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常见的菌类害病及杀菌药有哪些?
这一篇知识总结会给农友们说明一下“植物常见的菌类害病及杀菌药有哪些?”的内容进行详尽讲授,希望对广大农友有几分帮助,欢迎收藏本站!
植物常见的菌类病害:炭疽病、锈病类、白粉病、霜霉病、叶枯病、烟煤病。
“菌”类病害主要指真菌病菌细菌等引起的植物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总结下来主要是:。
1多发生在闷热潮湿、通风和排水不好的环境下,日常需要注意通风,合理密植,花和叶片不要积水。
2植株本身纤弱,有伤口,或者遭受其他虫害,抵抗力差,也容易遭受病害侵扰。
3氮肥施用过多,导致植株细胞壁变薄,虽然茎叶大但是薄且弱,且叶片太大通风透光能力下降,光合作用过度消耗营养,多重因素导致植株抗逆性差,易遭受病害。
1择优品而种,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降低维护成本。
2预防大于救治,日常需要做好病害的预防,给植物适合生长的环境,比如良好的光、水、通风,合理施肥等。
3一旦发现病害就要马上处理,并且与健康的植物进行隔离,防止大范围感染,也可以对健康植物进行预防杀菌处理。
4是药三分毒,轻微的问题先用物理方法,没办法再考虑用药,避免造成污染和给人体带来负面影响。
①窄谱药:专门针对一种或一类病害有用的要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②广谱药:针对大范围病害都有效,比如多菌灵、恶霉灵、小粉药(噻呋酰胺)等。
①内吸性药:能通过植物叶、茎、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在植物体内输导至作用部位的杀菌剂,针对根腐病、黑腐病这类发生在植株内部的病也有效,常见的如小粉药可以埋土拌土使用。多菌灵可以喷叶灌根使用。
②非内吸性药:仅作用在植株表面茎叶部分的,一般喷洒使用,效果有限。比如百菌清。
什么药能同时高效治疗真菌、细菌、病毒病害呢。
原药为白色或淡**粉末,不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挥发性小,吸潮性强,吸水分解失效,遇光、热和碱性物质易分解。代森锌为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许多病菌有较强触杀作用,但对已入侵到植物体内的菌丝体杀伤作用很小,应用时应掌握在病害始见期。
低毒。但对人体皮肤、粘膜有**作用。
(1)蔬菜病害:瓜类霜霉病、炭疽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炭疽病、斑枯病、轮纹病、叶霉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白斑病、炭疽病、霜霉病。茄子绵疫病、褐纹病。辣椒炭疽病、疮痂病。莴苣霜霉病。芹菜疫病。圆葱紫斑病。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黑痣病等。在发病初期用80%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均匀喷雾。
一般隔7~10天喷药1次。
(2)果树病害:苹果、梨花腐病、褐斑病、黑星病、霉点病、炭疽病、锈病、黑腐病。葡萄黑痘病、褐斑病、霜霉病、炭疽病。柿子落叶病。桃缩叶病、穿孔病、锈病。山楂和李穿孔病等,用8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均匀喷雾,隔10天左右喷药1次,一般喷3~4次。
(3)烟草病害:炭疽病、立枯病、黑胫病、赤星病等,用80%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药。
(4)其他作物病害:花生叶斑病,花卉炭疽病、叶斑病、锈病,甜菜褐斑病等,用8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
不能与碱性农药及含铜药剂混用。药剂应贮存在干燥、避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以免分解失效。
原药为灰**粉末,不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遇酸、碱、高温或潮湿即分解。
代森锰锌是代森锰和锌离子的配位络合物,是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蔬菜等作物的多种病害。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菌体内丙铜酸的氧化。
对敏感的人皮肤和粘膜有**作用。
(1)蔬菜病害: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番茄早疫病、叶霉病、炭疽病、轮纹病、斑枯病、灰霉病。茄子灰霉病、黑枯病。黄瓜霜霉病、蔓枯病。白菜、甘蓝霜霉病、白斑病、黑斑病。胡萝卜黑斑病、芹菜早疫病,菜豆角斑病。葱、圆葱锈病、霜霉病。葱、韭菜灰霉病。瓜类、甜椒、菜豆炭疽病等,用7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喷药,隔10天左右喷药1次,共喷3~5次。
(2)棉花病害:防治棉铃疫病,用80%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用70%可湿性粉剂05千克,对水15千克,拌棉种100千克,能获得较好的保苗和防治效果。
(3)其他作物病害:花生叶斑病。麦类条斑病、叶斑病。玉米大斑病,人参叶斑病,苹果炭疽病等,用8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
不宜与碱性农药或含铜药物混用。注意防潮,一袋未用完时,要将药剂袋口封严。
纯品为无色无味结晶。原药为无色或淡**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可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遇酸易分解。福美双是保护性杀菌剂,主要用于处理种子和土壤,还可做为忌避剂,施于果树。
中等。对人体皮肤、粘膜有**作用。
(1)拌种:大、小麦黑穗病,玉米黑穗病,水稻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稻秧苗立枯病,松苗立枯病等,每100千克种子用50%可湿性粉05千克拌种。花叶菜、甘蓝、莴苣等立枯病,每100千克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025千克拌种。
豌豆褐斑病、立枯病,每100千克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08千克拌种。黄瓜、葱立枯病,每100千克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03~04千克拌种。
(2)土壤处理:番茄、瓜类幼苗猝倒病、立枯病、烟草和甜菜根腐病等,每平方米苗床用50%可湿性粉剂8~10克加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0克,再加细干土15千克混匀,播种时用药土下垫上覆。
(3)叶面喷雾:黄瓜霜霉病、炭疽病,白菜、油菜霜霉病,苹果、梨黑星病,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白粉病等,用50%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间隔5~7天喷药1次,喷2~3次。
不可与铜制剂及碱性药剂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药剂处理过的种子不可食用或作饲料。
纯品为浅**针状晶体,易溶于二甲基酰胺,微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室温水中溶解度300微克/毫升。
该药为非内吸性保护性杀菌剂,具有极高的杀菌活性,对许多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及线虫都有作用。主要用于种子处理,防治种传病害。
(1)水稻干尖线虫病:以2500~5000倍液浸种,浸泡2~3天,即可催芽播种。
(2)水稻恶苗病、大麦条纹病:以5000~8000倍液浸种,浸泡2~3天,即可催芽播种。
不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分解失效。本品毒性较高,使用中应注意个人防护。
原药为浅**粉末,稍有**性气味,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在常温下稳定,在强碱性介质中分解。百菌清是1种非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真菌病害具有预防作用,在病菌侵入植物体后,杀菌作用很小。
常规用量下,药效期7~10天。
对人体皮肤和粘膜有一定**作用,对鱼类毒性高。
75%可湿性粉剂,45%、10%、25%烟剂,5%粉尘。
(1)蔬菜病害:番茄晚疫病、灰霉病、早疫病、叶霉病、斑枯病、炭疽病等,用75%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茄子绵疫病、早疫病,甜椒炭疽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大葱紫斑病,用75%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蔬菜苗期猝倒病、立枯病,马铃薯早疫病、灰霉病、晚疫病,甜椒疫病、黄瓜蔓枯病,瓜类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叶斑病,菠菜霜霉病,胡萝卜黑斑病等用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日光温室和大棚可使用烟雾剂或喷粉,每667平方米用45%烟剂200~250克或5%粉尘剂1千克,傍晚盖棚后,点燃熏烟或喷粉,翌日早上放风。
(2)果树病害:苹果树白粉病、炭疽病、黑星病、早期落叶病等,用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桃褐腐病、疮痂病、穿孔病,草莓灰霉病、叶枯病、叶焦病、白粉病等,用7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葡萄霜霉病、炭疽病、黑痘病、白腐病、白粉病等,用75%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喷雾。
(3)其他作物病害:小麦叶斑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水稻稻瘟病、纹枯病,花生锈病、叶斑病,豆类锈病、炭疽病,啤酒花霜霉病等,用75%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不得与碱性农药混用。本剂对鱼类有毒,使用时应注意。
极易吸潮。可溶于水及乙醇等极性有机溶剂。
水溶液易光解。敌磺钠属内吸性杀菌剂,以保护作用为主,兼具治疗作用,是较好的种子和土壤处理剂。
95%、75%可溶性粉剂,55%膏剂。
(1)种子处理:小麦腥黑穗病、粟粒黑粉病、糜子黑穗病、马铃薯环腐病等,每100千克种子用95%可溶性粉剂220克,拌种。
棉花苗期病害,每100千克种子用95%可溶性粉剂500克,拌种。甜菜立枯病、根腐病用95%可溶性粉剂500~800克,拌种。
松杉苗木立枯病、根腐病,用95%可溶性粉剂150~370克,拌种。
(2)土壤处理:烟草黑胫病,每667平方米用95%可溶性粉剂350克与15~20千克细土混匀,在移栽时和起垄培土前,将药土撒在烟苗基部周围,并立即覆土。
温室蔬菜苗期立枯病、猝倒病,每平方米用95%可溶性粉剂42克对20倍细土,混匀配成药土,均匀撒施。
(3)其他施药方法:西瓜、黄瓜立枯病、枯萎病、炭疽病,大白菜软腐病,番茄绵疫病、炭疽病,每667平方米用95%可溶性粉剂184~368克,对水喷雾或泼浇。
水稻苗期立枯病、黑根病、烂秧病,每667平方米用95%可溶性粉剂921克,对水喷雾或泼浇。
药液应随用随配,最好在阴雨天或傍晚施药,以免在光照下有效成分分解。土壤施药后要覆土。不宜与碱性农药、含钙、铜制剂和抗生素剂混用。
原药为白色结晶固体。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二氯甲烷、甲醇等有机溶剂。
对水介质和光照较稳定。三环唑属内吸性较强的保护性杀菌剂,施药后能迅速被水稻根、茎、叶吸收,并输送到稻株各部。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孢子形成,是防治稻瘟病的专用杀菌剂。
(1)水稻叶瘟:用75%可湿性粉剂2~3克,对水3千克,均匀浇于1平方米苗床上,24小时后播种,或用2~3克对水05千克,均匀浇于(30厘米×60厘米×30厘米)育苗箱土中,24小时后播种。
将拔起的秧苗晾干水后整株秧苗或秧叶部分置于75%可湿性粉剂2500~5000倍药液中浸蘸,取出后堆置半小时后移栽。
(2)水稻穗瘟:用75%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初期喷雾,隔10~14天喷第二次。
本剂治疗效果较差,应在病菌浸染前喷药。最后1次施药应在收获前21天,喷药次数不应超过2次。
原药为白色至浅**固体。
微溶于水,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在酸、碱性介质中稳定。
**酮属内吸性杀菌剂,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锈病、白粉病具有预防、治疗、铲除和一定的熏蒸作用。
作用机制是抑制病原真菌麦角留醇的生物合成,破坏细胞膜生成,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胞及吸器的发育。
对鱼类低毒,对蜜蜂、家蚕、天敌和有益生物无害。
25%、15%可湿性粉剂,20%乳油,15%烟雾剂。
(1)喷雾:麦类白粉病,对常发田或易发田,在拔节前期和中期每667平方米用20%乳油15毫升,对水15~20千克,全田喷雾。在晚发田或偶发田,每667平方米用20%乳油30~40毫升,对水50~100千克喷雾,保护顶部功能叶。
麦类锈病,在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15%可湿性粉剂35克,对水75~100千克喷雾,如有感染时喷第二次药。在病害严重时,每667平方米用15%可湿性粉剂60~80克。
瓜类白粉病,苹果白粉病,可用15%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
(2)拌种:麦类黑穗病、白粉病、苗期白粉病、锈病、根腐病等,每100千克种子用15%可湿性粉剂200克拌种。
玉米丝黑穗病,每100千克种子用15%可湿性粉剂400~600克拌种。
(3)土壤处理:温室蔬菜白粉病,每立方米用15%可湿性粉剂12克,对温室土壤进行处理,持效期可达2个月以上。
用作种子处理时,有时可能延迟出苗1~2天,但不影响出苗率、后期生长和产量。安全间隔期为20天。
水中溶解度为110ml/L,易溶于有机溶剂。丙环唑属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被植物吸收后,很快在植物体内向上传导。
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但对卵菌病害无效。
(1)小麦病害:小麦白粉病、条锈病、根腐病、颖枯病等,每667平方米用25%乳油332毫升对水喷雾防治。
(2)大麦病害:大麦叶锈病、网斑病,燕麦冠锈病等,每667平方米用25%乳油332毫升对水喷雾。
(3)水稻病害:水稻恶苗病,用25%乳油1000倍液浸水稻种子,2~3天后直接催芽播种。
(4)花生叶斑病:每667平方米用25%乳油100~150毫升对水喷雾,间隔期14天。
(5)葡萄白粉病、炭疽病:保护性防治可用25%乳油10毫升加水100千克喷雾,间隔期14~18天。
若用于治疗性防治,可用25%乳油14毫升加水100千克喷雾,间隔期31天。
其他名称:5-氧吩嗪、杀枯净、惠农精。
纯品为金**针状结晶。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苯。
叶枯净是以保护作用为主的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专用杀菌剂,主要影响病菌在酵解过程中的电子传递过程,因而对病菌起到抑制效果,一旦药效消失,病菌又复原。
(1)水稻秧田白叶枯病:在拔秧前3~7天用1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2)大田水稻白叶枯病:在水稻孕穗期用1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每667平方米每次喷50~70千克药液,喷药间隔2~3天,喷2~3次。
水稻秧苗和抽穗扬花期对药剂比较敏感,喷药时必须掌握好浓度。
重复喷药也易产生药害,应注意均匀喷药。本剂属低毒杀菌剂,但也要按操作规程施药。
纯品为无色结晶,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苯、甲醚等有机溶剂。
遇碱性物质不稳定。异菌脲属广谱性接触杀菌剂,对葡萄孢属、链孢霉属、核盘菌属、镰刀菌属等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25%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
(1)蔬菜病害:番茄早疫病、灰霉病,黄瓜、菜豆、莴苣、葱头灰霉病,十字花科黑斑病等,每667平方米用50%可湿性粉剂100~200克对水喷雾。
油菜菌核病,每667平方米用50%可湿性粉剂70~100克对水在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药1次,间隔期15天。
(2)苹果斑点落叶病:在苹果春梢生长初期发病时开始喷药,用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10~15天后喷第二次,新梢生长期再喷1次。
(3)草莓灰霉病:每667平方米每次用50%可湿性粉剂100~135克,对水75千克,在发病初期喷雾。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葡萄上施药,以开花和幼果期为好。本药剂安全间隔期为7天。
纯品为白色颗粒,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除碱性物质外,能与大多数农药混用。
烯唑醇属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具有向上传导作用。对病菌具有抑制、治疗和铲除作用。
其作用机制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125%可湿性粉剂,2%拌种剂。
(1)小麦病害:小麦白粉病、锈病等,每667平方米用125%可湿性粉剂32~64克,对水喷雾,于发病初期喷第一次药,间隔15天喷第二次。小麦黑穗病可采用拌种法防治,每100千克种子用2%拌种剂200~250克,拌种时先用少量水将种子湿润,然后加入药粉并充分拌匀。
(2)玉米丝黑穗病:在玉米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加125%可湿性粉剂480~640克均匀拌种。
(3)果树病害:梨黑星病、苹果白粉病,在初发病时用125%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隔10~15天喷药1次,共喷3~4次。
该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药品应存放在阴暗处。
其他名称:苯并咪唑44号、棉萎灵。
原药为棕色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丙酮、氯仿、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对热稳定,对酸碱不稳定。多菌灵属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许多子囊菌和半知菌都有效,对卵菌和细菌病害无效。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的有丝**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
50%、25%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
(1)喷雾:50%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00克对水于小麦扬花期喷雾,可防治麦类赤霉病。50%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30克在油菜盛花期喷1~2次,可防治油菜菌核病。
每667平方米52~65克,对水65千克喷雾,可防治瓜类白粉病。500倍液喷雾可防治蘑菇褐斑病、菌盖斑点病、软腐病和褐腐病。
1000倍液喷雾,可防治苹果白粉病、白腐病、炭疽病、早期落叶病,梨黑腥病、黑斑病,葡萄白粉病、黑痘病、炭疽病,桃褐腐病、炭疽病,花生褐斑病、黑斑病,蚕豆赤斑病等。25%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喷雾可防治大丽花花腐病、月季褐斑病、君子兰叶斑病、海棠灰斑病、兰花炭疽病和叶斑病及多种花卉的白粉病。
(2)拌种:小麦腥黑穗病、谷子黑穗病,用50%可湿性粉剂200克,对水4千克,拌种100千克。花生茎腐病、根腐病、立枯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千克,拌花生种50千克。
(3)浸种:棉苗炭疽病、立枯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125千克,浸棉种125千克,浸24小时,其间需不断上下翻搅。甘薯黑斑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40千克,浸薯块5分钟。
不能与碱性农药及含铜制剂混用。水稻收获前30天、小麦收获前20天停止用药。
原药为**结晶,略有臭味。
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二甲苯、丙酮等有机溶剂。对光、温度稳定。
在水中、紫外线下不稳定。稻瘟灵属内吸性杀菌剂,对稻瘟病有特效。
水稻植株吸收药剂后累积于叶组织,特别是集中于穗轴与枝梗内,从而抑制病原菌侵入,阻碍病菌脂质代谢,抑制菌丝生长,起到预防与治疗作用。
对鱼类毒性中等。对鸟类、家禽安全。
30%、40%乳油,40%可湿性粉。
防治叶瘟每667平方米每次用40%可湿性粉剂60~75克或40%乳油52~72毫升对水喷雾。
防治稻瘟,在水稻刚抽穗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每667平方米每次用40%可湿性粉剂65~75克或40%乳油52~72毫升。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本剂在正常用量下,对鱼和水生生物有一定影响,注意不要在养鱼水田中使用。施药时田间要保持水层2~3天。收获前安全间隔期早稻为14天,晚稻为28天。
原药为白色或浅棕色结晶,易溶于丙酮、二甲苯、氯仿等,几乎不溶于水,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属接触型保护性杀菌剂。
低毒。对皮肤、眼睛有**作用。
50%可湿性粉剂,10%烟剂。
(1)油菜菌核病:每667平方米每次用50%可湿性粉剂30~50克,对水喷雾,轻病田在盛花期喷1次,重病田在初花期和始盛期各喷1次。
(2)黄瓜菌核病:在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每次用50%可湿性粉剂33~50克,对水喷雾,共喷1~2次,间隔7~10天。
(3)作物灰霉病:发病前用50%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
温室、大棚用10%烟剂每667平方米每次250克,熏棚。
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不要与强碱性农药混用,也不宜和有机磷农药混用。药剂要随配随用,不要长时间放置。
纯品为米色结晶。溶于水和苯、丙酮、甲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乙烷。
萎锈灵属选择性内吸杀菌剂,主要用于由锈菌和黑粉菌引起的病害。对植物生长有**作用。
(1)种子处理麦类黑穗病,每100千克种子用20%乳油500毫升拌种。高粱散黑穗病、丝黑穗病和玉米丝黑穗病,每100千克种子用20%乳油500~1000毫升拌种。
谷子黑穗病,用20%乳油800~1250毫升拌种或闷种。棉花苗期病害,每100千克种子用20%乳油875毫升拌种。
(2)叶面喷雾:麦类锈病,用20%乳油200~400倍液喷雾。
不能与强酸性药剂混用。药剂处理过的种子不可食用或作饲料。
其他名称:乙磷铝、疫霜灵、疫霉灵。
原药为白色粉末,挥发性小,易溶于水,难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遇强酸、强碱易分解。属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可双向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40%、80%可湿性粉剂、90%可溶性粉剂。
(1)白菜、黄瓜、球茎甘蓝、莴苣等作物的霜霉病,用40%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药,间隔7~10天,共喷3~4次。
(2)马铃薯、番茄的晚疫病,番茄早疫病,番茄、茄子绵疫病,甜椒疫病,用40%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在病害初发生时喷药,间隔7~10天,共喷药2~3次。
(3)啤酒花、葡萄霜霉病,烟草黑胫病,用40%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雾,间隔10~15天,共喷2~3次。
(4)棉苗疫病、棉花烂铃,油梨根腐病,用40%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共喷2~3次。
不得于强酸、强碱性药物混用。宜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
原药为**或棕**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能溶于水,易。
常用的杀菌剂有哪些如何使用。
这么多病同时发生说明你果园管理的不好,除了用药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因为没有实地考察,只能猜测你的果园整体密度过大,湿度大,通风性差。
同时,一旦果树得病,很多农户喷药时,都混配多种药,比如杀菌剂、叶面肥、杀螨剂、杀虫剂等等药剂的复配使用,使得桶中的药剂早已变得浑浊不堪,甚至影响到了药效的发挥。
1、有病斑,不同形状的病斑。
2、病斑上有霉病物,或粉状物质。不同颜色,无臭味。
1、叶片上病斑无霉状物或粉状物。
病斑处易适明,而且很薄易破裂或串孔。
3、果实上有疮痂,在果实表面有小突起。
4、根部尖端维管束易变褐色。
种类少、危害大,易得难治。
病症主要表现在嫩叶上。
1、花叶病毒,叶片皱缩,黄绿相间,金黄易凹,深绿易凸,无病叶平展,叶眉扇形。
2、厥叶型,叶片细长,叶脉上冲,呈线状。
3、卷叶型,叶片扭曲,向水弯曲。
4、条斑型,在西红柿要成熟果实上,出现青白色,渐变铁锈色,不易着色,果实皮里肉外有褐色条纹。辣椒果尖端向上变**,在变黄部位出现短的褐色条纹。
再给大家分享一下细菌、真菌、病毒防治常规药剂:。
一、防治真菌产品:真菌又分为高等真菌和低等真菌,比较常见的有炭疽病、褐斑病、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立枯病、白绢病等。防治这些病害的常见农药有: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戊菌唑、氟环唑、醚菌酯、克菌丹、福美双、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恶霉灵、甲霜灵、枯草芽孢杆菌等。
二、防治细菌类产品:相对就比较少了,如一些有机铜和无机铜、荧光假单胞菌、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等。
三、防治病毒病产品:氨基寡糖素、吗啉胍乙酸铜、氯溴异氰**酸、壳聚糖+锌肥、香菇多糖等。
根据我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理论和防治手段,给您一个明确的答复:氯溴异氰脲酸。
一、简介:氯溴异氰**酸,简称“消菌灵”,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自来水公司、游泳池、医疗场所、环卫部门、农业、畜牧水产等使用的氧化性消毒剂。
农业上一般使用50%氯溴异氰**酸。作为一种高效、广谱、新型内吸性杀菌剂,它可杀灭各种细菌、藻类、真菌和病菌。
二、作用机理:氯溴异氰**酸喷施在作物表面能慢慢地释放次溴酸(HOBr)和次氯酸(HOCL),次溴酸的活性是次氯酸的四倍,通过内吸传导释放次溴酸后的母体形成三嗪二酮(DHT)和三嗪(ADHL)强烈的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的能力,而且有促进作物营养生长作用。
三、防治对象:广泛用于粮食作物、蔬菜、果树、油料作物的细菌、真菌、病毒病害的杀灭和预防。
被称为病害防治的“万金油”。
四、使用方法:水稻等粮食作物每亩用50%氯溴异氰**酸,40克一袋兑50公斤水(均匀喷雾。
用于蔬菜、瓜果、经济作物上的病害,稀释1000-1500倍喷雾。用于种子浸种浓度500ppm(一克药兑水一公斤),24小时即可。
1在喷药后一个月左右在稻田水、土壤、植株中已经检测不出,说明降解很快,对环境污染小。
2存放在干燥阴凉处,不得与食物、饲料混放。
3与其他农药混用要先稀释本剂后再混用,现配现用。不宜与有机磷农药混用。
使用氯溴异氰脲酸是一个很不错的综合性防治手段。
同时建议您配合使用有机硅作为助剂,并复配芸苔素使用效果更好。
氯溴异氰**酸,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自来水公司、游泳池、医疗场所、环卫部。
门、农业、畜牧水产等使用的氧化性消毒剂。
农业上一般使用50%氯溴异氰**酸,即速渡。作为一种高效、广谱、新型内吸性和保护性杀菌剂,它可杀灭各种细菌、藻类、真菌和病菌。
本品化学性质稳定,便于贮存运输。使用安全、简便、用量少、杀菌效果良好等特点。
三氯异氰**酸的安全性能好,几乎可用于所有农作物。
苹果、梨树、桃树等果树,西瓜、黄瓜、辣椒等瓜菜,棉花、水稻等粮食或经济作物,都可以使用三氯异氰**酸对真菌、细菌、病毒**染病害进行通防通治。对防治苹果腐烂病,桃树流胶病,梨树干腐病,蔬菜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青枯病、软腐病、立枯病、病毒病等都有优异表现,而且对农作物安全无害。
对采用温室、大棚、塑料拱棚以及平常靠大田种植的农户来说,三氯异氰**酸都是其可以依赖的对农作物进行无公害生产的必备土壤消毒剂。
代森锌是目前我国使用较广泛的一种保护性杀菌剂。用65{bf}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可防治黑斑病、炭疽病、白斑病、褐斑病、霜霉病、叶霉病、灰霉病、锈病、缩叶病、细菌性穿孔病、疫病、轮纹病、花腐病、立枯病等,但对白粉病效果差。
本剂无内吸治疗作用,因此须在临近发病期或发病初期喷洒。本剂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
(2)百菌清。百菌清是一种广谱性杀菌性,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它可以阻止孢子发芽,阻碍菌丝发育及孢子形成。用75{bf}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喷雾,可防治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疫病、叶霉病、叶斑病、斑枯病、灰霉病、轮纹病、白斑病、黑斑病、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桃缩叶病、柑橘疮痂病等。
本剂使用浓度较高时,对桃花、梅花、苹果易产生药害,因此使用浓度不能偏高。本剂不能与碱性农药波尔多液等混合使用。
药剂对人的皮肤、黏膜有**作用,使用时要注意防护。
原药为浅棕色粉末,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广谱性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人畜毒性低,对植物安全。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菌体核酸的形成。本剂可以防治多种由子囊菌及半知菌类真菌引起的病害,对藻状菌所引起的病害防治效果不大,对细菌**害无效。
常用剂型为50{bf}、25{bf}可湿性粉剂。使用50{bf}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可防治花卉上的黑斑病、’褐斑病、灰斑病、白粉病、炭疽病、茎腐病、立枯病、叶霉病:花腐病、菌核病、煤烟病等,但不能防治锈病。用25{bf}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淋灌根茎部,可防治苗期病害。
还可以防治球根贮藏期的绿霉病、青霉病等。本剂长期单一使用易产生抗性,可与多种药剂混合使用,但不能与强碱性药剂及含铜制剂混合使用。
(4)托布津。原药为淡**粉末,也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广谱性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对植物安全,对人畜的毒性也较低。常用剂型为50{bf}、70{bf}可湿性粉剂。
使用50{bf}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可防治花卉上的白粉病、炭疽病、叶枯病、灰霉病、苗核病、斑点病、腐烂病、白斑病、叶霉病、白绢病、疮痂病、黑星病、叶斑病、青霉病等。本剂不能与碱性及无机铜制剂混用。
甲基托布津使用范围与托布津基本相同,在同等剂量下药效可比托布津高30{bf}—50{bf}。常用剂型为50{bf}、70{bf}可湿性粉剂。
可用70{bf}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对象及注意事项与托布津相同。
(5)粉锈灵又名**酮。
原药为白色或浅**固体,是一种具有保护、治疗、熏蒸、铲除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双向传导功能。对防治白粉病、锈病和黑穗病有特效。
残效期长,一般为15—20天。对人畜毒性低,对植物安全,因此是目前防治花卉白粉病和锈病的一种最好药剂。
常用剂型为15{bf}、25{bf}可湿性粉剂和20{bf}乳剂以及15{bf}烟雾剂。使用15{bf}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可防治月季、蔷薇、芍药等的白粉病和玫瑰、海棠等的锈病。用25{bf}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可同样防治上述病害。
使用粉锈灵应注意,不可与强碱性和铜制剂以外的其他制剂混用。药剂应贮藏在于燥通风处保存。
(6)敌克松。以保护作用为主,兼有内吸和治疗作用。
在植物上使用能很快被根、茎吸收,并有一定的传导能力。可防治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细菌性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黄萎病、枯萎病等。
一般多用于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也可用于喷雾。种子处理一般用90{bf}原粉,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bf}—05{bf}。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90{bf}原粉5克,加20—30倍细土施人土壤中,喷雾70{bf}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7)链霉素。主要用于防治细菌**害。
用这种农药防治花木病害有使用浓度低、选择性强、易于向植物体内渗透和转移等优点,对人畜毒性低,对植物安全。常用剂型有01{bf}—85{bf}粉剂、15{bf}一20{bf}可湿性粉剂等。
通常用100一500毫克/千克喷雾、注射或灌根,可防治柑橘溃疡病、君子兰软腐病等多种细菌**害。用200―500毫克/千克涂抹癌肿病切除后的伤口,也有较好效果。
是一种土壤杀菌剂,主要用作拌种和土壤处理,防治由种子和土壤传播的真菌病害。本剂具有药效长,常温下不容易挥发,不易水解失效,也不受阳光和酸、碱的影响等特性。
正常’隋况下,在土中残效期可长达3年。市售的有50{bf}可湿性粉剂、70{bf}粉剂和75{bf}粉剂3种剂型。
用70{bf}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bf}~04{bf},可有效地防治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菌核病、灰霉病、根瘤病、茎腐病、黑痘病、白绢病、白纹羽病、紫纹羽病等,可用70{bf}粉剂以1:(50一100)的比例与细土混合后撒于苗木根际周围,然后翻入土中。施用本剂时注意不要使粉剂与幼苗直接接触,拌和细土时要尽量均匀。否则易产生药害,药剂应避光,放阴凉处保存。
(9)代森铵。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代森铵能渗入植物体内,杀菌力强,不污染植物,不怕雨水冲刷。在植物体内分解后,还有肥效作用。
用50{bf}水剂1000倍液喷雾,可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花腐病等。用250倍液浸种或200~400倍液处理土壤,可防治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等。用200~250倍液涂茎。可防治流胶病。
常用的杀菌剂还有硫酸铜、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亚铁、退菌特、克菌丹、灭菌丹、苯来特、乙磷铝、高锰酸钾等。
桃树上最好的杀菌剂用什么杀菌剂。
市面上的细菌性杀菌剂有很多种,根据其不同的药物性质,分别作用于不同的领域。
强氯精,克菌康,叶青双等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细菌性杀菌剂。尤其是在农业行业,需要经常的与这些药物接触,一方面是清除田间野草,还有一方面就是杀灭植物中的害虫。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细菌性杀菌剂介绍。
1、含铜杀菌剂,杀菌谱宽,但一些植物对铜敏感。
有机铜类:噻菌铜,英文名称为Thiodiazole-copper,商品名称为“龙克菌”,是一种噻唑类有机铜杀细菌制剂。琥珀肥酸铜、又名二元酸铜,DT。络氨铜,又叫胶氨铜。松脂酸铜,又名绿乳铜、绿菌灵、铜帅。壬菌铜,商品名称金莱克。喹啉铜,商品名称为海正千菌、必绿。硝基腐植酸铜:又叫菌必克。噻森铜。其他铜的多种制剂也是很好的细菌性杀菌剂,氢氧化铜,商品名称为可杀得、丰护安、冠菌铜、瑞扑。2、农用抗生素:农用硫酸链霉素。中生菌素,商品名称克菌康。水合霉素,又叫盐酸土霉素,商品名称枯必治。宁南霉素,商品名称菌克毒克。井岗霉素。春雷霉素。金核霉素。新植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等。
农用抗生素一般化学性质稳定、高效,具内吸治疗作用,但防治对象较窄,除井岗霉素外,其他抗生素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
3、氯溴异氰**酸,商品名称有消菌灵、灭菌成、杀菌王,是以氯溴异氰**酸与氯化溴缩合,加入活性助剂、分散剂等加工而成。
pH值近中性,属高效、广谱、低毒、生物活性高、无公害的杀菌剂,对细菌、真菌、病毒都有效。氯溴异氰**酸药效稳定,喷施在作物上能释放出HOCl(次氯酸),因此具有强烈的杀细菌、病毒作用。
4、三氯异氰**酸,又叫强氯精。是目前国际上所推广的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快速的细菌性杀菌剂,能有效的快速杀灭各种细菌、真菌。
5、噻枯唑:又叫叶枯唑,商品名称有叶青双、叶枯宁。内吸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的细菌**害,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细菌性基腐病、柑橘溃疡病、白菜软腐病、番茄青枯病的特效药。
内吸传导性强,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持效期长,药效稳定,对作物无药害,对人畜安全。
6、多粘类芽孢杆菌,商品名称叫康地蕾得,1%粒剂。是一种防治青枯病和枯萎病的高效生物农药细菌性杀菌剂。
7、还有其他的杀细菌剂,如碘、克菌壮、噻菌锌、噻菌茂(青枯灵)以及其他相关的复混配产品。
桃树上最好的杀菌剂取决于需要对付的具体病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桃树病害以及常用的杀菌剂:。
1桃疮痂病(桃树翻白蚜):可以使用硫磺制剂和甲基硫菌灵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2桃树白粉病:可使用松醇、百菌清、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3炭疽病:可使用福美双、多菌灵、氧化乐果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请注意,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害时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使用,注意使用安全,避免伤及人体和环境。
也可以选择使用有机农药或生物农药等替代品进行防治。
触杀作用较强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主要起预防作用。
防治对象:霜霉病、晚疫病、绵疫病、炭疽病、早疫病、叶霉病、斑枯病、褐纹病、锈病等。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及含铜药剂混用,安全间隔期为15天。
预防、保护作用为主。病菌不易产生抗性,对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真菌**害,如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斑枯病、霜霉病、炭疽病、蔓枯病、褐纹病、十字花科黑斑病、白菜白斑病、西葫芦根霉腐烂病。
注意事项:不可与含铜或碱性药剂混用。建议安全间隔期为15天。
预防、保护作用为主,并对植物生长有**作用。
防治对象: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芹菜烂心病、早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白菜白斑病等多种细菌或真菌**害,尤其对细菌**害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1)不能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用(2)蔬菜幼苗期、对铜敏感的蔬菜、高温气候、高湿气候慎用(3)鱼类及水产动物有毒,使用时避免药液污染水源。
对多种蔬菜真菌病害有较强预防作用,而洽疗作用较小。
防治对象:预防多种真菌**害,如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早疫病、晚疫病、绵疫病、灰霉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百菌清对鱼类有毒,要避免药液污染池塘和水域。
为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
防治对象:麦类黑穗病、赤霉病。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油菜菌核病。棉花病害。瓜类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菜豆灰霉病。豌豆白粉病、褐斑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含铜和碱性、强酸性农药混用。
连续使用易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但不宜与多菌灵轮换使用。不少地区用此药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已难奏效,需改用其他对路药剂防治。
多菌灵为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用。
防治对象:早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黄瓜黑星病、白菜白斑番茄叶霉病、枯萎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及含铜药剂混用,连续使用,病菌易产生抗性,应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但不宜与甲基托布津轮换。
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种子和土壤传播的苗期病害的病原菌有杀伤作用。
防治对象: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晚疫病、炭疽病、十字花科特菜褐腐病等。
注意事项:不能与铜制剂和碱性农药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拌过药的种子禁止饲喂家禽、家畜。
本剂为对卵菌所致病害具特效的内吸性杀菌剂。双向传导,而防病。
防治对象:蔬菜霜霉病、疫病、猝倒病、番茄晚疫病、茄子绵疫病、十字花科白锈病等。
注意事项:勿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用。与福美双、多菌灵、代森锰锌等混配混用可提高防效,扩大防治范围。
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后双向传导。
防治对象: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绵疫病、白锈病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注意事项:有双向传导性能,持效期10-14天,土壤处理持效期可超过2个月。
防治对象:该药对霜霉病、疫霉痌、腐霉病所致病害有特效,但极易产生抗药性。
一种与多菌灵有副交互抗性的杀菌剂,与多菌灵很相似,但二者不在同一作用点。
注意事项:本剂一般不做单剂使用,而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速克灵等药剂混用防治灰霉病。
防治对象:对多种作物如油菜、黄瓜、葡萄、番茄等灰霉、菌核病有效,对卵菌类无效。
注意事项:不能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碱性药剂和有机磷药剂混用。
要与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如嘧霉胺、扑海因、啶酰菌胺、菌核净等。
二甲酰亚胺类高效广谱、触杀型保护性杀菌剂。
防治对象:由葡萄孢菌、珍珠菌、交链孢菌、核盘菌等引起的病害。如灰霉病、早疫病、黑斑病、菌核病等。
注意事项:(1)不能与腐霉利(速克灵)、乙烯菌核利(农利灵)等作用方式相同的杀菌剂混用或轮用。(2)不能与强碱性或强酸性的药剂混用。
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代森锰锌杀菌谱广,以预防、保护作用为主。
防治对象:蔬菜霜霉病、早疫病、苗期猝倒病、黄瓜或青椒疫病、番茄晚疫病、茄子或番茄绵疫病、十字花科白锈病。
注意事项: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注意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
霜脲氰具有内吸性,对霜霉病和疫病有特效+代森锰锌杀菌广谱长效。
防治对象:蔬菜霜霉病、疫病、番茄晚疫病、茄子或番茄绵疫病、十字花科白锈病等卵菌病害特效。
注意事项:不要单一连续使用,应和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
内吸+代森锰锌杀菌广谱长效。
防治对象:蔬菜霜霉病、疫病、苗期猝倒病、烟草黑胫病等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真菌引起病害。
注意事项:要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
保护和触杀性杀菌剂,防治由灰葡萄孢属、核盘菌属、链核盘菌属等真菌引起灰霉病、菌核病。
防治对象:蔬菜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黑斑病等真菌引起灰霉病、菌核病。
注意事项:应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
但不能与结构相似的速克灵、扑海因轮换。
为脂肪族类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
防治对象:藻状菌引起的病害。对蔬菜霜霉病、疫病、猝倒病、番茄晚疫病、茄子或番茄绵疫病、十字花科白锈病等效果理想。
注意事项:可用于土壤处理和叶面喷雾。
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它具有较好的内吸性。
防治对象:灰霉病、霜霉病、早疫病、叶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多种真菌**害。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或酸性农药混用。
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能向顶传导,但不能向基传导。
防治对象: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真菌**害。如灰霉病、菌核病、斑枯病、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根腐病。
注意事项:对鱼类有毒,不要污染池塘和水源。
咪唑类有保护和铲除作用,无内吸作用,但具一定的传导性能。
防治对象:对子囊菌引起的多种病害有特效。蔬菜上主要用于防治炭疽病、蘑菇褐腐病和褐斑病。
新型、广谱的防腐、防霉杀菌剂。抑制和铲除真菌、细菌、藻类的生长。
防治对象:多种蔬菜炭疽病有特效。
是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复合杀菌剂。
防治对象:对真菌病害如叶霉病、炭疽病、白粉病、早疫病、霜霉病以及细菌引起的角斑病、软腐病、溃疡病等常见病害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注意事项:加瑞农对金属容器有腐蚀性。
预防兼治疗作用的系统性杀菌剂。能迅速渗入植物体内、耐雨水冲刷等特点。
防治对象: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均有效。尤其对白粉病、锈病、黄瓜黑星病效果理想。
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较好速效性和残效性。
防治对象:主要用于防治番茄晚疫病、早疫病,蔬菜霜霉病。
具有保护、叶片穿透及根部内吸活性。
防治对象:要用于防治蔬菜灰霉病。
也可用于防治早疫病、番茄叶霉病、黄瓜黑星病。
兼具内吸治疗与保护怍用的新型复合杀菌剂。
防治对象:尤其对白粉病、黑星病等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类内吸性杀菌,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防治对象:几乎所有的真菌病害,如:黑星病、白粉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等。
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并能很快在植株体内向上传导。
防治对象:防治炭疽病、锈病、白粉病、褐斑病等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
注意事项:贮存温度不得超过35℃。
防治对象:对霜霉属、疫霉素病菌特别有效。可与触杀性杀菌剂(二噻农、代森锰锌或铜化合物)混用。
防治对象:蔬菜霜霉病、疫病、苗期猝倒病、烟草黑胫病等。
注意事项:单独使用有比较高的抗性风险,所以常与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复配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有较强内吸性的杀菌剂,具有双向传导功能,并且具有预防、铲除、治疗和熏蒸作用,持效期较长。
防治对象: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活性。
注意事项:可与碱性以及铜制剂以外的其他制剂混用,拌种可能使种子延迟1-2天出苗,但不影响出苗率及后期生长。
防治对象:可防治真菌病害。
如白粉病、锈病、黑粉病、黑星病等有特效。
注意事项:施药过程避免药剂沾染皮肤。药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施药后,对少数植物有抑制生长现象。
咪唑类杀菌剂,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具有预防保护治疗等多重作用。
防治对象:对瓜类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叶斑病,还可防治水稻恶苗病、稻瘟病。
防治对象:对柑桔、香蕉和其他水果喷施式浸渍,能防治收获后的水腐烂。
高效、广谱、内吸性**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
防治对象:能有效地防治防治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及麦类霉病,对常见花生褐斑病、褐轮斑病、葡萄灰霉病、白粉病以及香蕉叶斑病和茶树茶饼病也有较好防治效果。
防治对象:对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主要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番茄早疫病及辣椒炭疽病等。
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具有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
防治对象: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品是保护性杀菌剂,要在发病初期施用。
防治对象: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根霉引起的水稻猝病也有很好防效。
注意事项:不能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碱性药剂和有机磷药剂混用。
兼具内吸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的新型高效复合杀菌剂。
防治对象: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晚疫病等。
有广谱、保护性杀菌剂,有一定内吸治疗作用。
防治对象: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属病原菌有特效。
还能防治油菜菌核病,烟草赤星病,水稽纹祜病,麦类赤霉病、白粉病等。
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
防治对象:噻呋酰胺对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
具有较强的内吸性,易被菌体细胞吸收并在其内迅速传导。
防治对象:对由立枯丝核菌(纹枯病)引起的病害有均有防治作用。
注意事项:可与除碱以外的多种农药混用。
农用链霉素有内吸作用,可防治多种植物细菌和真菌**害。
防治对象:对瓜类细菌**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防治对象为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腐烂病。
注意事项:农用链霉素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混合发生反应。
药集杀菌、脱病毒、调节生长、增产为一体。
防治对象:主要用于防治蔬菜病毒病,对霜霉病、角斑病、疫病、软腐病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为生物制剂,为预防性抗病毒剂。集防治、促生、营养为一体。
防治对象:蔬菜病毒病,对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的侵染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尤以对烟草花叶病毒抑制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避免与酸、碱性农药混用。
广谱土壤杀菌剂内吸性强、药效持久、杀菌谱广。
防治对象:除多种土传真菌病害及苗期病害外,还可防治霜霉病、灰霉病、晚疫病、早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黑星病、叶霉病、锈病等多种地上部真菌病害。
注意事项:除种子消毒、土壤处理外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闷种易产生药害。室温、干燥、通风处贮存。
用于防治土传病害,主要起保护作用。其吸附作用强,不易流失,持效期较长。
防治对象:防治蔬菜立枯病,枯萎病,菌核病,根腐病,十字花科黑根病,褐腐病。
注意事项:不能和碱性药剂混用。
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
防治对象:防治蔬菜细菌**害。
如细菌性角斑病、叶斑病、腐烂病、黑腐病、软腐病等。
防治对象:治疗炭疽、稻瘟、猝倒、立枯和柑橘溃疡等病害有特效,与常规药物无交互抗性。
具有预防、治疗作用的广谱性杀菌剂。
防治对象:蔬菜白粉病、褐斑病、锈病、炭疽病、芹菜叶斑病等。
果树白粉病、犁黑腥病、锈病等的防治。
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
防治对象: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都有防治作用。
防治对象:可用于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草莓白粉病。
**类有强内吸性、药效高,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特点,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防治对象:小麦的白粉病、锈病、黑穗病。瓜类的白粉病。葡萄的白粉病。蔬菜及花卉的白粉病、锈病等。
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同时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以及良好的内吸性。
防治对象:对番茄、黄瓜、葡萄灰霉病,小麦、黄瓜白粉病,黄瓜黑星病,水稻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具有预防、治疗、铲除效果,内吸作用传导性好,抗雨水冲刷。
防治对象:麦类、果树、蔬菜等白粉病、锈病、桃褐腐病的防治。
防治对象:对担子纲真菌具有较高内吸活性,主要用于防治作物锈病和黑穗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强碱性或强酸性药剂混用,可与福美双、克菌丹等混用。在施药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护。
可被迅速吸收,治疗,铲除病菌。
防治蔬菜卵菌纲病害的高效混剂,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
防治对象:对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常见卵菌纲病害具有杰出防效,对作物和环境安全。主要应用在各类蔬菜和葡萄作物上。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