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介绍
本篇农资文章会给农友们介绍“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介绍”的内容进行说明,期望对广大农资人有几许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它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接壤,大部分地区处于中温带。
东北的中部地区是东北平原,是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的大平原。
山水环绕,地势平原辽阔。
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暖。冬季积雪和冻土的大范围分布,改变了全年水分分布,保证了较好的土壤质量。
水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供热条件不足,早霜冻害影响农业收成。
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潮湿,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该地区占据了中国的最北端和最东端。
它位于中纬度大陆的东海岸。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地区。
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潮湿但短暂。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首位。
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地区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辽东半岛是国内外著名的苹果产区。
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带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林带,全长800公里,被誉为“绿色长城”。东北山区素有“冻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
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红松林区。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被称为东北“三宝”。
油、煤、铁资源丰富东北是全国石油产量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
大庆油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基地。著名的大型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等。
国家铁矿包括辽宁的鞍山和本溪。
东北三省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工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好文探索:东北地区区域特征
一、冷湿性森林与草甸草原景观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东北地区自然景观形成因素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起主导作用,冬季严寒漫长,地表长期积雪,春季融化,湿润土壤。深厚的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的广泛分布,阻碍了地表水与土壤水的自由下渗,使得土壤潮湿。
在地势比较低缓,排水不良地段,草甸化与沼泽化现象十分显著。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
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是东北自然景观的最主要特色。
东北地区,东、西、北三面虽有山地环峙,但因山体不高,还不足以根本改变现代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带性规律,但却不同程度地增强了气候的冷湿性,山地形成了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山地内侧的东北中部平原,湿润程度减低,形成了温带森林草原与草甸草原景观。
(一)寒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本区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温暖、湿润而短促的夏季,有可靠的一年一熟的农业生长季和有效的降水量。气候特征的形成,除地理位置影响外,复杂的大气环流是它形成的直接原因。
冬季,本区位于蒙古高压的东部,冷气流常自北和西北方侵入,盛行西北风。太平洋沿岸常为东亚大槽,陆地上为高压脊。
高空西北气流与地面的西北气流相结合,风力强劲,气候寒冷、干燥。只有气旋过境时,才能引起较大的天气变化。
当低槽移近本区时,常有较盛的南来气流从东南的海面上侵入,形成多云多雪的阴湿天气。低槽过境后,接着就是高压脊的前部侵入,强盛的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推进,致使本区风向突转为西北,气温骤降,西部常出现风沙天气,有时出现雪暴现象。
然后,高压系统全部占据本区,天气晴朗干燥、寒冷,风力微弱。这种槽、脊系统的转变,引起暖冷天气的更替,一次历时大约三、四天,形成冬季天气“三寒四温”的特征。
由于冷空气经常侵入,导致本区冬季气温甚低,1月平均最低温都在-20℃以下。黑龙江畔的漠河,极端最低温达-52.3℃(1969年2月13日),是我国现有气象资料中的极端最低温记录。
本区冬季长达半年以上,最北部可达8个月。地表积雪最厚可达50厘米。
雪盖次年融化时,可补偿春季水分之不足。
春季,由于地表增温,蒙古高压势力减弱而向北引退。
此时,低压系统自贝加尔湖移入,并在本区发展加强,形成强烈低压。低压前部常出现强大的西南气流,后部则有猛烈的西北气流入侵。
春季多大风,而且因地表干燥而多风沙天气。尤其在西部地区,风沙天气可占到全年的60%以上。
特别是当低压移至黑龙江下游时,气压梯度出现南高北低的形势,平原地区多偏南大风。低压系统后部,常引起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寒潮天气,是本区晚霜的主要原因。
夏季,本区位于大陆低压的东北部,夏季风盛行,极锋已移到本区,这里成为南北气流交会地区,气旋活动远较其他区为多,降水丰富,是东北最湿热时期。同时,受冷涡、台风的影响,低压的加深,则可产生大雨或暴雨。
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50—70%,其集中程度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长白山地东南侧,鸭绿江流域一带,夏季降水量可达500~700毫米,西部大兴安岭山地只有400毫米左右。
本区夏季短促,气温较高的东南部,也只有30~55天,而大兴安岭北部却无夏。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平原南部高达24℃,而大兴安岭北部却不足18℃。
但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高温能达到350℃以上。
秋季,贝加尔湖低压系统虽可入侵,但发展机会不如春季多,大气演变也不如春季显著。
但副高在高空停滞机会较多,可形成持续数日之久的晴暖天气,风速也较春季为小。在佳木斯、哈尔滨、长岭一带,春秋两季气温大致相等,其东南部,由于春季地表积雪消融等原因,秋温高于春温,西北部则与此相反。
各地秋季短促,大多不到两个月。
总起来说,东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地区的年降水量为400—700毫米,长白山地东南侧,如集安附近,可以达到1000毫米,西部通榆附近,少到400毫米以下。
东部降水集中在5—9月,西部则集中在6—8月。本区年降水变率不大,约在20%,和长江流域相似。
降水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少数地区,稍嫌不足,如遇冬季少雪年份,加上春季风大,蒸发强烈,平原西部会出现严重春旱。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夏温不高,但与同纬地区比较,冬季气温很低,夏季气温较高, 东北气温年较差很大,居世界同纬地区之冠。
本区的植被就其种属来说,不如我国南方各区丰富。
维管束植物约有2670种。特有种不显著,树木种类不多。
但东北地区却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大的区域。植物种类有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
据统计,如以长白山地的植物为100,则东北平原相当于49,大兴安岭只相当于45,均不及长白山地的一半。此种现象与现代植物生长环境愈向西北愈趋严酷有关。
就亚欧大陆而言,本区植被具有一定的过渡特征。它是亚欧大陆温带草原的最东端,寒温带针叶林的最南端,暖温带夏绿林的最北缘。
这些植被类型交汇于此,组成成分相互渗透。同时,因受强大的冬季风影响,这些反映地带性的植被,都有向南偏移趋势。
精选问答:
1、东北三省最典型的自然特征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1.位置: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2.地形和气候: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3.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辽东半岛是国内外著名的苹果产地.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东北山地有‘冻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红松林区.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4.矿产资源:丰富的石油、煤、铁资源东北是全国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原油供应基地.著名的大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
5.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6.稠密的铁路网:主要铁路干线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大连港是东北最大的海港.松花江是东北最主要的内河航线.现在已建成我国最长的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
2、我国东北地区都包括哪些地方?
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
东北地区本身不是行政区划 。
只有个别时期,东北地区才与东北所处的行政区重合。
比如元朝辽阳行省、清朝1636-1644年盛京总管、1947--1954年东北人民**,它管辖的7省区就是现在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河北省的承德市、秦皇岛市。
东北地区是文化地理区域,相对于东北文化区的地理范围。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