

  1.

  加强蜂群保温 早春和晚秋做好蜂群保温,可以防止孢子虫病和白垩病的发生。蜂群保温可以通过加保温物和蜂群自身保温的方法。早春时,东北地区昼夜温差较大。蜂箱内部加苯板(或草帘)保温和箱底垫稻草保温至关重要。同时,春季开繁时,蜂群群势要强,保证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实现蜂群的自身相互保温,防止病害发生。

  2.

  饲养强群 养蜂的目的,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常年饲养强群,是蜂群健壮、高产的前提。早春时,东北地区3脾蜂开繁,让更多的蜜蜂护脾、护子,防止病害发生,更有利于蜂群的发展。流蜜期,采取强群采蜜,不仅能实现蜂群高产,蜂王产卵力旺盛的蜂群,还可不断补充劳累而死的蜜蜂。进入越冬期,东北地区越冬蜂群势应保持在4~6足框,并做好相应的保温,可以确保蜂群顺利越冬。

  3.

  适时换王换脾 及时更换老、劣蜂王,保持蜂群强盛的繁殖力,是养好蜂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