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什么时间发明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是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于1973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代杂交水稻。这一创举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粮食生产模式,也对全球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杂交水稻是通过杂交两个不同的亲本,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水稻。袁隆平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探索,最终选出了具有高产、抗病、抗逆、优质等优点的杂交水稻品种,为中国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难题。
杂交水稻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具有以下优点:
- 高产:杂交水稻的单产比传统品种高出20%以上。
- 抗病:杂交水稻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 抗逆:杂交水稻的耐旱、耐寒、耐盐碱等能力也相对较强。
- 优质:杂交水稻的米质较好,口感更佳。
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 | 时间 | 主要成果 |
---|---|---|
第一阶段 | 1964-1970年 | 进行杂交水稻的基础研究,探索杂交水稻的理论和技术 |
第二阶段 | 1970-1974年 | 进行杂交水稻的实验研究,成功培育出第一代杂交水稻 |
第三阶段 | 1974-1981年 | 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应用 |
第四阶段 | 1981年至今 | 加强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应用,不断完善杂交水稻技术 |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的创始人和推广者,他的贡献不仅仅是在科研领域,还在推广应用方面。在他的带领下,杂交水稻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因此获得了许多国内外的荣誉和奖项。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也为全球粮食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一成果,继续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的粮食安全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关百科杂交水稻(zāhéshuǐmǐ),是指通过杂交两个不同的亲本,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水稻。杂交水稻是袁隆平教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多年的实验和探索,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具有高产、抗病、抗逆、优质等优点,是中国解决粮食短缺的重要成果之一。
袁隆平(yuánlóngpíng),1930年9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他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际水稻研究所“世界粮食奖”等荣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球粮食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关问答拓展:
几几年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菜型杂交水稻?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当年,中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我国的籼型杂交水稻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培育成功的,是继水稻育种史上高秆变矮秆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籼型杂交稻于1981年获得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袁隆平资料?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23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文名: 袁隆平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30年9月1日 职业: 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毕业院校: 西南农业大学 主要成就: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男,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座客教授、九江学院名誉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2023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23年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被誉为“当今中国非常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从田野走向世界的科学家”等。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1966 (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 培育出奇迹稻 IR8。袁隆平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23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毕业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23年4月荣登“2023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
袁隆平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时期?袁隆平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历史时期为1973年,在1973年袁隆平成功选育了“南优2号”,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小麦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袁隆平,男,汉族,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曾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课文?课文《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爷爷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改良的水稻,人称"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
一
袁隆平爷爷出生在大城市,怎么会去学农、研究水稻呢?他选择这个艰苦的专业,是因为两件事激励了他。
6岁时,他到武汉郊区的一个园艺场郊游。啊,多漂亮的花儿,多诱人的水果,他被深深吸引住了,缠着园丁问这问那,对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世纪60年代,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好多人没有饭吃。袁隆平下定决心要在农业科学上有所作为。"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相关问答拓展:
袁隆平什么时候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1964年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问世的时间?杂交水稻的问世的时间是1973年。
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袁隆平实现三育配套,育成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配套成功后,1975年冬,国务院就做出了迅速扩大试种杂交稻的决定,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于是当时在湖南大地出现了千军万马下海南的动人场景。当年在全国多点示范的面积达5600多亩(1亩=1/15公顷),1976年示范推广的面积就高达208万亩。
最早提出杂交水稻理论是谁?杂交水稻理论由美日提出,而由袁老引进我国并发扬光大,袁隆平在历经几年的观察、实验和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总结提炼之后,1966写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性》,该文在国内外第一次论述了水稻雄性***在自然界中是存在的,并指出其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生产利用前景,突破了“自花授粉作物没有***优势”的传统观念,开启了水稻***优势利用研究的先河,为以后我国中国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和不断发展奠定了划时代的理论基础。这也是为什么袁隆平被称作“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以后,袁隆平在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等众多领域的理论、育种、推广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产量一次次突破极限,亩产500Kg、600Kg、800Kg、1000Kg等,与“野败”发现者李必湖、‘杂交水稻之母’谢华安等千千万万杂交水稻研究人员共同抒写了杂交水稻研究的伟大征程!而袁隆平,就是整个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代表,万千荣耀集于一人!
水稻之父什么时候发明的?水稻之父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19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隆平新眼目睹了这场遍布神州大地、来势凶猛的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感到深深不安。他开始了他的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杂交水稻哪一年发明的?杂交水稻问世的时间是1973年。
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袁隆平实现三育配套,育成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配套成功后,1975年冬,国务院就做出了迅速扩大试种杂交稻的决定,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于是当时在湖南大地出现了千军万马下海南的动人场景。当年在全国多点示范的面积达5600多亩(1亩=1/15公顷),1976年示范推广的面积就高达208万亩。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