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种植过程记录,附种植方法
本篇经验会给朋友们刨释一下“蘑菇种植过程记录,附种植方法”的内容进行解释,期待对各位农资人们有几许帮助,开始你的阅读吧!
1、记录1:第一天买袋子,放在盆里盖毛巾,第二天袋子出现蘑菇,第三天浇水,蘑菇也长,看起来像海底珊瑚,第四天蘑菇开始长高,盖子变黑,触摸硬,第五天盖子打开,颜色变白,满足采摘条件。2、
记录2:第一天买蘑菇盒,盒子里有微黄的菌丝。第二天,原基出现,手感柔软有弹性。
第三天,蘑菇开始生长,菌盖开始打开。第四天,蘑菇的高度已经超过了盒子,菌盖洁白如玉。
1、记录蘑菇种植过程1、
记录1(1)第一天**菌包,切开包装放入盆中,然后盖上毛巾。(2)第二天基质上长出白色物体(看起来像疙瘩),观察后判断为蘑菇的原基。
(3)第三天浇水基质,发现蘑菇长了一丛,看起来像海底的珊瑚群,摸起来又软又滑。(4)第四天继续浇水,蘑菇开始长高,菌盖变黑,摸起来很硬。
(5)第五天蘑菇的菌盖已经像伞一样打开,全身颜色为白色,此时已满足采摘条件。2、
记录2(1)第一天**蘑菇盒。盒子里有类似白色泡沫的物体,上面有点黄。
阅读说明书后,发现泡沫物体是种植蘑菇的“土壤”泛黄物是蘑菇菌丝。(2)第二天开始浇水,“土壤”有一**密密麻麻的小球,据说明书介绍,这是蘑菇的原基,手感柔软,有弹性。
(3)第三天①早上观察时,发现蘑菇开始生长,数量开始增加。一些蘑菇的菌盖已经打开,菌盖外面有一层浅棕色。
②下午观察时,蘑菇变大了,用尺子测量后发现大小在1厘米左右。(4)第四天蘑菇的高度已经超过了盒子,菌盖洁白如玉,吹弹可破,一些大蘑菇附近长出了较小的个体。
(5)第五天蘑菇菌盖变平,面积约7-8厘米,看起来鲜嫩饱满,此时可采摘。2、蘑菇种植方法1、
温室建设(1)以阳光充足的地方作为温室建设位置。棚宽约5米,长约30米,深约0.5米。
周围用砖或土堆成南低北高的墙壁。(2)南墙的适宜高度约为1米,北墙的适宜高度约为1.5米,每3米保留一个大小40米×南北墙对应40厘米的通风孔,各留一个。
(3)温室顶部用竹竿固定,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再用草帘覆盖。进料前3-5天将水倒入棚内,待水渗透后撒一层石灰,每平方米面积为1公斤。
2、选择一年四季都能种植的良种平菇,低温品种(如“冻菌”、“P2-2”等)种植温度为13-17℃,中温品种(如凤尾菇、紫孢平菇等)的种植温度为20-24℃。
3、准备栽培材料(1)将当年的新棉籽皮与其他材料混合均匀,然后闷堆24小时,第二天装袋。
若为隔年陈棉籽皮,则混料后发酵4-6天(灭菌),发酵时在料堆上扎眼透气,期间翻堆2次。(2)在混合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材料的水比(如果材料太湿,不利于发酵和细菌),然后按比例添加氮和营养素,然后添加灭菌防虫药物。
(3)装袋时,菌种用量不得少于20%,菌袋不得被杂菌污染。4、
发菌管理(1)栽培料装袋后入棚发菌。春栽时,可将菌袋交叉码放在2层(或“井”字形码放2-3层)。秋季栽培时,直接在地面上堆放一层。冬季栽培时,按每4层菌包码放入1堆,然后将2堆放在一起,促进菌袋两端菌丝的生长。
(2)春栽时,前棚膜可卷起,通风降温。秋栽时,可卷起所有棚膜,并在棚上覆盖草帘,避免闷棚升温。
冬季栽培时,需要放膜保温,白天覆盖草帘以提高温度。(3)发菌期注意观察袋内温度,如果袋内温度超过30℃,及时通风降温,或倒垛散热。
高温烧菌时,可挖出袋内长出绿霉的部再填充糊状草木灰。若绿霉已形成孢子,可在污染部位填充用20%石灰水调制的草木灰。
5、蘑菇管理(1)蘑菇长满袋后,应在棚内的垄上堆放蘑菇。
(2)春栽时,菌垛高度为4-8层,前棚膜可卷至1米高,草帘可根据温度覆盖地面或与棚膜齐高。(3)秋栽时,菌垛高度为2-4层,每层中间应放置2-3根木棍,然后打开通风孔,早晚拉起草帘通风,中午**降温。
(4)冬季栽培时,菌垛高度为8层,部分草帘可在上午拉起升温,中午温度较高时**,前棚膜可卷至1-1.5米高度通风,持续10-20分钟,通风后及时放下棚膜和草帘。(5)每天**1-2次,保证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也可直接浇水到垄沟内,保持菌垛附近湿润。
(6)收获第一茬平菇后,停水3天,原基形成后再**。前两茬潮菇一般能形成70-80%左右的产量,为了连接茬口,提高效率,棚内种植的平菇以2-3茬潮菇为宜。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